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汽车性能试验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129.92 KB
- 文档页数:34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固态动力单体蓄电池。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1-2008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 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68/1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单体蓄电池secondary cell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3.2混合固液电解质锂蓄电池mixed solid liquid electroly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电池中同时含有液体和固体电解质的锂蓄电池。
3.3全固态锂蓄电池all solid 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单体蓄电池中只含有固态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液态溶剂、液态添加剂的锂蓄电池。
3.4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室温下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1 I1(A)电流放电,达到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
汽车电子EMC实验标准-按试验分类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SO 10605:2001机动车抗静电放电骚扰试验方法GMW3100:2001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GMW3097:2006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DC-10614:2002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DC-10614:2005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JASO D001-1994(第5.8条款)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28400 NDS09:1996电子零部件的耐静电放电试验28400 NDS10:2000电子零部件的耐静电放电(操作部外加法)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7-Z0445:1995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9.90110:2003 (第2.7条款)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MGR ES:62.61.627:2002汽车电磁兼容TL 824 66-2005静电放电抗扰度VW 801 01:2006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ISO 11452-5:2002 机动车零部件由窄带辐射电磁能引起的骚扰的试验方法第五部分:带状线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汽车标准电子/电气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通用标准验证部分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B21 7090:1993(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NDS05:2002 电子零部件的耐电波障碍性试验B21 7110:2001(第7条款) 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GB/T 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7-Z0448:2001 电子系统带状线电磁兼容试验VW 801 01:2006 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TL 821 66-2004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辐射干扰E/ECE/324 R10:2000+A1:1999 +A2:2004 机动车电磁兼容认证规定射频场骚扰感应的传导抗扰度试验ISO 11452-4:2005 机动车零部件由窄带辐射电磁能引起的骚扰的试验方法第四部分:大电流注入(BCI)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B21 7090:1993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NDS05:2002 电子零部件的耐电波障碍性试验B21 7110:2001 (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EDS-T-5006:1993 电磁兼容零部件传导脉冲群敏感度试验程序MES PW 67600:2001 (第7.7条款) 电子器件7-Z0443:1997 电子系统耐电源线正弦波噪声试验(100kHz to 20MHz)7-Z0446:1995 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大电流注入试验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传导骚扰CISPR 25: 2008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T-752 DELCO 产品试验标准电磁波频率干扰测量(CRFI)7-Z0470:1996 电子和电气系统电源线发射的静态噪声的测量B21 7090:1993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B21 7110:2001 (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DIN 57 879:1981 德国标准汽车,汽车电器,内燃机的抗无线电干扰自抗干扰:汽车电器的测量TL 965:2004 近距离去扰要求VW 801 01:2006 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GB 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辐射骚扰CISPR 25: 2008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MIL-STD-461E:1999 子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干扰特性的控制要求B21 7090:1993(部分)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7-Z0472:1996 电子和电气系统电波暗室辐射噪声的测量28400 NDS21:2002 电子零部件电磁发射B21 7110:2001 (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ES PW 67600:2001 (第7.7条款) 电子器件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E/ECE/324 R10:2000 +A1:1999 +A2:2004 机动车电磁兼容认证规定GB 14023-2006 车辆、船和由内燃机驱动的装置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电子负载ISO 16750-2:2003 机动车电子和电气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第二部分:电子负载GMW 3172:2007 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要求分析/开发/验证程序环境、可靠性和性能要求DC 10615:2003 电气系统的电气或电子部件的性能要求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9.90110:2003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第2.7条款)7-Z0444:1999 电子/电气系统耐供电电压变化试验JASO D 001-1994 (第5.2~5.6条款) 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B21 7090:1993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 NDS02:1999 