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导学案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一、课程名称:高中政治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2)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3)政治学科的价值取向。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分析问题的能力;(2)解决问题的能力;(3)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2)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3)政治学科的价值取向。
2. 教学难点:(1)政治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2)政治学科价值取向的树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播放政治学科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政治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新课导入(1)介绍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分析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3)讨论政治学科的价值取向。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政治学科的价值取向。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2)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政治学科基本概念的掌握。
2.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政治现象;(2)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案例中的问题;(3)讨论案例中的政治价值取向。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政治现象;(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政治学科的价值取向。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政治学科价值取向的论文;2. 搜集并整理政治学科研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3. 思考政治学科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备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1【预习案】(或基础回顾等)一.知识梳理(预习问题)(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_________的活动。
2.物质(1)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和发展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其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______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_____________。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探究案】探究一:(活动)21世纪是科学竞争的世纪,有人预测,21世纪是生物工程世纪,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越来越表现在对生物具体形态的改造上。
人们已经制造出一些“基因羊”、“基因猪”等新型物种。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新型物种。
有人认为:人们根据基因变化规律制造新型物种的事实表明:自然界中的万物是根据人的意志创造出来的。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五章:追述婚后生活(比兴)
第六章:表明决绝的态度(赋)决绝
(四)找出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
(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
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三、相关链接
古代婚礼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分述如次: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
又叫“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数学2. 授课年级:年级3. 授课班级:班级4.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5. 授课时间:年月日6. 课时安排:第节课---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 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基本概念。
- 知识点的应用方法和解题技巧。
2. 教学难点:- 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 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新课讲授- 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通过例题、习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针对重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3. 课堂练习-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难度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4.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5.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2. 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3.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
高中数学导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
2.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概念的讲解和相关例题的讲解。
2. 难点:难点在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填写具体内容,如一次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或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梳理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练习和讨论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馈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适时的反馈,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
同时,也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导学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单位(共2课时)一、研究目标-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式。
- 了解化学中的基本计量单位。
二、研究内容1. 化学的定义与分类- 化学的定义- 化学的分类: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2. 物质的分类- 元素- 化合物- 混合物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式-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反应类型的分类4. 化学中的基本计量单位- 基本物质量的单位- 基本物质量计数单位- 基本容量单位三、研究步骤1. 导入:引入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化合物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研究: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分类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式。
3. 拓展:进一步介绍化学中的基本计量单位,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4. 小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点。
5. 总结:请同学们复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预下节课的内容。
导学二:化学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共2课时)一、研究目标- 理解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与计量方法。
- 掌握化学计量中的基本概念,如摩尔、摩尔质量等。
二、研究内容1. 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与计量方法- 化学物质的量的定义- 动手实践:测量金属钠的量2. 化学计量中的基本概念- 摩尔的概念- 摩尔质量的计算- 化学计算:质量、摩尔和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三、研究步骤1. 导入:回顾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单位的内容,引出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
2. 研究:讲解化学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方法,通过测量金属钠的量进行实践操作,加深理解。
3. 拓展:引导学生认识摩尔的概念,掌握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化学计算。
4. 小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点。
