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16.00 KB
- 文档页数:7
本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合计60分,答案涂上答题卡)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B.分封诸侯国C.建立专制集权D.推广郡县管理2、中国的宗法观念源远流长。
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和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B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3、“秦晋之好”、“吴越文化”、“齐鲁大地”。
这里隐藏着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同源于A西周以来的诸侯国B明清地方区划C秦汉时期地方管理D元朝地方管理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明太祖强化皇权5、以西周为代表,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先秦时期)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开创了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模式B等级森严、层层分封C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表里D王权政治神权政治相结合6、秦《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
监御史负责A.地方行政管理B.地方治安管理C.征收地方赋税D.监察地方官员8、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班固《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故事传说C、汉唐的文学作品D、秦代墓葬出土秦简的记载9、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A. 廷尉B. 御史大夫C. 太尉D. 亭长10、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题人民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①开始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④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 C.宣传中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4、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要”的思想解释教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5、“政治之本原……而仅披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 遂及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 ……李鸿章晚年之着着失败, 皆由于是”, 这则材料表明梁启超的什么观点A 根本目的是批判李鸿章的卖国投降B 根本目的是要求资产阶级维新派掌握政权C 最终目的是要求光绪帝罢免李鸿章之类顽固派D 最终目的是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主张6、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 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B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7、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脂肪均含N、P等元素B.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麦芽糖、核酸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脱氧核糖D.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不同,不能相互转化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成分及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A.线粒体含RNA,能产生ATP和CO2B.叶绿体含DNA,能产生糖类和O2C.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D.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3.下列图中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4.生产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品质,故生产过程中需降低其活性。
下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PPO能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B.pH为8.4时,温度高于90℃,PPO的活性将进一步降低C.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为80℃、pH控制为 8.4D.温度相同,pH为 7.8比8.4时该酶的酶促反应产物要少5.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⑥授粉后套袋隔离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⑦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⑤⑥6.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④过程产生ATP 最多,②过程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ATP 中B .进行②过程的CO 2都自大气,产生的C 6H 12O 6存在于液泡中C .进行③过程时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ATPD .给植物浇灌H 182O ,根细胞会产生C 18O 2,④过程不会产生H 182O7.家猫体色由X 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 、b 控制,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细胞中的元素根据含量多少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微量元素的是()A.Fe Mn Zn K B.Zn Cu Mn CaC.Zn Cu B Fe D.Mg Mn Cu Mo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结合水一般不参与代谢作用,它使各种组织器官有一定形状、硬度B.冬天针叶树体内结合水的含量会减少C.种子萌发初期,自由水/结合水不断增大,细胞代谢也随之增强D.正常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逐渐减小3.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期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钠元素在人体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 B. 人体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时会发生肌肉抽搐C.镁元素参与血红蛋白的构成D.碘元素参与甲状腺激素的构成4.有人分析了一种小分子有机物样品,发现它含有C、H、O、N四种化学元素,该样品很可能是 ( )A. 氨基酸B. 蛋白质 C.核糖 D.核苷酸5.下列属于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的是()A.糖原B.淀粉C.纤维素D.葡萄糖6.某些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
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 )A.糖类B.脂质C.蛋白质D.核酸7. 脂质不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A.构成生物膜B.调节生理代谢C.储存能量D.携带遗传信息8.某多肽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多肽分子中的肽键数为()第8题图A.1个B.2个C.3个D.4个9.下列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的是( )A.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B.催化各类生理生化反应C.调节机体的代谢D.能量的主要来源10.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的碱基有5种B.B表示的是核糖C.D表示的是核糖核苷酸D.D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1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B.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DNA和RNA D.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1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膜中只有磷脂分子可以运动B.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糖类组成D.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中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同13.