耐电源波动试验标准28400 NDS81:1999 高速通信接口(500kbps)标准28400 NDS01:1992 耐异常电源波动B21 7110:2001 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第7条款)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磁场敏感度MIL-STD-461E:1999 子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干扰特性的控制要求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JASO D 001-1994(第5.10条款)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9.90110:2003 (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7-Z0450:1996 电子系统磁场抗扰度试验28400 NDS22:1997 电子零部件的耐交流磁场试验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EDS-T-5514:1999 电子零部件和系统电磁抗扰度-磁场MES PW 67600:2001 (第7.7条款)电子器件点火噪声28400NDS08:1991 电子部件的耐点火噪声性B21 7110:2001 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第7条款)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导线耦合的传导瞬态脉冲抗扰度ISO 7637-1: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一部分:12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2004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24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3:2007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三部分:供电电压为12V和24V沿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瞬态骚扰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JASO D 001-1994(第5.7条款) 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9.90110:2003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2.7条款)7-Z0440:1997 电子系统信号线瞬态噪声抗扰度试验7-Z0441:1997 电子系统电源线瞬态噪声抗扰度试验B21 7090:1993(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 NDS04:1997 耐高频脉动试验标准28400 NDS03耐低频浪涌试验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MES PW 67600:1995(第7.7条款)电子器件VW 801 01:2006 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TL 820 66-2004 汽车(kfz)电子部件的EMV(电磁兼容性)与导线相结合的干扰TL 823 66-2002 汽车电子部件敏感线路上的电磁兼容耦合干扰传导电压瞬态发射ISO 7637-1: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一部分:12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2004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24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2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7-Z0471:1996电子和电气系统供给线上瞬态噪声的测量B21 7090:1993(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NDS28:2003有感性负载的电子零部件浪涌源规则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低频传导抗扰度试验28400 NDS02:1999 电子零部件耐电源变化试验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
GB 9656-2003 代替 GB 9656-1996汽车安全玻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农用车及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16 外径千分尺(GB/T 1216-1985,neq ISO3611-78)GB/T5137.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GB/T 5137.1-2002,ISO3537:1999,MOD)GB/T 5137.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T 5137.2-2002,ISO3538:1997,MOD)GB/T 5137.3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GB/T 5137.3-2003,ISO 3917:1999,MOD)GB/T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11614 浮法玻璃GB/T 17339 汽车安全玻璃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试验方法GB/T 18114 玻璃应力测试方法GB18045-2000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JC/T512 汽车安全玻璃包装3 分类3.1 按加工工艺分类a)夹层玻璃;b)区域钢化玻璃;c)钢化玻璃;d)中空安全玻璃;e)塑玻复合材料。
3.2 按应用部位分类3.2.1 风窗玻璃(前风窗玻璃)a)夹层玻璃——适用于所有机动车b)区域钢化玻璃——适用于不以载人为目的的载货汽车(N类汽车),不适用于以载人为目的的轿车及客车等;c)塑玻复合材料——适用于所有机动车;d)钢化玻璃——适用于设计时速低于40km/h的机动车。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QC/T729-2005前言本标准是对QC/T29094-1992进行的修订此次修订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相关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与QC/T29094-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交流发电机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修改了交流发电机的最大工作转速;——取消了定频振动,扫频振动增加了严酷度及交流发电机振动时带工作;——取消了低温实验;——取消了交变湿热实验,增加了发电机带工作的温度`湿度循环变化实验;——修改了盐雾实验;——增加了高温高速耐久性实验;——增加了急变速耐久性实验;——增加了耐工业溶剂实验;——增加了交流发电机的电磁兼容性。
本标准代替QC/T29094-1992本标准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中汽长电股份。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梦姣。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的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本标准使用于汽车用交流发电机〔以下简称交流发电机〕。
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标准。
GB18655 用于保护车载接受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IEC/CISPR25〕QC/T413——2002汽车电器设备根本技术条件QC/T424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电气特性实验方法ISO 7637——2:2004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局部: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3 术语及定义以下术语及定义使用于本标准。
3.1 实验电压test voltage,U t测试输出电流特性时所规定的电压值。
