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与华中区域“两个细则”讨论学习共5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20 MB
- 文档页数:54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 755-2001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固运行的差不多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固标准以及系统安全稳固运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电网调度机构、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供应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规划和勘测设计、科研等单位,均应遵守和执行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220kV以下的电力系统可参照执行。
2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固运行的差不多要求2.1 总体要求2.1.1 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固性,坚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固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
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2.1.2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固运行的基础。
在电网的规划设计时期,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合理的电网结构应满足如下差不多要求:a) 能够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进展的要求;b) 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固运行,且不致使其它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负荷和电压承诺偏差的要求;c) 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固标准;d) 满足分层和分区原则;e) 合理操纵系统短路电流。
2.1.3在正常运行方式(含打算检修方式,下同)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2.1.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规定的静态稳固储备,并满足再次发生单一元件故障后的暂态稳固和其它元件不超过规定事故过负荷能力的要求。
2.1.5电力系统发生稳固破坏时,必须有预定的措施,以防止事故范畴扩大,减少事故缺失。
2.1.6低一级电网中的任何元件(包括线路、母线、变压器等)发生各种类型的单一故障均不得阻碍高一级电压电网的稳固运行。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 755-2001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以及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电网调度机构、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供应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规划和勘测设计、科研等单位,均应遵守和执行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220kV以下的电力系统可参照执行。
2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2.1 总体要求2.1.1 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
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2.1.2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电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合理的电网结构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a) 能够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发展的要求;b) 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它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负荷和电压允许偏差的要求;c) 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定标准;d) 满足分层和分区原则;e) 合理控制系统短路电流。
2.1.3在正常运行方式(含计划检修方式,下同)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2.1.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再次发生单一元件故障后的暂态稳定和其它元件不超过规定事故过负荷能力的要求。
2.1.5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的措施,以防止事故范围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2.1.6低一级电网中的任何元件(包括线路、母线、变压器等)发生各种类型的单一故障均不得影响高一级电压电网的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指导电力系统的规划、计划、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运行和笠研试验等部门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特制定本导则、各部门应共同遵守。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第三条电力系统规划、计划、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运行和笠研试验等部门,必须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研究工作,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加强电网结构和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二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第四条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基本要求如下:1.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和频率、电压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节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乍发振荡。
2.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规划设计中、应从全局着眼、统期待考虑,合理布局,搞好电网结构,加强主干网络,满足如下要求:(1)能够适应发展变化和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他元件超过事故过负荷的规定;(3)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各项有关要求;(4)实现分层和分区原则。
主力电源一般应直接接入高压主电网。
3.在正常运行方式(包括正常检修运行方式)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发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
其它元件允许按规定的事故过负荷运行。
5.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措施,缩小事故范围,减少事故损失。
第五条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如下要求:1.在正常运行方式和正常检修运行方式下按功角判据计算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p%≥15~20%,按无功电压判据计算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p%≥10~15%。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指导电力系统的规划、计划、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运行和笠研试验等部门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特制定本导则、各部门应共同遵守。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第三条电力系统规划、计划、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运行和笠研试验等部门,必须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研究工作,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加强电网结构和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二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第四条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基本要求如下:1.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和频率、电压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节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乍发振荡。
2.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规划设计中、应从全局着眼、统期待考虑,合理布局,搞好电网结构,加强主干网络,满足如下要求:(1)能够适应发展变化和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他元件超过事故过负荷的规定;(3)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各项有关要求;(4)实现分层和分区原则。
主力电源一般应直接接入高压主电网。
3.在正常运行方式(包括正常检修运行方式)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发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
其它元件允许按规定的事故过负荷运行。
5.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措施,缩小事故范围,减少事故损失。
第五条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如下要求:1.在正常运行方式和正常检修运行方式下按功角判据计算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p%≥15~20%,按无功电压判据计算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p%≥10~15%。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 755-2001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以及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电网调度机构、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供应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规划和勘测设计、科研等单位,均应遵守和执行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220kV以下的电力系统可参照执行。