5. 总结:请同学们复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预下节课的内容。
...(继续编写导学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明确学习目标】1、复习掌握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相关知识点回顾】说说实验室下列做法的目的是什么?(1)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或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
(2)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
(4)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移去导气管,再移去酒精灯。
(5)禁止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化学实验安全2、了解安全措施。
(1)实验室中常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从安全的角度分析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的问题: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酒精灯帽盖灭。
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慎碰倒起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⑤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五官以及皮肤的伤口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
为防止中毒,应注意几点:①应设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使空气畅通。
使用、制备有毒气体和有烟雾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外加尾气处理装置。
②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存放食品,餐具不准带进实验室,实验完毕后要用水把手洗干净。
③皮肤上有伤口时,不能接触有毒物质,否则会经伤口进入人体而造成中毒。
④不可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实验过程若不慎发生意外事故也不必惊慌,要学会如下紧急处理:①玻璃割伤等其他“机械类”创伤,应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等,再用双氧水擦洗消毒,最后敷药包扎。
②烫伤应找医生处理。
③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布或沙子盖灭。
④大量浓酸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溶液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并涂上NaHCO3溶液,严重的须就医。
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汇总
导学案1:数学命题与证明
内容:本导学案主要介绍数学命题和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研究,学生将会了解什么是命题,命题的分类以及命题的真值;同时也会研究到数学证明的基本步骤,如假设、推导和结论等。
导学案2:分式与整式
内容:本导学案主要介绍分式和整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学生将研究如何化简分式,如何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同时也
会研究整式的展开和因式分解的方法。
导学案3: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内容:本导学案主要介绍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通过研究,学生将会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掌
握如何求解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以及如何利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
数进行问题求解。
导学案4:三角函数
内容:本导学案主要介绍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学生将研究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特征,掌握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和性质等。
同时也会了解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的关系,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案5:平面向量基础
内容:本导学案主要介绍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学生将
研究如何表示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掌握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和
向量共线、垂直的判定方法。
同时也会研究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的
夹角等重要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以上是《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的导学案汇总,通过系统学习
这些导学案中的内容,学生将能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
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名称:物质地分类(1)基本说明1、教学时间:45分钟2、授课人数:60人3、课时:1课时4、课型:新授课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地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地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地角度认识物质地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地角度认识物质地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地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地关系地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地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地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地观点.在分类地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地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地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地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地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地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地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地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地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本节教材地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地应用,为形成.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地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地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DXDiT。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地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地过程,激发学习化学地兴趣,强化科学探究地意识,促进学习方式地转变,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TCrp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地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地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地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地情感.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成功地喜悦.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地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分类法地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地分类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地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地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地药品及仪器[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地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地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地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地性质,故更方便对比.[投影]图书馆中陈列地图书、超市中地商品摆放.[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地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地基础上来进行研究.