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
- 格式:docx
- 大小:40.34 KB
- 文档页数:4
第22卷第3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22No.3 2008年6月JOU RNAL OF H EFEI U NIVE RSIT Y OF T ECH NOLOGY(Social S ciences)Jun.2008关于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马艳平, 徐国伟, 马诚超(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安徽宿州 234000)摘 要: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质遗迹遭到破坏、地质公园效益较差以及土地权属纠纷等,妨碍了地质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地质公园建设中,要以科研为支撑,突出地质特色,做好地质景观保护区的分级,明确保护与开发的主次,解决好保护自然遗产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对于可供利用的旅游地质资源,有关部门应做好地质遗迹登录工作,并加强全民地质遗产保护意识教育。
关键词: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可持续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062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08)03-0016-03O 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eopark in ChinaMA Yan-ping, XU Guo-w ei, M A Cheng-chao(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 ental Science,S uzhou College,Suz hou234000,China)Abstract:T he m ain pr oblem s exist in the pro cess of the g eo park establishing lie in the existence of g eo-logical relic destruction,po or efficiency of geopark,and land ow nership disputes.All these hi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 eo park.T he building process should be backed up by scientific re-search,try to make the g eo logical featur es prominent,classify the protection area of geolog ical land-scape.In view of the pr otectio n and development,w e sho uld differentiate w hat is primary from w hat is secondary,to resolve the contr adictions betw een natur al heritag e protection and m ineral resources ex ploitation.As far as available geolog ical tourism reso urces,w e should do g eolog ical relics lo gin, 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n g eo logical her itage pro tection aw areness.Key words:geopark;geolo gical relics;sustainable dev elo pment;recommendation本世纪以来,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已受到广泛重视,世界各国兴起了保护地质遗迹和建设地质公园的热潮。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因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人文因素以及发展目标的不同而
各有差异。
然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质公园发展形式与战略:
1. 自然保护型地质公园:重点保护和展示地质遗迹、稀有生物和自然景观,保护自然
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保护和监测地质遗迹、野生动植物保护、
游客管理和教育宣传。
2. 传统文化遗产型地质公园:重点保护和展示与地质有关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古代建筑、文物、文化节庆等。
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传统文化保护、景观规划设计、文化教育
和文化旅游推广。
3. 科学研究型地质公园:重点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和教育,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和人才
培养。
发展战略主要包括科学研究项目的布局、合作交流与培训、研究院所的设立和
发展。
4. 娱乐休闲型地质公园:重点打造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景区,包括游乐设施、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等。
发展战略主要包括设施建设、景区管理和营销推广。
总体来说,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应该综合考虑区域特色、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
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自然保护、群众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此外,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保障公众参与和可持续经营也是地质公园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地质论评》2007年第1期发表了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胡炜霞博士等的文章,“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章指出,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经验对推动全球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家地质公园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增长相对过快、类型和地区分布还有待平衡和谐、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品牌效应尚需提高、科普与旅游参与尚待有机和谐等方面。
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有全球或区域性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特定区域,是保护地质遗迹,将其开发用于旅游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形式。
文章指出,截止2005年,中国已经建立了四批138个国家地质公园,这使得许多著名风景区都纳入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范围。
公园的建设既促进了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对地质遗迹的投入和居民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自觉性,使一些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如河南焦作云台山、北京延庆硅化木、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等。
国家地质公园的室内室、外博物馆的展示为人们了解科学知识创造了实际空间,十分适合新世纪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促进了科学世界观的普及。
但在将地质遗迹景观推向市场、国家地质公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泛化和过热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研究从个案的开发、管理及保护的角度谈得多,而谈问题的较少,对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一些泛化及过热问题还鲜有述及。
在中国建立国家地质公园,须由中央级政府组织(国土资源部)直接批准,这在世界上是第一个国家。
中国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由于地质遗迹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地质遗迹景观人为破坏比较严重。
基于更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同时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提出的建立地质公园的计划,国土资源部在1999年12月召开的“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围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想而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一、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二、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四、总结正文:一、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地质公园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根据我的训练数据显示,我国已建立了292 个国家地质公园,涵盖了全国31 个省份,总面积约12.5 万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地质资源,还提高了人们的地质环保意识,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地质公园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部分地质公园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影响了公园的有效管理。
2.规划与保护水平不高:一些地质公园规划缺乏科学性,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地质资源遭受破坏。
3.地质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地质公园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地方经济发展往往需要借助于开发地质资源,这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4.科普教育与旅游开发水平不高:部分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内容单一,旅游开发水平较低,影响了地质公园的综合效益。
