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与护理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15
阿托品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
【临床应用】
用于解救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的中毒。
使用原则为早期、足量、反复给药及快速阿托品化。
阿托品化表现为瞳孔较前扩大,颜面潮红、口干、皮肤干燥、肺部湿性啰音显著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有轻度躁动不安等。
【常用制剂和用法】
注射剂:0.5mg/mL、1mg/2mL、5mg/mL。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早期用药: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若诊断可疑可先静脉注射2mg。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足量用药:实现阿托品化,剂量有个体差异。
轻度中毒给药量为1~2mg/次,给药间隔时间为1~2小时;中度中毒给药量的为2~5mg/次,给药间隔时间为20~30分钟;重度中毒给药量为5~20mg/次,给药间隔时间为5~10分钟。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视界模糊、心悸、排尿困难、便秘等。
2.过量中毒时,可出现呼吸加快、烦躁不安、惊厥等,严重中毒时,患者可由中枢兴奋转为抑制而出现昏迷,呼吸麻痹死亡。
【禁忌证】
青光眼、幽门梗阻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心肌梗死、心跳过速及老年人慎用。
【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剂量,1次剂量不能超过20mg,防止阿托品中毒。
注意剂量个体化。
【观察及护理要点】
1. 严密观察治疗反应,及时调整用药量。
2. 大剂量使用阿托品时,应选用5mg/mL的制剂,以防机体注入过多的水分,引起溶血或低渗等。
3. 停药时不能过急,特别是慢性中毒或皮肤中毒者,过早停药易致患者死亡。
逐渐停药过程中可由静脉注射改为肌内注射再改为口服,然后停药。
临床用药护理工作中护士的职责护士是临床用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他们负责确保病人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以下是护士在临床用药护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1.药物管理:护士负责监管药物的配发、存储和管理。
他们需要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药物的配药和核对,同时做好药物的记录和报告。
护士还需要时刻保持药房的清洁和整齐,以确保药物的保存环境良好。
2.药物计算:护士需要准确计算病人需要的药物剂量,并根据不同病情和身体特点进行调整。
他们要熟悉常见药物的用法、剂量和途径,同时也要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护士通过准确计算和调整药物剂量,确保病人得到合适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
3.药物给药:根据医嘱,护士负责给病人正确的药物,并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他们要掌握不同药物的给药方法和技巧,以确保药物的快速、有效地吸收。
护士还负责监测给药过程中病人的反应,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药物监测:护士在给药过程中要时刻对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和药物效果进行监测。
他们会定期测量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并记录下来。
同时,护士还要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和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通过监测,护士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5.药物教育:护士是药物教育的重要责任人。
他们要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的名称、用途、剂量和服用方法,同时也要告知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护士还要教导病人如何正确使用特殊给药设备,如雾化器、胰岛素注射器等。
他们通过药物教育,提升病人的药物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6.药物安全:护士是保障药物安全的关键人员。
他们要严格遵守药物管理的规定和流程,确保药物的正确和安全使用。
护士要勤卫手,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他们也要密切关注药物包装和标签的完整性和清晰度,以防止药物的混淆和错误。
护士还需要注意病人对药物的过敏情况,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胺碘酮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
【临床应用】
胺碘酮为光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的转律及转律后窦性心率的维持,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都有效。
伴有预激综合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伴随器质性心脏疾病而出现的心律失常。
【常用制剂和用法】
片剂,200mg/片,口服,负荷量为600mg,连续6~8日;维持量一般为每日100~400mg。
注射剂,150mg/支,静脉滴注,负荷量为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于20分钟至2小时内滴完,24小时可重复2~3次。
维持量为每24小时600~800mg。
【不良反应】
1. 常见心血管反应,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
2. 本品长期应用可见角膜褐色微粒沉着,皮肤敏感和色素沉着、肝转氨酶升高等。
3. 少数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
【禁忌症】
有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碘过敏患者禁用本品。
甲状腺功能紊乱、肝肾功能不全及怀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用药注意事项】
长期应用必须不定期测肺功能、进行肺部X光检查和监测血清T3、T4。
【观察及护理要点】
1. 指导患者服药后避免在日光下曝晒,一面出现皮肤红斑。
2. 服用本品生效后需继续服药维持疗效,长期服用可考虑间歇期。
3. 推注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起低血压。
4. 定期监测血压及脉搏,如脉率小于60次/min,应立即报告医师。
临床护理管理制度(28)
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观察、处置制度
一、医务人员掌握常用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和特殊人群(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密切观察。
