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牙膏行业外资占大头--上书房信息咨询
- 格式:pdf
- 大小:205.51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牙膏市场现状环境分析1. 市场概况我国牙膏市场是一个庞大而竞争激烈的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牙膏市场规模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
同时,我国牙膏市场的消费人群广泛,包括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市场需求稳定。
2.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我国牙膏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复杂,主要由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中小型企业共同组成。
国内知名品牌包括佳洁士、中华、云南白药等,它们凭借多年的市场积累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与此同时,国外品牌如高露洁、欧乐B等也在我国牙膏市场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此外,中小型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市场推广,也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3.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牙膏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消费者对于牙膏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口腔健康:消费者更加关注牙膏的清洁效果和口腔健康功能,如去除牙渍、预防蛀牙、抗敏感等。
- 儿童牙膏: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儿童牙膏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消费者对于儿童牙膏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和口味方面。
- 天然有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天然有机牙膏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类产品通常不含防腐剂和人工添加剂,更符合消费者对于健康和环保的追求。
4. 市场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我国牙膏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高端化:消费者对于牙膏的品质和效果要求越来越高,高端牙膏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 个性化:消费者对于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牙膏市场也将朝着个性化定制的方向发展。
- 电商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渠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牙膏产品。
- 品牌建设:品牌影响力对于牙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5. 市场机遇与挑战我国牙膏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机遇主要体现在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升级和人口结构变化等方面。
我国牙膏市场现状环境分析一、市场概况牙膏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是人们日常口腔护理的重要产品之一。
我国牙膏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牙膏的品质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市场竞争格局1. 市场主要品牌目前,我国牙膏市场上主要的品牌有中华、黑人、佳洁士、舒客等。
这些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是消费者购买牙膏的首选品牌。
2. 市场份额分布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中华牙膏在市场上占据了30%的份额,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
黑人牙膏和佳洁士分别占据了25%和20%的市场份额,舒客牙膏占据了15%的市场份额。
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3. 市场竞争特点牙膏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之间的差异化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各大品牌通过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具有不同功效和口味的牙膏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消费者需求分析1. 健康口腔需求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牙膏的健康功效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牙膏能够有效去除牙渍、预防蛀牙、抑制口臭等口腔问题。
