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黄鹤楼》(8上)
- 格式:ppt
- 大小:294.00 KB
- 文档页数:15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原文1.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你看啊,这不就是一幅美丽的傍晚乡村图嘛!就好像你站在那东皋之上,看着周围的一切,心里是不是也会有很多感慨呀?2.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哎呀,这黄鹤楼承载着多少故事啊!就如同一个老朋友,一直在这里,见证着时光的流转,难道不让你心生好奇吗?3.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想想看,一个人骑着单车在那茫茫大漠中前行,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豪迈呀!这不正像我们在人生路上的某些时刻吗?4.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哇塞,离开家乡,来到那陌生的楚国之地,一路上的风景变化多神奇呀!就好像我们每一次的旅行,充满了未知和惊喜,不是吗?5.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你瞧那钱塘湖边,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的,多热闹啊!是不是让你也迫不及待想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啦?6.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那喧闹的人间,却能找到一处宁静的地方,就像在闹市中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这是多么难得呀!难道你不想拥有这样的生活吗?7.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时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哎呀呀,国家遭难,连花都好像在哭泣,鸟都在惊心呢!这种情景多让人痛心啊,你能体会到吗?8.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崔颢《黄鹤楼》原文译文及课堂练习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
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作者简介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词语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诗句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分析诗句首联:鹤去楼空,世事苍茫;颔联:鹤去不返,寂寞惆怅;颈联:对仗工整,烘托思乡;尾联:思念家乡,愁绪绵绵。
课堂练习1、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诵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传达了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2 、“日暮”(时间)和“烟波江上”(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联系?不妨谈谈的理解。
( 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3、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怀?(①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黄鹤楼》易错知识点《黄鹤楼》 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离去,这里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阳光下汉阳树木清楚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茂盛。
天色已晚不知故乡在何处?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重点字词注释1.黄鹤楼: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传说中的骑鹤飞去的仙人。
3.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4.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5.历历:分明的样子。
清楚可数。
不是朦胧景象!6.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不是凄凉景象!7.鹦鹉洲:长江上的小洲。
7.乡关:故乡。
背景:诗人官至太仆丞相,长期在外做官,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1.历历:清楚可数。
不是朦胧稀疏,看大概样子!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不是凄凉、荒芜衰败!乡关:故乡。
不是关塞!不是看到的江上景象!昔人:指仙人,不是指过去的人!2.心情:是喜悦、茫然、思乡之情。
不是忧伤、凄凉,也没有特别高兴之情!是思乡之情,不是怀归之情!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前半句虚写,后半句实写,不是都是实写!4.首句是近景描写,不是远景!第二句是远景描写,不是近景!5.首句的修辞手法是引典,不是拟人!6.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实写,不是虚写!是亲眼可见的清晰的景象,不是朦胧的景象,不是想象昔日的景色!是芳草茂盛,不是凄凉荒芜!是白天,不是傍晚!是写景,不是抒情!是俯望,不是仰望!注意:颔联是仰望,不是俯望!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是俯望,不是仰望!是傍晚,不是白天!是写景抒情,不是议论!是江上朦胧的晚景,不是故乡之景!8.此诗是七律,不是绝句!9. 主旨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介绍】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
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
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着,影响深远。
【全文翻译】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考试范围】1、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
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
“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
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黄鹤楼》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答案:1)C. (热爱,错。
思念之情)2)C(荒芜衰败。
错。
萋萋:茂盛的意思)试题2: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历历:乡关: 萋萋: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Ⅴ”,错误的打“Ⅹ”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