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范围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13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一、计划目的为了确保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巩固,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本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语法运用等能力。
二、复习范围根据教材内容,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范围包括:1. 生字词: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生字词及词语搭配。
2. 阅读理解: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3. 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
4. 语法:巩固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语法知识。
5. 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复习,如诗词、成语、典故等。
6. 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复习时间安排本复习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第1-2周):生字词复习,每天安排1课时,共计2周。
2. 第二阶段(第3-4周):阅读理解和写作复习,每天安排1课时,共计4周。
3. 第三阶段(第5-6周):语法、传统文化和课外阅读复习,每天安排1课时,共计2周。
四、复习方法1. 生字词复习:采用听写、默写、词语接龙等方式,巩固生字词记忆。
2. 阅读理解复习:选取典型文章,进行问题解答、主旨概括、段落大意等训练。
3. 写作复习:结合范文,进行写作技巧指导,分组讨论、修改互评,提高写作水平。
4. 语法复习:通过例句分析、练习题巩固,使学生熟练掌握语法知识。
5. 传统文化复习:讲解诗词、成语、典故的来源和含义,进行背诵、默写训练。
6. 课外阅读复习:推荐阅读书籍,进行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的撰写。
五、检查与评价1. 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复习效果。
2. 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3. 期末进行一次全面复习,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六、注意事项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4年初中考试复习计划一、复习范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六个单元、课后十首古诗词、课外名著导读)二、复习方式: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相结合,讲练相结合,以练促学。
三、题型要求:____字词(注重四字词语、重点词语,注意涵盖重点)2.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于、其、而”的用法;注重课文背诵、词句翻译的考察)3.语言运用(标点符号、成语运用、改病句、仿句、口语交际,其中标点符号、成语运用、改病句的题目要有知识点、解题方法等)4.课文默写(包括现代文默写、文言文默写、诗歌默写,要求书写准确、工整)5.现代文阅读(重点突出记叙文和散文的指导与复习)6.专题、名著导读(既考查基本知识,又要体现综合性)7.作文训练(例文讲评、写法指导)四、专题复习:1.文言文专题:重点积累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并加入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指导。
2.现代文专题:重点掌握记叙文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试题的方式提高能力。
3.基础知识专题:强化背诵课文的记忆与检查。
____期末综合练习:培养临场能力。
5.作文专题:以讲练结合的方式,提高创新思维。
2024年初中考试复习计划(2)一、积累:1、词语积累2、课外名句积累3、理解性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含现代文)4、《课程标准》指定背诵的古诗文二、运用:重在考查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语文实践能力三、综合性学习:设计活动方案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探究(按《课程标准》要求)四、阅读理解:(1)课内语段阅读(2)课外短文或片断阅读(3)课内文言文阅读。
五、根据课本要求,写一篇供料半命题作文:(500字以上)。
在复习中要真正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地将新课程中的先进科学的理念内化为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扎实有效,避免做无用功。
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一、资料研究1、认真研究上一学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弄清考试题目的类型,吃透课改的精神实质,改革初一语文复习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2、认真研究学习初一语文期末检测的质量范围和要求,在复习中力求做到有的放矢;3、关注____年中考语文试卷,明确中考改革方向,适时调整复习工作的重点。
202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计划一、计划目的为了巩固和提高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本复习计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范围1.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因数与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 代数式:含字母的式子、方程、不等式等2. 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等- 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 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3.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制作方法、数据处理等- 概率:事件的概率、随机现象等4. 综合应用- 数学故事、数学日记、数学实践等三、复习策略1.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各个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课堂讲解、板书、PPT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5. 总结提升在每个单元或阶段复习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时间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进度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时间表,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五、评价与反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 教材、教师用书、教案、PPT等- 练习题、测试题、模拟题等- 网络资源、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七、注意事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八、计划实施与监控- 教师要认真执行复习计划,确保教学质量- 学生要积极参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和练习- 定期检查复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九、总结通过本复习计划,希望学生能够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
初二期中考试复习计划表初二期中考试复习计划表「篇一」一、复习范围:一、二、五单元何附录前六首古诗二、复习目标:1、语文素质:①掌握“匿”等100来个常用字和“恶”等10来个多音多义字。
②掌握“油光可鉴”等50来个常用词语和“标致”等20来个动态词语。
③熟记“鲁迅”等20来条文学常识和重点课文中的语文常识。
④背诵、默写古诗文及名篇中的名句。
⑤把握重点课文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点。
⑥积累古诗文中的重点实词和某些词汇现象,以及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
2、人文精神:①把握课文内容、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②体会、感悟重点课文中关键语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3、学写颂“母爱”或说“读书”的文章(以记叙文为要)。
三、复习重点:1、名篇的语文知识把握和人文精神的感悟。
2、重点课文片段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复习难点:1、体验、感悟、探究习题的`解答方法、技巧的指导。
