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的结构离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分别为1.67×10^-27千克和1.67×10^-27千克。
电子云则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电子具有质量很小,约为质子和中子的1/1800,电子的质量为9.11×10^-31千克。
电子云是由一组电子组成的,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不同层次上运动。
不同层次上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
根据原子中的电子数量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原子可以分为不同的元素。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
不同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是不同的。
原子中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原子可以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带电的离子。
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原子变成带正电荷的正离子或带负电荷的负离子。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质子数比电子数多;原子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电子数比质子数多。
离子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化学反应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离子的存在使得物质可以通过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很多不同的化合物。
一个离子可以与其他离子或原子结合,形成化学键。
离子和原子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而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吸引力形成的。
离子和化合物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离子和化合物之间的不同相对排列和相互作用导致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化学领域中,对于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子、离子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上。
通过研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可以发现更多的物质和应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这些微粒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排列。
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每种元素都由一种特定类型的原子组成,其化学性质由其原子的结构和排列决定。
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形成的结构单元。
分子可以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形成。
3. 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带有正电荷;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带有负电荷。
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形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这些微粒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排列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速率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1/ 1。
第二章物质的结构第1节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梳理1.物质的构成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非金属单质。
如H2、O2、N2、O3等;非金属氧化物,如H2O、CO2、SO2等;酸,如HCl、H2SO4、HNO3等;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C和Si等。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2.粒子的特征(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大多数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在10—26千克的数量级,原子的半径一般在10—10米的数量级。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隔。
(4)离子是带电的微粒。
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的微粒称离子。
3.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符号是说明问题的一种简明易懂的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4.原子结构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l原子核由夸克构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一)在原子结构中,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2)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于原子核上(电子质量相对很小)。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5.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波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1)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主要观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观上的实心球体。
(用现代的观点看都不正确。
)(2)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从而发现了原子还能再分而建立了汤姆生模型。
(3)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建立了卢瑟福模型。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 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7)、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例如:2个钠离子:2Na +四、相对原子质量(A r ):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易错易混1、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课堂备课笔记水的电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2.原子(1)概念: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2)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硅等问: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原子发展史: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查德威克原子核特点: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
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重量,故原子质量分布不均匀原子不带电原因:原子核所带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基本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间有空隙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导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电子带电特点。
仔细分析水的电解过程,了解微观的变化。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 质子数 + 中子数相对分子质量(Mr)== 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3.离子(1)概念: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微粒(2)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3)离子符号: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时,离子的核电荷数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电性在后(4)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离子不能单独稳定存在构成物质(5)基本性质:离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离子在不停地运动离子间有空隙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不能够独立稳定存在构成物质。
如何描述物质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是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的构成也有三种途径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如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
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或结构时使用原子。
例如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
2、有些物质是由原子先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
如气态非金属单质:氧气氢气氮气氯气臭氧如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硫酸氯化氢酒精乙醇甲烷等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时使用分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3、有些物质先由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再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结合构成物质。
这些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和原子团构成,如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钙等等。
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时使用离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
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时一律使用元素,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谁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但在具体描述时应先区分清楚这种物质的构成。
1、以分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分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即它的分子是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分子,保持硫酸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硫酸分子。
2、以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原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如铜原子保持铜的化学性质。
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氦原子。
3、以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
如保持氯化锌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锌离子,保持硫酸铜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几个决定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性)质子数中子数之和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原子质量的大小)。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非金属单质,如H2、O2、N2、O3等;非金属氧化物,如H2O、
CO2、SO2等;酸,如HCl、H2SO4、HNO3等;有机物,如CH4、
C2H5OH等。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C和Si等。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
•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
