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基本特性究竟是恒常性还是整体性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1:[单选题]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3:(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心境)。
]7、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迁移)9、善于把已经开始了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坚韧性10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原型启发)作用。
11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1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要采用(及时复习6、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知觉的整体性2、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位于( 丘脑)。
3、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信息受干扰4: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分散)5、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感觉对比6、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1、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概括性)的一个特点。
2、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情绪)。
3、(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4、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道德感5、学习程度对遗忘也有较大的影响,实验证明对保持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量是(150%6、李平5岁,王方10岁,他们的智商都是110,如果李平与王方相比,那么(李平和王方的智商没法相比7、个性的核心(性格)。
8、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记忆的作用)9、"触景生情”是一种(无意回忆)。
10、人的听觉主要受(颞叶)的控制。
11、当灰色的长方形纸块放在红色背景上时,人会感觉它带有青绿色,这种现象叫( 对比12、[单选题]神经系统是由(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构成的13:[单选题]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知觉)14、可以被意识到的记忆系统是(短时记忆)。
教师考试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识点教师考试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识点(精选3篇)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无论申请何级别学校都需要考查的就是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的题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单选题、材料分析和写作题。
下面给大家分享教师考试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教师考试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识点篇1一、考情分析知觉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常以例子类单选题进行考察,需要我们对其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可以熟练区分不同特征之间的特点。
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应重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特此*对该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二、知识回顾(一)选择性: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的反应。
关键词:对象vs背景例子:双关图、“猎人进山只看兽,樵夫进山只看柴”(二)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
关键词:部分-整体例子:“窥一斑而知全豹”、同一首歌换了乐器演奏仍知道是这首歌(三)理解性:人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
关键词:同一事物,不同人理解不同例子:“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四)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的特性。
关键词:知觉条件变,事物的知觉映象不变例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题目练习1.【单项选择题】对于“氵”,有人看到这个偏旁想到的字是“河”,有人想到是“江”,也有人想到的是“汗”,还有人想到“鸿”,等等。
从心理学上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 )不同。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
A项: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心理学的感觉知识心理学的感觉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的一门学科。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理学的感觉知识的内容吧!心理学的感觉知识一,知觉的定义对客观物体的个人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物体所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形成对这个物体的知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感觉,但高于感觉。
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只有在实验室里才把感觉当成独立的心理现象加以研究。
比如,我们看到1个苹果,我们不仅知道它是圆的,红的,还知道它是凉的,光滑的,吃起来酸甜的,它离我们多远,在什么方向上。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给你画个半圆,借助于过去的经验,你可以感知到整体圆形,这个就是知觉整体性的表现。
2,选择性网络上面经常有很多测试图,不同角度,不同重点看到的东西的不一样的。