2、鉴赏名诗文能力的培养。
3、描述人、事能力的培养。
五、复习资料:SMJ单元卷A;达标测试期中卷。
六、复习课时:6课时。
七、复习方法:1、讲练结合。
讲,点到为止;练,讲究规范。
2、先分单元,后综合。
八、复习步骤:第一课时(一)复习内容:第一单元。
(二)复习过程:1、语文知识检查:①常用字注音。
②常用词解释。
③作家作品、课文中心、作者情感等常识性知识按提示默写。
2、教师点击要点:如:写法、动态词语和关键句的理解。
注意:课后习题应重视。
3、片段阅读与理解:①注重运用手头资料,如“单元达标测试卷”、《作业本》、《同步训练》和《天天伴我学》。
②关注侧读课文。
③重视审题、解题方法指导。
④突出重复出现的关键题型。
4、小结:肯定、赞扬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复习的情绪、行为及成功的经验。
5、布置作业:SMJ第一单元A卷。
第二课时(一)复习内容:第二单元。
(二)复习过程:1、检查、校对第一课时的作业。
方法:请学生提出答题中的疑惑,教师给予提示。
2、出示常用字词,请学生注音、解词。
3、请学生按老师提示回答文学常识和语文常识。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的复习范围
复习范围涵盖了史前时期到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变革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复习范围的一个概括性描述:
1、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了解他们的生活年代、地点、特征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原始的农耕生活: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房屋结构、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手工业发展等。
远古的传说:了解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等远古战役,以及炎帝、黄帝等传说人物的事迹,认识华夏族的形成和炎黄子孙的称谓来源。
2、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重点复习夏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商朝和西周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如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等。
青铜器与甲骨文: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功能及代表性作品,如司母戊鼎;同时掌握甲骨文的含义、造字特点及历史地位。
3、春秋战国时期
动荡的春秋时期:复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掌握战国七雄的形成、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以及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文化繁荣: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认识老子、孔子等思想家的贡献。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复习秦灭六国的过程、秦朝的建立及其统一措施(如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文化上的统一文字和经济上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等)。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及意义,以及楚汉之争的结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西汉的建立与巩固:掌握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的内容及影响,以及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XXX小学二年级语文上期中复习计划一、复习范围•词语辨析、词语搭配•句子结构与成分分析•细节理解•阅读策略•作文结构•病句辨析与改正二、复习时间安排时间复习内容第1天词语辨析、词语搭配第2天句子结构与成分分析第3天细节理解第4天阅读策略第5天作文结构第6天病句辨析与改正第7天综合复习及模拟考试三、复习内容具体安排1. 词语辨析、词语搭配•复习“同义词、反义词”的基础概念,然后将重点整理出来,进行逐一复习。
•掌握一些常见的词语搭配,如“放学、上学、放假、上课”等。
2. 句子结构与成分分析•复习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理解其基本概念。
•学习复杂句和并列句,尤其是理解并列句中的“并列连词”的用法。
3. 细节理解•阅读一些文章、故事,并根据内容来进行提问和回答。
•了解推理和演绎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4. 阅读策略•学习如何在阅读中寻找关键信息,并将其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路和逻辑。
•掌握如何寻找主旨、寻找段落大意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作文结构•复习作文结构,了解作文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等基本要素。
•多做一些作文练习题,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6. 病句辨析与改正•学习一些语法知识,如主谓一致、时态语态等,然后分析句子中存在的问题。
•尝试改正病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7. 综合复习及模拟考试•完成综合复习,将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
•进行模拟考试,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作出调整。
四、注意事项•将上述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笔记。
•每天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学习时要注意做好笔记,并及时复习和巩固。
•学习计划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部编道德与法治2024年中考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①.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②.第二轮复习:融技巧、方法、思想于一体,获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③.第三轮复习:专题和时事政治复习,掌握时政题的答法。
二、复习范围
重点:初二道德与法治上下册及初三道德与法治上下册。
三、复习步骤
第一轮: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知识。
第二轮:拓展提升。
研读“课标”,狠抓重点考点,专题综合复习(这一轮复习将在5月底完成即:第12周/5.3-5.9,第13周/5.10-5.16,第14周/5.17-5.23,第15周/5.24-5.30)
①“专题复习”: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紧密联系。
②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
(1)重大会议关注民族地区发展学习民族人文特色走遍世界名胜培养国际视野感受人物事迹提升道德素养热议话题社会现象素材主题归纳整理
第三轮复习:中考指导
(时间安排:第16周/5.31-6.6,第17周/6.7-6.13,第18周/6.14-6.20,第19周/6.21-6.27,第20周/6.28-7.5,第21周/7.6-7.11,第22周/7.12-7.18)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
①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②对于基础知识中的重点仍要常抓不懈。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题型。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
最后,选类型训练时适当加以创新,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中考试复习计划安排通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转眼间,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即将来临。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的成绩,现将期中考试复习计划安排通知如下:一、考试时间本次期中考试将于具体日期进行,具体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如下:详细列出各科考试时间请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二、复习范围本次期中考试的复习范围涵盖了本学期前半段所学的知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课文、古诗词、生字词、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等。
数学: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以及相关的例题和习题。
英语:单词、语法、听力、阅读理解和写作等。
