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721.51 KB
- 文档页数:24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
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9.10.22
•【文号】教职成函〔2019〕12号
•【施行日期】2019.10.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的通
知
教职成函〔2019〕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5月7日至6月16日在天津主赛区和北京、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岛等21个分赛区成功举行。
共有来自全国37个地区的17450名选手参加了中、高职组87个项目的比赛。
现将获得常规赛项一、二、三等奖的选手、优秀指导教师及所在学校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请各地结合实际,加大对大赛获奖选手的宣传表彰力度,充分利用比赛资源,发挥大赛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引领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附件:1.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中职组)
2.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高职组)
教育部
2019年10月22日。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高职组)竞赛任务书选手须知:1.任务书共 25 页,如出现任务书缺页、字迹不清等问题,请及时向裁判申请更换任务书。
2.竞赛过程配有两台编程计算机,参考资料(机器人、PLC、变频器的产品手册,设备的IO变量表)以.pdf格式放置在“D:\参考资料”文件夹下。
3.参赛团队应在4小时内完成任务书规定内容;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创建的程序文件必须存储到“D:\技能竞赛\赛位号”文件夹下,未存储到指定位置的运行记录或程序文件均不予给分。
4.选手提交的试卷不得出现学校、姓名等与身份有关的信息,否则成绩无效。
5.由于错误接线、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机器人控制器及I/O组件、智能相机、PLC、变频器、AGV的损坏以及发生机械碰撞等情况,将依据扣分表进行处理。
6.每一个任务的初始状态和具体测试要求根据评判要求在开赛时、任务评分前或任务评分时给定。
7.工件在装配工位、备品库、成品库不允许堆叠,一个工件摆放位同时只能摆放一个工件。
8.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请及时保存程序及数据。
场次:工位号:日期:竞赛设备描述:“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竞赛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平台”上进行,该设备由工业机器人、AGV 机器人、托盘流水线、装配流水线、视觉系统和码垛机立体仓库等六大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竞赛平台结构图系统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机器人关节的混流生产,基本流程为:码垛机从立体仓库中取出工件放置于AGV 机器人上部输送线,通过AGV 机器人输送至托盘流水线上,通过视觉系统对工件进行识别,然后由工业机器人进行混流生产,生产完成后,再反向入库。
机器人关节由4个工(部)件组成,分别是关节底座、电机、谐波减速器和输出法兰。
关节底座、电机、谐波减速器和输出法兰各有2种类型,谐波减速器和输出法兰存在次品。
各工(部)件类型如图2所示,次品类型如图3所示。
工件2电机-1工件3谐波减速器-1工件4输出法兰-1工件1关节底座-1机器人控制柜主控柜码垛机器人控制柜立体仓库码垛机器人AGV 小车磁条托盘流水线装配流水线防护栏托盘回收仓工业机器人智能相机工件6电机-2工件8输出法兰-2工件7谐波减速器-2工件5关节底座-2图2 需要识别抓取和装配的工件3A-1号4A-2号图3 输出法兰缺陷工件图示要求生产2种类型的成品套件,分别为I 型和II 型,如图4所示。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中高职衔接)简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需求的中职和中高职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熟悉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培养学生具备工业机器人的程序设计、控制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工业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与其他相关专业协同工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方案培养时间本专业的培养时间为三年。
培养课程基础课程- 工程制图基础- 机械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控制原理与PLC技术专业课程-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工业机器人维护与故障诊断- 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专业设置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将参与工业机器人的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实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本专业设有实实训环节。
学生将有机会在工业企业中进行实实训,接受真实工作场景的锻炼和培养。
毕业要求学生在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毕业考核后,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备工业机器人编程、控制和操作的能力;- 具备工业机器人维护和故障诊断的能力;- 具备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协同工作的能力;- 具备解决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
就业方向本专业人才毕业后可从事以下职业:- 工业机器人操作员- 工业机器人维修技术员- 工业机器人编程员- 工业机器人销售与技术支持总结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中职和中高职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器视觉系统应用”赛项备考试题库-上(单选题汇总)一、单选题1. ()是数显装置中典型的位置检测元件。