第二步:授新课—物质地分类以及分类方法(30分钟)[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地分类(一)[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地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地分类方法.[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氧化物:SO2、CaO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固体:CaO、KOH、Na2SO4气体:HCl 、SO2液体:H2SO3 )[讲]在分类地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地事物在某些方面地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地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地科学方法.运用分类地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地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地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地规律.[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地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地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地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地Na2CO3地例子.[板书] 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地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板书] 2、树状分类法[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地话,还可以怎么分?(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投影][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地从属关系.)[小结]学习了分类地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地化学知识进行及时地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地代表物质地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地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地效率.[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地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后地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地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地是什么样地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理解分散系地概念.[板书]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地混合物,称为分散系.(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地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地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地溶剂是分散剂.[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地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投影][问]按照分散质粒子地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地,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地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地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地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地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地特性.第三步:学生练习(3分钟)[练习]下列物质中:①Na2SO4②Ba(OH)2③NaHCO3④NaBr ⑤Fe3O4⑥H2O ⑦HNO3⑧AgNO3⑨H2SO4中,其中属于氧化物地是;属于碱地是;属于酸地是;属于盐地是.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讲]:化学物质地分类方式分为两种,交叉分类法以及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地优点是可以全面地把物质所属地类别表现出来.树状分类法则是可以更好地表现从属关系.分散系就是一种“大环境”这个大环境中含有两个小体系,一个是分散剂,另一个是分散质.分散剂中含有分散质,这样理解可以较为清楚地分清这三个概念地关系.第五步:布置课外作业(2分钟)课本P29 1,2,5题M2ub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套)一、导学目标1. 了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内容和研究要求。
2. 能够根据导学案指导,系统地研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内容。
3. 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导学内容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寓言:怪诞的世界- 研究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分析《西游记》中的寓言故事。
- 研究内容:寓言的定义与特点,从《西游记》中选择一则寓言故事进行解读。
- 研究活动:阅读《西游记》中的寓言故事,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2. 第二单元私密的文字:写给自己的信- 研究目标:理解《红楼梦》中的写给自己的信,掌握书信的写作技巧。
- 研究内容:红楼梦中写给自己的信的背景和意义,书信的结构和语言技巧。
- 研究活动:阅读《红楼梦》中的写给自己的信,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
3. 第三单元杨柳春风:写人的不同手法- 研究目标:了解写人的不同手法,分析《古文观止》中的人物描写。
- 研究内容:写人的不同手法和技巧,从《古文观止》中选择一则人物描写进行分析。
- 研究活动:阅读《古文观止》中的人物描写,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其他单元的导学内容请详见教材。
三、导学方法- 讲授导学案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研究目标和内容。
- 对相关文本进行阅读、解读和分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学生讨论和分享观点,共同理解教材内容。
-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和写作。
四、导学效果评价-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和研究要求。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和写作。
- 学生能够展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设计一份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他们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思维。
导学案将围绕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物理学科素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为后续物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导学案将进行分层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使用物理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4)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等;(5)提高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3)结合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开展讨论;(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4)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勤奋、踏实的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1 坐标系的引入-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掌握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方法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距离公式-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两点之间距离的公式- 掌握如何使用距离公式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1.3 直线的斜率- 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掌握如何根据两点坐标计算直线的斜率第二章: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根据二次函数的参数确定二次函数图像的方法2.2 二次函数的最值和零点- 了解二次函数最值和零点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掌握如何根据二次函数求解实际问题2.3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比较- 了解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图像特点- 