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指导: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2.63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根底知识之脏腑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照内脏的功能特点,主要分为五脏、六腑两类。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五脏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脏腑学说是阐述人体内脏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根底理论。
人体的内脏各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互相居于胸腹腔中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而在内脏之间,无论是五脏之间、六腑之间或脏与腑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脏腑学说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中医学对内脏形态与部位的记载比拟简单,而着重用气、血、阴、阳等来概括内脏的物质构造,认为它们是构成内脏和维持内脏生理的根本物质。
由于气血阴阳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因而它们在腑脏的生理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亦有加上心包络,称为六脏者。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不予并列,故仍称为五脏。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作用。
五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根底来进展阐释的。
1、心心居于胸腔,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络维护于外的心脏,即"血肉之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五色主赤〔红〕色,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而依赖于心脉的搏动才能循环不息,发挥着濡养的作用。
"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脏腑循环〞。
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是在心脏。
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从而以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保证血液在脉内的正常运行。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汇总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考点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考点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
考点3.“证”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考点 4.感冒的治疗,可分别采用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此属于同病异治。
因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及子宫下垂,都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此属于异病同治。
考点5.同病异治的实质是证异治异。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考点1.构成宇宙的本原是精气。
考点2.“精”的概念源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考点1.可用于区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征兆是水火。
考点 2.以昼夜分阴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考点 3.以四季分阴阳,春天为阴中之阳,夏天为阳中之阳,秋天为阳中之阴,冬天为阴中之阴。
考点4.体现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有:①“孤阴不生,独阳不生”②“阴阳离决,精气乃绝”③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瞑”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考点5.阳虚日久导致阴气化生不足,反映的阴阳关系是互根互用。
考点 6.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包含有另一方的阴阳关系是阴阳互藏。
考点7.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至到立春为阴消阳长。
考点8.阴阳的皆消皆长(如阴随阳消,阴随阳长等)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
阴消的互为消长(如阴消阳长,阴长阳消等)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注:此考点为2020中医执医师所涉及考点。
考点9.“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阴阳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考点10.体表为阳,则皮肉为阳中之阳,筋骨为阳中之阴。
考点11.以脏腑分阴阳,心为阳中之阳的【太阳】,肺为阳中之阴的【少阴】,肾为阴中之阴的【太阴】,肝为阴中之阳的【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考点12.六淫之中,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
