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心理学5试卷-精
- 格式:docx
- 大小:25.23 KB
- 文档页数:8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研究中要优先考虑不要犯I类错误B.研究中要优先考虑不要犯Ⅱ类错误C.I类错误和Ⅱ类错误呈互补关系D.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少犯I类错误的概率,就会增加犯Ⅱ类错误的概率正确答案:D解析: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是不可绝对避免的,但在什么情况下更应避免哪类错误,则应根据所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决定。
两类错误的概率相加并不等于1,所以两者不是互补关系。
选项D的表述是正确的。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一个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已知F(2,24)=0.90。
则F检验的结果A.不显著B.显著C.查表才能确定D.此结果是不可能的正确答案:A解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中,F等于组间均方除以组内均方,在本例中,所计算的F值等于0.90小于1,说明组间变异在总变异中所占比重很小,由此可以推断结果不显著。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在上题中,假定自变量是被试间操纵的,则研究样本的容量为A.25B.26C.27D.28正确答案:C解析:在上题中,设组数为尼,样本量为n,则df组间=k一1,df组内=(n 一1)一(k一1),根据题意,可知df组间=2,df组内=24,因而可求n=27。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在一项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想要将样本量由30增加到60,下列选项会增大的是A.统计功效B.效应大小C.αD.β正确答案:A解析:研究的样本量增加,会导致样本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减小,统计功效增加。
但效应大小是由所研究的问题本身所决定的,不受样本量大小影响。
显著性水平α是由研究者事先决定的,不受样本量影响。
统计功效等于1-β,统计功效增加,β错误会减小。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5.两变量X,Y之间满足方程Y=a+bX,X对Y的回归系数为0.85,已知变量Y的变异中有64%可由X的变异解释,那么回归系数b的值为A.0.75B.0.85C.0.80D.1.33正确答案:A解析: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存在如下关系,由题意可知,X对Y的回归系数为0.85,设其为b’,则变量Y的变异中有64%是由X的变异引起,即r2=0.64,则r=0.8。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5(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有规律变化的误差叫做(分数:2.00)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解析:解析:系统误差是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有规律变化的误差。
它既可以由被试引起,也可以由主试产生。
本题选B。
3.关于测验的信度、效度、项目难度与区分度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增加测验长度,信度会增大B.增加测验长度,效度会增大C.测验项目的难度越大越好√D.测验项目的区分度越大越好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测验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这几个指标的掌握情况。
题目较难,因为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且多为细节。
A、B、D都是正确的,C选项正确的说法是测验项目的难度接近0.5较为理想。
故本题选C。
4.信效度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信度高,效度一定高B.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C.信度低,效度一定低D.效度高,信度不一定高解析:解析: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是: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换言之,信度高,效度未必高,而效度高,则信度必定高。
因此,本题选择B。
5.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叫做(分数:2.00)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解析:解析:测量中的随机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
因此,本题选择A。
6.一位研究者使用智力测验对一个孩子进行了三次测量,每次的分数都不同,请问,这里智力分数的不同反映的是(分数:2.00)A.测量的随机误差√B.测量的系统误差C.测量的信度D.测量的效度解析:解析:测量中存在着随机误差,导致每一次测量的分数都会有变化。
心理学统考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个体的心理现象B. 群体的社会行为C. 个体的生理现象D. 群体的组织行为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可验证性原则D. 主观性原则答案:D3. 心理学中的“认知”指的是什么?A.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B.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解释和理解C. 个体的情感体验D. 个体的行为反应答案:B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哪个方面?A. 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B. 潜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C. 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影响D. 个体的生理健康答案:B5. 以下哪项是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作用?A. 操作条件作用B. 经典条件作用C. 社会学习理论D. 认知学习理论答案:B6. 在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什么?A. 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B. 个体对自己情绪的控制C. 个体对社会规则的遵守D.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模仿答案:A7.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丹尼尔·戈尔曼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卡尔·罗杰斯D. 弗洛伊德答案:A8. 以下哪项是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个体的行为模式B. 个体的认知过程C. 个体的情感体验D. 个体的心理发展答案:A9. 心理学中的“动机”通常指的是什么?A. 个体的内在需求B. 个体的外在奖励C. 个体的行为目标D. 个体的情绪状态答案:A10. 以下哪项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个体的心理发展B. 群体的社会行为C. 个体的生理健康D. 群体的组织行为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神经科学答案:ABC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学习?A. 学习动机B. 学习环境C. 学习材料D. 学习时间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是情绪智力理论中提到的能力?A. 自我意识B. 自我调节C. 社会技能D. 逻辑推理答案:ABC14. 以下哪些是人格心理学中提到的人格特质?A. 开放性B. 责任心C. 外向性D. 情绪稳定性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阶段?A. 婴儿期B. 儿童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试卷5(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发散思维训练解析:解析: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2.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 )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解析:解析: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基本特征。
3.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作(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解析:4.“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解析:解析: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5.下面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解析: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6.下面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 )A.《共产党宣言》B.《四书集注》C.《哈利.波特》D.《金刚经》原文复印稿√解析:解析:《金刚经》原文复印稿不具有原创性,小是创造性作品。