2. 天然成分需求消费者对牙膏中的成分也越来越关注,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含有天然成分的牙膏产品,如植物提取物、矿物质等,以避免对口腔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口感需求除了健康功效外,消费者对牙膏的口感也有一定的要求。
他们希望牙膏的口感清爽、味道好闻,并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口气清新。
四、市场发展趋势1. 高端市场的崛起随着消费者对口腔健康的重视,高端牙膏市场逐渐崛起。
这些高端牙膏产品通常具有更高的功效和更好的口感,价格也相对较高,但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2. 电商渠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商渠道购买牙膏产品。
电商渠道的兴起为牙膏品牌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也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
3. 绿色环保趋势在当前环保意识的推动下,绿色环保牙膏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这些牙膏产品通常采用可再生材料制成,不含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符合环保要求。
我国牙膏行业供应情况与品牌格局分析中国报告网我国牙膏行业供应情况与品牌格局分析导读:我国牙膏行业供应情况与品牌格局分析,2012年,我国共生产牙膏约80亿标准支(65克包装),实现总产值140亿元。
实际上,我国牙膏的市场容量应在220亿元至240亿元之间,还有1/3的市场没开发。
我国相当多产品在与国际同行的博弈中因为技术、品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原因,在高端市场处于竞争劣势时,也有一些产品凭借多年的积累和实力,正逐步打破这一局面。
在牙膏行业中,尽管目前进口品牌牙膏和本土品牌牙膏国内市场的份额比约为65%∶35%,但在100克包装、售价在15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本土品牌牙膏以60%以上的占有率领跑同行。
中国报告网行业分析师指出,2012年,我国共生产牙膏约80亿标准支(65克包装),实现总产值140亿元。
实际上,我国牙膏的市场容量应在220亿元至240亿元之间,还有1/3的市场没开发。
这也意味着本土牙膏品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既需要不断向市场推出有新颖诉求的产品,通过完善的品牌战略进行持久的宣传和产品推广。
目前,国内牙膏市场上的进口品牌主要有高露洁、佳洁士、皓清、竹盐、舒适达和狮王,本土品牌主要有冷酸灵、云南白药、蓝天六必治、美加净、纳爱斯、舒克、田七、黑妹、两面针和牙博士等。
另外,原属上海牙膏厂的中华牌牙膏,1993年被联合利华公司租用,租用期限50年;在我国已有70多年生产历史、原属好来化工公司的黒人牌牙膏,1984年其所在香港公司被美国高露洁公司以51%的股份控股。
眼下,其经营权仍为好来化工公司。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牙膏行业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14-2019)》显示:这些年来,进口品牌牙膏在对本土品牌牙膏进行挤压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本土品牌牙膏生产企业在市场运作、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等的提高。
这些年来,以云南白药、重庆登康和纳爱斯等为代表的牙膏生产企业,注重经营机制和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在生产设备上舍得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和办法,使产品在面向更广阔市场的同时,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并且不逊于进口品牌。
市场营销环境目前,中国牙膏市场明显区分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是由佳洁士、高露洁组成的“外资军团”,该军团目前占据55%左右的市场份额,实力最为强劲——近年来,高露洁、佳洁士等外资巨头不断进行自上而下的产品梯队建设,一边巩固自己在高端市场几近垄断的地位,树立高端品牌形象;一边不断推出新品,放低产品价格,向中低端市场渗透,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实际利润。
目前,外资巨头已经形成了多档次、多类别、多功能的全系列产品体系。
第二阵营是由两面针、冷酸灵、田七、黑妹、蓝天六必治等本土领军品牌组成的“传统国货”。
该军团目前占据25%左右的市场份额。
大多数本土牙膏的产品过于低端化进而造成对品牌认知上的严重低档化。
当外资巨头向低端渗透,与本土品牌在同等价位上竞争时,受众自然更倾向于选择洋品牌。
因为,受众经过洋品牌多年潜移默化的品牌教育,已经形成了洋品牌品质高、有档次的心理认知。
第三阵营是近年来崛起的中华(第三)、黑人(第四)、纳爱斯、云南白药、LG等组成的新兴品牌,该阵营有外资、合资;也有本土企业,它们都通过细分市场、差异化营销成功走出了第三条发展道路。
最后10%左右的市场,被众多杂牌牙膏组成的“杂牌军”所瓜分,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这些杂牌牙膏的生存空间已大幅萎缩。
分析:我们调查的结果基本上与事实相符,外资品牌占据63%的份额,新兴市场的牙膏占据12%,其余由传统国产牙膏统治市场竞争环境分析当前我国牙膏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1、价格:价格竞争有所增强;国际企业力推低端产品,因其在高端市场已经进入饱和程度,但低端市场对其来说是完全空白的市场。
发展策略在创新产品、投放广告的基础上,转向降低成本、降低价格等方面。
以高露洁为代表的洋品牌走高开低走的市场策略,依靠降价和不断推出低价位产品的方式来竞争低端市场,形成残酷的价格战。
