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9
2.经历用竖式表示除法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通过多次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竖式来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首先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分苹果1课时2搭一搭(一) 3搭一搭(二)1课时1课时4分草莓1课时5租船1课时6练习一1课时分苹果。
(教材第2、第3页)1.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分苹果的活动中,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课件。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你们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2页情景图)生:有18个苹果,小朋友们正在商量着分苹果。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从中提炼与本课相关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看图活动引入新课,从学生的问题中提炼与本课教学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学生可能会说:·我想1盘放6个苹果,2盘就可以放12个苹果,那么3盘就可以放18个苹果,所以放了3盘。
·我是通过观察直尺知道的,先找到直尺上18的位置,然后从18开始往前数,每数6个,就用箭头表示出来,这样有几个6就可以放几盘,最后数出了3个6,也就是放了3盘。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学会应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2.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回顾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复习小学二年级之前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2.导入主题,引出当前单元《除法》的内容,概述除法的作用和运用。
新知讲解(30分钟)1.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其与加法、减法、乘法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运用除法的方法,教授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并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除法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4.教师演示步骤,提供充足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跟随演示进行练习。
实践运用(20分钟)1.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2.提供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鼓励学生讲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对列表、图表等形式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拓展延伸课程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除法。
总结回顾(5分钟)1.要求学生讲述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2.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巩固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再次复习。
课堂作业1.配合教师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2.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理论课为主,辅以实例演示和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教师引导和实践训练,学生思维敏捷度较高,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未来教学中,可以增加分层次的教学元素,更全面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除法的概念和应用技巧。
主备教师尤佳协备教师单元课题第 1单元课题:除法设计项目设计内容教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经过分苹果等活动,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经历用除法竖式表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余数除法。
通材过实质操作,学生领悟到余数必然要比除数小,从而主动研究试商的方法。
教简材还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有余数除法知识运用到实质中去,解决平常生活析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单经历分苹果等实质操作,初步领悟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亲近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质进行应用。
元知识与技术:目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研究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领悟到余数必然要比除数小。
单元重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竖式的计算过程。
领悟余数要比除数小。
2.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渐渐达到熟练程度。
重点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难点难点:体验除法的意义及竖式的计算过程,领悟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时安排12 课时授课准备学生准备小圆片授课内容分苹果课型新授课知识技术 :课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来计算除法的方法,领悟竖式中每一步的详尽含义。
时过程与方法 :目经过分苹果等实质操作,领悟除法与生活的亲近联系。
标感神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解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优异的学习习惯。
重点重点: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来计算除法的方法,领悟竖式中每一步的详尽含义。
难点难点:用竖式来计算除法的方法授课准备学生准备小圆片授课时数第 1课时节次第 1节授课过程教师授课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思虑部分一、发言引入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对话平台玩中学。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思虑:每盘放 6 个苹果, 18 个能够放几盘?二、研究新知1. 想一想,算一算( 1)先学生独立思虑上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除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概念并掌握基本的除法运算方法;2.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小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除法的概念与基本运算方法;2.除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2.理解除法与其他数学运算的关联;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小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2.能够将除法运算与其他数学运算结合,并应用于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入除法的概念;2.示范法:通过举例讲解除法的具体运算方法;3.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归纳法:通过综合归纳讲解除法与其他数学运算的关联。
1. 导入环节1.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入除法的概念:什么是除法?除法有什么作用?2. 讲解除法的运算方法1.通过演示、举例等方式讲解除法的运算方法,包括初步的练习;2.回答学生的问题。
3. 小组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2.发放练习题并让学生完成(练习题目难度要适中);3.学生需要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完成题目;4.辅导学生并回答问题。
4. 整体归纳1.整体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2.通过归纳分析,探讨除法与其他数学运算的联系。
七、教学效果评价方法1.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2.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的表现;3.学生在课后完成的练习题答案。
八、家庭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题,并做好笔记。
九、教学资源1.课本;2.小学数学习题式及解答(第二册)。
1.注意每个学生的思维差异,及时予以辅导;2.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个性化辅导;3.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除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3. 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4.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概念、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除法算式的读写和理解,以及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除法练习题。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除法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除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除法的概念、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知识。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除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除法2. 板书内容:除法的概念、意义、基本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除法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做一些除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并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除法》单元来说,教学过程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除法的概念,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和应用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除法运算能力。
一、除法
分苹果(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自学教材“分苹果”,认识竖式。
2、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呢?
(1)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2)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3)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a.除法横式:20 ÷ 6 =3(个)……2(个)
b.除法竖式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
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3)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a)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b)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
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教学反思:
搭一搭(一)(二)(试商方法)
教学内容:P4 ~7搭一搭(一)(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
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是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4×4=16 比13大;4×3=12 比13小。
所有商3。
(4)思考::如果商是2可以吗?
如果商是2,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2,更不能是比2小的数。
(6)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7)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
3、填空:P6“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
三、巩固练习: P7“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分草莓(试商方法)
教学内容:P8 ~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继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 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能力,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
所有商6。
(4)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6)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7)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租船(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10 ~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寻找信息:每条船限乘4人
3、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4、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
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a.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坐一船。
4×5+2=22。
b.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各坐 3人。
4×4+3×2=22。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P11“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
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
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2、巩固练习: P11 ~ 12“练一练”的第1 ~ 6题。
其中,要求学生回答:
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为什么而不是只能做8套衣服,而不是9套衣服。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练习课
教学内容:P13 ~ 14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3、第3、4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开火车对答案。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
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
6、第7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
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
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