7.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解析: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解析: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解析:解析:道德意志是克服所遇到的闲难和障碍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体现了个体的道德意志。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某儿童认为周围世界绕着他转,月亮跟着他走;他只知道自己有个哥哥,但不知道自己就是哥哥的弟弟。
该儿童心理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具体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后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的掌握情况。
他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17岁)。
皮亚杰用“无能”刻画儿童在前运算阶段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自我中心、中心化、缺乏可逆性的特点。
本题所述的儿童行为展现了儿童自我中心、缺乏可逆性的特点。
故本题应选B。
2.下列关于样本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样本量需要等于或大于总体的30%B.样本量大小不是产生误差的原因C.总体差异越大,所需样本量就越小D.己知置信KI司和置信水平可以计算出样本量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中样本容量知识的掌握情况。
样本量与总体之间没有固定的数量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越大,产生的误差越小。
如果总体差异很大,所需的样本量就不能过少,不然抽样误差会加大。
在已知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公式和查表的方式计算或找到对应的样本量大小。
故本题应选D。
3.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500Hz以下B.1000~5000HzC.5000~10000HzD.10000Hz以上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听觉理论的了解与掌握。
频率理论是1886年由物理学家费尔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
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
但是由于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故频率理论不能解释人为什么能听到1000。
Hz 以上的声音,故本题适宜答案为A。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渊源是A.近代哲学B.实验生理学C.物理学D.化学正确答案:A,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发展简史的了解与掌握。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受近代哲学思潮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最大。
近代哲学是指17一19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其中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17一18世纪的经验论,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19世纪中叶,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故本题应选A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影响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的因素有( )。
A.编码时的意识状态B.加工深度C.加工深度D.组块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3.消极词汇是指( )。
A.意义消极的词汇B.儿童不能理解的词汇C.儿童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D.儿童既能掌握又能理解的词汇正确答案:B,C解析:D项是积极词汇的含义,A项则属于望文生义。
知识模块:发展心理学4.拉文格用于测量自我发展的工具是( )。
A.句子完成测验B.实验法D.投射测验正确答案:A,C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5.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下列对同一性扩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少年做出了自我投入,但没有进行探索B.个体没有进行自我探索C.个体没有进行自我投入D.青少年正处于同一性危机之中正确答案:B,C解析:A选项属于同一性早期封闭类型,D选项是同一性延缓的表现。
知识模块:发展心理学6.人格具有的特征包括( )。
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正确答案:A,B,C,D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从上述人格的概念来看,人格具有许多本质特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
2022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准确的属性是()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D.思维科学2.表情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
它可分为()A.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B.言语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C.言语表情、语调表情、面部表情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3.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发展变化趋势的正确描述是()A.流体智力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晶体智力则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B.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晶体智力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C.流体智力保持不变,晶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D.晶体智力保持不变,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4.在催眠状态下,有些被催眠者可能会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那些在一般情况下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该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A.感觉麻痹B.感觉扭曲或幻觉C.解除抑制D.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5.下列哪一项不是群体的功能()A.给成员以归属感B.使成员具有认同感C.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D.满足成员的自我实现需要6.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A.手段-目的分析法B.逆向工作法C.爬山法D.算法式7.身体残疾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事业的成功赢得别人的尊重,这种人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A.反向B.转移C.补偿D.文饰8.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我们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
这种听觉现象称为()A.混合音B.拍音C.纯音D.声音的掩蔽9.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属于典型的()A.文字测验B.非文字测验C.难度测验D.速度测验10.在困难复杂的学习或工作中,其活动效率与动机强度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中度最适宜D.两者无关11.在四种典型的生物节律中,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大的是()A.年B.月C.90分钟D.日12.知觉恒常性通常包括三类,下面不属于知觉恒常性的是()A.大小恒常性B.重量恒常性C.形状恒常性D.颜色恒常性l3.一些从农村转入城市上学的学生,常因担心自己的农村方言会被别人讥笑,而表现为上课不敢发言、下课羞于交际。
2023年心理学测验题目及答案
1. 题目:请简述什么是心理学?
