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二则
- 格式:ppt
- 大小:493.50 KB
- 文档页数:18
《新序》二则-教学案《〈新序〉二则》教学案相关资料作者及《新序》本文选自《新序•杂事卷七》。
作者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省沛县)人,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
西汉后期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受到儒家思想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他认为善行可以改变天意,转危为安。
所以《新序》中记载了许多西汉时期人物的善德懿行,希望善行能感动上天。
例如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孙叔敖看见双头蛇然后又把他杀死埋掉,认为自己将要死了,后来他的母亲告诉他“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结果孙叔敖不但没有死,还升为楚令尹,得到很好的声誉。
《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
现存10卷。
课文理解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的写作以什么为线索?文章以“剑”为线索,以“许剑”、“赠剑”、“挂剑”为中心,记述了吴公子季扎信守自己内心的诺言,不欺骗他人,不欺骗自己良心的感人故事。
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的主题是什么?有人认为徐国之君并未出言相求,且在他死后,更无人提及,而季子还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简直不可思议,你如何看待?“诚信”是《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的主题。
季扎带宝剑拜访徐君时,读懂了徐君对宝剑的羡慕眼神,于是,他在心中许下了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
古人崇尚“至诚无息”、“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的为人原则,所以,即使徐君已死,季扎以“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为由,坚持“脱剑致之嗣君”,徐君的继位人也是一位诚实的君子,“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最终,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表现出廉者的诚信。
据说这也让孔子非常感动。
尽管几千年后我们再读这个故事好像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是因为我们蒙蔽了自己的内心,每一个人都有向上的、光明的心。
延陵季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文化影响。
李白在诗中写道“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新序>二则》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学习目标1、梳理总结文言知识文言词语通假异义活用多义重要实虚词句式2、研读课文,体会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说理形象的特点。
3、学习古人崇高的品德,了解“诚信”和“廉洁”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梳理总结识记一、文学常识《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由北宋曾巩校订。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所撰《别录》是我国目录学之组。
另有《说苑》、《列女传》、辞赋《九叹》,整理编辑了《战国策》。
二、文言词语(一)通假(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二)古今词义变化(1)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廉,古,方正、刚正;今,不贪为廉(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古,挂(此处名作动);今,词义缩小(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古,诸侯之间遣使通问;今,聘请(5)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所以,古,用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不言而色欲之言,说话(名作动)2)徐人嘉而歌之曰嘉,称许,赞许(形作动)歌,唱歌、歌颂(名作动)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挂(名作动)4)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诈(形作动)(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故人,老朋友(形作名)(3)名词作状语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向西2)不言而其色欲之色,神色看上去3)然其心许之心,在心里(4)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1)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四)一词多义(1)致1)致使于晋达,达到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2)为1)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3)若1)若与我者连词,如果,假使2)不若人有其宝介词,如(4)精1)其知弥精精深,精湛2)其取弥精精妙,精粹(5)至1)道德之至言极其高超或高明2)子罕之所宝者至矣极致,至极(五)其他重要实词(1)带宝剑以过徐君拜访(2)然其心许之矣许诺(3)顾反还(4)于是脱剑致之嗣君解下(5)从者止之曰劝阻(6)先日先前(7)今死而不进进奉(8)皆丧宝也失去(9)鄙人必取百金矣鄙俗的人(鄙,浅陋,鄙俗)(10)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给……看(11)不言而色欲之色,神色,表情。
《〈新序〉二则》教学案作者及《新序》本文选自《新序•杂事卷七》。
作者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省沛县)人,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
西汉后期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受到儒家思想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他认为善行可以改变天意,转危为安。
所以《新序》中记载了许多西汉时期人物的善德懿行,希望善行能感动上天。
例如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孙叔敖看见双头蛇然后又把他杀死埋掉,认为自己将要死了,后来他的母亲告诉他“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结果孙叔敖不但没有死,还升为楚令尹,得到很好的声誉。
《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
现存10卷。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的写作以什么为线索?文章以“剑”为线索,以“许剑”、“赠剑”、“挂剑”为中心,记述了吴公子季扎信守自己内心的诺言,不欺骗他人,不欺骗自己良心的感人故事。
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的主题是什么?有人认为徐国之君并未出言相求,且在他死后,更无人提及,而季子还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简直不可思议,你如何看待?“诚信”是《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的主题。
季扎带宝剑拜访徐君时,读懂了徐君对宝剑的羡慕眼神,于是,他在心中许下了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
古人崇尚“至诚无息”、“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的为人原则,所以,即使徐君已死,季扎以“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为由,坚持“脱剑致之嗣君”,徐君的继位人也是一位诚实的君子,“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最终,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表现出廉者的诚信。
据说这也让孔子非常感动。
尽管几千年后我们再读这个故事好像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是因为我们蒙蔽了自己的内心,每一个人都有向上的、光明的心。
延陵季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文化影响。
李白在诗中写道“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杜甫、黄庭坚对他也是非常佩服。
《新序》二则刘向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宋人有得玉者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白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季札挂剑①延陵季子②将西聘③晋,带宝剑以过徐君④。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⑤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⑥,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⑦。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⑧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⑨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⑩,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注释]①本文选自《新序·杂事卷七》。
作者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后期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
《新序》和《说苑》是刘向在任校中秘书时编撰的两部分类历史故事集。
②延陵季子:季札(zhá),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封地延陵而得名延陵季子。
《新序二则》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古,挂;今,词义缩小(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古,出使;今,聘请(5)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二)一词多义1、致(1)致使于晋:完成,达到(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2、为(1)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3、精(1)其知弥精:精深(2)其取弥精:精妙4、之(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5、以(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修饰,相当于而(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6、然(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三)通假(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四)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徐人嘉而歌之曰歌,歌颂(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诈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故人,老朋友(或解为“诺言”)3、名词作状语(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向西4、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1)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二)省略句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故敢献之。
(三)倒装句1、定语后置(1)宋人有得玉者2、介词结构后置(1)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翻译参考: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
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宝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