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荒漠化公约
- 格式:pdf
- 大小:500.89 KB
- 文档页数:59
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7年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重要年份。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是一项旨在防止、减缓和逆转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国际条约。
它于
1994年6月17日在巴黎正式生效,并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负责实施。
2017年的公约会议是公约十三届缔约方大会。
会议的主要目标包括审
查公约的实施情况,制定新的和措施来应对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挑战,并加强国际合作和资源支持。
在2017年的大会上,与会者讨论了各方的实施报告和进展,分享了最
佳实践和成功的案例,并讨论了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新趋势和挑战。
会议还就公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进行了讨论,并制定了下一步的行动
计划。
公约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技术合作、财政支持和信息共享等手段,促进
国际合作,加强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防治。
公约还鼓励各方制定国家
行动计划,并提供资源支持和技术援助。
2017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会议为各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共同努
力解决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问题,通过加强合作和资源支持,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
【法规标题】联合国关于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年发布)【发布部门】联合国【发文字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发布时间】1994-06-07【生效时间】1994-12-01【关键词】环境质量与基础【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联合国关于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1994年6月7日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本《公约》各缔约方申明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时,受影响或受威胁地区的人类是受关注的中心,意识到国际社会,包括各国和各国际组织,迫切关注荒漠化和干旱的有害影响,了解到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合计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很大一部分,而且是地球上很大一部分人口的居住地和生计来源,承认荒漠化和干旱是全球范围问题,影响到世界所有区域,需要国际社会联合行动,防治荒漠化和/或缓解干旱影响,注意到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高度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并注意到这些现象在非洲造成了特别悲惨的后果,还注意到荒漠化的成因是各种自然、生物、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考虑到贸易及国际经济关系的有关方面对受影响国家充分防治荒漠化的能力造成的影响,意识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消灭贫困是受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优先任务,对可持续能力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铭记荒漠化和干旱经由与贫困、健康和营养不良、缺乏粮食保障、以及由移民、流离失所者和人口动态所引起的重大社会问题的相互关系而影响到可持续发展,赞赏以往各国和各国际组织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特别是在实施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问题会议制订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行动计划》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经验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尽管过去已作出了努力,但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的进展未达预期效果,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在所有各级推行新的更有效的方法,确认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各项决定,特别是《21世纪议程》及其第12章的正确性和适切性,它们为防治荒漠化奠定了基础,为此重申发达国家在《21世纪议程》第33章第13段的承诺。
防治荒漠化公约GE. 05-60377 (C)190405 200405联合国 《公约》执行情况审评委员会第三届会议2005年5月2日至11日,波恩临时议程项目3(c)根据《公约》第22条第2款(a)项和(b)项、第26条以及第1/COP.5号决定第10段、审评《公约》的执行情况和体制安排审评联合国系统有关机构、基金和方案以及其他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提交的关于支持受影响的非洲国家缔约方执行《公约》的活动信息内容提要本文件载有截至2004年12月31日联合国系统机构、基金和计(规)划署以及获准参加缔约方会议的政府间组织提供的投入。
秘书处设法将在这一议程项目之下提交的所有报告都考虑在内。
为此,秘书处力求尽可能收入在2004年10月31日这一既定最后期限之后收到的报告。
但是,由于联合国的编辑和印刷计划安排紧凑,在时间上面临严格限制,因此,在2004年12月31日之后收到的报告无法为本文件目的而加以考虑。
这些报告将在秘书处网站http://www.unccd.int 张贴。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共有18个联合国系统机构、基金和计(规)划署以及其他政府间组织报告了2002年至今为支持受影响的非洲国家缔约方执行《荒漠化公约》而开展的活动情况。
在这一时期提供的资料证明,这些组织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正在积极参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荒漠化公约》在非洲的执行进程。
ICCD/CRIC(3)/4page 2目录段次页次一、背景情况.......................................................................... 1 - 5 3二、联合国系统机构、基金和计(规)划署............................... 6 - 71 412 4A. 《生物多样性公约》 (6)-B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13 - 23 5C.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 24 - 38 7D.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39 - 42 9E.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43 - 48 10F.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49 - 53 11G. 联合国大学............................................................... 54 - 62 11H. 世界粮食计划署....................................................... 63 - 69 13I. 世界银行 ...................................................................70 - 71 14三、其他政府间组织............................................................... 72 - 123 14A. 非洲联盟................................................................... 72 - 75 14B. 阿拉伯干旱地带和旱地研究中心.............................. 76 - 79 15C. 阿拉伯农业发展组织................................................ 80 - 86 15D. 全球环境基金........................................................... 