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二、微粒的性质1、微粒是运动的(闻到花香说明构成香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2、微粒间有空隙(半杯酒精和半杯水混合后小于一杯)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性质: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C、分子之间有空隙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
如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等,都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表现出来的。
不能说一个氧气分子的状态是固态、液态或是气态。
四、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小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题〗1. 判断:分子大,原子小。
2.判断: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3.简答: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描述氢气燃烧的化学过程?五、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中子(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不带电荷原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小结:①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中子数为零;②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③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等量关系;④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同。
四、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注》(1)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一;(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的含义我们可选用一种跟原子质量相近的“砝码”来表示,即原子的相对质量。
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砝码”是碳-12(含6个质子和6个个中子)原子质量的1/12。
3、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练习:1、求CO2、KMnO4、SO2、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贫铀弹,不少人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
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应为()A.146B.92C.136D.543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由于能量的不同而分层运动2、原子结构示意图A、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由于能量的不同而分层运动(分层排布)B、用电子表层表示离核远近的不同;C、原子结构示意图探究:质子数1--18号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中总结出哪些规律?3、不同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2)金属元素的原子(3)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4.离子与原子的比较:六. 离子1. 离子定义:电中性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电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称为离子。
2. 离子的形成过程:3. 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1)阳离子:Na+ 、Mg2+、Al3+、NH4+ 等(2)阴离子:Cl-、O2-、SO42-、CO32-、OH- 等4. 离子与原子的比较: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例: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水B.液氧C.氧化汞D.二氧化碳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课前预习】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所以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物质不易被压缩。
【课堂练习】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5.纯净物是由(相同的、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
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水受热蒸发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水通电分解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
【课后测试】一、填空题8.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约长10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有固体碘的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这是因为。
9.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⑴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100mL,由此可说明;⑵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这是因为;⑶在盛有50mL水的试管里,加入一小颗高锰酸钾晶体,观察到溶液,这是由于;⑷在夏季,充足气的自行车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爆胎,这是因为。
10.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物体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
三、简答题11.如右图,做氨分子运动实验时,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
(1)用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可观察到的滤纸条酚酞试剂棉花现象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3)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配制1:2体积比的酒精溶液时,分工为:甲同学量取50mL酒精,乙同学量取100mL水,丙同学将两份液体充分混合并量出所得液体的体积为146mL。
对此,甲同学认为可能有人少量了液体,乙同学认为可能在读数时有误差,丙同学则认为三人用的量筒可能有质量问题。
对此,你的评价是:四、探究题13.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请你再举出可以用这种原因解释的一个实例来。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课前预习】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
如金刚石由(填分子、原子、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由构成的,水是由构成的。
2.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④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④3.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课堂练习】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因为固体物质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水结成冰后,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小了()(2)氯化钠是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的()(3)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4)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5.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分子之间有空隙,原子没有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6.”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可表示为( )7.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A.我国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首先确认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C.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分子学说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8.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电性,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9.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事实。
10.画出你想象中的原子结构图。
【课后测试】一、配伍题11.将下列A组所叙述的现象和B组的解释要点用短线连结起来A组B组(1)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 a. 分子很小(2)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b. 分子之间有空隙(3)液氢和氢气都能燃烧 c. 分子发生了变化(4)一滴水里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二、选择题12.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纯净物 B.混合物 C.蒸馏水 D.汞1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A.物质的种类 B.物质的性质 C.分子的种类 D.原子的种类14.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15.在同一原子中一定相同的是()A.中子数和电子数 B.中子数和质子数C.质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和中子数16.下列微粒中带电的是()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三、填空题17.分子总是在不断,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
分子间有空隙,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的空隙,随着压强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
18.一个密闭的透明容器的一端有一个活塞,容器里盛有一定量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将活塞往里推,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活塞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往里推一段距离说明了氯气分子间。
A B C D四、简答题19.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⑴湿衣服在太阳底下容易晒干⑵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⑶酒精灯不用时一定要盖上灯帽⑷盛有一部分热水的暖水瓶时间久了打开瓶盖很费力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课前预习】1.原子有一定的质量。
国际上规定采用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
3.分子是由结合而成的。
可以用表示分子质量的大小。
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4.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是原子或的产物。
【课堂练习】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D.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会有较大改变6.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9.288╳10-26 kgB. 9.288╳10-26C.56kgD.567.1991年,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
则铟原子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值为()A.66 B.49 C.115 D.178.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B.氧气C.铜D.氧化镁9.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质子、中子、电子)总数为()A.18B.40C.58D.6210.在①原子②分子③离子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这些微粒中,肯定不带电的是()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④⑤⑥11.填表:【课后测试】一、选择题12.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并在伊拉克境内投下了数枚贫铀弹,贫铀弹中的主要成分——低放射性的铀将严重危害伊拉克人民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