掌握如何比较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大小关系第三章:三角函数3.1 任意角及其测量- 了解任意角的基本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掌握如何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其它角度的三角函数3.2 常用角的三角函数值- 掌握常用角的三角函数值及其推导方法- 掌握如何根据三角函数值求解实际问题3.3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掌握如何根据三角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概率统计4.1 随机事件与概率- 掌握随机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掌握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4.2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 了解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掌握如何根据条件概率和独立性计算事件的概率4.3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 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的概念- 掌握如何根据分布律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以上是本章节的导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做好课后习题。
祝学习愉快!。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学法指导: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2、诵读 (1) 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2) 分组讨论,分析理解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知识链接:介绍作者海明威是 20 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现代作家 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学程:第一一、下列加点字注音(A )() 两 () 脊 ()嘎吱 () 囊() 吞噬 ()() 嗜 () 蹂 ()黏() 液戳 () 榫 () 桅()杆残骸 ()二、辨析形近字 (A )(1)戳穿戮 (2) 住 (3) 梢俊俏(4)皇白 (5) 形脊椎三、文,整体感知 (A )桑迪哥是位“背运”的老人,84 天没有捕到,第85 天出海,三天两夜的搏斗,于捕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林航途中,出了⋯⋯⋯.文部分从里开始文填写下表第一次攻者数量老人作工具局:文章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航途中,老人与勇敢搏斗的五个回合根据五个回合可以分五个部分四、仔细分析下列语句,可以讨论作答(C 级)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2、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3、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五、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本文中的桑迪亚哥最为典型,请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这种硬汉形象 (B 级)掌握文中基础知识,理解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能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场面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特色深读课文,了解桑迪亚哥的矛盾心理第二课时一、回顾桑迪亚哥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以及他的硬汉形象二、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特色主要是如: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段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他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试着再找出一例 (A 级)(2) 大量的文章独白,在文中找出例子(A 级)(3)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B 级)三、了解关于文中象征性的评论,来分析桑迪亚哥的矛盾性格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作,可谓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桑提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鲨鱼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文中的“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了这要是一场梦就太好了,但愿我没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这句话表现出了他的后悔,那么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四、桑迪亚哥是世界文学长廊里面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C 级)六、完成下列练习题 (D 级)1、阅读课文 29 页第 3 段到第 7 段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他知道倒霉透顶的事儿快要发生了”?(2)文中连用几个“看不见”,最后还说“他连一只鸟也看不见”,其用意是什么 ?(3)既然“呀 ! 他嚷了一声”,作者为什么还说“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七、学习反思:熟悉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和他的矛盾心理,学习文章中的语言特色八、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完成资料上面本科相关的练习《老人与海》精彩语句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 , 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 , 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 . 海水此刻呈现蓝色 , 深的简直发紫了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9.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10.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第一课时答案第三题答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攻击者鲭鲨星鲨犁头鲨星鲨鲨鱼数量一条两条一条两条成群结队老人作战工具鱼叉绑着刀子的桨绑着刀子的桨短棍短棍、舵把结局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杀死鲨鱼,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使星鲨受重伤,大鱼半个身子被咬烂了老人被打败,大鱼只剩下残骸第四题答案1、“消灭掉”在这里指肉体上的消失,“打不败”更多的指一个人的精神是永远也打不败的,只要这个人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肉体受多大的折磨,他的精神也始终不会垮掉2、一身的老伤疤说明桑迪亚哥的身体上曾经受过很多磨难,但是“除了眼睛”又说明不管受多少的磨难桑迪亚哥依然很有精神,坚持自己的信仰,更突出了他的硬汉形象3、这句话是桑迪亚哥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首先是为了打消他自己犹豫不决的性格,然后激励自己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桑迪亚哥已经是精疲力尽,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他的硬汉形象让他再次站起来面对困难第五题答案文中很多省略第二课时答案第二题答案1、文章 34 页课后题第二大题第二小题的例句2、第一课时第四大题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文章那个还有很多3、主要是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第三大题1、课文 28 页倒数第三段,桑迪亚哥做了一个明确的自我解释,类似的事情还有但最后桑迪亚哥自己都解决了,“别想了,老家伙”“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的事就担当了下来”这些矛盾都表现了人无完人的描述,但在关键时刻能战胜自我,在精神挣扎中更能体现自我第四大题答案第五大题答案在世俗的眼光看来,桑迪亚哥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的笔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形象,是一个无论再怎样艰苦的环境里,都凭自己的勇气、毅力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第六大题答案1、因为马林鱼的气味散到了水中,这样会吸引鲨鱼,鲨鱼的到来会很麻烦,这突出了桑迪亚哥有丰富的打渔经验2、“看不见”也表现出桑迪亚哥他想看见,突出他盼望早点到岸上的心情,想避免与鲨鱼搏斗,另外,也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桑迪亚哥跟鲨鱼的搏斗做一个铺垫还反衬出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3、用看见东西的稀少反衬出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这些,更突出他的孤立无援衬托英雄形象4、因为前面桑迪亚哥已经预示到鲨鱼的出现,但鲨鱼的出现还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惊讶,所以这个“呀”即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