从区域和价格上看,在中心城市,牙膏市场是由外资名牌和国产名牌占据。
大众消费的价格区间是3~4元/支,以高露洁、佳洁士、中华组成的第一集团军占据了3元以上超过80%的市场份额,形成高度垄断。
2000年,中国牙膏市场的半壁江山还掌握在本土品牌手中,而今天,以佳洁士、高露洁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已占据2/3以上的市场份额。
数载间,山河易帜,这是本土牙膏品牌不得不面对的严酷现实。
在这场牙膏市场多方力量的对决中,外资品牌因何而崛起?本土品牌又为何没能很好分享数亿中国人嘴边挤出来的巨大财富呢?牙膏市场的风云变幻到底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与启示呢?上篇:牙膏市场三国演义经过十余年的激烈竞争与反复较量。
目前,中国牙膏市场明显区分出三大对决阵营:第一阵营是由佳洁士、高露洁组成的“外资军团”,该军团目前占据55%左右的市场份额,实力最为强劲。
第二阵营是由两面针、冷酸灵、田七、黑妹、蓝天六必治等本土领军品牌组成的“本土联军”。
这些企业都是传统的牙膏企业,该军团目前占据25%左右的市场份额。
第三阵营是近年来崛起的中华、黑人、纳爱斯、NBAiyao/ target=_blank>云南白药、LG 等组成的“第三方阵”。
该方阵有外资、合资(中华品牌经营权被联合利华收购,黑人为高露洁旗下,目前两品牌市场排名分列第三、第四位);也有本土企业,之所以将之归为第三方阵,是因为它们都通过细分市场、差异化营销成功走出了第三条发展道路。
最后10%左右的市场,被众多杂牌牙膏组成的“诸侯小国”所瓜分,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这些杂牌牙膏的生存空间已大幅萎缩。
一、外资军团:外资两强,一统半壁!佳洁士、高露洁这两个来自海外的顶尖牙膏品牌,自上个世界90年代进入中国(高露洁1992 年、佳洁士1995年),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迅速抢占了中国牙膏高端市场,并逐步向大众市场渗透。
最新数据显示,佳洁士市场份额24%,名列第一;高露洁18%,紧随其后;再加上高露洁旗下黑人牙膏12%的市场业绩,目前中国牙膏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已尽入两大巨头之手。
但在具体营销运作上,佳洁士、高露洁(不含黑人)不仅有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也分别形成自己了鲜明的、差异化的发展特点。
我国牙膏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及供需规模情况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格局牙膏是一种凝胶状的洁牙制品,通常会抹在牙刷上,借助牙刷的机械摩擦的作用清洁牙齿表面,对牙齿及其周边进行清洁,使口腔净化清爽。
使用牙膏有效地刷牙对于维持口腔卫生、改善牙齿和牙龈健康至关重要。
当前牙膏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有数据显示,每百万人每年消耗牙膏约620~800吨。
一、行业发展历程我国牙膏行业开始发展于1949年,到目前共经历了共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外资品牌进入市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本土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取得突破。
到目前我国牙膏品牌由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组成。
牙膏市场上的进口品牌主要有高露洁、佳洁士、舒适达等,本土品牌主要有云南白药、冷酸灵、纳爱斯、舒客等,外资品牌一直依靠其高知名度和丰富的产品矩阵在我国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
尤其是高露洁和佳洁士这两家美国企业,长期占据着我国国内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有资料显示,虽然高露洁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但2022年高露洁全球市场份额仍然高达41.4%。
资料来源:中国牙膏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二、行业发展现状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牙膏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牙膏是主要的基础口腔护理产品,在我国口腔护理行业处于主导地位。
口腔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体现,维护口腔健康是防控全身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消费升级的推动以及口腔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我国人均口腔护理支出稳步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张。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口腔护理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82亿元增至102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5%。
数据来源:中国牙膏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而随着人们口腔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牙膏市场总体规模也在持续增长。
我国口腔护理用品对外依存度高牙膏为主要进出口产品口腔护理用品,其产品种类多样,大致包括牙膏,漱口水,牙线,牙线棒(签),牙签,牙刷,舌刷,假牙清洁刷等。