A、光栅B、圆光栅C、磁栅D、感应同步器答案:C2.电机正反转运行中的两接触器必须实现相互间()。
A、联锁B、自锁C、禁止D、记忆答案:A3.PLC的使用环境湿度一般在20%~90%,环境湿度无法满足时,可采用安装() 等措施。
A、除尘器B、空气净化器C、空调D、自动除湿装置4.下列不属于RobotStudio离线编程软件的特点的是()。
A、支持多种格式的三维CAD模型B、支持多种品牌及型号的机器人C、可自动识别CAD 模型的点、线、面信息生成轨迹D、可制作工作站仿真动画答案:B5.单微处理器CNC、装置的数据总线的位数()。
A、小于传送的数据B、等于传送的数据C、大于传送的数据D、与传送的数据没关系答案:B6.PLC的三种输出形式中,只能带直流负载是()。
A、继电器输出B、晶体管输出C、晶闸管输出D、其它答案:B7.一个RV 减速机具有两个对称的RV齿轮,运行时输入轴旋转一周,减速机输出端旋转()。
A、1°C、1个RV 齿距D、2个RV 齿距答案:C8.在项目现场调试阶段,最先调试的应该是下面哪个部分的功能?()A、急停按钮功能B、单机设备运行C、系统间联锁D、联机运行答案:A9.运动学主要是研究机器人的()。
A、动力源是什么B、运动和时间的关系C、动力的传递与转换D、运动的应用答案:B10. ()指末端执行器的工作点。
A、末端执行器B、TCPC、工作空间D、奇异形位答案:B11.位置检测装置按测量的方式分为()A、数字式和模拟式B、增量式和绝对式C、直接和间接D、开环与闭环答案:C12.运动逆问题是实现如下变换()A、从关节空间到操作空间的变换B、从操作空间到迪卡尔空间的变换C、从迪卡尔空间到关节空间的变换D、从操作空间到关节空间的变换答案:C13.调质处理就是()的热处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536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职教二十条的引领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双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岗位群:表1: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职业岗位群(三)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引导学生CAD职业资格证、PLC程序员、维修电工中级工证及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证等相关证书中选择考取。
五、职业能力及要求表2: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表综合实训 顶岗实习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3)能够对常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操作与维护。
工业机器人装调 机器人安装、电气调试、装配(本体装配) 机器人本体的电气安装、机械装配以及机器人的机电联调。
(1) 具有应用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2)能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3)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4)能测绘机械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5) 能维护、保养设备,能排除简单电气及机械故障。
德育 语文 数学 物理 英语 信息 艺术机械识图与 CAD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钳工综合实训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工业机器人基础装调与维修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pdf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19年9月试行)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面向院校专业 (2)5面向工作岗位(群) (3)6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3)参考文献 (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苏州大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立宁、郑丽梅、王志强、蒋庆斌、禹鑫燚、陈小艳、叶晖、肖永强、冯海明、金文兵、张春芝、李峰、廖强华、林勇坚。
声明: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同意,不得印刷、销售。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所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价,相关用人单位的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291.2-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GB/T19400-2003工业机器人抓握型夹持器物体搬运词汇和特性表示GB/T16977-2005工业机器人坐标系和运动命名原则GB/T20867-2007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GB/T29824-2013工业机器人用户编程指令GB/T35412-2017托盘共用系统电子标签(RFID)应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GB11291.2-2013、GB/T20867-2007、GB/T2982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课程标准1.课程属性《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前导主要专业课程名称前导主要专业课程有《液压与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等。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液压及气压传动相关知识;传感器的种类、工作原理等;掌握了PLC相关编程及控制技术;会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编程并操作等。