药味分阴阳,药用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藏象—肺】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1. 肺的功能为:A. 主水B. 统血C.藏血D.主气E.纳气2.“娇脏”是指:A.肝B.心C.脾D.肺E.肾3.“相傅之官”指的是:A.肝B.肺C.脾D.心E.肾4.与肺相表里的腑是:A.膀胱B.小肠C.大肠D.胃E.三焦5.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A.主呼吸之气B.主气的生成C.调节气机D.主宣发E.主肃降6.被称为“水之上源”的脏是:A.心B.脾C.肺D.肝E.肾7. 下列哪项是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A. 基本动力B. 助心行血C. 推动作用D. 调节作用E. 统摄作用8. 肺通调水道主要赖于:A.排汗B.利尿C.呼吸D.排便E.宣发肃降9. 称为“华盖”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0. 肺的生理特征是:A. 喜和降 B. 喜升发 C. 喜燥恶湿D. 喜润恶燥 E. 喜条达11.下列哪项属肺的生理特性:A.生成宗气B.主治节C.肺为娇脏D.主呼吸之气E.通调水道12. 肺在体合:A.脉B.筋C.骨D.皮E.肉13.皮肤感受邪气常内传于:A.心B.脾C.肝D.肺E.肾14. 下列哪项为肺之志?A.喜B.怒C.悲D.思E.恐15. 下列哪项为肺之液?A.涕B.汗C.泪D.唾E.涎(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的答案)1.“肺主气”包括哪些内容?A.主呼吸之气B.主纳气C.主元气生成D.调节全身气血E.主一身之气2.肺主一身之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主呼吸之气B.主通调水道C.助心行血D.主宗气的生成E.调节全身气机3. 肺的生理功能主要取决于:A. 肺气的宣发 B. 肺司呼吸 C. 肺朝百脉D. 肺气的肃降 E. 肺主治节 4. 肺气的宣发运动体现在哪些方面?A. 呼出浊气 B. 宣散卫气 C. 生成宗气D. 将血液敷布全身 E. 布散津液到体表 5.肺气的肃降运动体现在哪些方面?A.吸气B.呼气C.排出汗液D.保持呼吸道洁净E.布散水谷精微到脏腑6.肺气的宣降疏通调节体内水液的哪些方面?A.吸收B.生成C.输布D.运行E.排泄7.肺失宣降可出现哪些病症?A.无汗B.鼻塞C.胸闷D.泄泻E.咳喘8. 肺主治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A. 调节呼吸 B. 调节气机 C. 助心行血D. 调节全身阴阳 E. 调节津液代谢9、肺的生理特性为:A.主治节B.为华盖C.为娇脏D.通调水道E.主宣发肃降10.肺为什么称为娇脏?A.肺易受邪B.畏寒C.畏热D.恶燥E.肺体清虚娇嫩11.皮毛的生理功能有:A.抵抗外邪B.调节体温C.排泄汗液D.调节呼吸E.保证嗅觉12.肺在体合皮的生理基础是:A.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B.肺与皮毛与外界相通C.皮毛汗孔宣通肺气D.肺与皮毛均属金行E.邪犯皮毛,肺气不宣13.汗孔又称:A.气门B.玄府C.幽门D.鬼门E.毛窍二、填空题1.《素问·五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 ”。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特性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气,二讲了肺朝百肺,三讲了肺主宣肃,三个生理作用。
接着我们想讲讲第四个功能,叫肺主行水。
有的表述为肺主通调水道。
肺主通调水道,这两个术语同义,在现行的术语规范上叫同义。
什么叫做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具有疏通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抽象出来——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
用较为精炼的语言就是肺具有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之为肺主行水,又称肺主通调水道。
古人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根据肺在人体上、中、下三焦所处的位置,把这个作用又称之为肺为水之上源。
肺为水之上源,这样一个原理是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而推断出来的,这是一很重要的中医学的原理。
具体肺主行水的机制是什么呢?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来完成的呢?一、请同学们记住,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要靠五脏系统共同来调节才能完成,其中就五脏来说肺和脾、肾关系最密切,我们讲肺主行水是讲肺、脾、肾这三脏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肺发挥什么作用,它是怎样调节水液代谢的。
人体的水液,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初步的进行代谢、气化,到达脾,由脾转化为精微津液,在这里理解为精微津液,就是人体内有用的水液,至于怎样定义津液?我们后面在讲气血津液再讲,在这里面理解为这个精微津液是脾接受了经口摄入的水饮,或者水谷,就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以后,经过脾运化,把脾的功能称作运化,什么叫做运化?在这里就理解为经过脾的代谢将这些水谷饮食转化为体内有用的液体,叫精微津液。
靠脾的功能,它的转输的功能,将水谷精微送到肺,讲到这里,就是肺参与调节水液代谢,一表现为它接受由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这是第一个环节,接受脾转输的水谷精微之后,又通过肺的行水作用,来输布到全身,而后把水液代谢产物输送出去,完成这样一个体内外水液代谢的调节过程。
具体的调节机制是:一、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精微向上向外布散到全身,最终达到皮毛。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单选题]1.具有“主肃降”生理特性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气司呼吸,实(江南博哥)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气宣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入。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2.具有“主治节”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气、血、水的作用。
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3.称作“华盖”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因而有“华盖”之称。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4.具有“水之上源”之称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居高位,又能行水,故称之为“水之上源”。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5.具有主行水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行水,指肺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
人体水液代谢要依靠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