这种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3,恒常性不同距离看1个人,远近大小,不会影响你对他高度的认知,不会站的远就觉得他人矮了,这个就是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当然还有其他恒常性,比如形状,颜色,明度,运动等等。
一个方块高速360旋转,你不会觉得他是圆的。
但是恒常性的发生是有条件的,比如超过这个条件,恒常性就不存在了。
比如,80米外就超出视觉判断距离的限度。
所以位于远距离,且没有可以参照的物体时,对他大小知觉就不准确了。
4,理解性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比如一朵云彩,你觉得像套马轩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不好意思说错了。
你可能觉得像一匹马,那么你越看就会越像。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
所以,空间知觉就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
1,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的。
在形成大小知觉的时候,运动觉和触摸觉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观察者的经验知道,在距离相同的条件下,看到的东西越大,物体越大。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简答题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
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
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这是利用了影响知觉的因素,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阈限范围内越强烈的刺激,越易被选择的知觉。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如教师批改作业,用红笔最明显。
3、对象的活动性。
夜空中的流量、霓虹灯广告、音响、幻灯等都易吸引人的知觉。
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优先知觉。
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小越能区分,越相似越难区分。
2、判断题把一个人的优点不加分析的扩大到其他方面称为刻板效应。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错误。
这是晕轮效应。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3、多选题知觉的恒常性包括_____。
A : 气味恒常性B : 温度恒常性C : 大小恒常性D : 颜色恒常性E : 形状恒常性参考答案: CDE本题解释:【答案】CDE。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4、单选题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A : 知觉整体性B : 知觉选择性C : 知觉理解性D : 知觉恒常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知觉理解性即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词语加标志的特性,以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5、多选题依赖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征,可以分出_____几种比较复杂的知觉。
普通心理学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语言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具体思维阶段,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物理学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12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即指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3.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颞叶、顶叶、额叶和枕叶四个区,其中枕叶是视觉中枢。
14.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的;其中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部分。
15.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的反射,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
16.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两类,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两种。
17.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或通路),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等构成的。
18.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19.注意具有如下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信息的整合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预测与预见功能等。
20.注意的品质特性有:注意广度(或范围)、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注意转移等。
21.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它是在一瞬间(即1/10秒),人能清楚地意识到的对象的数量。
22.人的注意根据目的与意志努力不同可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或随意后‟注意。
一、名解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言语系统:指构成语言的各个层次的单位,及其互相对立、互相区别、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网络。
整个语言形成由各个分支系统组成的“系统的系统”,语言单位处于语言系统之中才具有自身的价值。
短时记忆: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储存少量信息的记忆系统,一般被认为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
