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工程契约之解释与填补
- 格式:pdf
- 大小:183.96 KB
- 文档页数:14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第2章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一个详尽、规范的合同文本可以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本文将提供一个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第二章范本,帮助读者了解合同中应包含的关键内容。
建设工程合同通常包括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涵盖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不同方面。
第二章通常涉及工程的基本要求、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工期和质量标准等核心条款。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第二章范本,供参考:第二章工程基本要求与责任2.1 工程范围本合同所涉及的建设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具体工程名称),位于(具体地点),总建筑面积约为(具体面积)平方米,主要包含(列出主要结构或单元)。
2.2 工程质量乙方(承包方)必须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具体质量标准)要求。
甲方(业主方)有权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2.3 工期要求工程开工日期为(具体日期),竣工日期为(具体日期),总工期为(具体天数)天。
除非因不可抗力或双方书面同意调整,否则乙方应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4 安全与环保乙方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并承担因违反安全生产规定而产生的一切责任。
2.5 双方责任甲方责任:- 提供必要的工程资料和施工条件;- 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项;- 协助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外部协调问题。
乙方责任:-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施工;- 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遵守安全生产和环保的相关要求。
2.6 变更与调整如遇设计变更或工程量调整,应及时协商确定变更内容和调整后的工程造价,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2.7 违约责任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2.8 争议解决因本合同引起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至(具体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以上范本仅供参考,实际合同的具体内容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具体需求来确定。
工程合同常用补充条款范本补充条款一:变更和调整在工程项目中,设计变更是常有的事情。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补充条款应明确规定,任何设计变更都需经过甲方书面同意,并由乙方提交变更后的设计方案及相应成本预算。
同时,双方应协商确定因变更导致的工期和费用的调整。
补充条款二:工期延误工期延误可能会给甲方带来经济损失,因此补充条款中应包含对乙方延期交付的处罚措施。
例如,每延误一天,乙方需支付合同总金额一定比例的违约金。
同时,若延误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应有相应的免责条款。
补充条款三: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补充条款中应明确乙方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施工,并对所使用材料的质量负责。
同时,应规定在工程竣工后有一段质量保证期,在此期间内发现的任何质量问题,乙方应负责无偿修复。
补充条款四:付款方式为了保障乙方的资金流转,补充条款中应详细规定付款方式和时间节点。
通常包括预付款、进度款、竣工款等,以及对应的支付条件和验收标准。
补充条款五:争议解决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若出现争议,首先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若协商不成,可提交至指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补充条款六:终止和解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合同可能需要提前终止。
补充条款应规定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以及解约后的赔偿责任和处理方式。
补充条款七:保密协议鉴于工程项目中可能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技术信息,补充条款中应包含保密条款,要求双方对合同内容及在执行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补充条款八:其他事宜除了上述常见条款外,还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增加一些特殊条款,如环保要求、安全生产责任等。