高中必修二导学案1.1.1棱柱、棱锥和棱台4.引导学生归纳棱柱的特点.(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2)两个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4.棱锥的特点:①底面是多边形;②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3.棱台的特点:①上下底面平行,对应边成比例;②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思考: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不是棱台?为什么?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多面体有几个面就称为几面体,如三棱锥是四面体思考:多面体至少有几个面?这个多面体是怎样的几何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①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柱所得的多边形与棱柱的两底面全等;②棱柱的两底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④棱锥只有一个面可能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⑤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三角形,这个多面体是棱锥.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三、建构数学1.圆柱、圆锥、圆台的概念;2.圆柱、圆锥、圆台的相关概念(轴、高、底面、母线);3.球面及球的概念;半圆绕着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球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球面也可以看作空间中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4.球的相关概念(球心、球半径、球的表示);5.旋转面、旋转体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四、数学运用1.例题.1.1.3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投影:光线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中心投影:投射线交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分为斜投影与正投影.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①直线的平行投影一定为直线.②一个圆在平面上的平行投影可以是圆或椭圆或线段.③矩形的平行投影一定是矩形.④两条相交直线的平行投影可以平行.2.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和用途.中心投影形成的直观图能非常逼真地反映原来的物体,主要运用于绘画领域.平行投影形成的直观图则能比较精确地反映原来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因此更多应用于工程制图或技术图样.3.空间图形的三视图. (1)三视图概念.视图是指将物体按正投影向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图形.光线自物体由前向后投射所得投影称为主视图或正视图.光线自物体由上向下投射所得投影称为俯视图.光线自物体由左向右投射所得投影称为左视图.(2)三视图画法规则.高平齐: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要保持平齐.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应对正. 宽相等: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度应相等.四、数学运用例3根据下列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练习: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1) (2)(根据物体的三视图试判断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1.1.4 直观图画法.三、建构数学1.平面图形水平放置图,即直观图.2.斜二测画法.四、数学运用2.练习.(1)下列关于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①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②几何体的直观图的长宽高与几何体的长宽高的比例相同;③水平放置的矩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④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是椭圆.(2)判断:①水平放置的正方形的直观图可能是梯形;②两条相交直线的直观图可能是平行直线;③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直观图仍然互相垂直;④正方形的直观图可能是平行四边形;⑤梯形的直观图可能是平行四边形.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2)三、建构数学公理3:符号表示:A ,B ,C 不共线⇒A ,B ,C 确定一个平面.变式练习:求证: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BA B CD BA1C1B1D1A B CDEF变式:如图E 、F 、G 、H 是平面四边形ABCD 四边中点,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如果将ABCD 沿着对角线BD 折起就形成空间四边形ABCD ,那么四边形EFGH 的形状还是平行四边形吗?例2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E 1,E 分别为A 1D 1,AD 的中点,求证:∠C 1E 1B 1=∠CEB .1.2.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三、建构数学1.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2.异面直线的直观图画法:通常把一条直线画在一个平面内,另一条直线在平面外(如下图所示).3.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可以引导学生用反证法给予证明)A B CD E F GHA B CDE F G H折叠E 1E A 1C 1B 1D 1 ABCD4.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如下图所示,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在空间中任选一点O ,过O 点分别作 a ,b 的平行线 a ′和 b ′,则这两条直线a ′和 b ′所成的锐角θ(或直角),称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异面直线a 与b 垂直也记作a ⊥b .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 (0,90]︒︒. (3)求直线A 1B 与直线B 1C 所成的角的度数.例2 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对角线BD ,AC 的中点, A(3)已知不共面的三直线a,b,c相交于点O,M,P是a上两点,N,Q分别在b,c上.求证:MN,PQ异面.1.2.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1.2.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2.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4)(1)在空间中,下列命题: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正确的是.(2)如图1,PA⊥平面ABC,在△ABC中,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有个PA B图1例1 如图2,在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是AB,PC的中点,若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证:MN∥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三、建构数学1.面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我们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由公理2可知,那么它们相交于经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此时我们说两平面相交.2.两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两种:(1)相交:两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2)平行:两平面没有公共点3.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语言:},,////,//a b a b A a b αααβββ⊂⊂=⇒图形语言: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4.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四、数学运用 1.例题.例1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证:平面BC 1D ∥平面AB 1D 1. 分析:可考虑证明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例3 求证: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已知:α∥β,l ⊥α,求证:l ⊥β.分析:要证l ⊥β,只要证明l 垂直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或某两条相交直线. 变式:求证: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练习:1.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是 (1)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αβAab DABCA 1D 1C 1B 12.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M ,N ,Q 分别为棱AA 1,A 1B 1,A 1D 1与BC ,CC 1,CD 中点.(1)求证:平面EFG ∥平面MNQ ;(2)求平面EFG 与平面MNQ 间的距离.3.如图,平面α∥β,A ,C ∈α,B ,D ∈β,且AB ,CD 不共面,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求证:EF ∥β.分析:只要找一个过EF 的平面γ,使得//γβ, 或在β内找一条与EF 平行的直线1.2.