从进出口贸易来看,数据显示,我国口腔护理用品出口量远远高于进口量,但由于国内产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高端产品依赖于进口,我国口腔护理用品出口额远低于进口额,行业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在进出口量方面,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口腔护理用品进出口量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20年分别为4.7万吨、23.4万吨。
2016-2020年我国口腔护理用品进出口量(单位:万吨)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口腔护理用品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在进出口额方面,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口腔护理用品进出口额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20年分别为5.6亿美元、3.1亿美元。
2016-2020年我国口腔护理用品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口腔护理用品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我国口腔护理用品进出口贸易逆差整体也维持高位,截至2020年为2.5亿美元,同比上年增加0.2亿美元。
2016-2020年我国口腔护理用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口腔护理用品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从细分产品来看,我国口腔护理用品主要产品为牙膏,2020年其进出口量分别为27999吨、196918吨,占比分别为59.5%、84%。
2020年我国细分口腔护理用品进出口量结构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口腔护理用品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口腔护理用品进口集中于日本、韩国、美国,2020年其进口额分别为0.9亿美元、0.44亿美元、0.37亿美元。
2020年我国口腔护理用品进口金额TOP10地区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口腔护理用品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而我国口腔护理用品进口则集中于美国、中国香港、俄罗斯,2020年其出口额分别为0.95亿美元、0.68亿美元、0.43亿美元。
中国牙膏市场现状分析一、发展潜力分析中国牙膏市场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
1、牙膏产品发展迅速中国牙膏历史开始于1922年的“三星”牙膏,但是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全国牙膏年产量仅2100万支,年人均使用牙膏0.42支。
之后中国牙膏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仅1998年,全国牙膏产量便达到28.07亿支,比1949年增长133.6倍,1999年全国牙膏产量28.65亿支,2000年达到36亿支,比上年增长了25%。
按“十五”期间牙膏的平均年增长率4.5%计,到2005年,全国牙膏总产量将达到45亿支,到2010年,其产量将达到54亿支。
这样看来,中国牙膏市场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中国牙膏市场潜力巨大按1949年中国人口的5亿与2000年中国人口13亿计算,人均年耗量由解放初的0.42支提高到2.8支。
但是早在80年代,西欧发达国家人均年耗量已达4—5支,美国和日本则超过了7支,中国的人均消耗量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水平,市场潜力巨大,其潜力来源不仅仅是2010年14亿与2050年40亿的保守人口估计,更大的是中国人口刷牙率的上升,从今年10月10日的口腔医学发展战略国际研究会上获悉“近二十年来中国人口腔保健意识日渐增强,衡量口、腔卫生状况的基本指标—-—-刷牙率不断提升”。
3、牙膏品牌竞争新状况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在于它是一个价值13亿人口的市场,并且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中华、黑妹、两面针等国有品牌与高露洁、佳洁士等外资品牌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外资品牌已经占有三分之二的中国市场份额。
目前在牙膏类商品中能够称得上旺销的约有13个品牌,其中中美合资的“高露洁”在中国牙膏市场以21%的占有率高居榜首,其次是“佳洁士”。
而以往被人们公认为具有相当大市场的著名国有品牌,如“中华”、“黑妹”、“蓝天六必治”、“两面针"等产品的销售额,均成下降态势。
二、竞争态势分析1、主要竞争态势从价格结构看,外资品牌开始有高价位向低价位渗透,民族品牌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价位反攻.而且国内民族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反攻正逐步取得成效;从产品结构看,2004年度,功能及药物牙膏占市场主导地位;从口味结构看,盐味是市场最大的热点,LG竹盐异军突起,高露洁、佳洁士随后跟进.目前牙膏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中国十大意想不到的“外资企业”
第一名:中华牙膏
怎么排这个第一,我倒着实为难了一把,排在第一位的这个企业一定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算去算来,也只能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了。
毕竟你可以不上网、不买车,但你不能不吃饭、不喝水、不刷牙。
至少核实了5家网站,才敢肯定,中华牙膏早就已经是荷兰联合利华的了。
我想,大多数老百姓打死也不会相信中华牙膏居然是荷兰的——它上面不是有中华两个字么?