总结:。
合同的补缺(补充性解释)合同的补缺(补充性解释)1.合同补缺的含义。
补缺是对合同空⽩点的补充,因此补缺⼜称为合同的补充性解释、合同漏洞的填补,还有⼈称为条款不明确时合同的履⾏规则。
合同的补缺规则,在条款⽋缺时使法院、仲裁机关有所遵循。
2.合同漏洞产⽣的原因。
合同有缺陷或存在空⽩点,原因是多⽅⾯的。
其⼀,追求效率。
为追求效率,迅速地达成合同关系,当事⼈订⽴合同时,往往只规定他们认为必要的条款,并不追求合同条款的完备;根据具体情况,有些合同条款可以暂付阙如,留待将来补充。
对暂付阙如的条款,当事⼈可能最终不能达成⼀致意见。
其⼆,知识的⽋缺。
合同当事⼈未必都是法律专家和业务专家,在订⽴合同时,可能会疏漏某些条款。
这种疏漏,给合同的履⾏和合同争议的解决留下了隐患。
3.补缺与合同的成⽴。
过于含糊的合同,因不能反映当事⼈的意图,应认定为未成⽴的合同。
因为,过于含糊的合同,没有形成合意。
过于含糊的合同,是难以⽤合同补缺的⽅法救济的,合同的补缺,是对合同⼀个或⼏个“空⽩点”的补充。
对过于含糊的合同进⾏补充,⼏乎等于代替当事⼈订⽴合同,因此,补缺是不适当的。
⽐如,当事⼈对合同的标的条款没有规定,则应当毫不犹豫地以合同未成⽴否认合同的效⼒,⽽不能补缺。
当当事⼈的基本权利义务已经确定,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但⽋缺某些条款,⽐如⽋缺价格条款、履⾏地点条款等,此时,可以给予补救,使当事⼈顺利地履⾏义务。
对⽋缺某些条款的合同,如果不加分析地⼀律认定未成⽴,与现代合同法“安全、公平、效率”的观念不符。
简单地处理,会给当事⼈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补缺挽救了有争议的交易关系,使⼤量有缺陷的合同能够正常履⾏。
4.合同补缺与合同解释的联系和区别。
补缺与合同解释都是对当事⼈意思表⽰的推定,但两者有明显区别。
第⼀,当合同⽋缺某些条款,法院或仲裁机关对当事⼈表⽰意思的“空⽩点”进⾏补充,实际上是代当事⼈为意思表⽰,把这种补充的意思表⽰,视为当事⼈的意思表⽰。
工程合同外补怎么做
当发现需要进行合同外的补充工作时,项目方应及时与承包方沟通,明确补充工作的范围、内容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步骤是确保双方对额外工作有共同理解的基础。
双方应根据实际工作量和材料成本等因素,协商确定补充工作的造价。
在这个阶段,可能
需要专业的造价工程师进行评估和计算,以确保价格的公正合理。
一旦双方就补充工作的内容和造价达成一致,就可以起草工程合同外补协议了。
这份协议
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双方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等;
2. 原工程合同的基本信息,如合同编号、签订日期等;
3. 补充工作的具体描述,包括工作内容、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等;
4. 补充工作的造价,包括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详细分项;
5. 付款方式和时间,明确各款项的支付条件和期限;
6. 违约责任,约定如何处理延期、质量问题等违约情况;
7. 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8. 其他需要双方约定的事项。
在起草协议时,应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以免将来引起不必要的
争议。
完成协议草案后,双方应仔细审阅,确保所有条款都符合双方的意愿和利益。
在双方都同
意的情况下,可以安排正式签署。
签署工程合同外补协议时,建议有第三方见证或公证,以增加协议的法律效力。
同时,双
方应各自保留一份协议副本,以备不时之需。
在执行补充工作过程中,项目方应监督承包方的工作进度和质量,确保补充工作按照协议
约定顺利进行。
如有变更或调整,应及时更新协议内容,并经双方确认。
2.1 工程为何总是伴随着风险?导致工程风险的因素有哪些?(1)工程总是伴随着风险,这是由工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工程系统不同于自然系统。
它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要素,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有序系统。
如果对工程系统不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或者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它就会从有序走向无序,重新回归无序状态,无序即风险。
因此,工程必然会伴随风险的发生。
(2)工程风险的因素有:工程中的技术因素的不确定性、工程外部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工程中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
2.2如何防范工程风险,有哪些手段和措施?(1)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度,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使工程符合合同、图纸、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2)有效控制工程意外风险,对可能将要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建立工程预警系统。
在危险发生前,根据观测的预兆信息或以往经验,向有关单位发出警告信号并报告危险情况,提前做好应对风险准备。
(3)有效应对工程事故,建立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平时应加强防灾培训教育和演练,提升公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积极发动民间支援组织,鼓励志愿者有序参与救援行动。