特征(特征匹配说中的):是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以及关系。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亦称“感觉记忆”,记忆系统的一种,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通常是指1秒钟左右的时间,即刚刚感觉到所注意的信息时间(有人把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进入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
广义指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
狭义相当于当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即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数据驱动加工:自下而上加工,亦称“数据驱动加工”。
是指信息加工方式的一种。
与“自上而下加工”相对。
由外部刺激开始和推动的加工过程。
其特征是信息流程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知觉单元到较大知觉单元,即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如模式识别理论中的特征分析模型就采用这种加工模式。
在此加工过程中,每一加工阶段的信息都作为下一加工阶段的输入信息,驱动下一阶段加工的进行。
控制性加工: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的两种加工过程理论中的一种注意加工形式。
这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它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
追随程序:是指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知觉的基本特性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不管是教师资格还是教师招聘考试知觉的基本特性都是常考知识之一,下面中公资深讲师为大家详细介绍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所以知觉的选择性主要强调的就是背景与对象的关系,就像我们在网上经常会看到的一些两可图。
例如左图,如果我们看成是一个杯子,那么杯子就是对象,其它就是背景;如果看成是两个人脸,那人脸就是对象,其余就是背景。
而右图中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美女像或者一个吹小号的人。
除了这些有趣的图片以外,对于知觉的基本特性分类要注意寻找对象和背景。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这个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常见的例子。
例如左图,我们看这个图片的时候就是从整体上去观察的,是一个正方体的形状,而不是分成很多不完整的小圆圈来看。
而右图,挡住A和C,我们就会认为中间那个是数字13,挡住12和14,中间那个我们就会把它知觉成B,我们都是从整体上来知觉,而不是把它们分成一个一个的单独的个体,掌握这一点,考生基本就能分辨出知觉的基本特性中整体性了。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例如我们曾经考过一道真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就是我们知觉的选择性。
故此,在知识的基本特性中“知觉的选择性”更多地强调的是经验的作用。
4.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总结范文]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阅读精选(1):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分以下四种:知觉的选取性人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的反应的特性。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的体现,比如大家在复习备考中喜欢在书上画线,这就知觉选取性的体现,方便我们从整个书的大背景中区分出重难点。
另外我们再来说说猎人和樵夫的故事,说猎人进山看见的就是狗熊,袍子等一些动物;樵夫进山看见的就是一些松树,柏树。
这个小故事很鲜明的体现了选取性在生活中的体现,即每个人从背景中区分出优先加以反应。
知觉的整体性在生活中同样有很多的体现。
如我们观看一个不完整的三角形时,我们很少会把它看成零散的线段,更加可能的是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这就是知觉整体性所说的把部分看成整体。
有时候绘画时我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人物,就能够识别出来他是谁,这也是整体性的体现。
知觉的恒常性有大小,颜色,明度,形状等恒常。
那么,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呢?它其实指的是知觉条件发生变化,知觉对象依然持续不变的现象。
如大小恒常,一支笔放在你的远和近的地方,外在条件发生变化了,但是知觉的对象这支笔依然持续不变。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主要指的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
如中国俗语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是体现了知觉理解性。
知觉的特性比较容易混淆,期望大家能够抓住主要特征,火眼晶晶,识别其中的纷纷扰扰。
阅读精选(2):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相对性知觉是个体以其已有经验为基础,对感觉所获得资料而做出的主观解释,因此,知觉也常称之为知觉经验。
知觉经验是相对的。
我们看见一个物体存在,在一般情形下,我们不能以该物体孤立地作为引起知觉的刺激,而务必同时也看到物体周围所存在的其他刺激。
这样,物体周围其他刺激的性质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势必影响我们对该物体所获得的知觉经验。
形象与背景是知觉相对性最明显的例子。
形象是指视觉所见的具体刺激物,背景是指与具体刺激物相关连的其他刺激物。
简析知觉的特征知觉的特征在教师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多是以客观题的方式考查,以单选、简答为主,常常会以例子及相关的古语、俗语来反选知觉的特征,因此,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每个特征的含义、影响因素及不同特征之间的区别。
一、知觉的选择性(一)含义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对象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被清晰反应的刺激物叫知觉的对象,被模糊反应的刺激物叫知觉的背景。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同学们播放视频,视频就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变成我知觉的背景。
所以,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过程。