87 - 94 16E. 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 95 - 96 18F. 伊斯兰开发银行........................................................ 97 - 98 18G. 《拉姆萨尔湿地公约》............................................ 99 - 100 18H. 撒哈拉和萨赫勒观测站............................................ 101 - 113 19I.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114 - 123 21四、结论和建议...................................................................... 124 - 126 23ICCD/CRIC(3)/43page一、背景情况1. 缔约方会议在关于信息通报和执行情况审查程序的第11/COP.1号决定中,除其他外:(a) 鼓励联合国有关机构、基金和计(规)划署以及其他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酌情提供关于为支持拟订和执行《公约》之下的行动方案而开展的活动的资料;(b) 请秘书处汇编联合国系统机构、基金和计(规)划署以及其他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关于为支持执行《公约》而采取或计划采取的措施的资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2.17•【文号】国办发〔2016〕94号•【施行日期】2016.12.1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通知国办发〔2016〕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办好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经国务院同意,成立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和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执委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委会主要职责及组成人员(一)主要职责。
审议大会总体方案;协调相关政策的实施工作;推动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开展大会筹备工作并协调参会;就大会筹备、举办过程中的重大事项作出相关决议、决定;代表中国政府邀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参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等与会国际组织及参会国家进行协调;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组成人员。
主任委员:汪洋国务院副总理副主任委员:布小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江泽林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建龙国家林业局局长刘振民外交部副部长委员:郭卫民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傅政华公安部副部长苏德良安全部副部长胡静林财政部副部长戴东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受文商务部副部长张永利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鸿文国家林业局总经济师王志清中国民航局副局长王玉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二、执委会主要职责及组成人员(一)主要职责。
在组委会的领导下,落实和执行组委会的相关决议、决定并将有关情况定期向组委会报告,组织实施大会各项具体筹备工作,指导和协调地方政府开展工作,承办组委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组成人员。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鄂尔多斯宣
言》发布
焦玉海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2017(0)10
【摘要】在9月15日闭幕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与会代表审议通过了《鄂尔多斯宣言》。
《宣言》强调了政府主导、多方合作及调动私营部门、民间组织、妇女和青年参与的重要性,认可了防治荒漠化、遏制土地退化、减缓干旱、缓解沙尘暴危害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承诺加强荒漠化防治,遏制土地退化,修复和重建退化生态系统。
【总页数】2页(P8-9)
【作者】焦玉海
【作者单位】中国绿色时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防治荒漠化,有我——《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纪实 [J], 郝乐
2.《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取得五项重要成果 [J],
3.“看不见”的保障看得见的秩序——《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纪实 [J], ;
4.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
在中国召开 [J], 耿国彪
5.《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规标题】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年发布)【发布部门】联合国【发文字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发布时间】1994-06-07【生效时间】1996-12-01【关键词】其它生态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该公约的全称为“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沙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1994年6月7日在巴黎通过,并于1996年12月正式生效。
目前公约共有191个缔约方。
公约的核心目标是由各国政府共同制定国家级、次区域级和区域级行动方案,并与捐助方、地方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对抗应对荒漠化的挑战。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
履约资金匮乏、资金运作机制不畅,一直是困扰《公约》发展的难题。
2005年5月2日至11日,《公约》履约审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审查了非洲国家的履约情况。
2005年10月17日至28日,《公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COP7)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
期间还召开了高级别会议、履约审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科技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和议员圆桌会议。
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任团长,外交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大会审议了预算、联合国联合评估机构对秘书处工作的评估报告、全球环境基金与公约的谅解备忘录、2006国际荒漠和荒漠化年等议题,共通过33项决议。
与会部长级官员通过了《关于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内罗毕宣言》,呼吁所有缔约方继续履行公约义务,努力实现公约目标。
议员圆桌会议通过了《议员宣言》,承诺致力于加强各国履约政治意愿,并根据“未来两年议会工作计划”,采取促进履约的具体行动。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UNCCD[基本情况]《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大重要国际环境公约之一。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是1994年6月17日在法国巴黎签署的一项国际公约,于1996年12月26日生效。
该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全球合作,减缓和防止荒漠化、干旱及干旱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受影响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公约的三大目标是改善受荒漠化、干旱和干旱化影响的土地,维持和提高受影响地区的生计,以及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可持续土地管理,加强荒漠化、干旱和干旱化问题的国际合作与合作机制,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科学和技术合作,鼓励发展中国家采取行动,并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