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
与此类似的是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该品牌曾经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35.52 -0.81% 股吧研报]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
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中华牙膏的命运正是如此。
从整个洗化行业上来说,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
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我想支持国货,但我在洗化行业连支持国货的机会都没有。
记者调查:9个国产品牌牙膏销量不敌1个“洋品牌”□本报记者苏冉“一口好牙,两面针。
”当我们今天重温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时,环顾周边的朋友后不禁发现,似乎已经很少有人在使用这个传统品牌牙膏了。
日前,“两面针”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牙膏收入仅为4600万元,相比2003年时单年销售4.274亿元的业绩,这一曾经的国产牙膏品牌冠军,已经辉煌不再。
数据显示,随着外资品牌的强势进入,中国的牙膏市场份额被大块蚕食,国内民族品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黑人牙膏1个月的销售额,比9个国产品牌的销售总额还要高出1倍。
”28日,济南市区某大型超市营销部负责人告诉记者,10月份该超市销售统计显示,黑人牙膏的销售额近2万元,国产品牌中,除云南白药销售额达5000多元外,其余品牌销售额大都为四五百元。
而该店10月份牙膏总销售额达6万余元,其中外资品牌占据“大半江山”。
不仅是该超市,统一银座、大润发等多家超市,在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的较量中,无论是单品数量还是销售额均堪称“完败”。
牙膏市场硝烟四起,洗牌时刻已来临,国产牙膏保卫战已经打响。
市场调查———老面孔几乎每周都在撤架洋品牌牙膏真的如时下炒作的那般强势吗?答案就在市场中。
记者近日走访济南市区多家超市发现,牙膏专区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
无论是单品数量、摆放位置、单支售价还是促销宣传力度,外资品牌可以说全面超越了国产品牌。
记者27日晚来到洪楼银座超市牙膏专区看到,黑人、佳洁士、高露洁及被外资收购的中华等外资品牌独自占据了一面货架,每个品牌的单品数量均在20种以上,且概念种类繁多,价格基本都在10元以上。
“这是我们新上市的一款美白牙膏,较其他品牌洁白效果更好。
”中华牙膏的促销员告诉记者,使用这款“魔丽迅白”,仅刷牙一次后,可令牙齿迅速美白,效果立竿见影,而另一款“优效抗敏”则称“可30秒舒缓牙神经,并通过特有HAP矿物质,阻隔过敏源”。
记者注意到,这两款牙膏的售价均在20元以上。
最让中国人意想不到的十大“外资企业”第一名:中华牙膏怎么排这个第一,我倒着实为难了一把,排在第一位的这个企业一定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算去算来,也只能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了。
毕竟你可以不上网、不买车,但你不能不吃饭、不喝水、不刷牙。
至少核实了5家网站,才敢肯定,中华牙膏早就已经是荷兰联合利华的了。
我想,大多数老百姓打死也不会相信中华牙膏居然是荷兰的——它上面不是有中华两个字么?第二名:个别城市水务咱自己吃的水肯定是咱自己的吧!嘿嘿,那可不一定。
咱好多城市喝的是外国水。
且看法国威立雅在中国的“辉煌战绩”:1997年进入中国城市水务市场,首战天津凌庄水厂改扩建工程,取得20年特许经营合同;2002年斥资近20亿元,以净资产三倍溢价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经营期限50年,城市水务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就此起步;2007年1月以17.1亿元高价获得兰州供水45%股权;3月以9.5亿报价击败中法水务和首创水务,获得海口水务集团50%股权;9月以超出净资产额3倍的21.8亿元夺得天津市北水业49%股权转让项目,在天津的服务范围扩张至200平方公里,包括正在崛起的滨海新区,特许经营合同期限30年。
在此之前的2007年5月还获得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0年特许经营合同。
第三名:双汇我承认,直到现在还时不时的吃点双汇火腿肠(习惯了),虽然它早在2006年就卖给美国高盛集团。
08年,高盛又投资2—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购了10多家养殖厂。
“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
”罗杰斯如是说。
第四名:娃哈哈本来想提名健力宝的,当年的东方魔水,在中国的罐装饮料市场上是威风八面,一统江山,但自从李经纬离开后,健力宝是一泻千里,现在只能给当年的小弟提鞋了。
娃哈哈,当年法国达能收购娃哈哈时,宗庆后还一度扛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勾起了广大国民的无限爱国情怀,结果呢,宗庆后在收购争论的数年前早就拿到美国绿卡了,一个美国居民跟咱谈中国的民族情怀,真他妈扯淡。
中国牙膏产量、进出口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公民健康口腔行动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健康。