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8,某种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共有M个肽键,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于A.128(M+N)-18MB.128(M-N)-18MC.128(M+N)+18MD.128(M-N)+18M1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是()15.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A.C B.H C.O D.N16.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不同的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大致相同B.在所有生物细胞中C是最重要的C.在同一生物体内细胞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D.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都能找到17.菠菜叶肉细胞和人体的肝脏细胞都具有的糖是()A.糖原和淀粉B.蔗糖和乳糖C.葡萄糖和核糖D.麦芽糖和纤维素18.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中,不含糖类的是()A.核酸 B.蛋白质 C.纤维素 D.淀粉19.鱼在水中遨游,鸟在空中飞翔,虽形态各异、习性不同,但基本组成元素相似。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一期末试卷历史说明:1.请将选择题和判断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到答题纸上。
2.本份试卷答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符合这一描述的历史时期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B、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3.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君王名号不再避讳5.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
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6.《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C.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维护了贵族的利益7.2010年初,奥巴马上台后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但其后有26个州反对该法案,提请违宪诉讼。
江苏省响水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合计60分,答案涂上答题卡)1、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当今社会还可以看到下列对联“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这些对联直接反映了( )A.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影响深远C.儒家思想压抑人性D.三纲五常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2、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肃南一带,曾经被称做“西南夷”,该地区最早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是在什么时期()A.西周B.秦朝C.唐朝D.元朝3、史载:谢琰是东晋宰相谢安的儿子,被评价为忠贞干练、有美好的风度和仪态,初长成就“初拜著作郎,后迁秘书丞,累迁至散骑常侍、侍中、尚书左仆射”。
同样,王洽是宰相王导的儿子,有“美称。
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谢琰、王洽走上仕途得益于(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出于这个考虑,该王朝下一步行动是( )A.实行三公九卿制B.设立参知政事参与处理政务C.逐渐实施内阁制D.设置军机处5、“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
”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为什么要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质问针对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甲午中日战争D.八一三事变7、“(民国二十六年)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以主力3个团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有利地形伏击日军。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心扉./翡.翠脊.骨/贫瘠.溺.爱子女/啮.噬心灵B.屏窒./摭.拾暇.日/遐.想引吭.试啼/一声不吭.C.恪.守/磕.碰沉湎./缅.怀汗流浃.背/面颊.红润D.慰藉./狼藉.僻.静/怪癖.甄.别好坏/斟.酌思考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句是()(3分)A.吾从而师之。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弟子不必不如师。
3.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A.或师焉,或不焉B.以为轮。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诗句与“晴空一镜悬明月”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时雨点红桃千树B.亭闲有竹春常在C.夜市千灯照碧云D.有闲春色燕双飞5.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 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 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您奉送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 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黄英蒲松龄马子才,顺天人。
好菊,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
一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亲有一二种,为北方所无。
马欣动,即刻治装,从客至金陵。
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裹藏如宝。
归至中途,遇一陶姓少年,与之论艺菊之法,马大悦。
问:“将何往?”答云:“姊厌金陵,欲卜居于河朔耳。
”马欣然曰:“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
不嫌荒陋,无烦他适。
”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二历史(必修)试题命题人:李妍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2. “秦晋之好”、“吴越文化”这里隐藏着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同源于A.西周以来的诸侯国 B.明清地方区划C.秦汉时期地方管理 D.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朝仪治国之道,当时廷尉李斯认为“置诸侯不便”。
这里“廷尉”职权是A.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B.执掌奏章、监察百官C.主管军事D.执掌司法4.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5.“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6.“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考试说明: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分值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青奥会比赛将在“三大场馆区”的15个不同竞赛场馆进行26个项目比赛,向世界奉献一届精彩的青奥会.在考察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A.马拉松B.跳水C.击剑D.体操2.在公路的某些路段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甲是路线指示标志,乙为限速标志,告示牌上各数字的意思是( )A.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B.B.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C.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D.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3.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大小的是( )A.远程炮弹的速度约为2000m/sB.洲际弹道导弹的速度约为5000m/s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4 m/sD.汽车速度计上指示的速度为80km/h4.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一定,速度的变化也一定C.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不一定增大D.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5.201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歼20”战机试飞成功.