3.课程定位《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课程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的认证单元,与前修、后续课程共同构成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和编程应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为学习后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后续主要专业课程名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之后《智能制造与生产线运行控制》、《工业控制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打下基础。
5.融通课程性该课程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的认证单元,是课证融通课程,学生学习后可考取相关证书。
6.配套线上课程无二、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2)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3)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4)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5)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使之具有良好的再学习和继续发展的能力;(6)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2.知识目标(1)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基本功能和应用;(2)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组成结构和运行过程;(3)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常用机械结构、电气、气动和检测等元器件的功能和作用;(4)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硬件配置和程序设计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运行方案设计、编程和调试方法。
工业机器人应用竞赛理论试题姓名:得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机械手亦可称之为机器人。
( Y )2、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分解为由多个平移和绕轴转动的简单运动的合成。
( Y )3、示教编程用于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 Y )4、我国从应用环境上把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 Y )5、机器人轨迹指工业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即运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 Y )6、轨迹插补运算时伴随着轨迹控制过程一步步完成的,而不是在得到示教点后,一次完成,再提交给再现过程的。
( Y)7、工作范围是指机器人手臂所能到达的点的集合。
(N)8、机器人的精度主要依存于传动误差、控制算法和分辨率系统误差。
(N)9、点焊过程中焊钳电极头压力越大,焊点质量越好。
(N)10、真空吸盘要求工件表面平整光滑、干燥清洁,同时气密性好。
(Y)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同步带传动属于( B )传动,适合于在电动机和高速比减速器之间使用。
A 高惯性B 低惯性C 高速比D 大转矩2.机器人外部传感器不包括( C )传感器。
A 力或力矩B 视觉C 位置3.手爪的主要功能是抓住工件、握持工件和( C )工件。
A 固定B 定位C 释放D 触摸。
4.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分为点位控制和( B )。
A 点对点控制B 连续轨迹控制C 任意位置控制5.焊接机器人的焊接作业主要包括( A )。
A 点焊和弧焊B 间断焊和连续焊C 平焊和竖焊 D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6.作业路径通常用( D )坐标系相对于工件坐标系的运动来描述。
A 手爪B 固定C 运动 D工具7.动力学的研究内容是将机器人的_____联系起来。
( A )A运动与控制 B传感器与控制 C 结构与运动 D传感系统与运动8.谐波传动的缺点是( A )。
A扭转刚度低 B 传动侧隙小 C惯量低 D 精度高9.机器人三原则是由谁提出的。
(D)A 森政弘B 约瑟夫•英格伯格C 托莫维奇D 阿西莫夫10.当代机器人大军中最主要的机器人为:( A )A 工业机器人B 军用机器人C 服务机器人D 特种机器人11.手部的位姿是由哪两部分变量构成的?( B )A 位置与速度B 姿态与位置C 位置与运行状态D 姿态与速度12.示教-再现控制为一种在线编程方式,它的最大问题是:( B )A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 B占用生产时间C操作人员安全问题 D容易产生废品13.下面哪个国家被称为“机器人王国”?( C )A 中国B 英国C 日本D 美国14.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时,作为示教人员必须事先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才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竞赛组织者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的竞赛组织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第二条竞赛时间和地点本次竞赛将于2024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第三条竞赛目的和任务本次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第四条竞赛内容本次竞赛的内容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和创客实践两个方面,参赛选手需要完成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并展示他们的实际创造能力。
第二章竞赛规则第五条竞赛参赛对象本次竞赛面向广西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每个学校可以推荐不超过5名学生参赛。
第六条竞赛项目本次竞赛要求参赛选手根据主办方要求,自行设计一个工业产品,并制作一个实物样品。
同时,要求参赛选手参加创客实践环节,通过利用现有的创客工具和材料,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七条评分标准本次竞赛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设计创意、产品功能、制作工艺和创客实践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第三章组织和管理第八条竞赛评委本次竞赛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评委,评委由主办方负责组织。
