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电气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576.34 KB
- 文档页数:12
电气开题报告范文模板1. 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介绍当前研究领域的一般情况、存在的研究问题,以及该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应用前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则是明确本次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或想要得到的结论。
【示例】本次研究所针对的问题是电气故障诊断的不足,以及应用场景中数据规模急速增长而诊断效率没有跟随提升的问题。
通过建立大规模电气故障诊断的智能化模型,将提高诊断准确度的同时,大大缩短诊断时间。
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改善煤矿、核电站等特种工业系统中的电气故障处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主要介绍本次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实现的目标;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测试流程等,需要详细描述研究方法的整体框架、以及各个环节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示例】本次研究以前沿的数据挖掘算法为基础,将利用淘汰算法中的生态选择理论筛选出最优的电气故障特征,然后通过程序设计,将这些特征提供给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和模拟。
在此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与大规模分布式处理的技术手段,实现方案的集群化部署并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
3.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是研究成果的总体目标,需要明确预期目标的实现意义及其对相关领域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可以从研究贡献、技术应用等方面对研究预期成果进行简单介绍。
【示例】预期成果包括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电气故障诊断智能化模型,通过对训练数据的深入挖掘和研究,该模型能够实现对电气故障的高精度预测和实时诊断,同时将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其在煤矿、核电站等特种工业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巨大,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计划进度计划进度是研究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和工作安排,需要围绕研究内容和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尽量确保研究进度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示例】本次研究工作计划时间为1年,其中第一阶段时间为3个月,主要是抓紧文献调研工作,收集数据和构建数据集。
第二阶段时间为6个月,主要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模型训练,进行模型优化和参数调整。
电气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 引言本篇开题报告旨在介绍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计划。
通过对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我们将首先明确设计的背景和目的,然后详细阐述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结果。
最后,我们将列出实施该毕业设计所需的计划和时间表。
2. 设计背景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对电能的高效利用和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设计一个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设计目标本毕业设计旨在开发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力监测与分析系统,以提高电力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具体目标包括:•开发一种实时监测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方法;•设计一个嵌入式系统来实时采集和处理电力数据;•分析电力数据,以提供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精确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4. 设计内容为了实现设计目标,我们将按以下步骤进行设计:4.1 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电气参数。
采集的数据将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送到嵌入式系统,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4.2 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对采集到的电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我们将获得关于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各种指标,例如电流、电压波形、功率因素等。
通过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合适的算法和模型,我们将能够对电力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4.3 状态评估与改进策略通过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评估,我们将能够识别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这些改进策略可以包括设备维护、负荷调整、供电策略等,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5. 方法与技术为了实现毕业设计的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使用嵌入式处理器和相关的开发工具,设计和实现硬件和软件系统,以满足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要求。
•传感器技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利用其测量电气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等。