(二)影响因素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换,知觉的选择性手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影响。
(1)客观方面①刺激物的觉得强度,刺激物越强烈越容易被优先选择。
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
例如:教师上课时重点部分用彩色粉笔书写,最容易优先选择。
相反,昆虫的保护色、军事上的伪装使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很小,不容易让人发现。
③对象的活动性,也叫活动律。
例如:动态的广告比静态的广告牌更容易被人们发现。
④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优先被感知。
例如:街上打扮与众不同的人。
(2)主观方面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
(三)常考成语、俗语及关键词:“樵夫进山,只看柴草,猎人进山,只见禽兽”、“万绿丛中一点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重点、军事上的伪装等。
二、知觉的整体性(一)含义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感觉信息的整合过程,知觉的整体性就是人把事物各部分属性综合起来,从而能够整体地把握该事物。
(二)影响因素知觉的整体性往往取决于下面四种因素:①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
例如:上图中的三根线段组合在一起的图像虽然没有闭合,但是我们的认知容易把它看作三角形,图二中第四段第五段的图形和虽然没有和前面三段紧密相连,但是我们的认知通常会把其当成是一个整体来进行认知。
论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进行反映形成感觉,再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意义模式形成知觉,以此完成对世界的每一次认知过程。
而其中“知觉”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又有些什么特征呢?本文将通过若干例证和实验结论针对知觉的四大基本特性——知觉理解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整体性和知觉恒常性展开论述。
一、知觉理解性知觉理解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知觉理解性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实例,当人们看到一幅十分抽象的画面时,会不自觉地试图从中看出些有意义的情境或物体来,这时候人的经验就会发挥作用,从记忆里挖掘各种事物的形象,这像马?像小狗?或是像一个孩子?再比如我们在看到一个白茸毛,红眼睛、长耳朵的生物时,会自觉根据这些特征和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为其赋予意义,称之为“兔子”,这些都是我们的知觉理解性在发挥效用。
知觉理解性的一大特性是它必须建立在个体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一样事物在不同的人头脑中知觉出来的也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因为不同的人所拥有的阅历和知识储备都不同。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样看一场球赛,铁杆球迷能看出球员们发挥的优劣程度,而普通观众可能只看到双方各自命中几个球而已。
而一个熟悉英语的人,在看到“WOR”的字眼时,会自然而然地预期后面出现D、K、M、N等字母,这就是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知觉字母活动中起了作用。
知觉理解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当刺激信息不甚清晰的时候,使用适量语词将帮助人更有效、更快速地完成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比如观察一朵云或一块山石的形状时,也许乍一看不像什么,但只要旁人稍加暗示就能让我们觉得越看越像。
二、知觉选择性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五章-知觉第五章-知觉⼀、单选题1.⽆论在中午或傍晚,⼀⽂粉笔总是被看成⽩⾊,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理特点中,哪⼀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时,( )。
A.⽹膜投影⼤⼩与物体⼤⼩成正⽐,与距离成正⽐B.⽹膜投影⼤⼩与物体⼤⼩成反⽐,与距离成正⽐C.⽹膜投影⼤⼩与物体⼤⼩成正⽐,与距离成反⽐D.⽹膜投影⼤⼩与物体⼤⼩成反⽐,与距离成反⽐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们在⼀⽚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的物体C.双像D.⽆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上⽽下的加⼯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的加⼯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C.主要对头脑中⼰经存储的信息进⾏加⼯D.当⾮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式11.当⼈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 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级加⼯D、记忆加⼯13、感知觉的⼼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是A、与⽣理功能⽆关的B、与⽣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主运动D、⼼灵致动15、把⼀串点知觉为⼀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对事物知觉的()。
知觉的基本特性属于心理学知识点,本部分知识点在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教师资格、事业单位、各地区的特岗教师以及各省教师招聘考试中都是高频考点,考查方式主要以单选的例子反选为主。
本知识点的难点在于总会将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选择性和理解性混淆,故在学习时要以理解为主,能够将知觉的几种特性进行明确区分。
1.选择性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应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例如:读书时的圈点勾画,被圈点出来的字是选择的对象,未被圈点的字属于背景。
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一般取决于三种条件:(1)当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比越大时,对象就越容易被感知。
反之,则不容易被感知;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明星演唱会上与伴舞穿不同颜色的衣服、用黑笔在白纸上写字,以上都属于易被感知的例子;而吵闹环境下的电话声、草丛里穿着迷彩服的士兵等都属于对象与背景差别不大,对象不易被感知的例子。