行动方案倡导,在2025年,成人每天2次刷牙率(%)将由2016年的36.1%提升至2025年的45%,并指出要推动口腔健康制造业创新升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19年1月印发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其中明确提出的健康口腔行动工作指标,如下:二、中国牙膏行业市场现状分析牙膏作为清洁牙齿、维护口腔卫生的重要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2012-2020年我国牙膏产量具有一定波动性,但基本呈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我国牙膏产量为65万吨,同比增长1.63%。
据统计,2020年我国牙膏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约265亿元,其中中草药牙膏与美白牙膏占据主要部分,分别占比产品需求比例为26%与25%;防龋齿牙膏产品需求占比14%,抗敏感牙膏产品需求占比10%,其他牙膏需求占比25%。
从我国牙膏进出口数量来看,2014-2020年我国牙膏进出口数量增长迅速,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牙膏进口量为0.58万吨,同比下降1.86%;出口数量为5.32万吨,同比增长24.54%。
进出口金额方面,2014-2020年我国牙膏进出口金额稳定增长,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牙膏进口金额为4626.5万美元,同比增长5.83%;出口金额为10308.1万美元,同比增长23.22%。
从我国牙膏产品表观消费量来看,2014-2020年我国牙膏整体呈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我国牙膏表观消费量为48.11万吨,同比下降0.54%。
三、中国牙膏十大品牌2020年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持续稳居全国第一,年末市场占有率达到22.2%;“云南白药口腔健康医学研究中心”在京成立,未来将搭载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新技术、新手段,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全方位提供口腔健康数字化智能护理及治疗解决方案。
中国牙膏十大品牌还有黑人、高露洁、佳洁士、中华、狮王、舒适达、欧乐、皓乐齿与舒客等。
我国牙膏市场现状环境分析引言概述:牙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卫生用品之一,对于保护口腔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的牙膏市场也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我国牙膏市场的现状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牙膏市场的发展趋势。
正文内容:1. 市场规模1.1 市场容量:我国牙膏市场的容量逐年增长,消费者对于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加。
1.2 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牙膏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主要由几家大型牙膏生产企业垄断,其余小型企业难以与之竞争。
2. 消费者需求2.1 口腔健康意识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消费者对于牙膏的需求也更加追求品质和效果。
2.2 个性化需求增加:消费者对于牙膏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例如对于美白、抗敏感等特殊功效的牙膏的需求逐渐增加。
2.3 绿色环保意识:消费者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提高,对于无添加、天然成分的牙膏需求增加。
3. 市场竞争3.1 产品创新: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牙膏生产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3.2 品牌竞争:大型牙膏企业通过品牌宣传和广告投入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夺市场份额。
3.3 渠道竞争:牙膏企业通过建立广泛的销售渠道,如超市、药店、电商平台等,争夺消费者的购买渠道。
4. 政策环境4.1 卫生监管:政府对于牙膏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加强市场准入门槛,保障消费者权益。
4.2 减税政策:政府通过减税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推动牙膏市场的发展。
4.3 外资进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外资企业进入牙膏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
5. 市场趋势5.1 健康功能牙膏:消费者对于口腔健康的重视将推动健康功能牙膏市场的增长。
5.2 电商渠道销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牙膏产品。
5.3 国际市场拓展:我国牙膏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品牌的竞争。
我国牙膏市场现状环境分析一、市场概况牙膏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之一,在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牙膏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本文将对我国牙膏市场的现状环境进行详细分析。