2.3评估工程风险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评估工程风险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工程风险的评价问题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工程问题,还牵涉到社会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工程风险可接受性在社会范围的公正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工程风险进行评估,而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原则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整体主义的原则和制度约束的原则。
2.4 什么是伦理责任?工程师需要承担哪些伦理责任?(1)首先伦理责任不等同于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属于“事先责任”,相对于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对责任人的要求更高。
法律责任是社会为社会成员划定的一种底线,但是仅仅靠法律责任还不能够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人们还必须上升到更高的伦理责任要求。
工程补充协议讲解1. 引言工程补充协议是指在已经签订的工程合同基础上,双方就工程合同中未涉及到的事项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的协议。
它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明确工程合同中的模糊条款,补充工程合同的不完善之处,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本文将从工程补充协议的定义、编写要点、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对工程补充协议进行详细讲解。
2. 工程补充协议的定义工程补充协议是指在工程合同签订后,补充约定工程合同中未涉及到的具体事项的协议。
它具有补充工程合同约定的功能,旨在明确未尽事宜,促进合同双方按照约定执行。
通常情况下,工程补充协议需要双方当事人共同签订并盖章,以确保协议的有效性。
3. 工程补充协议的编写要点在编写工程补充协议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明确补充内容:工程补充协议应明确记录需要补充的具体内容,例如工期延长、工程变更、费用调整等。
在补充协议中,应详细描述相关情况,并确保表达清晰准确。
2.参照原合同:工程补充协议是在工程合同基础上进行补充约定的,因此在编写过程中应参照原合同的相关条款,确保所补充的内容与原合同相一致。
3.合理切实:工程补充协议的内容应是在实际情况下的合理要求,不能超出原合同的约定范围。
协议内容应切实可行,并能够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4.明确生效条件:工程补充协议可以在签订后即时生效,也可以规定特定条件后生效。
在协议中应明确约定协议的生效时间和生效条件,以确保双方达成共识。
4. 工程补充协议的重要性工程补充协议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责任范围:工程补充协议可以明确工程合同中模糊的责任范围,避免责任认定的争议,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履行合同。
•促进变更管理:工程补充协议可用于规范工程变更管理,明确变更范围、手续及费用等事项,有利于避免变更引发的纠纷。
•调整合同条款:工程补充协议可以调整工程合同中不完善的条款,使合同更加完善和合理,以适应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
工程合同管理第二章本章的目的是规范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流程,确保合同双方的权益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促进工程项目的高效执行。
在合同管理的范畴内,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一、合同的签订合同的签订是工程合同管理的起点。
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对工程项目的需求、规模、预算以及时间表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
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的范围、质量要求、工期、价格条款、支付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机制等。
二、合同的履行合同一经签订,各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甲方负责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和资料,乙方则负责按照约定的时间、质量和成本完成工程。
在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合同的变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市场波动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可能需要对原合同进行修改。
任何合同变更都应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形成书面文件,作为原合同的补充。