答案: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到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
2. 题目:列举三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并简要描述各种心理障碍
的特征。
答案:
- 抑郁症:情绪低落、缺乏兴趣、自责等;
- 焦虑症:持续不安、过度担心、恐慌等;
- 强迫症:强迫性思维、反复重复行为、焦虑等。
3. 题目:请解释认知失调是什么,并提供两个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出现不一致、矛盾或无
法解决的情况。
例如,当一个人对某个任务有自信,但却频繁出错,产生了认知失调;另一个例子是当一个人对自己有高期望,但却经
常感到无能为力,也会出现认知失调。
4. 题目:请解释社交认知理论是什么,并提供一个实际应用的
例子。
答案:社交认知理论是指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如何感知、解释和
记忆他人的行为、情绪和动机。
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是面试官根据
面试者的非语言表达来评估其自信程度和诚实度。
5. 题目:请简述条件反射是什么,并提供一个实例。
答案: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反复的训练,个体在特定的刺激条件
下形成的无意识的自动响应。
一个实例是当狗看到主人拿出食物时,会流口水,这是由于经过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
以上是2023年心理学测验题目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学测试题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A. 希腊神话B. 人类行为和思维C. 化学元素D. 社会学理论2. 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古代希腊时期B. 文艺复兴时期C. 工业革命时期D. 当代现代时期3.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研究B. 观察研究C. 问卷调查D. 预测研究4. 下列哪个是人类的感知器官?A. 肌肉B. 耳朵C. 肺D. 肾脏5.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什么活动?A. 行为B. 思维C. 情绪D. 社交6. 弗洛伊德是哪个心理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A. 行为主义B. 人本主义C. 荣格派分析心理学D. 结构主义7. 下列哪个是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A. 抑郁症B. 脊髓损伤C. 高血压D. 糖尿病8. 在经典条件作用中,响应在何种情况下会减弱或消失?A. 未能获得奖励B. 见到刺激物后C. 刺激物与奖励断开联系D. 刺激频率增加9. 人的短期记忆能力有限,通常为几个信息单位?A. 1-2个B. 3-4个C. 5-7个D. 8-10个10. 儿童在发展心理过程中,下列哪种认知能力最先发展?A. 逻辑思维B. 动手能力C. 概念形成D. 情绪识别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1. 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是__________。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有__________个层次。
3. 自我实现需求层次位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__________。
4. 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称为__________。
5. 波美拉尼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中,模仿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经典条件作用,并以实际例子说明。
2. 请简要描述社会认知理论,并举例说明。
3. 请解释激励理论,并讨论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45分)请根据以下论题,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论述。
心理学总分:108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2分)A:外部感觉B:内部感觉C:自身感觉D:第六感觉2、工作动机理论中,把人看作是负责、有创造力的,认为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这种理论称为()(2分)A:X理论B:Y理论C:V理论D:Z理论3、主题统觉测验属于()(2分)A:感觉测验B:知觉测验C:情绪测验D:人格测验4、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指的是()(2分)A:评分者信度B:效度C:再测信度D:内部一致性信度5、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者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这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2分)A:反向B:转移C:投射D:补偿6、军人在作战时穿上迷彩服,这是利用知觉的()(2分)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7、在看电影时,总是把相继出现的一组图片看成是平滑连续的画面,这种现象是因为()(2分) A:程序记忆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8、一般情况下,梦游、梦呓等现象常出现在睡眠阶段的()(2分)A:过渡期B:轻睡期C:沉睡期D:眼动期9、一般来说,活动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引起()(2分)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识注意10、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该能力是()(2分)A:操作能力B:社交能力C:一般能力D:模仿能力11、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属于心理特征系统的是()(2分)A:动机B:需要C:气质D:兴趣12、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这位心理学家是()(2分) A:魏太默B:罗杰斯C:华生D:冯特13、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把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分成三个阶段,即()(2分)A:开始阶段、应付阶段、结束阶段B:认识阶段、分析阶段、解决阶段C:认识阶段、思考阶段、行动阶段D:警觉反应阶段、抗拒反应、衰竭阶段14、思维的主要特征是()(2分)A: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概括性C:直接性和形象性D:直接性和概括性15、发展心理学关于中年期的年龄阶段是()(2分)B:30-50岁C:35-55岁D:45-65岁16、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2分)A:实验法B:谈话法C:作业法D:测验法17、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划分为()(2分)A: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B: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C:理性动机与非理性动机D: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18、考试中会遇到不同形式的题目,如选择题、简答题等,其中简答题考查的是对知识信息的()(2分)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9、关于非言语沟通,以下哪项陈述不正确()(2分)A:主要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B:与言语沟通往往在效果上互相补充C:目光接触往往能够帮助说话人进行更好沟通D:服饰不属于非言语沟通范畴20、对不同血缘关系亲属间智力相关的研究发现,智力相关最高的是()(2分)A:亲子之间B:兄弟姐妹之间C:同卵双生子之间D:异卵双生子之间二、文字题(共13题,共68分)21、名词解释:气质(3分)22、名词解释:技能学习(3分)23、名词解释:心理学(3分)24、名词解释:成就动机(3分)25、简述心理测验的基本性质。
(5分)26、简述知觉恒常性。
(5分)27、简述压力源的类型。
(5分)28、简述注意的功能。
(5分)29、简述遗忘的干扰理论。
(5分)30、简述情绪状态。