•无线传输技术:通过使用无线传输技术,将采集到的电力数据传输到嵌入式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正式版(DOC)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目:视频图像防抖动技术研究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专业班级电信指导教师2015 年3月一、课题来源、目的、意义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家用摄像机和手持视觉通讯设备等家用摄像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摄像系统用于实现光电监测、目标跟踪、侦察等任务时,要求输出的视频图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实时性。
在视频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手部抖动等原因使摄像机存在不一致的运动噪声而造成视频序列的抖动和模糊就叫做视频抖动。
为了消除这些抖动,需要提取摄像机的真实全局运动参数,然后采用合适的变换技术补偿摄像机的运动,使视频画面流畅而稳定,这项技术通常称为视频防抖或者视频稳定。
随着无线技术上的进步,无线视频通信设备正在开发引进集成视频图像稳定系统以便在传输之前获得稳定的序列。
支持视觉交互的手持无线通信设备很可能将很快被提供在家用电子产品市场,而且数字图像稳定系统必然是这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来稳定由于设备不稳定造成的图像波动。
视频图像防抖动技术的研究可以提供输出稳定性更好和实时性更高的视频图像,使视频画面流畅而稳定,从而充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这项技术的应用领域不仅仅限定在家用市场,而且也包含车载监控,航拍, 军事等领域。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用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视频图像防抖动技术是数字视频图像编码和压缩技术的延伸,是一种使视频画面流畅而稳定的数字图像稳定技术,并且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已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条件推理的自动对焦技术。
基于条件推理的自动对焦(AF)系统,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爬山算法(MCS模块,另一个是条件推理模块。
首先,已知基于爬山算法的系统的性能受限于外部物理干扰。
然后,对于条件推理方法,可以用一个由包含在图像信号中的外部干扰成分构成的像平面来描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是毕业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查看。
设计(论文)题目:电力系统规划及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电力系统规划1. 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
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电厂辅助生产系统等)转化成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通过各种设备再转换成动力、热、光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
[1]电源点与负荷中心多数处于不同地区,也无法大量储存,故其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并在同一地域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电能生产必须时刻保持与消费平衡。
因此,电能的集中开发与分散使用,以及电能的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就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
据此,电力系统要实现其功能,就需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设置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以便对电能的生产和输运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确保用户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
[2]2.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电能是当今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二次能源。
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保障与提高,都离不开电能。
电能供应的中断或减少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科技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因此,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落实发、送、变电本体工程的建设条件,协调其建设进度,优化其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节约国家基建投资,意义尤为重大。
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正是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单项本体工程设计的总体规划,是具体建设项目的方针和原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3]3.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任务其任务是根据规划地区的国民经济和长期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布局和能源资源开发与分布情况,宏观分析电力市场需求,进行煤、水、电、运和环境等综合分析,提出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电源的总体规模。
电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篇一:华中科技大学电气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数字信号输入/输出隔离器设计学号uXX11971姓名潘明俊班级电气0806班时间一背景1.1 J-TEXT托卡马克与J-TEXT装置电源系统J-TEXT托卡马克原为美国能源部支持的建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的聚变实验装置,专门用于培养核聚变技术人才和进行基础性前沿性的物理实验研究。
该装置从1976年的纸面设计工作开始就得到美国能源部的财政支持和其它基金支持。
XX年,华中科技大学接受了美国无偿捐赠的价值高达XX万美元的TEXT-U托卡马克装置,并依托该装置建立了中美联合托卡马克实验室,开展磁约束核聚变方面的研究工作。
XX年初,J-TEXT 装置纵场电源系统调试基本完成,可提供92.5kA/1s 的平顶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为1.74T,足以满足J-TEXT装置目前的实验要求。
由于纵场磁体的瞬时功耗巨大且负载为磁体线圈(功率因数低),为避免对电网产生冲击及谐波污染,HL-2A 装置是通过改变发电机励磁电压来控制纵场电流,EAST装置采用基于Labview设计的纵场反馈控制系统,J-TEXT装置纵场电源采用一台卧式脉冲发电机组(100MW/100MJ)供电。
J-TEXT装置的纵场电源控制系统需要测量模拟信号有9路,交互的I/O信号有18路,根据电源运行环境及稳定性要求,纵场电源控制系统硬件采用了电气和机械性能较好的凌华原装工控机,以及模拟采集卡PCI1713、模拟量输出卡PCI1720、数字量输入输出PCI1750、网络设备、隔离及显示设备。