四、合同的结算合同结算是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算应根据合同约定的价格条款和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
结算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性,避免因结算问题引发争议。
五、争议的解决尽管合同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可能出现争议。
合同应预先设定争议解决机制,包括协商解决、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
一旦发生争议,应尽快启动解决程序,以减少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六、合同的终止合同可在以下情况下终止:工程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合同期满;双方协议终止;一方严重违约,另一方提出终止;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合同终止后,应进行最终结算,并对未了事宜进行处理。
七、其他事项除了上述主要内容外,合同还应包括保险、知识产权、保密协议、适用法律等相关条款,以确保合同的全面性和执行力。
工程合同怎么补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工程合同补充。
简而言之,补充合同是在原有合同基础上,由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需求、变更或问题,双方同意对原合同内容进行修改、增加或删除的法律文书。
补充合同应当具备与原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在起草补充合同时,必须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和双方自愿的原则。
我们来看一个工程合同补充范本的基本结构:h2工程合同补充协议/h2甲方(业主):__________ 乙方(承包商):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于____年__月__日签订了编号为_______的《建设工程合同》(以下简称“原合同”),现因工程项目需要,经双方协商一致,对原合同进行如下补充:一、工程范围及内容补充(在此详细列出补充的工程范围及内容)二、工期调整(如有工期延长或缩短,在此明确新的工期要求)三、价格及付款方式调整(根据工程变更,明确价格调整和付款方式的变化)四、质量标准与验收(若有变化,重新定义工程质量标准和验收流程)五、违约责任(针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约定违约责任)六、其他(列出其他需要补充的条款)本补充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与原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除本补充协议约定的内容外,原合同的其他条款继续有效。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 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日期:____年__月__日在实际运用中,您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来填写上述内容。
例如,如果因为地质条件变化导致工程量增加,那么在“工程范围及内容补充”部分就需要详细描述这些变化,并在“价格及付款方式调整”部分相应地调整合同金额和支付条件。
补充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不可预见的情况,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起草补充合同时,应确保所有条款都是清晰、具体且操作性强的。
为了避免未来的纠纷,建议在签订补充合同前,由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审核。
论契约补充解释的对象和性质[摘要]对契约进行补充解释,是解决契约纠纷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只有合法成立并有效的契约才能够解释,解释内容时假设的当事人的意思,即站在理性第三人的立场上,以公平合理之理念所做的推断。
对契约进行补充解释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发现事实并进行法律判断的过程。
[关键词]契约漏洞;有效成立;理性第三人;法律问题契约作为私法自治的工具,使人们的不同愿望能够以正当途径表达,并以法律手段来保障实现。
但是面对社会生活的无限变化,契约无法将所有会出现的情形约定。
对契约漏洞的填补,即契约补充解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弥补当事人考虑之不足,为当事人节约交易成本,促使交易的快捷发展,另一方面又有侵害私法自治之危险。
因此明确契约补充解释的对象和性质,是防止契约解释侵害私法自治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契约补充解释对象的分析(一)契约补充解释的对象必须是已经成立有效的契约对契约进行补充解释立足于一定的基础的,这个基础首先是存在一个已经成立有效的契约,其次是对该契约已经进行了阐明解释。
前者是解释客体已经客观存在的保证,没有成立或无效的契约没有必要进行解释,而后者则是说明在契约现有的文本或语言(口头契约)框架内已经进行了相当的努力,而契约仍然存在一定的不明之处,是进行补充解释的必要条件。
在这两个基础中,第一个基础更具有根本性,而第二个则基于契约补充解释与阐明解释的紧密联系。
对于什么样的契约可以补充解释,什么样的契约不能补充,瑞士学理与判例规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地说明。