(2)当对象是活动的而背景是相对不动的,或对象是相对不动的而背景是相对活动的,对象都容易被感知。
例如:夜空中的划过的流星、静止车流中穿梭的自行车。
(3)当对象是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时,或与人的需要、愿望相联系时,也容易被感知。
例如:女生逛街很容易被化妆品、衣服和包吸引、嘈杂的环境中听见有人喊自己名字。
注意:知觉的选择性与无意注意这两个知识点在考试中可以共用考题,例如:老师讲课的语调抑扬顿挫、老师用红色的笔标注重难点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同时也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往往取决于四个因素:(1)知觉对象的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
例如:穿裸色的高跟鞋显腿长,因为裸色和皮肤颜色是接近的,容易被知觉为整体、把“康帅傅”看成“康师傅”,因为“帅”和“师”两个刺激是相似的。
普通心理学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哪种心理活动?A. 感觉B. 认知C. 想象D. 记忆答案:B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知觉的特性?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随意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哪些?A.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B. 接近性、相似性、封闭性C. 连续性、封闭性、共同命运D. 接近性、连续性、共同命运答案:B4. 知觉的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A. 知觉的稳定性B. 知觉的灵活性C. 知觉的稳定性和灵活性D. 知觉的持久性答案:C5.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错觉?A. 颜色对比B. 颜色适应C. 颜色恒常性D. 颜色后效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知觉的形成过程。
答案:知觉的形成过程包括感觉输入、信息加工、解释和整合。
感觉输入是指个体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信息加工是指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筛选、组织和解释;解释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进行意义赋予;整合是指将不同感官的信息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觉体验。
7. 描述知觉中的选择性注意。
答案:选择性注意是指在众多刺激中,个体只关注某些特定的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这种选择性是由于个体的注意力有限,只能同时处理有限的信息。
选择性注意有助于个体更有效地处理信息,提高认知效率。
8. 解释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个体对某一对象的知觉体验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无论在明亮或昏暗的光线下,我们对物体颜色的知觉通常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恒常性有助于个体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对外界的稳定认识。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知觉与感觉是心理学中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感觉是指个体通过感官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加工和整合,形成对外界刺激的全面认识。
两者的联系在于,没有感觉输入,知觉就无法形成;而知觉的高级功能,如解释和整合,又依赖于感觉提供的基础信息。
2021年心理健康趣味知识竞赛多选题库及答案(精选50题)1、知觉的特性包括( ABCD)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2、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ABCD )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3、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E.功能性4、内部感觉包括(CDE )A味觉B运动觉C平衡觉D内脏感觉5、知觉的特性有(ABCD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6、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ACE )A编码B回忆C存储D提取7、构成记忆结构的三个不同子系统是(BCD )A情景记忆B感觉记忆C长时记忆D短时记忆8、导致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ABCD )A衰退B干扰C压抑D提取失败9、人类的四种基本情绪是(ABCE )A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10、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BCD )。
A稳定性B情感性C直接性D个体性11、皮亚杰认为,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BC )的形式进行的。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12、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AB)的特征A半逻辑性B自我中心C思维的可逆性D掌握守恒13、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ABC )的特征A获得了守恒概念B思维具有可逆性C可以进行逻辑运算D可以提出的假设14、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CD )的特征A获得了守恒概念B不能针对性的提出假设C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D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15、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有(ABCD )A促进认知B体现创造性能力C培养健全的人格D增强体质16、幼儿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表现为(BD )。
A从独白语向对话语发展B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C从连贯语向情境语发展D从情境语向连貫语发展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