二、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牙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0年,全国牙膏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长10%。
预计未来几年内,牙膏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市场竞争格局1. 市场主要参与者目前,我国牙膏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内外知名品牌。
国内品牌如佳洁士、黑人、克丽缇娜等一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同时,国外品牌如高露洁、舒客、柠檬弗洛斯等也在市场中有一定份额。
2. 市场份额分布根据市场调研数据,佳洁士是我国牙膏市场的领导者,占据着30%的市场份额。
其次是黑人牙膏,市场份额约为20%。
其他品牌如克丽缇娜、高露洁等分别占据市场的10%左右。
3. 市场竞争策略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品牌采取了不同的竞争策略。
佳洁士通过广告宣传和产品创新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
黑人牙膏则通过价格优势和口碑传播来吸引消费者。
其他品牌也通过不同的市场推广手段来提升竞争力。
四、消费者需求1. 健康口腔需求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对牙膏的需求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牙膏能够有效清洁牙齿,预防龋齿和牙周病,并提供长时间的口腔清新感。
2. 个性化需求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不同功效的牙膏,如美白牙膏、敏感牙膏、儿童牙膏等。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腔问题选择适合的牙膏。
3. 绿色环保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无添加剂、无污染的天然牙膏产品。
五、市场发展趋势1. 品牌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品牌需要通过产品创新、品质提升和市场营销等手段来提升竞争力。
2. 产品个性化未来,牙膏市场将越来越注重产品个性化。
消费者对不同口腔问题有不同需求,品牌需要推出更多具有特色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牙膏第一品牌:击败好来、佳洁士、高露洁,市场份额达到23%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牙膏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去年市场整体销售额为339.8亿元,同比增长0.86%。
从销售渠道结构来看,仍然以线下为主,占比达75.96%。
下面我们就根据尼尔森零售研究报告(按销售额计),简单介绍一下行业竞争格局。
葛兰素史克(舒适达)、纳美分别排在第八、九位,市占率均不足3%。
联合利华(中华)名列第七,市占率4.06%。
中华牙膏原属于上海牙膏厂,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市场份额一度高达四成,94年联合利华取得品牌经营权。
虽然早已从销量第一的宝座滑落下来,但时至今日,中华仍然是集团口腔护理业务支柱。
薇美姿(舒客)以4.88%的份额排在第六。
2022年2月,薇美姿启动了赴港上市计划。
该公司成立于06年,旗下拥有牙膏、牙刷品牌舒客、舒客宝贝,通过“高端做形象、低端冲销量”的战略模式,签约贝克汉姆、李冰冰等大牌明星担任品牌代言人,与舒克贝塔、迷你特工队等IP展开联名,快速打响知名度。
TOP5份额合计超过65%,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有两家本土企业。
排在第五位的高露洁(5.64%),92年进入中国市场,比佳洁士早了四年。
背后的高露洁棕榄是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公司,成立于1806年,总部在美国纽约,旗下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财年净销售额174.21亿美元,同比增长6.0%;净利润2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9.63%。
登康口腔(冷酸灵)排名第四,市场份额6.83%。
作为最早的国产牙膏品牌之一,诞生至今已有36年,“冷热酸甜,想吃就吃”的广告语可谓家喻户晓。
在抗敏感牙膏细分领域,其线下零售额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9.61%。
2022年6月,这家拥有66年历史的重庆老字号企业也开始冲刺上市。
宝洁(佳洁士)以8.8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宝洁(P&G)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始创于1837年,旗下产品涵盖洗发、护发、护肤、化妆品、婴儿护理等,拥有潘婷、海飞丝、飘柔、SK-II、玉兰油、碧浪、护舒宝等知名品牌。
国产牙膏巨头:打败高露洁、佳洁士,重回几十亿市场,强势崛起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很大,而且大量的人口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利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外国公司看中了中国的巨大发展空间,纷纷在中国设立工厂,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至今,很多外资企业都在国内“扎根”,有些企业由于历史久远,被消费者误认为是本土企业。