假设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为t ,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2vtB.v tC.2v tD.4v t 6.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3m/s 2,则在停止前1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A.3m/sB.1.5 m/sC.0.5 m/sD.6 m/s7.一辆公共汽车刚起步一小段时间后,发现一乘客未上车,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此过程中汽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对于0-2t和2t -3t 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28.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0~2s 为第Ⅰ段,第2~4s 为第Ⅱ段,第4~5s 为第Ⅲ段,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s 与第5s 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 的加速度大于第5s 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9.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 末或第3 s 初,也可以称为2 s 内B .t 2~t 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 内C .t 0~t 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 内或第2 s 内D .t n -1~t n 表示时间,称为第(n -1) s 内1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是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表达错误的是( )A .v 0t +12at 2B .v 0t -12at 2 C.v 02t D.12at 2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16分)11.下列计时数据中指时刻的是( )A .国家规定各类学校上一节课的标准时间为45分钟B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胜利闭幕C .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D .由青岛开往通化的1406次列车在德州站停车3 min12.如下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关于该物体在前4 s 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始终朝同一方向运动B .物体的速度变化是均匀的C .物体速度在开始2 s 内减小为零D .4 s 内物体的位移是4 m13.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2 m/s ,加速度为a =0.1 m/s 2,则( )A .质点第4 s 末的速度为2.4 m/sB .每经过2 s 时间,物体速度就增大2.2 m/sC .质点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可能相反D .质点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14.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8 m/s 立即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共经历时间10 s ,由此可以求出( )A .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B .汽车的平均速度C .汽车减速运动的距离D .汽车运动的总距离为40 m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15.某班级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的在实验中:(1)打点计时器应使用______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2).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拉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将每5个点取做1个计数点,量得s1=1.20cm,s2=2.60cm,s3=4.00cm,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对应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_s;打第2点时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v2=_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m/s2(4)小华同学也打出一条纸带,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计算出相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四、计算题:(共3小题,42分)16.(12分)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2)火车在前4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火车在第5 s内的位移是多少?17.(15分)汽车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若某时刻汽车以0.5 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2)若某时刻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减速刹车,则10 s后速度为多少?(3)在(2)的情况下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18.(15分)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走了12 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从启动到停止运动总共历时20 s,行进了60 m,求:(1)汽车的最大速度;(2)汽车的前12 s运动的加速度;(3)汽车的刹车位移..高一物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题号11 12 13 14 答案BCBCADBD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15.(1) 交流 (2) A (4)(3) 0.1 0.33 1.4四、计算题:(共3小题,42分)16.(12分)解:(1)v 3=v 0+at =2 m/s +0.5 m/s 2×3 s =3.5 m/s.------------(4分) (2)v 4=v 0+at =2 m/s +0.5 m/s 2×4 s =4 m/s ,v =v 0+v 42=3 m/s. --------------(4分)(3)x 4=v 0t +12at 2=2 m/s ×4 s +12×0.5 m/s 2×(4 s)2=12 m ,----------(2分)x 5=v 0t +12at 2=2 m/s ×5 s +12×0.5 m/s 2×(5 s)2=16.25 m ,---------(1分)x =x 5-x 4=4.25 m --------------(1分)。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本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合计60分,答案涂上答题卡)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B.分封诸侯国C.建立专制集权D.推广郡县管理2、中国的宗法观念源远流长。
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和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B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3、“秦晋之好”、“吴越文化”、“齐鲁大地”。
这里隐藏着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同源于A西周以来的诸侯国B明清地方区划C秦汉时期地方管理D元朝地方管理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明太祖强化皇权5、以西周为代表,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先秦时期)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开创了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模式B等级森严、层层分封C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表里D王权政治神权政治相结合6、秦《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
监御史负责A.地方行政管理B.地方治安管理C.征收地方赋税D.监察地方官员8、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班固《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故事传说C、汉唐的文学作品D、秦代墓葬出土秦简的记载9、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A. 廷尉B. 御史大夫C. 太尉D. 亭长10、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1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基于此,他推广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郡国并行制D.废除丞相,权分六部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13、《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这里提到的“宣政院”,职责为A.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B.总领全国行政事务C.管理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管理少数民族事务1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学生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A、刘墉是不是驼背难以考证B、明清两朝朝废除了宰相或丞相制度C、刘墉没有得到宰相的权力D、刘墉虽然有宰相的权力,但没有宰相的名号15、明朝朱元璋有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反映皇帝政务繁杂问题。