按照瑞士学理和判例的规则,只有当契约条款的疏漏不涉及主要问题时,才允许补充契约,但少数人也主张应区别以下几种情景而作不同的处理:(1)如果当事人对契约的主观和客观的主要因素未得合意,法官不得对不约束当事人的契约进行补充;(2)即使当事人认为受契约约束,但契约的疏漏多到没有契约可言的程度时,法官不得进行补充解释;(3)如果当事人就契约的最低限度的内容取得合意,即使待补充条款是主要条款,法官仍能加以补充。
合同漏洞填补规则
1. 背景介绍。
本合同漏洞填补规则范本(以下简称“范本”)旨在帮助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合同漏洞,并提供填补漏洞的具体规则和程序。
2. 定义。
2.1 合同漏洞,指合同中未明确规定但应当约定的事项,或者合同中规定不清晰、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条款。
2.2 填补规则,指在合同漏洞出现时,当事人应当遵循的程序和原则,以确定如何填补合同漏洞。
3. 填补原则。
3.1 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就合同漏洞进行诚实、合理的协商和处理。
3.2 补充协议原则,当事人可以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就合同漏洞进行补充约定,使合同内容完整、准确。
3.3 法律适用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合同漏洞进行填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 填补程序。
4.1 发现漏洞,当一方发现合同中存在漏洞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就漏洞进行协商和沟通。
4.2 协商解决,当事人应当通过诚实、合理的协商,就合同漏洞进行解决,可以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填补漏洞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4.3 确认补充,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后,应当将补充协议内容书面确认,并签字盖章,作为合同的一部分。
5. 其他规定。
5.1 本范本自XX年XX月XX日起生效,适用于合同漏洞的填补。
5.2 当事人应当在合同签订前充分了解本范本的内容和适用规则,确保合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以上为合同漏洞填补规则范本,如有需要,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工程合同里面补充条款补充条款的目的在于对原合同中未尽事宜或因实际情况变化需要调整的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在撰写补充条款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明确性:补充条款应具体明确,避免含糊其辞,确保双方对条款的理解一致。
2. 合理性:补充条款的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且对双方都是公平合理的。
3. 一致性:补充条款不得与原合同的基本精神和主要条款相冲突,应保持合同的整体一致性。
4. 可操作性:补充条款应具有可执行性,确保在实际中得到落实。
以下是一个工程合同补充条款的范本:【补充条款】甲方(发包方):___________乙方(承包方):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了编号为____的《建设工程合同》(以下简称“原合同”),现因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双方经协商一致,决定对原合同进行如下补充:1. 工程变更:如因设计变更、技术标准调整等原因导致工程量增减,双方应根据实际变更内容及时签订书面的工程变更单,并按照国家规定的计价方式调整合同价款。
2. 工期调整:若因不可抗力或双方认可的其他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期完成,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新的工期,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3. 质量保证:乙方应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执行工程质量要求,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整改并承担相应责任。
4. 安全责任:乙方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对于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的事故,乙方应负全责。
5. 违约责任:对于违反补充条款约定的行为,违约方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6. 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本补充条款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与原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除本补充条款外,原合同的其他条款继续有效,如有与本补充条款相抵触之处,以本补充条款为准。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契约「第一篇」此文档协议是通用版本,可以直接使用,符号*表示空白。