在国内,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外资企业,其中有两家外资企业,因为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所以被称为中国的本土企业,高露洁和佳洁士。
这两个牌子,在国内都是很有名的,很多人都以为他们是中国人。
大约在2000年,这两种牌子的牙膏卖得很便宜,大约3块钱。
由于其廉价性,在国内的牙膏市场上迅速占领了一片市场,如今许多家庭都在使用这两种牌子的产品。
外资品牌:佳洁士,高露洁佳洁士和高露洁都是美国的牌子。
高露洁创立于1806年,至今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露洁在对外推广的时候,一直都是以“专业的口腔护理”为口号,逐渐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高露洁专业致力于口腔护理,同时也与专业的香皂制造商洁棕榄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市场。
佳洁士,宝洁公司的一个品牌,于1985年推出了一种预防牙结石的牙膏,从此名扬四海。
该公司于1996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据悉,这两种牌子的牙膏每年为中国带来数十亿元的利润。
中国国产牙膏品牌的崛起国内的国产牙膏在长期受到外国品牌的“侵蚀”后,长期处于被打压的地位。
据了解,目前国内牙膏的70%以上,都是国外的牌子。
像双面针、黑妹等品牌,都占据了很小的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又出现了一家牙膏品牌,云南白药,它的市场占有率再次被拉回了国内。
现在云南白药的存在,对高露洁和佳洁士等外资品牌的持续竞争,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
云南白药的历史沿革云南白药起源于1902年,云南江川一位创伤外科医师曲焕章是第一个有此名称的人。
换句话说,云南白药的“秘方”,就是曲焕章发明的。
我国牙膏行业外资占大头
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有着很悠久的历史。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工艺不断完善,各种类型的牙膏层出不穷,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现在牙膏品种已由单一的清洁型牙膏,发展成为品种齐全,功能多样,多种品牌的多功能型牙膏,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水平的需要。
2017年,我国牙膏市场规模大约在258.7亿元,同比上涨6.5%。
近些年,我国牙膏市场一直保持着小幅度的增长趋势。
对牙膏市场的调研分析,从定价分布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牙膏产品大致可分为三挡:低端、中端和高端产品。
截至2017年,国产牙膏巨头“两面针”连续12年扣非后亏损。
加上以前年度公司主要依靠出售所持股票实现盈利,不得不让人质疑其主营业务——牙膏——持续盈利能力。
两面针的现状,是国产牙膏衰落的一个缩影,也昭示着国内牙膏市场的日趋成熟。
随着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的提高,美白、护龈等功效成为当下消费者对牙膏的主要期望,含有中药成分的牙膏重新被消费者所青睐。
根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发挥的数据,高露洁公司旗下的“高露洁”、宝洁公司旗下的“佳洁士”、联合利华公司旗下的“中华”等为数不多热销品牌雄霸国内60%以上的市场,而余下的不到三分之一的市场要被云南白药、两面针、田七等众多民族品牌“共享”,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据统计,云南白药旗舰店卖得最好的牙膏,总销量13.3万;两面针旗舰店卖得最好的牙膏,总销量只有3.3万;而外资品牌高露洁一家卖得最好的牙膏,总销量就超过32万。
当前,中国日化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在牙膏市场,市场细分程度高,品牌忠诚度起主要作用。
据预测,未来我国牙膏市场将以个位数的增速发展,增长比较缓慢,传统牙膏市场容量有限,市场需要新型的产品。
我国牙膏行业的不断洗牌,归根到底是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
从我国牙膏细分市场的格局来看,当前我国具有美白功能的牙膏市场占比最大,达到了28%,主要原因是大
多数人对于牙膏的功能首先考虑的是美白效果,同时消费新生代比起其他群体更关注美白;其次是中草药类型的牙膏,占比达到了21%,主要原因是中草药配方的宣传深入人心,更多人愿意相信中草药的功能。
目前入局牙膏市场的中医药企业正日益增多。
在2016年7月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中,39家中药企业有31家推出自己的中药牙膏产品,占上榜中药企业数量的80%。
除了很早就已布局的云南白药、广州药业、片仔癀外,出现在市场上的,还有哈药集团的三精双黄连牙膏、三金集团的西瓜霜牙膏、华素制药的华素愈创牙膏、江苏济川药业的蒲地蓝可炎宁牙膏、北京同仁堂清火护龈牙膏等,且多定位为中高端产品。
以九芝堂为例,这家老牌中医药企业由于近年来主业承压开始涉足大健康领域,并于2017年底推出了“裸花紫珠系列牙膏”,宣称要突破“功效与口感清新难以兼备的牙膏行业瓶颈“,不过此概念也并非其首创,在市场上要面临的竞争依旧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