为改变该局面,明成祖采取了A.设立内阁,协助处理政事B.设计军机处辅助皇帝C.中央设立三省来处理政令的草拟、审核、执行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6、南京市狮子山古静海寺遗址的史料陈列馆,保存一份条约,上面有清廷钦差大臣耆英、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的签字。
对该条约叙述正确的是A割香港地区给英国B赔款2100万两白银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D中国海关的关税由英国确定17、《冯婉贞》课文中有“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城骚然”。
这段记载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8、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恶劣影响有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开始攫取了领事裁判权C、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D、列强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19、看右边的历史地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0、北京城本来有一个地区叫东交米巷,到近代某个时期后被改为“东交民巷”,成为由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清政府在这条街上的衙署,仅保留了吏、户、礼三部和宗人府,其余尽数迁出。
与上文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1、有人说某个条约是:“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
这份20世纪初送来的礼物,对中国历史主要影响是A.使中国失去大片领土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重庆一带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2、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的条约相比,最能反映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侵略特征的是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在通商口岸办厂的特权23、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为了打破封锁,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八路军发起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24、中国有这样一处纪念馆,上面以日历的形式展示“1931、星期五、18、九月小”等字样,纪念馆反映的事件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C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5、近代史上,日本割台的时候,台湾人民发表宣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在涌现一批英雄人物,与该事件无直接相关的是A.丘逢甲B.刘永福C.邓世昌D.徐骧26、“八月十五复仇节,八月十五胜利天。
伏尸流血五千里,尝胆卧薪一百年。
”这首诗歌反映A.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辛亥革命的胜利27、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事件是A.日本全面侵华的发生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D.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8、右图,这个战役的主要影响是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抗战以来中国方面取得的第一次胜利C.中国方面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有力地反击了日本扫荡和蚕食政策29、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以下不能揭示该主题的是A旅顺大屠杀B圆明园残骸C遇难者纪念馆D731部队遗址30、抗日战争中,中共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在图中标识为A BC D二、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答案涂上答题卡,正确涂A,错误涂B)31、秦朝实施的“朝议”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
()32、明朝的内阁逐渐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对皇权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3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体制下,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妨碍了社会的进步,所以该体制应该全面否定。
()34、近代史上,《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也是割地最多的条约。
()35、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主观题35、材料解析题(10分)材料一(汉朝官吏)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蔡上司《中国科举史话》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回答:(1)材料一反映古代什么选官制度?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2)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科举制有“历史合理性”?(8分)36、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因为内阁在太和门外,值班的官吏多担心泄露军机事务,于是在隆宗门内设立军需房。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译文)材料二:军机处名不仿古(前所没有),……军国大计,无不总揽,从雍正、乾隆以后的一百八十年,重大决策的托付处,不在内阁,而在军机处,是隐然(处在后台)的执政府。
——《清史稿》(译文)材料三:《军机处内景》材料四:国家的要务和用兵都由军机大臣承接圣旨,天子没有一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
任何宦官都不能参与,即使承接圣旨的各军机大臣也只供传达和撰写皇帝旨意,不能有一些的出谋划策于其中。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译文)请回答:(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2)从材料二看,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怎样变化?(2分)(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4分)(4)军机处反映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37、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材料二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份,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凡我友邦既与吾人以同情,又必能在其郑重签订之国际条约下,各尽其所负之义务也。
——1938年8月《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回答:(1)通电反映了中共什么基本态度?(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日本“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的三个事变名。
(6分)(3)任意举2个国民政府实行自卫中的大的会战名。
(2分)(4)从材料看,在依靠的抗日力量方面,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基调有什么差异?(2分)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年秋学期学情分析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60分)二、判断题(10分) ABBBA三,主观题(30分)36、(1)察举制;品德和才能。
(2分,)。
(2)A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B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推动重学风气。
C从追求公平公正角度看,也有一定合理性。
D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8分)国抱有幻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