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先和再分移多补少动态演示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2
第十六讲移多补少例一、一个学习小组有12名学生,一次数学考试,张华请假,其余11人的平均成绩是85分,后来张华补考的成绩比12人的平均成绩高5.5分,张华考了多少分?分析:根据“张华补考的成绩比12 人的平均成镇高5. 5 分”,可知12人的平均成绩比11人的平均成绩高:5. 5+11=0. 5(分) .则12 人的平均成镇是85+0. 5=85. 5(分) ,从而求出张华的考试成绩。
5. 5÷11+85+5. 5=0. 5+85+5. 5=91(分)答:张华考了91 分。
巩固练习11.某学生前6 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3 分,他第7 次测验的成绩比7次测验的平均成绩高3 分,第7 次测验成绩是多少分?2.一个学习小组有9 人,一次数学考试,王华请假,其余8 人的平均成绩是89分,后来王华补考的成绩比9 人的平均成绩低4 分,王华考了多少分?3.某班统计数学考试成绩,平均成绩是85.1分,后来发现小明的96 分被误看作69 分,重新计算后,平均成绩是85. 7 分,这个班有多少人?例二、王强从A 地到B 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2 千米剩下的路程步行,每小时行4 千米。
求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行的总路程除以行全程所用的时间。
由于题中没有告诉我们A 到B地的路程,我们可以设全程为24 千米(也可以设其他数)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行全程的平均速度。
24÷(12÷12+12÷4)=6(千米/时)答: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 千米/时。
巩固练习21.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3 千米。
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 千米。
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逮度。
2.一名运动员进行长跑训练,他在前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50米,后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00 米。
求他在整个长跑训练中的平均速度。
3.甲、乙两人同时用电脑打一份稿件,甲每分钟打80 个字,乙每分钟打100个字。
奥数平均数移多补少法讲解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平均数应用题一、平均数问题中,平就是拉平,均就是相等,即几个不相等的数,在“和”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多的给少的,最后变的相同,这个相同的数就是平均数。
既然和不变,最后几个数又要变得相同,很自然地就得出了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这个式子深刻说明:首先“和”即总数不变,所以要把每一个数相加;最后要取得平均,所以要除以总的份数让它们变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这个公式,并能进行运用,但往往忽略了平均数的原始来源是通过“移多补少”最后把它们变一样的思想。
如果能掌握这一点,很多不直接求平均数的难题都能够轻松解出。
先看一道基本题目:1.小强做跳绳练习,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要想使三次平均成绩达到80下,第三次至少跳几下?解:因为平均成绩是移多补少后得出的相同量,也就是总共比80多的要和比80少的相同根据平均数的概念,多的和少的一样,前两次总共少了17,所以第三次要多出17来才能到平均分80所以:第三次:80+17=97下2.某校参加某数学竞赛的选手平均成绩为75分,其中男选手10人,女选手15人,而女选手平均成绩为80分,则男选手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解:女选手比所有选手的平均成绩总共高出(80-75)×15=75分根据平均数的内涵,男选手总共应该比平均成绩少75分所以每个男选手应该比平均成绩少75÷10=7.5分所以男选手的平均成绩是:75-7.5=67.5分二、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移多补少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碰到求平均数的问题。
如统计四个打字员某天平均每人的打字情况,四排棋子平均每排有几颗,甲、乙、丙、丁平均每人有几张圆片(如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平均数吗?提到平均数,同学们脑海中一定浮现“总数量÷总份数 = 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
其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却是采用另一种方法来思量平均数的。
如上面这些问题,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通过“移多补少”的办法来实现的(如下图)。
移多补少,其实可以在“平均”二字的字面含义里得到解释。
在字典中,“平”就是“拉平”,也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均”就是相等。
“平均”二字的意思,通俗地讲,就是用“移多补少”的办法,使每份数量都相等。
因此,“移多补少”可以说是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最基本的一种思想。
有很多题目,尤其是那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如果能紧扣“移多补少”这一思路,可以使数量关系大为简化,达到直抵问题实质的目的。
【例1】笑笑有24颗糖果,QQ有10颗糖果。
笑笑给QQ多少颗糖果后,两人的糖果就一样多?分析笑笑比QQ多(24–10)颗糖果,把这多的14颗糖果平均分给两人后,两人的糖果就一样多,所以,笑笑应给QQ(24–10)÷ 2 = 7(颗)糖果。
〖即学即练1〗三(1)班有学生44人,三(2)班有学生40人。
从三(1)班调多少学生到三(2)班,两个班学生就一样多?(2)下面是学校图书馆三个书柜内存书情况统计图,不计算,你能看出平均每个书柜有存书多少本吗?【例2】有六个数的平均值为17,若再加入两个数,其平均值仍为17。
那么新加入的这两个数的总和是多少?分析因为当再加入两个数后平均值仍保持为17,那么这两数的平均数也必定是17,因而其和是17 × 2 = 34。
〖即学即练2〗(1)华美小学三年级一共有4个班,(1)班有32人,(2)班有31人,(8)班有35人,(4)班有30人。
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2)下图是小巧5次数学测验成绩的统计图,小巧5次测验的平均分是多少?【例3】某班期中考试成绩中共出现五种分数:100分、95分、90分、85分、80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打印版