2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2.1 总体要求2.1.1 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
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2.1.2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电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合理的电网结构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a) 能够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发展的要求;b) 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它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负荷和电压允许偏差的要求;c) 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定标准;d) 满足分层和分区原则;e) 合理控制系统短路电流。
2.1.3在正常运行方式(含计划检修方式,下同)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2.1.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再次发生单一元件故障后的暂态稳定和其它元件不超过规定事故过负荷能力的要求。
2.1.5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的措施,以防止事故范围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2.1.6低一级电网中的任何元件(包括线路、母线、变压器等)发生各种类型的单一故障均不得影响高一级电压电网的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2001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以及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电网调度机构、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供应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规划和勘测设计、科研等单位,均应遵守和执行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220kV以下的电力系统可参照执行。
2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2.1总体要求2.1.1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
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2.1.2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电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合理的电网结构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a)能够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发展的要求;b)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它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负荷和电压允许偏差的要求;c)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定标准;d)满足分层和分区原则;e)合理控制系统短路电流。
2.1.3在正常运行方式(含计划检修方式,下同)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2.1.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再次发生单一元件故障后的暂态稳定和其它元件不超过规定事故过负荷能力的要求。
2.1.5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的措施,以防止事故范围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2.1.6低一级电网中的任何元件(包括线路、母线、变压器等)发生各种类型的单一故障均不得影响高一级电压电网的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2001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以及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电网调度机构、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供应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规划和勘测设计、科研等单位,均应遵守和执行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220kV以下的电力系统可参照执行。
2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2.1总体要求2.1.1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
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2.1.2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电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合理的电网结构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a)能够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发展的要求;b)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它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负荷和电压允许偏差的要求;c)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定标准;d)满足分层和分区原则;e)合理控制系统短路电流。
2.1.3在正常运行方式(含计划检修方式,下同)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2.1.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再次发生单一元件故障后的暂态稳定和其它元件不超过规定事故过负荷能力的要求。
2.1.5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的措施,以防止事故范围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2.1.6低一级电网中的任何元件(包括线路、母线、变压器等)发生各种类型的单一故障均不得影响高一级电压电网的稳定运行。
(整理)电⼒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条为了实现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指导电⼒系统的规划、计划、设计、基本建设、⽣产运⾏和笠研试验等部门有关电⼒系统安全稳定的⼯作,特制定本导则、各部门应共同遵守。
第⼆条本导则适⽤于电压等级为220千伏及以上的电⼒系统。
第三条电⼒系统规划、计划、设计、基本建设、⽣产运⾏和笠研试验等部门,必须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研究⼯作,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加强电⽹结构和采⽤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章电⼒系统安全稳定运⾏的基本要求第四条为保证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基本要求如下:1.为保证电⼒系统正常运⾏的稳定性和频率、电压⽔平、系统应有⾜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功备⽤容量,并有必要的调节⼿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节有功、⽆功潮流时,均不应发⽣乍发振荡。
2.电⽹结构是电⼒系统安全稳定运⾏的基础。
在规划设计中、应从全局着眼、统期待考虑,合理布局,搞好电⽹结构,加强主⼲⽹络,满⾜如下要求:(1)能够适应发展变化和各种运⾏⽅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定的灵活性;(2)任⼀元件⽆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系统的稳定运⾏且不致使其他元件超过事故过负荷的规定;(3)应有较⼤的抗扰动能⼒,并满⾜本导则中规定的各项有关要求;(4)实现分层和分区原则。
主⼒电源⼀般应直接接⼊⾼压主电⽹。
3.在正常运⾏⽅式(包括正常检修运⾏⽅式)下,系统中任⼀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单⼀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发⽣⾮同步运⾏,不应发⽣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式下电⼒系统仍应有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
其它元件允许按规定的事故过负荷运⾏。
5.电⼒系统发⽣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措施,缩⼩事故范围,减少事故损失。
第五条电⼒系统在运⾏中应有⾜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如下要求:1.在正常运⾏⽅式和正常检修运⾏⽅式下按功⾓判据计算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p%≥15~20%,按⽆功电压判据计算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p%≥10~15%。
“两个细则”总结一、简介“两个细则”是华中电监局下发的规范电厂服务、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能质量的管理条例,其中包括调峰、日发电计划、无功、PSS、AGC、一次调频等十三个考核项目,以及AGC、有偿无功、旋转备用、有偿调峰这四个有条件的补偿项目。
自从2011年10月份开始正式实施“两个细则”以来,生产部多次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交流、明确职责、制定考核奖励制度、收集现场数据、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避免考核、争取补偿。
二、两个细则中主要的考核项目及如何避免考核分析“两个细则”规定可以看出,考核的项目比较多,但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有:调峰、日发电计划、无功、PSS、AGC、一次调频这六项,剩下的七项按要求执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即可。
其中AGC是应中调命令投入后才开始需要关注的,AGC五台机组都和中调做过联调试验,试验结果都还不错,以前#4机也有过AGC运行的经验,跟踪情况良好,加上最近两年我公司的机组基本没有投入过AGC,所以自实施以来没有考核数据。
一次调频因为电厂PMU装置没有改造完,部分数据没有上传,暂时不具备考核的条件,到2012年六月份以后省调将一次调频纳入考核,这将是我公司下半年“两个细则”重点需要关注的部分。
PSS的投退及异常处理制定的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并纳入了规程,现场执行情况较好,没有被考核数据。
日发电计划和调峰实际上都是有功的考核,特别是调峰考核,目前大部分的考核都是由于有功考核产生的。
下表是每个月日计划和调峰被考核电量统计表可以看出日计划考核在总结经验后呈现下降趋势,但还是要引起运行人员的重视。
调峰考核主要是针对每日晚上24:00至早上8:00低谷时段的考核,考核公式为:考核电量=(机组实际有功出力—机组计划有功出力)* (5/60) * 2,从公式可以看出该考核以五分钟为考核时段,只要采住一个点超标就按五分钟加倍考核,而且计算考核电量的时候不减掉2%的上限规定,考核力度要远远大于日计划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