中国******公司和***国******公司关于******工程技术询问服务协议书编号:*日期:*年***月***日中国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为一方,***国***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为一方,双方就工程的技术询问服务,授权双方代表按下列条款签订本协议书:一、甲方请乙方就工程供应技术询问服务,乙方情愿供应这样的服务。
二、乙方向甲方供应的技术询问服务范围如下:1.坝基岩体稳定、变形及基础处理措施。
2.大坝下游的防洪防冲和岸坡爱护问题。
3.库岸滑坡涌浪问题及岸坡变形观测技术。
三、乙方的责任如下:1.乙方应于*年***月份内派遣3名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工作的专家来中国进行25天的技术询问服务,派出技术询问专家的名单应事先征得甲方同意。
2.乙方专家应到现场考察,并正确、全面地解答甲方人员提出的询问问题,在离开中国前,向甲方提出询问报告初稿,并在离开中国后一个月内提出正式询问报告一式五份,报告内容应包括附件一所列内容,并用英文书就。
3.乙方的专家在中国进行技术询问服务的时间为二十五个日历日(包括四个旅途日和三个周末日),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八小时。
4.专家在中国工作期间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工作地区的有关规定。
5.乙方将正式的技术询问报告给甲方寄出后,应以电传通知甲方如下内容:报告寄出日期、邮单号。
6.技术询问报告如在邮寄途中丢失,乙方接到甲方通知后马上免费补寄。
四、甲方的责任范围:1.考虑到本协议其次、三条所规定的乙方所供应的询问服务,甲方支付给乙方一笔总费用,其金额为美元(大写美元整)。
2.为乙方3名专家供应在中国境内食、宿及工作需要的交通。
3.供应工作必需的技术资料、图纸和技术文件。
4.供应在中国工作所需的翻译人员。
5.帮助办理专家出入中国签证和在中国居留、旅行手续并供应便利。
五、费用的支付1.本协议书的费用以美元支付。
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契约(第一篇)此文档协议是通用版本,可以直接使用,符号*表示空白。
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甲方;询问单位:**,以下简称乙方。
为使*建筑安装工程的构想科学,设计和施工经济、合理,建设速度快,误差小,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供双方遵守执行。
第一条甲方应于****年**月**日以前将规划局红线图、上级部门批文、托付书以及建筑安装工程的建筑面积、安装项目、消防方式、库房每层净高等资料提交乙方。
其次条乙方依据甲方要求,对**建筑安装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建筑安装构想等进行可行性讨论,最终编制出设计任务书及匡算表,于****年**月**日以前交付甲方。
第三条甲方依据国家计委颁发试行的《工程设计收费标准》,承付乙方询问费*元。
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日内,甲方先付给乙方*元,待乙方将设计任务书及匡算交付甲方后**日内,再付给乙方*元。
第四条为本询问工程需要到外地进行调研、收集资料人员的差旅费,由甲方负担。
第五条甲方的违约责任1.甲方如不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向乙方送交有关文件、图纸和资料,乙方可按耽搁的时间顺延交付设计任务书及匡算表的时间。
2.甲方如不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向乙方交付询问费,拖延一天,按拖延交付款额数罚款*‰。
3.甲方假如中途中断询问恳求,乙方询问工作已经过半的,应付给乙方全部询问费;询问工作尚未过半,按总询问费的50%收费。
第六条乙方的违约责任1.乙方如不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设计任务书及匡算表,拖延一天,按总询问费金额数罚款*‰。
2.乙方如中途中断询问,应按总询问费向乙方交付罚款。
3.乙方所供应的技术询问服务,因质量缺陷或过错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负责赔偿。
假如由此引起重大事故,造成严峻后果的,还应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七条其它**。
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甲乙双方不得随便更改。
如有未尽事宜,需经双方协商解决。
本合同正本一式两分,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合同副本一式*份,分别交**建筑工程主管部门、建委等单位各一份。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建筑工程协议交涉艺术:成功谈判五步法(2024版)一本合同目录一览一、总则1.1 适用范围1.2 定义与解释1.3 合同双方的权益与义务二、工程概述2.1 工程名称2.2 工程地点2.3 工程规模2.4 工程内容三、合同价格与支付3.1 合同总价3.2 支付方式3.3 支付时间表3.4 价格调整机制四、工程进度与交付4.1 工程进度计划4.2 工程交付标准4.3 工程延期及违约责任4.4 工程验收与移交五、施工质量管理5.1 质量标准5.2 质量管理措施5.3 质量检验与验收5.4 质量争议的处理六、安全生产与管理6.1 安全生产要求6.2 安全管理措施6.3 安全事故的处理6.4 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七、变更与调整7.1 合同变更条件7.2 变更程序7.3 变更价的确定7.4 合同调整八、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8.1 违约责任8.2 争议解决方式8.3 法律适用与管辖8.4 合同解除与终止九、合同的生效、修改与解除9.1 合同生效条件9.2 合同修改程序9.3 合同解除条件与后果十、其他约定10.1 信息与沟通10.2 培训与技术支持10.3 知识产权保护10.4 保密条款十一、附则11.1 合同附件11.2 合同的补充与附件11.3 合同的修订版本十二、合同签订信息12.1 合同双方信息12.2 合同签订日期12.3 合同编号十三、附件13.1 工程设计文件13.2 施工图纸13.3 技术规范与要求13.4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十四、索引14.1 合同条款索引14.2 附件索引14.3 相关术语索引第一部分:合同如下:一、总则1.1 适用范围本合同适用于_______(工程名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监督和维护等各项事宜。