运用综合法和移多补少法解决平均数问题例1丽丽前四次语文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五次测试的成绩是94分,她五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方法一综合法
分析先求出前四次语文测试的总成绩,再加上第五次的成绩,就是五次一共的总成绩。
用五次的总成绩除以考试的次数,就是五次测试的平均成绩。
解答89×4+94=450(分)
450÷5 =90(分)
方法二移多补少法
分析第五次测试(94分)比前四次测试的平均分(89分)多5分,把这5分平均分给每次测试的平均分(包括第五次.把第五次也看作89分).就求出了五次测试的平均成绩(如下图)。
解答(94-89)÷5=1(分)
89+1=90(分)
答:她五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90分。
总结
解决平均数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中的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
此外,求平均数还可以用移多补少法。
解决典型的平均数问题,你一定要学会用这种思路!不容错过!移多补少移多补少是平均数的重要思想。
这节内容我们主要就是来讲典型的平均数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特殊的问题。
并且我们要懂得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清楚总数量和总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精讲例题1、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
如果前面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我们同样通过图例的方式,来帮助大家理解题意,如下图,五个数排一排:我们知道5个数的平均数为9,那么5个数的总和就为9×5=45,我们在来看前面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面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的情况,如下图:我们可以先求出前面四个数的总和为7×4=28,我们又知道五个数的总和为45,所以第五个数为45-28=17,如下图所示:同样的道理,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后四个数的总和为4×10=40。
我们用总数45-40=5,得到的就是第一个数,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就为(17+5)÷2=11。
举一反三2、小明在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
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依据平均数的解法,我们同样来画图解析这道典型的移多补少的问题,如下图:我们知道92.5比前5次的平均成绩88分多出92.5-88=4.5分,那么我们再来看,要使平均成绩提高到92.5,很显然,要提高5次,如下图:所以总共要补上4.5×5=22.5分,同样的道理,考满分的话,每次可补100-92.5=7.5分,所以需要连续考22.5÷7.5=3次满分。
思维发散3、小明一星期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75页,前3天平均每天看70页,后5天平均每天看78页,他第三天看了多少页?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星期是有7天的,平均每天看75页,我们就可以先求出这本书共有75×7=525页,我们继续来看,如下图:我们可以先求出前三天一共看的页数为70×3=210页,后五天一共看的页数为78×5=390页。
应用题第20讲_平均数问题一.简单平均数1.平均数概念的介绍.2.作图比例法求解平均数问题.3.常用公式:平均数=总数÷个数总数=平均数×个数个数=总数÷平均数平均数的变化=总量的变化÷个数总量的变化=平均数的变化×个数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注意:平均价格不是“价格的平均数”,而是“总价÷总重量”,同理,要理解平均速度和速度平均之间的差异.二.多组对象的平均数1.移多补少:通过竖线图,展现“移多补少”的过程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2.由于平均数问题只关心平均数,所以可以用平均数据代替每个人实际的数据来画线竖线图.重难点:平均数的基本解法与移多补少.题模一:平均数基本计算例1.1.1甲班有33人,乙班有22人,在一次考试中,甲班的平均分是80分,甲班和乙班的总平均分是82分,求乙班的平均分.例1.1.2黑板上有7个数,平均数为55.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40,则平均数变为64,(1)求被改动的数是多少?(2)如果再将其余6个数都乘以2,求此时7个数的平均数.例1.1.3萱萱参加了若干次考试,在最后一次考试时她发现:如果这次考试得97分,那么她的平均分是90分;如果这次考试得73分,那么她的平均分数是87分.萱萱一共参加了_______次考试?例1.1.4甲班有25人,乙班有75人.甲班和乙班的总平均分是90分,如果甲班的平均分比乙班的平均分高5分,那么乙班的平均分是多少?例 1.1.52010个连续自然数由小到大排成一排,排在奇数个上的各数的平均数是2345,那么,排在偶数个上各数的平均数是____例1.1.6某公司的招聘考试有1000人,笔试的平均成绩是55分.笔试通过的有150人,笔试通过者比笔试未通过者的平均成绩高38分,笔试通过者的最低分数比笔试通过者的平均分低6.3分,则笔试通过者的最低分数是________分.题模二:多组对象的平均数例1.2.1宇宙汽车厂有甲、乙两个车间生产零件.甲车间有57名工人,每人每天平均生产132个零件.乙车间每人每天平均生产163个零件,两个车间每人每天平均生产144个零件.请问:乙车间有__________名工人?例1.2.2六(1)班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49厘米,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7厘米.则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______倍.例1.2.3高思学校四年级男生有500,女生有400人.并且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37厘米,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1厘米.那么女生的平均身高是__________厘米.例1.2.4一次考试,男生的平均分比总平均分高2分,女生的平均分比总平均分低1分.男生的总分数是942分,女生的总分数是1800分.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题模三:平均数有关的估算例1.3.1一次乐器比赛的规则规定:初赛分四轮依次进行,四轮得分的平均分不低于96分的才能进入决赛,小光前三轮的得分依次是95、97、94.那么他要进入决赛,第四轮的得分至少是________分.