(5分)31、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启发式策略来解决问题。
(8分)32、举例分析青少年时期人际关系发展的新变化及特点。
(8分)33、某次重大自然灾害后,很多地方出现了民众大量抢购食盐的现象,不少人看到别人购买也随大流,导致这些地区出现了“盐荒”。
请用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10分)1410-全国-心理学总分:108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考点】感觉的一般概念答案:B解析: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远距离感觉(2)近距离感觉(3)内部感觉。
2、【考点】工作动机答案:B解析:Y理论: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
3、【考点】主题统觉测验答案:D解析:主题统觉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编制的,是著名的投射测验之一。
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人格测验。
4、【考点】信度答案:C解析:再测信度:指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
用同一个检测对同一组人前后进行两次测验,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就是再测信度。
5、【考点】在心理防御上,寻求自保答案:C解析:投射: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
6、【考点】知觉的选择性答案:B解析: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军人在作战时穿上迷彩服这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7、【考点】感觉记忆答案:B解析:感觉记忆的概念: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觉印象。
在看电影时,总是把相继出现的一组图片看成是平滑连续的画面正是因为感觉记忆。
8、【考点】睡眠答案:C解析:人们通常要用半小时达到这一阶段,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出现在沉睡期。
9、【考点】随意注意答案:B解析: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一般来说,活动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引起随意注意。
10、【考点】智力与能力答案:C解析: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指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11、【考点】个性特征系统答案:C解析: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
个性特征系统属于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12、【考点】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C解析: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13、【考点】压力下的生理反应答案:D解析: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汉斯·薛利将压力状态下的身体分为警戒反应、抵抗反应和衰竭阶段三个阶段。
14、【考点】思维的特征答案:B解析: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15、【考点】成年中期的发展的含义答案:D解析:40-60岁这一段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成年中期。
由于教材改版,年龄范围说法不同,选D。
16、【考点】调查法答案:B解析: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两种方式。
17、【考点】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答案:D解析: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是依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18、【考点】提取答案:D解析: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包括回忆和再认。
考试中会遇到不同形式的题目,如选择题、简答题等,其中简答题考查的是对知识信息的回忆。
19、【考点】人际沟通的类型答案:D解析:服饰属于非言语沟通范畴。
20、【考点】双生子研究答案:C解析:对不同血缘关系亲属间智力相关的研究发现,智力相关最高的是同卵双生子之间。
二、文字题(共13题,共68分)21、【考点】气质的定义答案:气质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2、【考点】依学习内容划分答案:技能学习,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有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两种。
23、【考点】什么是心理学答案: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4、【考点】成就动机的结构答案: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25、【考点】心理测验的性质答案:心理测验的性质:①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是一种科学构想。
②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③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④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26、【考点】知觉的恒常性答案:知觉的恒常性指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
包括:(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
27、【考点】压力产生的原因答案:(1)躯体性压力源: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社会情境与事件。
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
28、【考点】注意的功能答案: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重要的信息反映,同时忽略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
(2)维持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注意的维持功能是反映成功的保证。
(3)调节功能,当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时,就需要人能够从一种活动迅速转向另一种活动,这就体现了注意的调节功能的重要性。
29、【考点】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答案:干扰理论: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
干扰分为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这是遗忘的主要原因。
前摄干扰,指已经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几乎所有长时记忆的遗忘都可归因于某种形式的提取失败。
信息间在记忆中的联系依然存在,被干扰所破坏的仅仅是提取信息的能力。
30、【考点】情绪状态答案:(1)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体现了“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散性特点。
(2)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3)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当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
31、【考点】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答案: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启发式方法。
(1)手段一一目的分析法:是指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种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釆取活动来减小这个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