1.2 定义与解释1.2.1 本合同:指由双方签署的,关于_______(工程名称)建筑工程项目的所有条款和规定。
第二章 工程契約之解釋與填補一般而言,工程契約文件繁多,舉凡工程合約書主文、決標紀錄、開標紀錄、補充說明、投標單及其附錄、特訂條款、投標須知、設計圖說、一般條款及施工技術規範等文件皆屬之4。
在訂定如此複雜之契約文件時,或因訂定時間先後差別,或因制定人員不一,導致契約文件互相衝突矛盾、不明確或疏漏等情形發生,於此情形下,即有契約解釋或漏洞填補之必要。
且契約之解釋是對契約設立的權利義務予以更為具體之確定,而非重新賦予契約不同之意思內涵。
因契約解釋之目的係為解決契約條款相互間之矛盾和衝突,對不明確、模糊之條款,作出適當之解釋。
而契約解釋一般可分為闡明性契約解釋(erlaeuternde Vertragsauslegung)與補充性契約解釋(ergaenzende Vertragsaualegung)5,前者係指契約中的概念及詞句的含義,經常不很清楚,於澄清這些模擬兩可的語句,或以擴張或限制方式解釋時,不得有背於當事人曾表示的意思(der wirklich geaeusserte Parteiwille);後者則係指對契約的客觀規範內容加以解釋,以填補契約漏洞而言6。
惟契約解釋於我國民法僅在第98條有相關之規定,於實務上,則常用一些得為契約解釋及漏洞填補之法律原則,當作判斷依據,如下分述之:第一節 工程契約解釋原則關於契約的解釋,應區別為意思表示的解釋與契約解釋兩者。
前者,主要乃針對構成契約(要約與承諾)的意思表示,或合意與否,屬於契約成立與生效階段的解釋作業;後者,牽涉到契約關係內容的認定,與契約內容的形成,息息相關。
實務上,多半較複雜的契約約定內容,絕大多數形諸文字,成立書面。
在此情形下,約定內容所具有法律規範意義的爭執,幾乎起因於當事人就契約書所記載條款,其意義內涵4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條款D.5:「以下契約文件間,若有相互衝突或不一致之情形時,除另有規定外,應依照下列順位決定其適用之優先順序:(1) 契約書主文。
(2) 決標通知。
(3) 開標紀錄。
(4) 補充說明。
(5) 投標單及其附錄。
(6) 特訂條款。
(7) 投標須知。
(8) 設計圖說。
(9) 一般條款。
(10)施工技術規範及其他各類施工規範。
(11)其他契約文件。
」5 參黃立,民法債編總論,作者自版,頁77,2002年9月。
6 參黃立,民法債編總論,作者自版,頁80,2002年9月。
有爭議,或就其適用的範圍與對象,發生爭執。
契約解釋,實際上,就是契約書面條款的解釋7。
是以,涉及工程契約解釋之情形,多係因契約雙方對條款內容之解讀發生爭議,而較少爭執契約是否成立與生效。
而契約書面條款的解釋,其目的主要在探求契約條款法律上規範上意義,法律的解釋,亦在於探求法律客觀的規範意義,就此點而言,契約與法律的解釋有類似的地方。
如將法律解釋方法8運用到契約解釋,可列出以下幾個基準:(1)契約文義;(2)被解釋的條款,在契約中的體系地位;(3)訂約當時的事實及資料,如締約過程、往來文件及契約草案等;(4)交易上同類型的契約條款的比較;(5)契約目的9。
爰涉及工程契約條款相互間之矛盾、衝突、不明確或模糊時,參酌前開法律解釋方法,得視採購案件性質與個案情形衡以下列原則而為解釋。
第一項 法律行為有效原則解釋法律行為,除當事人就其意思表示別有含義,如通謀虛偽意思表示10或心中保留11等情形外,應盡量使其為有效之解釋,蓋法律行為內容之不能、不確定或違法,非當事人之所欲,非其真意所在,此即所謂「法律行為有效之原則」12。
相對於德國民法立法者強調誠信原則與交易習慣,法國法系國家常有解釋原則的指示,如「兩種解釋可能性中,應選擇能使契約條款維持其效力者,而非使其無效」13。
亦即假若契約文字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之意義,其中一個意義使契約有效,另外的意義7參陳自強,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學林文化,頁76,2004年1月。
8法律解釋的方法,有下列5個標準:(1)法律文義;(2)體系地位;(3)立法史及立法資料;(4)比較法;(5)立法目的。
參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三民書局經銷,頁264,1999年。
9 參陳自強,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學林文化,頁79,2004年1月。
10最高法院62年台上第316號判例:「所謂通謀為虛偽意思表示,乃指表意人與相對人互相故意為非真意之表示而言,故相對人不僅須知表意人非真意,並須就表意人非真意之表示相與為非真意之合意,始為相當,若僅一方無欲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之意,而表示與真意不符之意思者,尚不能指為通謀而為虛偽意思表示」。
即民法第87條規定:「表意人與相對人通謀而為虛偽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無效。
但不得以其無效對抗善意第三人(弟1項)。
虛偽意思表示,隱藏他項法律行為者,適用關於該項法律行為之規定(第2項)」。
11如果表意人明知其所表示者非其所願,稱為真意保留或心中保留(Mentalreservation,Geheimer Vorbehalt)。
即民法第86條規定:「表意人無欲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之意,而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不因之無效。