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地质公园管理法规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2.提高规划与保护水平:加强地质公园规划的科学性,严格保护地质资源,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处理地质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地质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地质资源,实现地质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共赢。
4.加强科普教育与旅游开发:丰富科普教育内容,提高旅游开发水平,提升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总结地质公园是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载体,发展地质公园事业对于保护地质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如下:
1. 发展迅速:中国地质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有200多个地质公园,覆盖了海陆地质景观的各个方面。
2. 游客数量增加: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科学教育的关注增加,地质公园的游客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3. 品质不均衡:一些地质公园在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科学教育、服务游客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然而,中国地质公园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
1. 资金短缺:一些地质公园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公园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受限。
2. 保护意识不足:一些地质公园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一些景点和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 缺乏专业管理团队:一些地质公园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导致公园管理水平和游客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对地质公园的资金投入:政府和各级地方应加大对地质公园的经费支持,提高公园设施和服务水平。
2. 加强保护意识和法制建设: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 建立专业管理团队: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地质公园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提升公园管理水平和游客服务质量。
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通过与国际地质公园组织合作,提高中国地质公园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地质公园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公众的保护意识提升和管理团队的专业化建设。
只有这样,中国地质公园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大众提供科学教育和自然环境保护的良好场所。
24研究探索文l 钟会学 李天顺 靳小婷地质公园管理现状与发展探讨——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自2000年至今,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已走过十多年的时间。
纵观其发展历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对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在建设与管理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本文将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我国地质公园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及管理机构2001年12月10日,云台山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8月30日揭碑开园;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取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资格,2004年6月30日揭碑开园。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北部,面积约556平方千米,行政区划横跨焦作市所属修武县、博爱县和沁阳市等二县一市。
它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公园包括了云台山、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和青天河五大园区。
公园内富有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以及丰富的生物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是公园的管理机构,隶属焦作市人民政府,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若干名。
主任由主管副市长兼任,副主任由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委员由市直有关局委负责人及县(市)人民政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科研活动、科普教育等项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3)区域划定与管理要求上不协调,公园与景区的边界不一致、建设要求不一致,虽然大部分重叠,但各有各的界线,各有各的界桩点、各有各的标徽标牌等,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
(4)五大园区宣传不协调,云台山景区宣传力度大,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等景区宣传力度小,因此五大园区在旅游发展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极不平衡。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和战略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人文环境和旅游资源
制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展形式和战略:
1. 创建国家级或地方级地质公园: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创建国家级或
地方级地质公园,以展示和保护地球历史上重要的地质特征和地质遗迹。
2. 发展地质公园旅游:将地质公园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和推广,通过丰富的旅游项
目和设施,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地质景观、野外科学考察和生态游览等活动。
3. 教育和科学研究:利用地质公园的资源和环境,开展地质科普教育活动,提供科学
考察和研究平台,吸引科研人员和学生参与地质学研究和教育。
4.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地质公园时,注重保护地质资源和自然环境,采取合理
的开发方式和管理措施,避免破坏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持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5. 融合文化和历史元素:将地质公园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元素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旅
游体验和文化景观,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历史遗迹参观。
6. 合作与交流:地质公园可以通过与其他地质公园、地质学院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地质文化和科学交流,提升地质公园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和战略应该结合地质资源、旅游市场需求和地方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质公园在保护和传承地质遗产、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科学教育和研究等
方面的作用。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1.地质公园数量及分布特点2.地质公园的资源特点3.地质公园的发展阶段三、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2.资源开发与保护不均衡3.科普教育与旅游发展的矛盾4.地质灾害风险四、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对策1.完善管理体制2.加强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3.提升科普教育功能4.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地质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还承载着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多重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质公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地质公园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地质公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1.地质公园数量及分布特点截止到 2022 年 12 月,我国已建成国家地质公园 266 处,省级地质公园 1000 余处,形成了覆盖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
地质公园分布特点表现为东密西疏,数量上东部地区明显多于西部地区,同时,在地质公园类型上,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地貌为主,东部地区以丘陵、平原地貌为主。
2.地质公园的资源特点我国地质公园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火山、岩溶、地热、冰川、沉积、变质等多种地质遗迹类型。
