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1温度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3.1《温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温度概念的引入、摄氏度的定义、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定义,认识体温计和温度计,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认识摄氏度,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对温度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体温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温度的物体(如热水、温水、冷水),让学生感受温度差异,引出温度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温度的概念,介绍摄氏度的定义,讲解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重点讲解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分析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在实际使用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正确测量温度。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摄氏度的历史,以及温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温度概念、摄氏度定义、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制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温度的概念,并解释摄氏度的定义。
答案: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度量单位,定义为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点与沸点之间的温度间隔,即1摄氏度等于1/100的热力学温标。
2. 题目:请说明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明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日常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工作原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理解不同角度的读数结果有何差异。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用多媒体投影要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实际使用温度计,加强实践应用。
学法:观察实验,阅读课本,积极参与活动。
【课前准备】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自制温度计、演示用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若干)、家庭用寒暑表(若干)、体温计(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利用PPT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之间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提出问题: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如何知道温度是多少?怎么测量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二、进行新课温度计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相同吗?学生活动: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再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感觉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得到准确的温度高低呢?我们需要用温度计来判断。
教师活动: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说明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学生回答:测量温度,加以比较。
引出问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教师出示实验室用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3.1温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用温度计制成的原理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划分方法;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的关系。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温度,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案1:举例引入吉林雾凇〔如图〕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这一切奇观都与温度有关,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雾凇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形成?方案2:观察讨论引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冬去春来、季节变换;冰霜云雾、热胀冷缩;物质的千姿百态、农作物的孕育生长成熟;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播放完毕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这一切都关系到一个主题——温度。
二、推进新课1.温度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可以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
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温度跟人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介绍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环境问题。
2.温度的测量学生小实验:凭感觉判断温度。
取冷、温、热三杯水,如下列图,为保证实验能够到达预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温差要适宜。
冷水与热水温差要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的温度应接近冷水。
做实验时,学生先分别将左、右手食指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稍等一会儿,然后分先后逐个把食指放入温水中,并表达自己的感觉。
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仅靠感官的直觉来判断温度的上下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准确的。
要准确地判断温度应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温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学生能够认识温度计,并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生能够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尤其是热胀冷缩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的估测。
三、教学准备演示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每人或每组一支)热水、冷水容器(烧杯、试管等)数据记录表四、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夏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引出“温度”的概念,并讨论温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新课讲解】温度的概念讲解温度的定义,即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引导学生讨论温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如气温、体温等。
温度计的介绍展示不同类型的温度计(如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等),并简要介绍其用途和特点。
着重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结构和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演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正确放置、读数稳定后记录。
强调使用温度计时的注意事项,如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等。
实验:测量水的温度分组实验:每组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温度下水的温度差异。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讲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简单的实验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现象。
【巩固练习】分发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以巩固学生对温度概念和温度计使用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并解答疑难问题。
【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和工作原理等。
强调温度计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
学科:物理
年级:八年级
教师:胡银枝
湖北文理学院附中
一、教材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
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温度计”学生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在
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温度的概念;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
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对比
五、教学准备
广口瓶,带颜色的水、橡皮塞、细玻璃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六、教学过程
思考回答:需要用温度计测量
学生动手实验,小组交流
展示自制的温度计
实验、观察,
说出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思考后回答:只要标上刻度就可以了。
自由讨论,对温度计进行修改,如小瓶太大了,不方便,可以缩小为玻璃泡;将其中的液体改为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将吸管换成密闭的玻璃管,并将内径变细等。
从而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先发表自己的观点,再查阅课本找答案。
回忆总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有玻璃泡、细管、煤油酒精等液体、刻度线等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生的动手
实验和分析归
纳,达到学生真
正掌握温度计使
用的目的。
激发
学生的探究热
情,培养学生动
手操作能力和观
察能对摄氏度的
理解。
让学生仔细观察
现象思考并讨论
如何用物理语
言表达这种现象
培养分析归纳能
力。
让学生了解
最新科技,拓展
学生知识面。
此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说法点
拨学生说出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
获或者有什么感想。
七、板书设计
§4-1 温度计
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2、摄氏温标的规定:
(1)符号:℃.
(2)一个的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3、温度计
(1)构造:玻璃泡、玻璃管、毛细管等。
(2)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4、体温计
(1)量程:35-42℃
(2)分度值:0.1℃
(3)结构:弯曲细玻璃管,用前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