第九条竞赛赛程本次竞赛将按照以下赛程进行:1.前期准备:宣传推广、参赛选手报名和资料提交等;2.初赛:参赛选手进行现场设计与制作;3.复赛:参赛选手进行创客实践环节;4.决赛:参赛选手进行项目展示与答辩。
第十条竞赛奖项本次竞赛将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等奖项,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第十一条参赛规定1.参赛选手需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报到;2.参赛选手需按照竞赛规则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3.参赛选手需确保提交的作品为原创,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4.参赛选手需遵守竞赛纪律,不得抄袭或者作弊。
第四章竞赛保障第十二条竞赛保障措施为了保障竞赛的公正、公平,主办方将提供设计和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第十三条竞赛费用本次竞赛的费用由主办方承担,参赛选手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华航唯实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题库及样题(高职)-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实操任务书样题(高职组)工位号:竞赛时间: 210 分钟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委员会(2016年10月)以下为本次竞赛的各项任务,请选手根据竞赛任务书,在3.5个小时内,完成竞赛设备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作站编程与调试,活塞发动机自动装配生产线的硬件安装、电路安装与电路图绘制、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PLC人机界面开发等任务。
任务一:安全知识(10分)1、选择题1)机器人控制柜发生火灾,应该使用以下何种灭火方式(2))A 浇水B 二氧化碳灭火器C 泡沫灭火器D 沙子3)工业机器人的主电源开关在什么位置()A 机器人本体上B 示教器上C 控制柜上D 需外接4)本比赛中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有几个自由度()A 1个B 3个C 4个D 6个5)对于本比赛中使用的机器人,制动闸释放按钮可以控制几个轴()A 1个B 3个C 4个D 6个6)关闭机器人控制柜电源后必须等几分钟后才可以再次开机()7)A、 1B、2C、5D、102、判断题1)工业机器人急停开关不允许被短接。
()2)机器人处于自动模式下时,不允许进入其运动所及的区域。
()3)意外或不正常情况下,均可使用E-Stop键,停止运行。
()4)在编程、测试及维修时必须注意即使在低速时,机器人仍然是非常有力的,其动量很大,必须将机器人置于手动模式。
()5)可以使用溶剂、洗涤剂或擦洗海绵清洁示教器触摸屏。
()任务二:机械电气安装调试(20分)(一)机械硬件安装完成竞赛设备平台活塞原料送料装置机械硬件的安装与调试(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
图1 送料装置实物图图2 送料装置爆炸图(二)电气和气路连接完成工业机器人末端工具快换头的气路连接,并连接控制机器人快换头气路的电磁阀电气线路,如图3所示。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课程标准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专业核心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性质在本课程中,通过项目主导、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对ABB公司的RObotStUdiO软件的操作、建模Smart组件的使用、轨迹离线编程、动画效果的制作、模拟工作站的构建、仿真验证以及在线操作进行全面的讲解。
本课程适合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调试、现场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特别是已掌握ABB机器人基本操作,需要进一步掌握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模拟仿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机器人方面的综合素质,着重使学生掌握从事机器人加工类企业中机器人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渗透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1.能认识、安装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
2.会构建基本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3.能较熟练运用仿真软件RobotStudio中的建模功能。
4.能较熟练运用仿真软件RobotStudio对工业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
5.会运用RobotStudio中Smart组件的应用。
6.会带导轨和变位机的机器人系统的创建与应用。
7.会SCreenMaker示教器用户自定义界面使用。
(二)能力目标1.本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必须加强平时的练习,在重复操作练习中提高熟练软件,并掌握其中的操作原理2.能运用虚拟软件进行在线编辑I/O信号的操作、正确编程运动轨迹、正确布局机器人工作站。
3.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能在课外学习新的编程指令,并能学习使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GZ-2021021赛项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英文名称: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赛项组别:高职组赛项归属产业:装备制造类二、竞赛目的通过竞赛,检验、展示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改革成果以及学生岗位通用技术与职业能力,引领和促进高职院校该专业教学改革,激发和调动行业、企业关注和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提升高职院校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赛项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背景,针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岗位技能提升的要求,面向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通过技能竞赛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发展、课程的建设、人才的培养质量,积累和开发适合院校的生产性教学载体(项目),引入企业评价标准,解决工业机器人产业迅猛增长与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提升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应用人才水平和数量,实现人才的到岗即用。
