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可选[1]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实验2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 实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记录] 实验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 实验1说明了什么?实验2说明了什么?[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三、总结~反思~提升1.活动一、活动二。
2.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4题,你能用微粒的观点来分析吗?3.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解释“预习交流”中的第2、3题吗?4.沙尘暴现象的存在能证明微粒具有运动的性质吗?海绵能够吸水的事实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吗?5.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是多少? 50ml酒精与50ml酒精呢?6.从热水瓶中倒完开水,塞瓶塞时,瓶塞总是往上蹦,这是什么原因?四、自检~反馈~巩固【课堂反馈】完成课本中“练习与实践”1-6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指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研究,目前已经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别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具有正电荷。
它的质量约为1.6726219×10^-27千克,是电子的1836倍。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不同。
中子也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它没有电荷,是电子的1839倍。
中子的质量约为1.6749275×10^-27千克,略大于质子。
中子的存在稳定了原子核的结构,使得原子核能够存在。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电子的质量约为9.10938356×10^-31千克,是质子的约1/1836。
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电荷性质,正负电子数量相等时,物质是电中性的。
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们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原子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组成分子,分子是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单位。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化学键而结合在一起。
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除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目前还存在其他一些更基本的微粒,如夸克和轻子等。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有六种不同的味道(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反奇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质子和中子。
轻子是一类基本粒子,包括电子、μ子、τ子和它们对应的中微子。
基本微粒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人们不断深化了对物质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原子和分子,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
对基本微粒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物质本质的认识,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如何描述物质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是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的构成也有三种途径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如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
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或结构时使用原子。
例如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
2、有些物质是由原子先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
如气态非金属单质:氧气氢气氮气氯气臭氧如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硫酸氯化氢酒精乙醇甲烷等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时使用分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3、有些物质先由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再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结合构成物质。
这些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和原子团构成,如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钙等等。
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时使用离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
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时一律使用元素,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谁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但在具体描述时应先区分清楚这种物质的构成。
1、以分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分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即它的分子是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分子,保持硫酸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硫酸分子。
2、以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原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如铜原子保持铜的化学性质。
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氦原子。
3、以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
如保持氯化锌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锌离子,保持硫酸铜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几个决定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性)质子数中子数之和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原子质量的大小)。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这些微粒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排列。
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每种元素都由一种特定类型的原子组成,其化学性质由其原子的结构和排列决定。
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形成的结构单元。
分子可以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形成。
3. 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带有正电荷;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带有负电荷。
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形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这些微粒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排列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速率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1/ 1。
第41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41第2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No 2,2021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PCK教学设计———以“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为例柯 芳,林雨虹,杨水金(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摘要:PCK(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将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师专有知识。
基于PCK的内涵,结合PCK理论下的“1+5”教学模式,以“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为学科主题,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线,从知识线、兴趣线、策略线和评价线几个方面来展开本课题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PCK;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教学设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2096-3149(2021)02-0113-06doi:10.3969/j.issn.2096-3149.2021.02.018目前许多国家正展开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课程改革,将培养“核心素养”的理念贯彻到课改的进程中,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1]。
初三阶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初中化学教师有义务担任起构建初三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职责,促进学生未来的个体发展。
但目前为了应付中考,大多中学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造成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大多只停留在知识的简单记忆,一到真正应用知识,便无从下手[2]。
舒尔曼将PCK定义为一般教学知识与学科知识的交叉知识,其核心在于教师通过一般教学知识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3,4]。
基于PCK理论的教学设计能较好地协调知识、素养、策略、评价、兴趣等方面内容,根据具体的学科主题、不同的教学情景,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