公约的成员国通过合作交流经验和技术,共同努力解决荒漠化、干旱和干旱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的签署和实施对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教案:荒漠化防治的国际经验和启示摘要: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维护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荒漠化防治的国际经验和启示,为高中地理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荒漠化防治;国际经验;启示一、荒漠化防治的国际经验1.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全球近40%的土地面积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除了严重缺水外,还存在荒漠化、沙漠化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2.荒漠化防治的国际合作197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于每年6月17日设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以促进全球荒漠化防治的重视和加强国际合作。
1994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过了《联合国公约防治荒漠化》(简称《公约》),已经有194个国家和欧盟等23个组织签署了该公约。
公约的核心是通过国际合作和综合治理措施实现荒漠化防治,让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对。
3.荒漠化防治的实践经验荒漠化防治需要综合治理,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方面。
有些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例如:①中国:1981年至2019年,中国已经治理退化土地面积超过需要治理的面积;②埃塞俄比亚:通过大规模森林种植、草原保护等措施,调节降雨量和地表水流,增加土地覆盖率,有效治理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问题;③瑞典:通过分配粗放的林业土地和建立林权融资体系,鼓励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了荒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
二、荒漠化防治的启示1.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需要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同步治理,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使荒漠化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2.改变人类行为人类通过限制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培养森林和草原保护的观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改变人类破坏环境的习惯与行为。
3.管理者的重要性荒漠化防治需要管理者的领导与参与,荒漠化治理中需要从政府到企业等广泛的合作与投入。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简介:《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该公约的全称为“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沙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1994年6月7日在巴黎通过,并于1996年12月正式生效。
目前公约共有191个缔约方。
公约的核心目标是由各国政府共同制定国家级、次区域级和区域级行动方案,并与捐助方、地方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对抗应对荒漠化的挑战。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
履约资金匮乏、资金运作机制不畅,一直是困扰《公约》发展的难题。
2005年5月2日至11日,《公约》履约审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审查了非洲国家的履约情况。
2005年10月17日至28日,《公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COP7)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
期间还召开了高级别会议、履约审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科技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和议员圆桌会议。
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任团长,外交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大会审议了预算、联合国联合评估机构对秘书处工作的评估报告、全球环境基金与公约的谅解备忘录、2006国际荒漠和荒漠化年等议题,共通过33项决议。
与会部长级官员通过了《关于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内罗毕宣言》,呼吁所有缔约方继续履行公约义务,努力实现公约目标。
议员圆桌会议通过了《议员宣言》,承诺致力于加强各国履约政治意愿,并根据“未来两年议会工作计划”,采取促进履约的具体行动。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UNCCD[基本情况]《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大重要国际环境公约之一。
该公约于1994年6月17日在法国巴黎外交大会通过,并于1996年 12月26日生效。
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提供中国方案3月,我国遭遇两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间隔时间不到半个月,其中3月13日-18日的沙尘天气过程为近10年最强。
今年以来,我国沙尘范围涉及超20个省份,最南界影响到浙江北部。
沙尘影响还在继续。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受冷空气影响,4月15日,我国北方地区又出现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京津冀自西向东都受到沙尘天气影响。
卫星监测显示,近期两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的沙源地主要在蒙古国,沙尘暴天气也给当地造成了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
很多网友留言,想去蒙古国种树。
实际上,中蒙两国的治沙合作,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2012年,由瑞士发展合作署资助,蒙古国荒漠化防治国家委员会秘书长一行12人访问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听取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专题报告,双方就有关技术模式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2013年,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举办了蒙古国荒漠化防治培训班,培训班结合蒙方实际需要,安排了“干旱区、半干旱区治沙造林技术与模式”“梭梭林及其恢复”“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等课程,并参观学习了图哈线、苏都线工程治沙,巴林右旗直播造林、沙地云杉保护等技术经验。
“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强调。
今年的沙尘天气再度提醒我们,沙尘暴等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国界,各国需要更加紧密携手加强荒漠化防治国际化合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采取了政策、法律、科技、行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根据中科院有关研究显示,我国已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我国积极参与推动国际防治荒漠化进程。
2017年承办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我国举行联合国环境公约大会,我国于2017-2019年担任公约主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