3.2额定转速rated speed, n R交流发电机在环境温度23o C±5o C和实验电压U t下,测试热态额定电流输出I R时的转速。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固态动力单体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1-2008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GB/T 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单体蓄电池 secondary cell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3.2 混合固液电解质锂蓄电池 mixed solid liquid electroly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电池中同时含有液体和固体电解质的锂蓄电池。
3.3 全固态锂蓄电池 all solid 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单体蓄电池中只含有固态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液态溶剂、液态添加剂的锂蓄电池。
汽车塑料燃油箱技术条件汽车塑料燃油箱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塑料燃油箱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汽油为工作介质的乘用车塑料燃油箱(以下简称燃油箱),以其它燃料为工作介质的塑料燃油箱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930 车用汽油GB 18296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T 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额定容量燃油箱设计参数中规定加注燃油的容积。
3.2塑料燃油箱固定于汽车上用于存贮燃油的独立箱体总成,本体采用塑料制作,由燃油箱本体、加油管、加油口、燃油箱盖、管接头及其他附属装置(例如:进气阀等)装配成的整体。
4 技术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燃油箱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
4.1.2 燃油箱应具有通过国家认证机构的产品认证书。
4.1.3 燃油箱外观应光滑,不得有划痕、开裂等缺陷。
4.1.4 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必须满足GB 18296的有关规定。
4.1.5 材料塑料燃油箱必须采用具有低渗透的EVOH为阻隔层、以HDPE为骨架、以改性LLDPE为粘结材料的多层共挤工艺制造。
4.1.6 壁厚要求燃油箱要求最小壁厚不得小于3.5mm,最大壁厚不得大于6mm。
4.1.7 清洁度要求燃油箱内部应保持清洁,按5.1进行试验,内部清洁度按质量计算每升额定容量不大于1.5mg。
4.2 燃油箱性能要求4.2.1 燃油箱总成蒸发污染物排放要求燃油箱按5.2进行试验,燃油箱蒸发污染物(即: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不得大于550mg。
4.2.2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燃油箱按5.3进行试验,柴油箱盖的最大泄漏量不得大于20g/min,汽油箱盖不允许泄漏。
汽车试验标准汽车试验标准是对汽车性能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它涵盖了各种试验项目和标准化的测试方法,以确保汽车在正常使用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可靠性。
汽车试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汽车制造商、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试验标准涵盖了对汽车性能的各项测试,包括动力性能、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照明系统等方面。
这些测试项目旨在评估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以确保汽车在各种路况和环境下都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例如,动力性能测试可以评估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牵引力,而制动系统测试则可以检验汽车在紧急制动情况下的制动距离和稳定性。
其次,汽车试验标准还包括了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评估,这是保障驾驶人员和乘客安全的重要内容。
安全性能测试项目主要包括碰撞测试、侧翻测试、车身刚度测试等。
这些测试旨在评估汽车在碰撞或意外情况下的保护性能,以及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在事故中的安全性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汽车试验标准还对汽车的环保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
例如,排放标准测试可以评估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含量,燃油经济性测试可以评估汽车的燃油消耗情况。
这些测试项目旨在促进汽车制造商开发和生产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汽车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性。
总的来说,汽车试验标准是保障汽车性能、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的重要手段,它对汽车制造商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以及消费者的购车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试验标准和测试方法,才能确保汽车在道路上的安全可靠性,保障驾驶人员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汽车试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提高汽车试验标准,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1)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QR2006-11-10发布2006-11-20实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发布Q/SQR.04.565-2006方向盘总成性能试验标准(试行)前 言本标准以产品标准为前提,是在满足市场需求和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奇瑞汽车方向盘总成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同时也结合了零部件试验部的试验性质,明确了与方向盘总成性能试验相关的试验项目,可以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本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部分组成。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零部件试验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 涛方向盘总成性能试验标准(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轿车用P型及H型方向盘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用P型及H型方向盘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无3 术语3.1P型普通型方向盘。
3.2H型豪华型方向盘,例如带安全气囊的方向盘。
4 技术要求4.1 外观要求4.1.1 外观颜色应均匀一致,并符合色板或初始认可的样件状态要求。
4.1.2 表面花纹纹理应清晰、均匀,并符合纹理样板或初始认可的样件状态要求。
4.1.3表面无飞边、无残留物、无尖棱、无毛刺、无脱模划伤等。
4.1.4表面不允许有气孔、脱皮、划伤、拉毛、眩目或反光等现象,无夹杂物及凹陷等缺陷存在。
4.1.5 花键套表面的防锈蚀处理应符合图纸要求。
4.2 尺寸及偏差方向盘总成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图纸要求。
4.3 材料的化学成份和性能应符合图纸或相关标准规定。
电子元器件检验规范1范围电子元器件、器件和组件,在本规范中,均统称为电子元器件。
本规范主要针对汽车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繁多。