赛项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关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和引导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工业机器人及系统应用的综合能力;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水平,以赛促教,为工业机器人及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赛项设计依据工业机器人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等企业岗位的迫切需求,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着重考核与培养学生的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工作站安装调试、系统集成以及现场维护等能力,考察参赛队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及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践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教会上提出的“中国制造业大国向精密制造业强国的转变”的要求。
三、竞赛内容本赛项以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作站系统作为竞赛平台,多名参赛选手协作完成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作站系统中的配套设备机械电气系统的装调、工业机器人标定及示教器示教编程、通讯设置及操作编程、视觉系统编程调试、AGV机器人及码垛机器人的编程调试等基本工作任务,并通过对系统的人机界面开发及控制程序设计等完成工业机器人智能工作站系统的联机运行和特定制造流程等综合任务。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19年9月试行)目次前言 (1)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面向院校专业 (3)5面向工作岗位(群) (3)6职业技能要求 (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志彬、陈穆珩、曹其新、周峻水、王亮亮、刁秀珍、曾小波、肖永强、郭宏宾、邵振洲、张天翼、李东、张启福、蒋清山、杨德校、李伟、魏召刚、张志明、龚玉涵声明: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意,不得印刷、销售。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价,相关用人单位的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GB/T20867-2007《工业环境用机器人安全要求》GB11291.1-2011《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GB11291.2-2013《工业机器人性能试验实施规范》GB/T20868-2007《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GB/T12642-2013《工业机器人用户编程指令》GB/T29824-2013《工业机器人坐标系和运动命名原则》GB/T16977-20053术语和定义国家、行业标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工业机器人是指其操作机是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多用途、可对三个或三个以上轴进行编程。
它可以是移动或固定式,通常在工业自动化中使用。
3.2末端执行器也称末端,是指为使机器人完成其任务而专门设计并安装在机器人末端关节机械接口处的装置,例如夹持器、扳手、焊枪、喷枪等。
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竞赛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GZ-2019019赛项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组别:高职组赛项归属产业:装备制造业二、竞赛目的通过竞赛,检验、展示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改革成果以及学生岗位通用技术与职业能力,引领和促进高职院校该专业教学改革,激发和调动行业、企业关注和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提升高职院校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三、竞赛内容本赛项以工业机器人智能工作站系统作为竞赛平台,多名参赛选手协作完成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作站系统中的配套设备机械电气系统的装调、工业机器人标定及示教器示教编程、通讯设置及操作编程、视觉系统编程调试、AGV机器人及码垛机器人的编程调试等基本工作任务,并通过对系统的人机界面开发及控制程序设计等完成工业机器人智能工作站系统的联机运行和特定制造流程等综合任务。
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连续不断的3.5小时)内,以现场操作的方式,根据赛场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赛项任务书,完成基本赛项任务及综合赛项任务,具体的竞赛内容和成绩占比如下:(一)按任务要求完成对比赛系统的机器人相关设备进行机械和电气改造,使其能够组成工业机器人智能工作站系统。
(15%)(二)按任务要求完成智能视觉系统的流程编辑,实现工件流水线上的各种工件形状种类、位置、角度及缺陷的识别。
(10%)(三)按任务要求完成工业机器人参数设定、标定及编程调试。
(20%)(四)按任务要求完成机器人相关基本模块单元的测试用的人机界面、通讯以及底层控制程序的编制,包括机器人、流水线、码垛机立体仓库等单元。
(20%)(五)对竞赛设备进行整体操作、编程和调试,达到任务书规定综合任务(包括工件检验、分拣、装配、转运、入库等)的工作要求和技术要求。