这些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为我国地质公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地质公园的发展阶段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1985-1999 年),以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为主;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0 年),地质公园数量迅速增加,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三是转型升级阶段(2011 年至今),地质公园开始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注重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三、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问题,影响了地质公园的有效管理和长远发展。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开发战略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开发战略一、我国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现状我国的地质公园旅游从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批准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时开始起步,虽然至今才经历了短短的6个年头,但是以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地质公园由于受到自身资源吸引程度的限制,发展程度不一,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地质公园旅游已经逐年发展成为又一新型的旅游项目类型。
二、我国地质公园旅游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地方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主要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因此在建设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些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
比如,一些国家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应该加大保护力度,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加强,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破坏地质遗迹。
2、管理制度不先进在已经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中,有些地质公园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在发展中还是存在自身的不足。
比如,黄山地质公园作为国家优秀的旅游目的地,近几年,在与九寨沟的相比中,就处于劣势。
像这样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的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战略比新开发的旅游目的地要低,随着时间的流逝,景区的保护意识也稍差,黄山上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在山缝清理游客丢下的垃圾。
3、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体系不健全随着地质公园旅游不断受到广大游客的重视,地质公园数量也同时德的不断增加,一些开发者为了扩大旅游接待量,盲目的扩大旅游接待收入,于是盲目地开发珍稀的地质遗迹,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对这些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的保护,过度的开发导致地质遗迹破坏严重,开发与保护两方面的工作不能做到和谐发展。
4、地质遗迹保护意识较差由于地质公园是一个新开发的事物,人们缺乏对地质遗迹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这就造成人们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意识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旅游习惯,没有真正意识到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性。
5、管理人才素养不高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不光要欣赏美丽的地质奇观,更重要的是享受优质的旅游服务。
地质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发展建议我国地质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发展建议【摘要】地质公园是以稀有奇特的地质遗迹为主的一种地质景观,建立地质公园能够有效的对稀有的地质遗迹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保护方式。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很多地质广泛的分布在各地,而且种类也非常的齐全,所以为了保护这些稀有地质遗迹开始着手进行地质公园建设工作,然而在建设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待解决。
本文针对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此推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公园;存在问题;发展建议地质公园的建立意义重大,内部的地质遗迹不但具有稀有的自然属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是一种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地质区域。
地质公园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稀少珍奇的地质遗迹加以保护、为人民普及了地理学的知识以及促进了地质区域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过地质公园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将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
1、我国地质公园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1.1 缺乏完善的管理法规地质公园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地质遗迹,其次是为了为人民普及地理学的知识,最后是为了促进地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所以地质公园的管理和建设工作就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的联合管理职责,这就直接导致地方对于地质公园的管理存在的职责上的混淆不清,一些地方地质公园通常都是归国土部门监管,然而有的地方地质公园其内部的森林公园则是归林业部门管理,而那些属于风景名胜的区域则是归建设部门统一管理,大多地方都是归旅游部门进行管理,也有的地质区域设置了专门的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这都是地质公园管理工作当中的突出问题。
1.2 科普解说工作不足2、我国地质公园保护发展建议2.1 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地质公园进行旅游业的开发需要在保护地质的基础上来进行,首先需要打造地质旅游的特色产品和品牌,以此来开展地质旅游。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1.地质公园数量与分布2.地质公园类型及特点三、中国地质公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1.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2.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与人才短缺3.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四、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的对策建议1.完善地质公园的管理体系与法规建设2.加强地质公园人才培训与引进3.丰富旅游产品,推动地质旅游差异化发展4.加大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力度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地质公园是集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殊类型公园,对于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地质公园自2000 年开始发展,至今已有20 余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二、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1.地质公园数量与分布自2000 年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成立以来,我国地质公园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3,全国共有国家地质公园284 处,涵盖了全国各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质公园体系。
2.地质公园类型及特点我国的地质公园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火山地貌、沉积地貌等多种类型,各具特色。
地质公园不仅展示了地球演化的历史,还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成为了人们认识自然、了解历史的重要场所。
三、中国地质公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1.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地质公园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一些地质公园在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导致部分地质遗迹受到破坏。
2.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与人才短缺我国地质公园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地质公园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影响了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当前,我国地质公园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深度体验和参与性项目,导致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四、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的对策建议1.完善地质公园的管理体系与法规建设加强地质公园的法规建设,明确地质公园的管理主体和权责划分,建立协调有效的管理体制。