就安装方式而言,目前可分为传统安装(又称通孔装即DIP)和表面安装两大类(即又称SMT或SMD)。
2目的确定了对设计、生产中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检验的一般方法和指导。
由于器件的种类繁多,应用目的不同,适用的试验方法上也有区别,具体可查阅相关标准。
3参考文件适合于微电子器件组件的试验检测标准:MIL-STD-883E 美国国防部-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标准试验、检测方法及标准适用于军用及宇航用的,单片、多片、厚膜薄膜混合微电路、微电路阵列,以及构成微电路和阵列的各类元器件。
对于恶劣环境下的应用,也可以参考本标准对所用器件进行试验和检测。
适合于汽车电子器件的试验标准:VW80101:2005 大众-汽车中的电气和电子组件通用试验条件。
GMW3172:2006 通用工程标准-汽车电子器件的环境、可靠性、及性能要求符合性分析、开发及验证总规范。
MES PW67600:1995 马自达工程标准-汽车器件试验标准。
主要检验标准有:GB/T 5729—94 《电子设备固定电阻器第一部分:总规范》;GB/T 2693-2001《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部分:总规范》;GB/T 8554—1998 《变压器和电感器测量方法及试验程序》;GB/T 4023-1997《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2部分:整流二级管》;GB/T 6571-1995《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第3部分:信号(包括开关)和调整二级管》;GB/T 4587-94《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7部分:双极型晶体管》;GB/T 4586-94《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第8部分:场效应晶体管》;GB/T 15651.2-2003《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5-2部分:光电子器件基本额定值和特性》;GB/T15291-94《半导体器件第6部分晶闸管》;GB 3442-86《半导体集成电路运算(电压)放大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T 6798-1996《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压比较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T 4377-1996《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压调整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 3439-82《半导体集成电路TTL电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 3834-83《半导体集成电路CMOS电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T14028-92《半导体集成电路模拟开关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 3443-82《半导体集成电路MOS随机存储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YD/T 731-2002《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YD/T 1019-2001《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GJB128A-97《半导体分立器件试验方法》;GJB15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GJB 360A-96《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 548A-96《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等。
汽车全速⾃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法(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法。
本标准适⽤于安装有全速⾃适应巡航控制系统(FSRA)的 M1 类汽车,其它类型汽车可参照执⾏。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所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ISO 2575 Road vehicle—Symbols for controls,indicators and tell-tales(道路车辆—控制、显⽰和警⽰符号)ISO 15622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s—Performance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智能运输系统—⾃适应巡航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法)UN ECE-R13-H 关于核准乘⽤车制动性能的统⼀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件。
3.1 全速⾃适应巡航实时监测车辆前⽅⾏驶环境,在设定的速度范围内⾃动调整⾏驶速度并具有减速⾄停⽌及从停⽌状态⾃动起步的功能,以适应前⽅车辆和/或道路条件等引起的驾驶环境变化.3.2 制动 brake产⽣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制动⼒)的过程,分为以下种类:摩擦制动由车辆上相对运动的两部分产⽣的摩擦⼒;电磁制动--- 由车辆上相对运动但不接触的两部分基于电磁作⽤产⽣的电磁⼒;液⼒制动--- 由车辆上相对运动的两部分间的液体运动产⽣的阻尼⼒;发动机制动--- 由发动机的制动作⽤产⽣的传递到车轮的制动⼒。
注:本标准中,传动控制装置的制动不予考虑3.3 车间距 clearance前车尾部与本车头部之间的距离。
3.4 前车 forward vehicle与本车同向、同路,并在本车前⽅⾏驶的车辆。
QC/T 658-2000 (2000-11-06 发布,2001-04-01 实施)本标准是在总结国内汽车空调试验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日本等国外先进技术标准制定的。
本标准自生效日起,替代QCn29008.9-19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空调系统评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环境模拟、室外静态和室外行驶等三种试验方法,适用于测试汽车空调在整车状态和热环境中的降温性能。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岳阳恒立冷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亮、刘力、周健、方劲、赵国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方QC/T 658-2000代替QCn 29008.9-199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在整车状态下与热环境中的降温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环境模拟、室外静态和室外行驶等三种试验方法。
这三种方法是各自独立的,允许选择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法进行试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1563-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3 术语3.1汽车空调系统由暖气装置、制冷装置、通风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和加湿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以及必要的控制部件等构成,用于调节乘员舱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并使其以一定速度在乘员舱内定向流动和分配,从而给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舒适的环境及新鲜的空气的系统。
3.2 制冷装置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干燥器或液气分离器、节流元件、蒸发器、制冷剂管路等构成,将车室内的热量传递给室外环境的装置。
3.3 太阳辐射强度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功率除以该面元的面积。
4 试验仪器4.1 温度计,分辨率0.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