但其情形為相對人所明知者,不在此限」。
參黃立,民法總則,作者自版,頁277,2005年9月。
12參楊仁壽,法學方法論,基礎法學叢書,頁223,1986年11月。
13 參陳自強,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學林文化,頁81,2004年1月。
使契約淪於無效,應選擇能使契約有效之意義而為解釋14。
另契約解釋在考量時應適用「儘可能作與法律相符的解釋」(rechtskonforme Interpretation)的原則。
如一契約經以一種解釋方法後係屬違法,若其以另一方法解釋係屬合法,自應以後者為準。
其情形一如解釋法律時,對於合憲性解釋原則的適用15。
第二項 探求當事人真意原則關於契約解釋的基本原則,我國民法並未如德國民法第157條16設有明文,僅於我國民法第98條參採德國民法第133條規定,對於意思表示的解釋,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於所用之辭句。
我國民法雖無契約解釋原則之明文,然實務上均已強調「當事人真意」為契約解釋基本原則17。
契約解釋的目的,在於探求當事人之真意。
至於所謂當事人之真意,不是指當事人內心主觀之意思,而是從意思表示受領人立場去認定的「客觀表示價值」18。
亦即所謂探求當事人真意,並非在探求契約任何一方當事人主觀的意思或認知,而應該在探求當事人共同主觀的意思。
蓋約定之內容具有法律規範效力的意義如何,在當事人間若無爭執,無論該內容,客觀上如何被瞭解,也不管客觀上是否具有歧義性,仍以當事人共同主觀意思為準19。
即使有爭執,當事人若能自主地,或透過第三人的協助,就約定內容的規範意義,達成共識,亦應以此共同理解的意義為準。
當事人共同主觀意思若確實存在,縱然當事人用語錯誤,不知情客觀第三人將會為不同的理解,亦同。
此即「用語錯誤,無害真意」20(即誤載不害14David Yates, Exclusion Clauses in Contracts 92,1978.參自劉宗榮,定型化契約論文專輯,三民書局出版,頁124,1988年1月。
15 參黃立,民法債編總論,作者自版,頁77,2002年9月。
16德國民法第157條規定:「契約之解釋,應斟酌交易習慣,依誠實信用的原則為之」。
17如最高法院18年上字第1727號判例:「解釋私人之契約應通觀全文,並斟酌立約當時之情形,以期不失立約人之真意」;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453號判例:「契約應以當事人立約當時之真意為準,而真意何在,又應以過去事實及其他一切證據資料為斷定之標準,不能拘泥文字致失真意」;最高法院39年台上字第1053號判例:「解釋當事人之契約,應以當事人立約當時之真意為準,而真意何在,又應以過去事實及其他一切證據資料為斷定之標準,不能拘泥文字致失真意」;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303號判例:「解釋當事人立約之真意,除雙方中途有變更立約內容之同意,應從其變更以為解釋外,均以當事人立約當時之真意為準」。
18 參王澤鑑,債法原理(一),三民書局經銷,頁239,1999年10月。
19參陳自強,契約之成立與生效,學林文化,頁242,2002年。
20 最高法院28年上字第598號判例:「抵押權為對於債務人或第三人不移轉占有而供擔保之不動產,真意)的解釋原則21。
其與表示錯誤不同,蓋契約標的物雖被錯誤的標示,但卻為表示相對人依真意為解釋而了解,由於當事人儘管客觀的標示錯誤,一致願意要正確的標的,自無錯誤之撤銷可言,因此錯誤的標示,無損於契約之成立(falsa demonstration non nocet)22。
如當事人確曾有共同主觀意思,但嗣後又否認而各執一詞,法院「應以過去事實及其他一切證據資料為斷定之標準」,確認共同主觀意思的存否及其內容23。
此外,如契約文字業已表示當事人真意,無須別事探求者,即不得反捨契約文字而更為曲解24,即契約條款如業已明確,則無須另以契約解釋方式探求。
惟須注意者,機關於擬定工程契約時,其擬定之人雖多具有工程專業之背景,惟對於法律用語卻未必符合民法概念,如實務上最常發生者即為「解除契約」與「終止契約」概念之混淆25,因此為確定當事人所欲表達的真正意義,契約解釋時應通觀全文,不可拘泥於契約之文字。
另解釋契約固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惟既涉有法律上的判斷,其解釋如違背法令或有悖於論理法則或經驗法則,自非不得以其解釋為不當,援為上訴第三審之理由26。
是以,對於契約條款相互間之矛盾衝突,或不明確、模糊之條款所為之解釋,不能僅依契約文字,更須探求當事人真意,並考量過去事實及其他一切證據資料為判斷原則。
第三項 依工程習慣客觀解釋原則關於契約的解釋原則,德國民法第157條規定:「契約之解釋,應斟酌交易習慣,依誠實信用的原則為之」27。
所謂「交易習慣」,指在得就其賣得價金受清償之權利,民法第860條規定甚明。
債務人就其所有之不動產向債權人設定如斯內容之權利時,雖其設定之書面稱為質權而不稱為抵押權,亦不得拘泥於所用之辭句,即謂非屬抵押權之設定」。
21 參陳自強,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學林文化,頁78,2004年1月。
22 參黃立,民法總則,作者自版,頁287,2005年9月。
23參陳自強,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學林文化,頁78,2004年1月。
24參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1118號判例:「解釋契約,固須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意,不能拘泥於契約之文字,但契約文字業已表示當事人真意,無須別事探求者,即不得反捨契約文字而更為曲解」。
25契約之解除者,乃當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權,使契約效力溯及的消滅之意思表示也;契約之終止,乃當事人本於終止權,使繼續的契約關係向將來消滅之ㄧ方的意思表示也。
參鄭玉波,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頁348/369,199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