例1.3.2李岩同学参加过四次数学竞赛,其平均成绩是87分,若每次竞赛的满分都是100分,为了使它的平均成绩最低能达到92分,李岩最少还要参加几次竞赛?例1.3.3一些不相同的正整数,平均值为100.其中有一个是108.如果去掉108,平均数就变为99.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______.例1.3.4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1,2,3,……,后来擦掉其中的一个数,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10.8.求被擦掉的那个自然数.例1.3.5A,B,C,D,E这五人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得分互不相同,并且都是大于91的整数.如果A,B,C三人的平均分为95分;B,C,D三人的平均分为94分;A是第一名;E得96分是第三名.请问:D考了多少分?随练1.1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随练1.2有5个数的平均数为138,从小到大排列后,较小的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较大的3个数的平均数为148,那么第三个数是_____________.随练1.3若干个数的平均数是2013,增加一个数后,平均数仍是2013,则增加的这个数是___________.随练1.4有两组数,第一组16个数的和是98,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组中所有数的平均数是8,则第二组有__________个数.随练1.5某工厂男职工的平均年龄是26岁,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全厂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0岁,如果全厂职工共120人,那么女职工比男职工多多少人?随练1.6从正整数1~N中去掉一个数,剩下的N-1个数的平均值是16.3;去掉的数是__________.随练1.7今年的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储蓄4.2元,从6月份起,小明每月都存6元,那么从几月起,小明每个月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作业1请求出103,109,105,101,110,102,106,104这8个数的平均数_________.作业2甲、乙、丙、丁四个小队拾松果,甲、乙、丙三队平均每队拾24千克,乙、丙、丁三队平均每队拾26千克.已知丁队拾28千克,那么甲队拾_________千克?作业3从1~100这100个自然数中去掉两个相邻的偶数,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50,则所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是________.作业4甲班有33人,乙班有22人.在一次考试中,甲班的平均分是80分,甲班和乙班的总平均分是82分,求乙班的平均分.作业5某单位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2倍,男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40岁.请问:该单位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作业6一筐苹果发给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2个,如果只发给女生,平均每个女生分到3个苹果,若只发给男生,则每个男生平均分到的苹果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作业7一次数学测试,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作业8五一小学四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100名,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两班学生的总平均分是75.4分,其中一班的平均分是73分,二班的平均分是78分.请问:一班和二班的人数之差是多少?作业9高思学校四年级男生有500人.并且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37厘米,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请问四年级女生有多少人?作业10按规定,晓明这学期数学的综合测评成绩等于4次测评平均分的一半与期末考试成绩的一半之和.已知4次测验的成绩分别是90分、85分、77分、96分.若晓明要使综合测评成绩不低于90分,则他在期末考试中至少要考__________分.作业11在已考的4次考试中,张明的平均成绩为90分(每次考试的满分是100分),为了使平均成绩尽快不低于95分,他至少还要连考__________次满分.作业12老师在黑板上写了13个自然数,让小明计算它们的平均数(保留小数点后面两位).小明计算出的答数是154.45,老师说:“除最后一位数字外其它都对了.”那么,正确的得数应是______.作业13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_分.。
奥数平均数“移多补少法”讲解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平均数应用题一、平均数问题中,平就是拉平,均就是相等,即几个不相等的数,在“和”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多的给少的,最后变的相同,这个相同的数就是平均数。
既然和不变,最后几个数又要变得相同,很自然地就得出了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这个式子深刻说明:首先“和”即总数不变,所以要把每一个数相加;最后要取得平均,所以要除以总的份数让它们变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这个公式,并能进行运用,但往往忽略了平均数的原始来源是通过“移多补少”最后把它们变一样的思想。
如果能掌握这一点,很多不直接求平均数的难题都能够轻松解出。
先看一道基本题目:1.小强做跳绳练习,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要想使三次平均成绩达到80下,第三次至少跳几下?解:因为平均成绩是移多补少后得出的相同量,也就是总共比80多的要和比80少的相同根据平均数的概念,多的和少的一样,前两次总共少了17,所以第三次要多出17来才能到平均分80所以:第三次:80+17=97下2.某校参加某数学竞赛的选手平均成绩为75分,其中男选手10人,女选手15人,而女选手平均成绩为80分,则男选手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解:女选手比所有选手的平均成绩总共高出(80-75)×15=75分根据平均数的内涵,男选手总共应该比平均成绩少75分所以每个男选手应该比平均成绩少75÷10=7.5分所以男选手的平均成绩是:75-7.5=67.5分二、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