其他科目: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和老师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三、复习资料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复习资料:1、课本:认真复习课本中的知识点和例题,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课堂笔记:回顾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笔记。
3、作业和练习册:重新做一遍之前的作业和练习册中的错题,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4、模拟试卷:老师将发放一些模拟试卷,同学们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熟悉考试题型和节奏。
四、复习方法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将复习内容合理分配到每天的学习时间中,确保每个科目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影响复习效果。
2、多种复习方式相结合采用阅读、背诵、做题、讨论等多种复习方式,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可以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3、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基础知识是考试的重点,要认真复习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确保熟练掌握。
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进行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和记忆。
4、做好错题整理和总结把之前作业和练习册中的错题整理出来,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定期回顾错题,避免在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期末考试复习范围通知不知不觉间,学期即将结束,期末考试也渐渐逼近。
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紧张而又重要的时刻。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考试准备,学校特此发布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通知,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一、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本次期末考试共涉及6门课程,分别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心理学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各科目占总成绩的比重如下:《大学英语》占20%《高等数学》占15%《大学物理》占15%《计算机基础》占15%《心理学概论》占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占20%同学们务必注意各科目的分值比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每门课程的考试范围和要求如下:《大学英语》:词汇:本学期所学单词和词组语法:重点语法知识点,如时态、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等阅读理解:课文理解和文章结构分析写作:常见应用文写作,如好友来信、日记等《高等数学》:微积分:极限、导数、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矩阵:矩阵的运算及应用概率统计:概率公式、常见概率分布及统计推断《大学物理》:力学: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律等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硬件:CPU、内存、存储设备等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的基本操作网络技术:TCP/IP协议、常见网络设备《心理学概论》:认知心理学: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社会心理学:群体行为、人际交往等发展心理学:婴儿、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及社会公德法律常识: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知识同学们务必根据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相关知识。
三、复习建议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
着重复习容易考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注意复习方法,可以利用课本、讲义、PPT等,结合课堂笔记和作业练习。
多做试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的期中复习计划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计划一、计划目的为了巩固四年级上册语文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二、复习范围1. 生字词- 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常见的多音字、易错字2. 语法知识- 词类、短语类型- 句子类型、句子结构- 修辞手法3. 课文内容- 课文主题、作者背景- 重点段落、中心句- 课后问题及答案4. 写作技巧- 写作手法、结构安排- 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三、复习时间安排1. 第一周:生字词复习- 每天安排15分钟时间,让学生默写生字词,教师批改、讲解2. 第二周:语法知识复习- 每天安排20分钟时间,让学生完成语法练习题,教师批改、讲解3. 第三周:课文内容复习- 每天安排30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教师讲解4. 第四周:写作技巧复习- 每天安排2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批改、讲解四、复习方法1. 生字词复习- 采用默写、听写、游戏等方式进行复习2. 语法知识复习- 采用练习题、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复习3. 课文内容复习- 采用朗读、问答、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复习4. 写作技巧复习- 采用写作练习、讲解、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复习五、注意事项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复习效果。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复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总结通过本次期中复习计划,希望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复习范围I、Theoretic Selction(30%)1.End-of-line comments that should be ignored by the compiler are denotedusing: AA.Two forward slashes ( // ).B.Three forward slashes ( /// ).C. A slash and a star ( /* ).D. A slash and two starts ( /** ).2. Method headers contain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BA. Access modifier.B. Left brace.C. Name of method.D. Return type.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not cause a syntax error to be reported by the Java compiler? DA.Mismatched {}B.Missing */ in a commentC.Missing ;D.Extra blank lines.4. Which command compiles the Java source code file Welcome.java? BA.cd Welcome.javaB.javac Welcome.javaC.java Welcome.javaD. compile Welcome.java5. A class instance creation expression contains: DA.Parentheses.B.The new keyword.C.The name of the class.D.All of the above.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Scanner method? DA.nextLine.B.nextText.C.nextWord.D.readNext.