宣发将津液输布全身,并调节汗液的排泄;肃降将水液向下输送,化生尿液而排泄。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6.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A.吸入清气B.呼出浊气C.生成宗气D.主治节E.辅心行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宗气的生成。
一身之气主要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构成。
宗气属后天之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相结合而生成。
中医知识:肺肺位于胸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
又因为肺脏娇嫩,不耐寒热,容易被邪气侵犯而发病,故又叫做"娇脏"。
由于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所以《黄帝内经》称肺为"相辅之官"。
肺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肺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其次与肺阴的滋润作用也有关。
肺气运动的特点有宣发和肃降两方面。
宣发,是指向上向外的宣通发散;肃降,是指向下向内的清肃下行。
这两方面的特点都体现在肺的生理功能之中。
肺主宣发肺的生理功能肺具有主气和主通调水道两方面的生理功能。
1.主气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也称"肺司呼吸",是指肺具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肺是人体呼吸运动的主要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如此不断地吐故纳新,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发挥,除了肺阴的滋润作用以外,主要依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
通过肺气向上向外的宣通发散,而呼出了体内的浊气;通过肺气向下向内的清肃下行,而吸入了自然界的清气。
因此,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
在生理情况下,肺气的宣降保持协调,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如肺失宣降,影响其呼吸功能,则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呼吸不利的症状。
(2)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周身之气的功能。
其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宗气的生成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由脾通过消化饮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而上输于胸中,与肺吸入的白然界之清气互相结合而生成的。
宗气生成后,再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及心主血的功能而布散于全身,以温养各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由于自然界之清气是生成宗气的必要条件,它是依靠肺的呼吸功能来吸入的,所以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
⼀、⼼(附:⼼包络)⼼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包卫护。
⼼与⼩肠、脉、⾯、⾆等构成⼼系统。
⼼,在五⾏属⽕,为阳中之阳脏,主⾎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主、⽣命之主宰。
⼼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的解剖形态1.⼼的解剖位置:关于⼼的解剖部位,在《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献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类经图翼·经络》)。
⼼是隐藏在脊柱之前,胸⾻之后的⼀个重要的脏器。
⼼尖搏动在左乳之下。
2.⼼的形态结构:⼼脏呈尖圆形,⾊红,中有孔窍,外有⼼包络围护,⼼居其中。
中医学对⼈体⼼脏的重量、颜⾊、结构,以及⼼腔的⾎容量等均有⼀定的认识,只是较为粗略⽽已。
“⼼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黄裹脂,⼀是为⼼包络”(《类经图翼·经络》)。
脏象学说中的⼼,在中医⽂献中有⾎⾁之⼼和神明之⼼之别。
⾎⾁之⼼,即指实质性的⼼脏;神明之⼼是指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故有神明之⼼的说法。
正如李梃所说:“有⾎⾁之⼼,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
有神明之⼼……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医学⼊门·脏腑》)。
(⼆)⼼的⽣理功能1.⼼主⾎脉:⼼主⾎脉,指⼼有主管⾎脉和推动⾎液循⾏于脉中的作⽤,包括主⾎和主脉两个⽅⾯。
⾎就是⾎液。
脉,即是脉管,⼜称经脉,为⾎之府,是⾎液运⾏的通道。
⼼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个密闭的系统,成为⾎液循环的枢纽。
⼼脏不停地搏动,推动⾎液在全⾝脉管中循环⽆端,周流不息,成为⾎液循环的动⼒。
所以说:“⼈⼼动,则⾎⾏于诸经,……是⼼主⾎也”(《医学⼊门·脏腑》)。
由此可见,⼼脏、脉和⾎液所构成的这个相对独⽴系统的⽣理功能,·都属于⼼所主,都有赖于⼼脏的正常搏动。
⼼脏有规律的跳动,与⼼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
(1)主⽓、司呼吸:肺主⽓,是指肺有主持⼈体之⽓的功能。
包括主呼吸之⽓和主⼀⾝之⽓两个⽅⾯。
1)主呼吸之⽓:是指肺是体内外⽓体交换的场所。
⼈体通过肺吸⼊⾃然界的清⽓,呼出体内的浊⽓,不断进⾏着体内外⽓体的交换。
这样,不但维系了⼈体与外界环境的沟通,同时也保证⼈体内部新陈代谢的正常进⾏。
肺的功能正常,则⽓道通畅,呼吸调匀。
若因各种原因导致肺的功能失常,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
2)主⼀⾝之⽓:是指⼀⾝之⽓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
肺主⼀⾝之⽓,⾸先体现在宗⽓的⽣成⽅⾯,肺吸⼊的清⽓和脾胃运化的⽔⾕精⽓结合⽽成宗⽓,宗⽓积聚于胸中,通过肺的作⽤,出⼊于咽喉以司呼吸,贯通⼼脉以⾏⽓⾎,并通过⼼脉周流全⾝,从⽽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其次,肺主⼀⾝之⽓还体现在肺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机的升降出⼊运动。
肺主⼀⾝之⽓的功能正常,则脏腑功能旺盛。