二、应用微量泵或特殊药物时应密切观察。
如甘露醇、钙剂、吠塞米、西地兰、化疗药物等。
三、观察药物与治疗反应。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滴数,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四、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
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
五、发现给药错误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理。
六、一旦发生药物与治疗反应应做到:
(一)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
(二)立即告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上报护士长及科主任。
(三)医务人员立即抢救,落实相应的诊疗护理措施。
(四)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做好抢救观察记录。
(五)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进行封存,冷藏备检。
(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执行,并填写药剂科下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及时交药剂科,由药剂科专人负责存档,再由药剂科监测员把情况及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给药剂科,死亡病例须立即报给药剂科。
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给药剂科。
硝普钠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
【临床应用】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急症、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
【常用制剂和用法】
粉针剂:25mg∕支、50mg∕支。
临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2〜3mL溶解,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在遮光的输液瓶中缓慢静脉滴注,用量从(10〜20)ug∕min,总量不超过500ug∕kg0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呕吐、出汗、头痛、不安、面部汗潮红等。
都是由于过度降血压所致,与用药剂量有关,调整滴速或停药后可消失。
2.长期或大量使用时,可能出现硫氧化物蓄积,出现乏力、厌食、耳鸣、肌肉痉挛、定向障碍、昏迷等。
【禁忌证】
孕妇及代偿性高血压患者禁用本药,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用药注意事项】
1.用于心力衰竭时,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25qg∕min,逐渐增量。
2.停药时要逐渐减量,并加用口服血管扩张药,以免出现”反跳“现象。
【观察及护理要点】
1.用药时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防止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2.除用596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外,不可加用其他药物。
药物现配现用,12
小时内用完,药物见光容易变质,输注液体时要注意避光。
3.严格控制滴速,根据血压调整滴速及剂量。
4.和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氟化物或硫氟酸盐中毒症状。
监测硫氟化物的血药浓度,血中硫氟化物浓度不超过10mg∕L°。
护理用药总结期末引言药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护理用药可以起到促进病情康复、减轻病人痛苦的作用。
护理用药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药物知识和技能,并且合理应用药物于患者身上。
因此,本篇总结旨在回顾护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护士的职业发展和病人的康复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护理用药的基本知识1. 药物分类与性质: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药物一般分为西药和中药。
西药按照其化学结构主要分为生化药、生物制品药和化学合成药。
中药则主要以植物药和动物药为主。
2. 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局部用药等。
3. 药物的剂型:药物的剂型有很多种,如片剂、颗粒剂、注射剂、外用剂等,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个体。
4. 药物的剂量计算:正确计算药物的剂量是护理用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常按照体重、体表面积和年龄来计算。
二、护理用药的注意事项1. 药物的选择:在给予病人用药之前,护士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并注意是否有禁忌症、过敏史等。
2. 药物的剂量掌握:护士在给药时要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正确的药物剂量,避免给予过高或过低的剂量。
3. 药物的储存和管理:护士要妥善管理药物,保证药物的储存环境安全和卫生,并严格遵守药物的使用期限。
4.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护理: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三、护理用药的临床应用1.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护士在临床上经常会用到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护士要根据病原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使用时间和疗程。
2. 止痛药物的应用:在疼痛管理中,护士常会用到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吗啡等。
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止痛药物,并密切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
3. 抗凝药物的应用:护士在护理中常会遇到需要使用抗凝药物的病人,如肝素、华法林等。
医院护理用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规范医院护理用药行为,提高用药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用药流程1. 医生开药:医生开具处方后,将处方交予护士或药房管理员审核。
2. 护士审核:护士应仔细核对处方内容,确保处方完整、准确,无错误。
3. 药房发药:药房管理员根据处方内容准备药品,正确发放给患者。
