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二)_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二)
◆ 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起源,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产生背景,掌握数的计数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数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数数能力出发,逐步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背景,知道数的起源。
2.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背景的理解。
2.十进制计数法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计数工具,如计数器、算盘等。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数的产生背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数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的产生背景,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计数工具,进行十进制计数法的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十进制计数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十进制计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数的产生》这一课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数的比较大小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古代人们计数的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的产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一万二万三万2. 数的大小比较:一万二万大于小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作业答案:(1) 二万:二万三万:三万四万:四万(2) 二万和三万:小于三万和四万:小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万的读写方法掌握得较好,但在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数的大小比较的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关注的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二、关于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许多学生在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存在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我详细讲解了两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然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我还安排了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三、关于课堂小结和课后拓展延伸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在教授《数的产生》这一课时,我运用了一些教学技巧和窍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1. 语言语调:我在授课时注意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学案
班级:四年级设计人:执教时间:执教:
学校:
课题:数的产生课时:第6课时
教学
目标
A类: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的含义。
知道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C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计数器,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预习
作业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有时间)学生课堂练习单(一个假象学生的课堂上的所有学习行为)
第一板块
1、复习。
(1)提问:你能从右往左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
顺序吗?谁能从右往左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
位?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10000 4000 4500 4530 4532 2060 2006
2、教学数的产生。
(1)自然数的产生。
(2)说明数的产生。
3、教学自然数。
(1)说明自然数。
有了数字,就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提问:如果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
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自然数?你能再说出几
个自然数吗?
(2)教学自然数的特征。
提问: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相邻的两个自然
数相差几?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想一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追问:哪些数是整数?
复习
了解数的产生
小学自然数的特
征
第
四
板
块
小结和练习巩固练习
1 / 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第【1】篇〗《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自然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数的产生(一)导入观看情景动画(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2.课件出示: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
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怎么办?4.课件出示: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记数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
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优秀教案(精推2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教学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课前准备多**课件◆教学过程一、数的产生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来源:学&科&网](打开课件)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来源:Z。
xx。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2《数的产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发展过程,从计数到数字表示,再到阿拉伯数字的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数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数的产生以及数的表示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掌握数的表示方法,能正确书写数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过程的理解。
2.数的表示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游戏操练: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数的认识。
4.情景模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的产生和表示。
六. 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数字卡片:准备数字卡片,用于游戏操练环节。
3.生活情境道具:准备与数的相关生活情境道具,用于情景模拟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数的产生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数的产生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展示数的产生过程,从计数到数字表示,再到阿拉伯数字的引入。
–讲解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数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个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数的认识。
–分组进行游戏,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接龙。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数的产生过程和表示方法。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2《数的产生》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以及初步理解数的运算规律。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含义,掌握数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数的运算规律方面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
2.使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含义,掌握数的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过程的理解。
2.数的运算规律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数的产生过程的动画、图片等。
2.教学道具:小卡片、小棒等。
3.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数的产生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数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运算规律。
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数的运算规律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的产生过程和运算规律的重要性。
家庭作业(3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的产生和运算规律。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的产生过程和运算规律,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数的产生教学目标:1.认识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2.通过数的产生过程,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了解古代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传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数的产生一)导入观看情景动画。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量。
但是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
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师: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怎么办?4.课件出示: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记数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
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xxxxxxx千米吗?试一试。
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数的产生》(人教)《数的产生》◆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受教学时间和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
教材中只给出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使学生对对数的产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本教科书展示了古代人如何计数并逐渐发明了各种计数符号,直观生动地介绍了数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体验识别数字生成的全过程和十进制计数方法,掌握十进制计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教学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I.数字生成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数有多少人出去,他们带了多少武器;当你回来时,你应该数一数你捕获了多少野生动物,等等。
1二、生成计数符号和计数方法(开放式课件)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例如,把小石头放在地上,在木条上刻一条路,在绳子上打结,以及其他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如:外出狩猎时,你携带的每件武器都刻在木棍上。
木棍上刻着你拿了多少块;当你打猎回来时,把你拿回来的武器和棍子上刻的痕迹一一对应起来,看看是否有那么多的武器和刻的痕迹。
如果是这样,这意味着武器没有丢失。
绳线计数也是如此。
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是将要计数的对象与要计数的对象一一对应,现在称为一对一对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优质教案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过程(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9、20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数的产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学习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学习难点: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一、自主学习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刻道记数。
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2、表示物体个数的1、2、
3、
4、
5、
6、
7、
8、
9、10、11、12、……都是()。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独立补充完整课本20页数位顺序表。
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
4、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
三、过关检测:
1.10个一千万是(),10个一亿是(),10个一百亿是()。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亿级的四个数位是()。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4.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5.有一个整数,它里面有100个一千万,这个数是()。
6.一个数由7个十亿、5个百万、2个一组成,这个数是(),读作()。
7.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位和()。
8."千"和"万"的进率是(),请你写出三组进率是十的计数单位。
()与()的进率是十;
()与()的进率是十;
()与()的进率是十;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