若肺主⼀⾝之⽓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的⽣成和运⾏的异常,从⽽导致各种疾病的发⽣。
(2)主宣发、肃降:宣发,是指肺⽓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
肃降,是指肺⽓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清洁的作⽤。
1)肺主宣发的功能体现在三个⽅⾯:①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呼出体内的浊⽓;②将脾转输的⽔⾕精微布散全⾝外达⽪⽑;③宣发卫⽓,调节腠理的开合,排出汗液,维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肺主宣发的功能障碍,则肺⽓闭郁,呼吸不利,⽽见咳嗽、喘促、胸闷,以及⿐塞、流涕等。
2)肺主肃降的功能亦体现在三个⽅⾯:①通过肺⽓的作⽤吸⼊⾃然界的清⽓;②将吸⼊的清⽓及由脾转输⾄肺的津液和⽔⾕精微向下布散;③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若肺失肃降,则可见咳嗽、咳痰、呼吸表浅等病理表现。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既相反⽽⼜相成的⽭盾运动。
正常情况下,肺有节律地⼀宣⼀降,维持呼吸均匀协调、⽓机调畅,实现了体内外⽓体的交换,促进全⾝⽓、⾎、津液的正常运⾏。
若肺的功能失调,必然导致“肺⽓失宣”或“肺失肃降”,⽽见⽓喘、咳嗽、咳痰、胸闷、⽓促、⿐塞流涕等病理表现。
1)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不断进行着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这样,不但维系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沟通,同时也保证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肺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若因各种原因导致肺的功能失常,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
2)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
肺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在宗气的生成方面,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宗气积聚于胸中,通过肺的作用,出入于咽喉以司呼吸,贯通心脉以行气血,并通过心脉周流全身,从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其次,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在肺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则脏腑功能旺盛。
若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气的生成和运行的异常,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主宣发、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清洁的作用。
1)肺主宣发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呼出体内的浊气;②将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排出汗液,维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肺主宣发的功能障碍,则肺气闭郁,呼吸不利,而见咳嗽、喘促、胸闷,以及鼻塞、流涕等。
2)肺主肃降的功能亦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通过肺气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②将吸入的清气及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③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若肺失肃降,则可见咳嗽、咳痰、呼吸表浅等病理表现。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既相反而又相成的矛盾运动。
正常情况下,肺有节律地一宣一降,维持呼吸均匀协调、气机调畅,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促进全身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
若肺的功能失调,必然导致“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而见气喘、咳嗽、咳痰、胸闷、气促、鼻塞流涕等病理表现。
(3)通调水道:又称主行水。
通即疏通;调,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
肺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肺的宜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而且通过调节汗孔的开合排泄汗液,来调节水液的代谢;肺气的肃降。
将水液不断的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
故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如肺失通调,则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全身水肿。
(4)朝百脉、主治节:朝,朝向、聚会之意;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血脉会聚于肺,并经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气体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有清气的血液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
所以说,肺能够协助心脏以行血。
病理情况下,若肺气壅塞,可致血脉运行不畅,甚则血脉瘀滞,而见心悸胸闷、口唇青紫等病理表现。
“治节”即治理和调节。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调节呼吸功能;②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③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④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由此可以看出,肺主治节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若肺的治理调节的功能失常,则可见呼吸、水液代谢、气血运行的异常,进而影响全身相应脏腑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