中国地质公园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李晓摘要: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关键词: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保护和发展一、引言(一)地质公园的概念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公园的建立究其原因是为了保护地史时期经过地质演化而保存下来的,用于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作为地质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叠加的产物,具有形成的不可逆性,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资源,也是研究和获取地球发展演化历史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唯一来源。
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经建立了122个世界级地质公园,其中我国已经申报批准有35个世界级地质公园,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拥有世界级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还分批建立了20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地质公园的类型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达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比较侧重地质遗迹的相关学科,归纳为经济地质和采矿遗址、工程地质、地球历史、地貌学、冰川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相学、沉积学、土壤科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火山学等大类地质遗迹。
2.对中国已建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起来划分出如下类型:地层学遗迹、古生物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类型地质遗迹(又分为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碳酸盐岩溶洞穴、碳酸盐岩峰林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花岗岩峰林地貌)、冰川学地质遗迹、火山学地质遗迹、水文地质学遗迹、工程地质学遗迹、地质灾害遗迹(地震崩塌和山体崩滑),还可划分出若干亚类乃至更细的类型。
地质公园规划面临的新形势与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为地质公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质公园的规划,是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蓝图,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拓展新领域,实践新理念,承接新政策,适应新要求,应用新技术。
一、新机遇:建设美丽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及其环境具有国家级的稀缺性和典型性,具有生态环境良好的资源优势,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先思先行,也是地质公园的职责和使命。
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发展地学旅游是建设地质公园的三大宗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
从这个角度来说,地质公园与建设美丽中国有更多的耦合。
在地质公园规划中,要充分运用这种耦合,发挥地质公园特色,通过地质遗迹成因、地质景观对比和地质环境演化研究,科学回答地质公园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将会如何演化的问题。
二、新领域:品牌保护地质公园的品牌保护与资源环境保护同样重要。
不论是公园的文化品牌还是实物品牌或者特色服务和创意活动,只有实现商标化,才能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为市场运作奠定基础。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各知名景点的品牌价值及依附于此产生的商业价值显著。
2010年,“黄山旅游”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安徽省旅游界首件中国驰名商标。
注册商标不仅有力保护了公园品牌,还为自身旅游企业今后扩大经营领域、延伸旅游经济产业链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黄山品牌的商标化还需要面向国际市场,注册国际商标、全部门类的商标,并积极探索基于品牌授权的盈利机制。
三、新理念:生态文明理念保护与发展是地质公园永恒的主题。
生态文明理念要求地质公园规划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在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确看待自然环境的演变和资源利用。
不论是保护还是发展,都要尊重自然演化规律,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趋势,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和人文环境在被利用的过程中不偏离自身原本的演化规律。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的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我们做出了许多努力。
2001年,国家实行了“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并将其列入第九个五年计划。
目前,中国已经有35处国家地质公园,覆盖了20个省区市,面积达到7.7万平方公里。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也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旨在保护地球的遗产、生态和文化,并使公众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过去。
他们以自然地质景观和文化、历史价值为基础,是体现地球历史变迁和地质遗产的独特场所。
同时,国家地质公园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教育基地,提供了许多地质科普知识,帮助公众了解它们的形成,重要性以及他们对其他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
首先,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对于地质科研意义重大。
它收集并展示了地球历史上的各种珍贵古迹,这些古迹是地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此外,它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的野外实践教学的机会,更好地掌握各种地质结构和地质现象,不断深化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然而,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为了地质研究而开展的。
它还推进了地质科普教育,引导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地球科学。
精心设计的展览、教育和科普项目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更深入了解地质的帮助,特别是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开展“发现之旅”,学习更多的有关地球和地球历史的方方面面,更好地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
此外,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对于推动地区旅游和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包括提高地方历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资金流入,增加了当地的人口和就业机会。
这对于当地贫穷地区和旅游业发展不成熟的地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可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低收入地区的收入,捕捉更多机会,同时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但是,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地质公园的建设需要财政支持、人力和技术等资源支出较大,即便是国家级地质公园,仍然很难以商业化管理为主,因此这种由政府投入一定资金项的建设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第一篇: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为履行我部地质遗迹保护职责,我们大力推进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工作,自2000年我部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以来,公园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0处(全球共58处),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省级地质公园159处。
在138处国家地质公园中,已经揭碑开园的有127处。
一、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历程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也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之一。
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号召。
1999年12月,我部在山东威海召开“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建设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地质公园的形式来推进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方针。
随后,成立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财政、环保、林业、旅游、文物、教育、国土及中国地质学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订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印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出台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等规范,并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
我们已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4年、2005年开展了四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工作。