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double-selection control statement? CA.do…while.B.for.C.if…else.D.if.8. Counter-controlled repetition is also known as:A.Definite repetitionB.Indefinite repetitionC.Multiple-repetition structureD.Double-repetition structure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bout the conditional operator ( ?: )CA.The conditional operator is a ternary operator, meaning that it takes three operands.B.The first operand is a boolean expression.C.The second operand is the result value if the condition evaluates to false.D.The second operand is the result value if the condition evaluates to true.10. Which statement is false? DA.Both syntax errors and logic errors are caught by the compiler.B.Both syntax errors and logic errors have effects at execution time.C.Syntax errors are caught by the compiler. Logic errors have effects at execution time.D.Logic errors are caught by the compiler. Syntax errors have effects at execution time.11. Which formatting flag indicates that the floating-point values should be output with a thousands separator?A.plus (+).B.minus (-).ma (,).D.period (.).1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a do…whil e repetition statement is true? CA.The body of a do…while loop is executed only if the terminatingcondition is true.B.The body of a do…while loop is executed only once.C.The body of a do…while loop is always executed at least once.D.None of the above13. Information is passed to a method in: CA.the method name.B.that method's return.C.the called method.D.the arguments to the method.14. To declare a method as static, place the keyword static before __B______ in the method’s declaration.A.the method modifier.B.the return type.C.the method name.D.the argument list.15. Any field declared with keyword ________ is constant.A.static.B.cons.C.constant.D.final.II. Practical Selection(30%)1. Consider the classes below:public class TestA{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int x = 2, y = 20, counter = 0;for ( int j = y % x; j < 100; j += ( y / x ) )counter++;} // end main} // end class TestApublic class TestB{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int counter = 0;for ( int j = 10; j > 0; --j )++counter;} // end main} // end class TestB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A.The value of counter will be the different at the end of each for loopfor each class.B.The value of j will be the same for each loop for all iterationsC.Both (a) and (b) are true.D.Neither (a) nor (b) is true.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count down from 10 to 1 correctly? DA.for ( int j = 10; j <= 1; j++ )B.for ( int j = 1; j <= 10; j++ )C.for ( int j = 10; j > 1; j-- )D.for ( int j = 10; j >= 1; j-- )3. Consider the code segment below.if ( gender == 1 ){if ( age >= 65 )++seniorFemales;} // end ifThis segment is equivalent to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A.if ( gender == 1 || age >= 65 )++seniorFemales;B.if ( gender == 1 && age >= 65 )++seniorFemales;C.if ( gender == 1 AND age >= 65 )++seniorFemales;D. if ( gender == 1 OR age >= 65 )++seniorFemales;4. Consider the class below: C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int a[] = { 99, 22, 11, 3, 11, 55, 44, 88, 2, -3 };int result = 0;for ( int i = 0; i < a.length; i++ ){if ( a[ i ] > 30 )result += a[ i ];} // end forSystem.out.printf( "Result is: %d\n", result );} // end main} // end class TestThe output of this Java program will be:A.Result is: 280.B.Result is: 154.C.Result is: 286.D.Result is: 332.5.Consider the array:s[ 0 ] = 7s[ 1 ] = 0s[ 2 ] = -12s[ 3 ] = 9s[ 4 ] = 10s[ 5 ] = 3s[ 6 ] = 6The value of s[ s[ 6 ] - s[ 5 ] ] is: CA.0.B. 3.C.9.D.6.6.Which expression is equivalent to if ( ! ( grade == sentinelValue ) )BA.if ( grade !== sentinelValue ).B.if ( grade != sentinelValue ).C.! if ( grade == sentinelValue ).D.! if ( grade !== sentinelValue ).7.What is the result value of c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ing code segment?int c = 8;c++;++c;c %= 5;A.0.B.1.C.3.D.None of the above.8.Which statement below could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outputs of rolling a six-sided die? Suppose randomNumbers is a Random object.A. 1 + randomNumbers.nextInt( 6 );B. 1 + randomNumbers.nextInt( 2 );C. 6 + randomNumbers.nextInt( 1 );D. 3 + randomNumbers.nextInt( 3 );9.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gments will call the method readData four times? DA.double k;k = 0.0;while ( k != 4 ){readData();k = k + 1;} // end whileB.int i;i = 0;while ( i <= 4 ){readData();i = i + 1;} // end whileC.int i;i = 0;while ( i < 4 ){readData();} // end whileD. int i;i = 0;while ( i < 4 ){readData();i = i + 1;} // end while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de segments does not increment val by 3:DA.val += 3:B.val = val+1;val = val+1;val = val+1;C.val = 3;val = val + (c == 3 ? 2 : 3);D.All of the above increment val by 3.III.Decision :(“√”for right,“×”for wrong,10%)1.The new keyword should be used to create an ar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