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三、建构数学 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表示:α—l —β.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个特征:1.点在棱上;2.线在面内;3.与棱垂直.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0180θ︒︒≤≤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作直二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1.定义法;2.作垂面. 3.两平面垂直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我们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αβ⊥. 4.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αβl符号语言:}l l ααββ⊥⇒⊥⊂ 图形语言:简记为:线面垂直⇒面面垂直(2)求二面角A 1-AB -D 的大小.例2 如图,将等腰直角△ABC 沿中线AD 折成二面角B-AD -C ,使BC =AB ,求二面角B -AD -C 的大小.例3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证:平面A 1C 1CA ⊥平面B 1D 1DB .分析: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证平面A 1C 1CA ⊥平面B 1D 1DB ,只需在其中的一个平面内找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即可.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过平面外一条直线一定可以做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2)过平面外一条直线一定可以做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3)两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两平面垂直,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βlαAA 1BCDB 1D 1C 1AD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若α⊥γ,β⊥γ,则α∥β.(2)若α⊥γ,β⊥γ,则α⊥β.(3)若α∥α1,β∥β1,α⊥β,则α1⊥β1.1.2.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三、建构数学1.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例1 求证: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且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必在第一个平面内.已知:α⊥β,A∈α,AB⊥β.求证:AB⊂α.例2 四棱锥P-ABCD中,底面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侧面PDC为正三角形,且平面PDC⊥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P求证:平面EDB⊥平面PBC.EDA B2.练习.(1)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BCD =90︒,AB ⊥面BCD , 求证:平面ABC ⊥平面ACD .变式: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请写出图中与平面PAB 垂直的所有平面.(2)S 为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A ⊥平面ABC ,平面SAB ⊥平面SBC . 求证:AB ⊥BC .ABCDPA BD1.3.1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一、问题情境多面体是由一些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一些多面体可以沿着多面体的某些棱将它剪开得到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叫做该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三、建构数学 1.棱柱.直棱柱:侧棱和底面垂直的棱柱叫直棱柱. 正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正棱柱.)S a b c h ch ++⋅=直棱柱侧=(2.棱锥.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中心的棱锥.1'2S ch 正棱锥侧=3.棱台.正棱台:正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正棱台.abcabch hh 'h' h'h'1')'2S c c h +正棱台侧=(思考:正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公式间的联系与区别:'c c = '0c=4.圆柱.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母线展开,得到什么图形?展开的图形与原图有什么关系? 5.圆锥.把圆锥的侧面沿着一条母线展开,得到什么图形?展开的图形与原图有什么关系? 6.圆台.把圆台的侧面沿着一条母线展开,得到什么图形?展开的图形与原图有什么关系? 思考: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公式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四、数学运用 1.例题.例1 设计一个正四棱锥形冷水塔塔顶,高是0.85m ,底面的边长是1.5m ,制造这种塔顶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板?(保留两位有效数字)S 柱侧=ch上底扩大上底缩小1')'2S c c h +正棱台侧=(1'2S ch 正棱锥侧=例2 边长为5的正方形EFGH 是圆柱的轴截面,则从点E 沿圆柱的侧面到G 点的最短距离是 例3 有一根长为5cm ,底面半径为1cm 的圆柱形铁管,用一段铁丝在铁管上缠绕4圈,并使铁丝的两个端点落在圆柱的同一母线的两端,则铁丝的最短长度为多少厘米?(精确到 0.1cm )分析:可以把圆柱沿这条母线展开,将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问题. 2.练习.(1)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的中点,沿图中虚线折起来,它能围成怎样的几何体?(2)用半径为r 的半圆形铁皮卷成一个圆锥筒,那么这个锥筒的高是多少1.3.2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一、问题情境类似于用单位正方形的面积度量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单位正方体(棱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体)的体积来度量几何体的体积.一个几何体的体积是单位正方体体积的多少倍,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的数值就是多少.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那么它的体积为V 长方体=abc 或V 长方体=Sh(这里,S ,h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 二、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65“祖暅原理”.思考:两个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棱柱(圆柱)的体积如何? 三、建构数学 1.柱体的体积.棱柱(圆柱)可由多边形(圆)沿某一方向平移得到,因此,两个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棱柱(圆柱)应该具有相等的体积.V柱体= sh FECD2.锥体的体积.类似地,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两个锥体的体积也相等.13V sh =锥体3.台体的体积.上下底面积分别是S’,S ,高是h ,则1(')3V h S S =台体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4.球的体积.一个底面半径和高都等于R 的圆柱,挖去一个以上底面为底面,下底面圆心为顶点的圆锥后,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与一个半径为R 的半球的体积有什么样神奇的关系呢?——相等.223112233V R R R R R πππ=-= 球,所以343V R π=球. 四、数学运用 .例3 用刀切一个近似球体的西瓜,切下的较小部分的圆面直径为30 cm ,高度为5 cm ,该西瓜体积大约有多大?练习:1.直三棱柱ABC -A ′B ′C ′各侧棱和底面边长均为a ,点D 是CC ′上任意一点,连结A ′B ,BD ,A ′D ,AD ,则三棱锥A -A ′BD 的体积是多少?2.将一个正三棱柱形的木块,旋成与它等高并且尽可能大的圆柱形,则旋去部分的体积是原三棱柱体积的 倍;3.表面积为324π的球,其内接正四棱柱的高是14,求这个正四棱柱的表面积. .。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导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理解概念,提高解题能力。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教学评价表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回顾旧知,为新课铺垫。
(二)自主学习1.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分享心得。
(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
2.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3.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分享解题思路。
(四)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个别辅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六)课后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定期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困难,如何解决。
3. 教学效果如何,如何改进教学策略。
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