2009年8月,历经四年准备,第五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专家评审有44家地质公园获得了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在三年的建设期后,将会有44个新成员加入到我们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中来。
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我国黄山、庐山、云台山等8个国家地质公园被首批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又有四川兴文、内蒙古克什克腾、福建泰宁、山东泰山、中国雷琼、四川自贡等12家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批准,2家(内蒙古阿拉善地质公园、陕西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6月下旬联合国也已派专家对上述公园完成实地考察工作,目前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另有2家(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和福建宁德地质公园)已完成国内审查,近期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动态及存在问题王凯;李峰;刀艳【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6(000)002【摘要】中国地质公园在近十几年发展迅猛,未来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重心会向西部及西北偏移。
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中国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中国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
本文就中国地质公园分布特点着手,较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地质公园的演化规律及存在问题,希望对我国地质公园的创建产生一些积极作用。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Geological Parks of China are developing rapidly, the future is still a lot of room for develop-ment, but the center of gravity will be offset to the West and northwes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xist together.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ological parks,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aff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ological parks. In this paper, to star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Geo-park and deeply study the evolution of China geological park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hope to have som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ological Parks.【总页数】3页(P94-96)【作者】王凯;李峰;刀艳【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相关文献】1.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而作 [J], 陈安泽2.地质公园,永远挖不完的“金矿”——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畅谈地质公园建设的管理与发展 [J], <中国国土资源报>报社3.建设地质公园开拓地质服务新领域—中国西部地质公园发展战略研讨会简介与体会 [J], 王志光4.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保护性开发建议——以达古冰山地质公园为例 [J], 苟杰松5.“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候选名单出炉 [J], 左金安;吴迪;胡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及开发战略
工商管理学院
15旅专升本2班
H1585211
朱莹莹
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公园,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公园必然有地质遗迹遗址景观;地质遗迹保护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基本宗旨;地质公园需以较高的科学品位吸引游客;地质公园是地质研究和科学基地。
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一种景观类型:地质公园是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典型地质现象或重要地质遗迹的自然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具有科学价值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是珍贵的地质遗产保护区;地质公园是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露天自然博物馆;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公共品和公共资源。
(一)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
2001年我国首批11家地质公园获准建立之日起,“国家地质公园”,从此载入我国公园建设与发展史册
(二)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
(1)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
由于地质遗迹保护系统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从而出现了管理“盲区”或分散多头管理。
例如,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国家建设部门管辖,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部管,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分属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国土部、水利部等部门管。
各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侧重点不同,因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理解认识、重视程度和采取保护措施也就不同,导致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因重视不够,保护不力而遭到破坏。
(2)对地质公园缺乏认识,概念不清,导致无人问津,缺乏研究。
目前,很多人不知道地质公园这一名词,有的人把它狭义的理解为地质公园就是地质遗迹保护,这是不够的。
政府应组织有关学者去宣传讲解,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心地质公园,研究和建设地质公园。
(3)有的地质公园规划不合理,在主要景区增建了人工建筑,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的美感。
例如,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在极其壮观的排牙石景观盖了一栋国税局的楼房,其位置正处于景观的中间,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和美感。
(4)以假代真,大搞人造景观,不论不类。
过去在建设风景名胜资源时,有很多地方出现了人工景点,如西游记宫,三国城,古生物宫等,但是好景不长,纷纷倒闭,被游客所遗弃,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现在建设国家地质公园,也有建造假地质遗迹,假火山等现象损害了国家地质公园的形象,一定要杜绝。
(三)我国地质公园的开发战略
1.尽快对国家公园进行立法,加强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行政法规对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作用和它的公益性作了规定,由于这些规定缺少实施细则,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国家公园产权不明确的问题。
例如,国家公园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但此产权没有排他性,各级政府都可参与对国家公园的管理,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2.尽快做好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规划,防止旅游建设过度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要吸取以往建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经验教训,要尽可能保持原始的自然风光,防止公园商业化趋势,旅游设施建设过度的问题。
3.加强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开展生态旅游。
国家地质公园是一项新生事物,首先要让全体人民都知道什么是国家地质w,怎样建设和管理,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大力宣传。
让人们自觉保护所居住的地球,增强环保意识,开展生态旅游,提倡可持续发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多积累一些财富。
4.呼吁政府,对建设国家地质公园要设立专项基金,保证其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国家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对它的建设要有政府出钱,统一规划,同时也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研究,建立专项资金,保证我国各地地质公园都建起来,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科研,观赏水平做出贡献。
促进地质公园的产业化开发经营。
5.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资源大国的标志,是对一个国家地质遗迹开发保护能力的公认。
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将对我国经济发张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影响,极大地推动地球科学,在更深层次上的发展和高品位旅游活动的开发,因此,具有明显的品牌功能,辐射作用和经济带动效应。
我国应抓住进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第一批试点国家这一宝贵机遇,作好申报工作,使更多的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