A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B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C无脊椎动物已经出现知觉D只有人类才有逻辑思维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
A所有的痛觉都是内部感觉B所有的痛觉都是外部感觉C痛觉不容易适应D痛觉具有机体保护的作用19、概念是(AD )。
知觉的“恒常性”在教师招聘中,知觉的基本特性这部分是经常以例子型单选题的形式出现的知识点。
而知觉的恒常性又是同学们经常费解的知识点,所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知觉的“恒常性”,以便更好地应对这部分的题目。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尽管感受器接受的刺激在改变,但我们头脑中的客观世界是不变的,恒定的,稳定的。
常见的知觉恒常性的种类有:一、大小恒常性。
在不同的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会发生大小变化,但知觉到的大小趋于保持该物体实际大小,不完全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随着飞机的升高,视线中飞机会越来越小,但我们仍然知道飞机是很大的。
二、形状恒常性。
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知觉到的仍是该物体保持相对不变的形状。
例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扇门,视网膜上会呈现门从完全闭合到完全打开的不同影像,但总是把它知觉为长方形的一扇门。
三、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不同的色光照明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但是我们并不会受到色光的影响,仍然会保持对物体颜色恒定的知觉。
比如,买了一件红色的羽绒服,在夜晚黄色的路灯下变成了橘色的,但我们仍然会说出衣服是红色的。
四、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的亮度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也叫做明度或亮度恒常性。
比如,在强烈的阳光下的红砖墙和树荫下的红砖墙,虽然前者看起来是亮红色,后者看起来是暗红色,但是,我们仍会知道砖块是亮度一样的红砖。
再比如,穿着白色的衬衫从阴暗的房间走到阳光明媚的室外,在明媚的阳光下,衬衫反射的光线要强的多,但是,我们仍会觉得两种环境中的衬衫亮度是一样的。
知觉的基本特性究竟是恒常性还是整体性知觉的基本特性是教育理论考试中,心理学部分的核心重点考点。
在很多考试的客观题中都会出现一道考查知觉基本特性的单项选择题。
题目往往以应用理解性的例子的形式对考试进行知识点的考试,即题干给出一个例子,要求考生辨别是反映了何种知觉基本特性。
这样的考题一方面难度较大,对学员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另一方面,也会出现较多考题难以在两个特性间进行选择。
成为了很多考生甚至是部分老师都觉得头疼的考点。
知觉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在这四个基本特性中经常会出现考题中的某一个实例看上去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性都很接近,让考生觉得难以下手的情况。
这是因为在知觉的过程中,知觉的所以的基本特性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而往往考试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来作为我们的正确答案,也就是说往往答案是和题目最为吻合的一个选项而不是唯一看上去合理的选项。
所有在进行选题时必须选择最为贴切和与题干中要点最为契合的选项。
今天我们主要想要给大家辨析和阐述的就是关于知觉的恒常性的问题。
知觉恒常性是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例如: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或晚上,在路灯下或阳光下,在红光照射下或黄光照射下,人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
从物理特性和生理角度看,当色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由于色光混合原理的作用,其色调会发生变化,但人对物体颜色的知觉并不受照射到物体表面色光的影响,仍把物体知觉为其固有的颜色。
因而很多同学会任务知觉的恒常性就是知觉的不变性,所有在解题的过程中将带有“不变”、“仍然”、“始终”这样词汇的题目都当做知觉的恒常性进行选择。
这样的做法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说恒常性的考题一定会带有“不变”、“仍然”、“始终”等词汇,但并不能说有这些词汇的题目就是恒常性。
恒常性的本质是物理条件在变而知觉的结果始终不变。
而忽略条件仅仅说知觉的结果不变是不能武断的选择,如果是事物整体中有一部分没有发生变化而最终推断出事物整体的知觉的不变性那就不能选择恒常性而是整体性。
例如: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
在这个例子中人的外部条件在变化,但是其中的核心部分-脸始终是没有变的,我们通过人脸推断出整个人没有变,仍然能偶认出他来,符合知觉的整体性关于从部分推断整体的基本要点,因而应该选择整体性。
再例如: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国歌,我们仍然能偶辨别出是国歌。
很多同学也是一看到仍然就选择的恒常性。
实际上,国歌换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变化的音色、音高、响度、节奏等外部条件,但核心要素旋律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我们通过旋律这一局部来推断国歌的整体也符合整体性的解题要点,故选择整体性比恒常性就跟我贴切。
以上是两个关于恒常性和整体性的辨别的例子。
那么我们在题目中如何精准的辨别恒常性和整体性呢?当题目中带有“不变”、“仍然”、“始终”等词汇时大家就要小心了,这些词汇其实代表的一个含义,即知觉结果不变。
那么知觉结果不变就可以做两种选择:一是恒常性;二是整体性。
那么如何进行选择呢?
恒常性一般为:“远处的牛比近处的老鼠小,但我仍然知道牛更大”、“远处飞机的声响比近处人的说话声音小,仍然知道飞机声音大”、“一面红旗在不同光线下看上去还是红色的”这类题目。
这些题目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变的是事物的某个特征。
而整体性则是在各种变化下,仍然知道是某个事物。
这里一个简洁的技巧就是,当题目阐述不变性的时候,要看是怎么不变。
当题目呈现“是什么”没有变,即仍然能够辨认出某个事物的时候,应该选择整体性,这样和知觉的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而在头脑中反映。
”相吻合。
而当题目呈现“怎么样”没有变,即大小不变、颜色不变、形状不变、明度不变等局部特性不变的时候,应该选择知觉的恒常性,这样符合恒常性的基本分类的表述。
综上所述,当题目反映知觉的不变性时应重点考虑知觉的恒常性和整体性。
“是什么”不变时,主要考虑整体性;“怎么样”不变时,主要考虑恒常性。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