给出纵场电源控制系统拓扑图如下:图1 纵场电源控制系统拓扑图J-TEXT 装置有4套电源系统:纵场、加热场、垂直场和水平场。
每套电源各有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另外还有真空送气、数据采集、诊断等子系统,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放电实验的失败。
目前,纵场电源控制系统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控制程序的优化设计,降低现场采集的噪声,提高采集精度,消除外部对控制量信号的干扰,纵场电流在平顶前期仍有少许波动,需要作相应处理等[1]。
一课题的来源与目的1 能源问题能源是人类文明得以继续维持和发展的基础。
现代人类的一切衣食住行,无不与某种形式的能源密切相关。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地增加,能源的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图1-1 过去100多年世界能源结构变化[1]图1-2 过去100多年世界能源消费变化[1]然而地球上可以提供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除了可再生的水力、风能等资源外,一切化石燃料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它可燃气体,都只能越用越少,有的已接近枯竭。
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而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均能源消费越来越大。
这样发展下去,能源问题早晚都会成为制约人类进步的最大阻碍。
科学家们早就意识到,要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必须大规模发聚变能。
聚变能则具有消耗燃料少,资源极其丰富,无污染,电站规模大(每个电站数百万千瓦)的优势,一旦成功,一个电站可以供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对中国和印度这些发展中大国来说,聚变能源是解决其发展问题的最合适的能源。
所谓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反应成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发生了质量亏损,会释放大量能量。
聚变反应仅在两个轻核非常接近时才能产生,此时其相互吸引的核力将大于库仑排斥力。
要达到这样的距离,要求两个原子核相互以很大的速度对撞。
一个由大量粒子组成的系统,如果每个粒子都具有很大的动能,那么这个系统就具有极高的温度。
所以,聚变反应必须在热核条件下才能实现。
显然,氢及其同位素带电荷最少,库仑排斥力也最小;另一方面,在较易达到的能量区内,氘和氚的反应截面较其它轻核间的聚变反应截面都大[2],其反应方程式为:MeV n He T D 6.174++→+ (1-1)可见,氘氚聚变反应最容易发生,是我们能够最先实现的可控热核聚变反应。
然而根据劳逊判据,对于这个反应,要实现能量的收支平衡,等离子体温度要达到10 keV ,相当于1亿K [3],任何实物容器都无法承受如此高的温度。
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二○○六年四月开题报告(三号宋体加粗)(填论文题目)一、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小四宋体加粗)(此部分为综述部分,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所做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小四宋体)二、方案论证(对各种方案进行简单论证说明,并加以比较,简述所选方案,同时简述其优点和困难)三、设计任务(按照任务书填写)四、进度安排(按照任务书填写)五、参考文献(按照任务书填写)六、主要仪器设备(列出主要仪器设备,此项也可不写)注:1. 开题报告及以后各部分单面打印,与首页任务书不同(首页任务书正反两面打印);2. 开题报告及论文正每节内序号级别,依次用:一、二、三、……;1.2.3.……;(1)、(2)、(3)、……;①、②、③、……;3. 开题报告及正文中文字体为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相同级序号的字体大小相同,若用黑体也需要全文统一;4. 开题报告右下角用“1 2 3 ……”标题页码;论文正文部部分重新从“1 2 3 ……”开始标注页码。
论文装订顺序目录一、任务书二、论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各占一页,不少于250个汉字)三、论文目录四、论文的正文部分(不少于1.5万个汉字)五、成绩评定页六、指导教师评定意见页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姓名XXX 班号光信XXX 院系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同组姓名XXX XXX (或填无)指导教师XXX XXX一、课题名称(按照各人自己的任务书填写)二、课题内容(按照各人自己的任务书填写)三、课题任务要求(按照各人自己的任务书填写)(背面)四、同组设计者(填同组设计者姓名,没有填无)五、参考文献(填任务书上老师所给参考文献)指导教师签字X XX X教研室主任签字XXXX年月日XXXXXXXXX(论文中文题目)摘要(三号宋体加粗)(论文摘要,不少于250字,小四号宋体,字体与正文部分相同。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数字信号输入/输出隔离器设计学号u202111971姓名潘明俊班级电气0806班时间2021-2-13一背景1.1J-TEXT托卡马克与J-TEXT装置电源系统J-TEXT托卡马克原为美国能源部支持的建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的聚变实验装置,专门用于培养核聚变技术人才和进展根底性前沿性的物理实验研究。
该装置从1976年的纸面设计工作开始就得到美国能源部的财政支持和其它基金支持。
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承受了美国无偿捐赠的价值高达2000万美元的TEXT-U托卡马克装置,并依托该装置建立了中美结合托卡马克实验室,开展磁约束核聚变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7年初,J-TEXT 装置纵场电源系统调试根本完成,可提供的平顶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为,足以满足J-TEXT装置目前的实验要求。
由于纵场磁体的瞬时功耗宏大且负载为磁体线圈(功率因数低),为防止对电网产生冲击及谐波污染,HL-2A 装置是通过改变发电机励磁电压来控制纵场电流,EAST装置采用基于Labview设计的纵场反响控制系统,J-TEXT装置纵场电源采用一台卧式脉冲发电机组(100MW/100MJ)供电。
J-TEXT装置的纵场电源控制系统需要测量模拟信号有9路,交互的I/O信号有18路,根据电源运行环境及稳定性要求,纵场电源控制系统硬件采用了电气和机械性能较好的凌华原装工控机,以及模拟采集卡PCI1713、模拟量输出卡PCI1720、数字量输入输出PCI1750、网络设备、隔离及显示设备。
给出纵场电源控制系统拓扑图如下:图1 纵场电源控制系统拓扑图J-TEXT 装置有4 套电源系统:纵场、加热场、垂直场和程度场。
每套电源各有一套完好的控制系统,另外还有真空送气、数据采集、诊断等子系统,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放电实验的失败。
目前,纵场电源控制系统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控制程序的优化设计,降低现场采集的噪声,进步采集精度,消除外部对控制量信号的干扰,纵场电流在平顶前期仍有少许波动,需要作相应处理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