4. 患者服药:患者根据医嘱准时服用药品,不得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5. 用药记录: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
6. 不良反应监测: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用药安全措施1. 医生用药规范: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开具合理、安全的处方,避免滥用药物或药物错误。
2. 药品存储管理:药房管理员应严格按照药品要求存储、保管药品,保证药品质量。
3. 药品使用监测:护士应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按时、规范服药。
4. 不良反应处理:护士应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医生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
5. 药品处置:药品过期或损坏应及时淘汰处理,不得使用。
6. 定期检查:医院应定期对护理用药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护理用药管理的责任制度1. 护士责任:护士应严格遵守医院用药管理制度,认真履行用药管理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 医生责任:医生应制定合理临床用药方案,正确开具处方,定期评估患者用药效果。
3. 药房管理员责任:药房管理员应按规定对药品进行存储、发放、管理,确保药品安全。
4. 医院管理责任:医院领导应加强对用药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护理用药管理的监督检查1. 护理部门应定期对护理用药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质控部门应对护理用药管理进行定期抽查,评估用药管理水平。
3. 患者意见建议:医院应设立有关投诉渠道,接受患者对用药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六、处罚措施对于违反医院护理用药管理制度的护士、医生、药房管理员等相关人员,医院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包括警告、记大过、停职或开除等。
临床护理:口服给药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用药史、过敏史、不良反应史。
2.评估有无口腔、食管疾病,吞咽困难等。
3.了解药物的性质、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操作要点。
1.小剂量液体药物,应精确量取,确保剂量准确。
2.所有药物应一次取离药盘,不同患者的药物不可同时取出。
3.协助患者服药,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开,对危重和不能自行服药的患者应予喂药。
4.鼻饲给药时,应将药物研碎,用水溶解后由胃管注入。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口服给药的方法、配合要点、服用特殊要求、注意事项。
2.指导慢性病和出院后继续服药的患者按时、正确、安全服药。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及药品使用说明书服药。
2.观察服药后不良反应。
3.患者不在病房或者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不发药,做好交班。
哌替啶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
哌替啶又名杜冷丁。
【临床应用】
剧烈疼痛、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常用制剂和用法】
片剂:25mg/片、50mg/片、注射剂:50mg/ml、100mg/2ml。
口服,50~100mg/次,200~400mg/d。
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25~100mg/次,100~400mg/d;极量150mg,600mg/d
【不良反应】
眩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多汗、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
【禁忌证】
对本品过敏、颅内高压、支气管哮喘、呼吸抑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腹证未明确诊断者。
【用药注意事项】
1. 连续用药超过2周可成瘾,临床须控制使用。
2. 本品为麻醉药,不得滥用,应加强保管。
【观察及护理要点】
1. 使用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并监护生命体征,防止眩晕和直立性低血压。
若出现呼吸抑制现象,立即通知医师。
2. 连续使用可出现低血压,两次使用应间隔4小时。
用药安全护理措施有哪些药物治疗给人类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
那么,用药安全护理措施有哪些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1、成立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士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药上的失误,轻者影响治疗,重者危及生命,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如何加强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是有效增加患者信任度,有助于构建和谐关系,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为此,护理部在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同时,成立由护理部主任任组长,各科护士长组成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
制定考核标准、方法、程序,负责对临床护士进行安全用药的教育、培训及定期督导等,最终达到安全用药规范。
减少了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2、设计并制作药品标识卡医院组织用药护理安全小组成员到外院参观学习,与药剂科一起学习药品管理相关法规,由医务科、药剂科与护理部联合制定高危药品目录、高危与高浓度药品标识、近效期药品标识卡及药品管理卡等,通过在两个科室试点应用,进行修订,推广到全院,最终确定各类标识的颜色与规格。
高危药品标识卡为白底黑字塑料牌、高浓度药品为白底红字塑料牌、近效期药品分3个月与6个月内两类,3个月内近期标识为白色底黄字塑料牌,6个月内近效期标识为白底蓝字塑料牌。
各类塑料牌大小为5cm×9cm,分别定位黏贴或悬挂。
药品管理卡为3cm×3cm大小的硬质底卡,内容有药品名称、剂型、有效期。
3、各类药品标识的规范使用高危药品与高浓度药品单独放置,专人管理,并贴有相应标识。
除原盒存放的药品必须使用药品管理卡,散装口服药将纸卡用橡皮筋捆于棕色药瓶外,药剂科每半年统一回收处理科内过期针剂与口服药。
注射用药按失效期先后次序摆放,有效期在3个月内或6个月内的药品必须摆放近效期标识牌,高危药品单独摆放,并用醒目标识标明药品名称。
4、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部制订护理工作手册,人手一册,包括:护理各项工作制度,突出核心制度、护理工作流程、护理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流程及常用护理操作规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