(25%)(六)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
竞赛现场考察参赛队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及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
(10%)四、竞赛方式(一)竞赛采用团体赛方式,不计选手个人成绩,统计参赛队的总成绩进行排序。
(二)竞赛队伍组成:每支参赛队由3名比赛选手组成,性别不限,3名选手须为同校在籍学生,其中队长1名。
每队可配2名指导教师。
每校一支参赛队。
(三)竞赛均各自采取多场次进行,由赛项组委会按照竞赛流程组织各领队参加公开抽签,确定各队参赛场次。
参赛队按照抽签确定的参赛时段分批次进入比赛场地参赛。
(四)赛场的赛位统一编制赛位号,参赛队比赛前30分钟到赛项指定地点接受检录,进场前15分钟抽签决定赛位号,抽签结束后,随即按照抽取的赛位号进场,然后在对应的赛位上完成竞赛规定的赛项任务。
赛位号由参赛选手抽取,抽取赛位号的步骤:1.抽签由赛场加密裁判主持;2.参赛选手随机抽取赛位号,并在赛位记录单上签名确认;3.抽签结果由赛项办公室密封后统一保管,在评分结束后开封统计成绩。
五、竞赛流程(一)竞赛流程图。
各参赛队按照竞赛流程图完成竞赛领队会、赛前说明一次抽签确定参赛场次号二次抽签确定赛位号在现场工作人员引导下,参赛选手进入赛位,检查并确认设备、工具清单等,并签字确认竞赛流程图(二)竞赛日程。
具体的竞赛日期,由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统一规定,本赛项熟悉设备2天,报到1天,正式比赛时间2-3天,选手第一天按照时间安排分批次(具体时间安排和批次视报名情况而定,会另行通知)熟悉场地和设备,第二天恢复设备,第三天上午报到,下午召开赛前说明会和场次抽签活动;第四天、第五天进行正式比赛(第六天是否比赛视情况而定)。
竞赛日程表如表1所示。
表1竞赛日程表(具体时间以竞赛指南为准)日期时间内容竞赛前3日全天选手熟悉场地(各赛队熟悉设备时间视报名情况安排)裁判长宣布比赛开始,参赛选手开始进行操作,比赛开始计时若竞赛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时,参赛选手应提请裁判及现场技术支持到比赛赛位处确认原因,对于确因设备自身故障而耽误的时间,由大赛裁判组将该参赛队的比赛时间酌情增补;如非设备自身故障,则不予考虑比赛结束前10分钟,裁判长提醒比赛即将结束参赛队完成比赛结果提交后,参赛选手签字确认;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离开赛场,比赛结束竞赛前2日全天恢复设备竞赛前1日10:00—12:00参赛队报到,领取资料15:00赛前说明会、领队会、场次抽签竞赛第1日7:00参赛选手到赛场(赛位抽签)7:30—11:00正式比赛(第一场)12:00参赛选手到赛场(赛位抽签)12:30—16:00正式比赛(第二场)17:00参赛选手到赛场(赛位抽签)17:30—21:00正式比赛(第三场)竞赛第2日待定待定六、竞赛试题本赛项采用公开样题的方式。
本赛项的命题工作由裁判组负责,按照竞赛规程的内容要求,在方向和难度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参照国赛要求进行设计。
本赛项会在开赛前30天以上公布赛项样题。
七、竞赛规则(一)参赛资格。
参赛选手须为高等职业院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生,性别不限、专业不限,本科院校在籍高职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2+3”分段学制已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三年级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
但参加过国赛并获得过该项目比赛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参赛。
(二)报名要求。
1.竞赛组队要求:参赛选手为同一学校,不允许跨校组队。
2.人员变更: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
如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由院校相关部门于本赛项开赛10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核实后予以更换;报到后选手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比赛时,由大赛组委会根据赛项的特点决定是否可进行缺员比赛。
(三)赛前准备。
1.熟悉场地:比赛日前按照安排开放赛场,熟悉场地。
2.领队会议:比赛日前一天下午召开领队会议,由各参赛队伍的领队和指导教师参加,会议讲解竞赛注意事项并进行赛前答疑,由领队通过抽签确定各参赛队的场次。
3.参赛队员入场:参赛选手凭参赛证、身份证比赛前30分钟到达赛场指定地点接受检录,并抽取赛位号,按号入座,裁判负责核对参赛队员信息;严禁参赛选手携带与竞赛无关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及其他相关资料与用品入场。
(四)比赛期间1.选手进入赛场必须听从现场裁判人员的统一布置和指挥,首先需对比赛设备、选配部件、工量具等物品进行检查和测试,如有问题及时举手向裁判人员示意处理。
2.竞赛期间,选手不得将手机等通信工具带入赛场,非同组选手之间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递信息,如传递纸条,用手势表达信息,用暗语交换信息等;3.爱护赛场提供的器材,不得移动赛场内台桌、设备和其它物品的定置,不得故意损坏设备和仪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4.遇事应先举手示意,并与裁判人员协商,按裁判人员的意见办理;5.比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选手因个人误操作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故障时,裁判长有权中止该队比赛;如非选手个人原因出现设备故障而无法比赛,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调换到备份赛位或调整至最后一场次参加比赛);如裁判长确定设备故障可由技术支持人员排除故障后继续比赛,将给参赛队补足所耽误的比赛时间;6.比赛过程中,除参加当场次比赛的选手、执行裁判员、现场工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比赛现场;比赛结束后,参赛人员应根据指令及时退出比赛现场;7.参赛选手不得将竞赛任务书、图纸、草稿纸和工具等与比赛有关的物品带离赛场,选手必须经现场裁判员检查许可后方能离开赛场;8.选手须按照程序提交比赛结果,配合裁判做好赛场情况记录,与裁判一起签字确认,裁判要求签名时不得拒绝;9.其它未涉事项或突发事件,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或决定。
(五)成绩公布1.组织分工。
在赛项组委会的领导下成立由裁判组和仲裁组组成的成绩管理组织机构。
具体要求与分工如下:裁判组实行“裁判长负责制”,设裁判长1名,全面负责赛项的裁判管理工作并处理比赛中出现的争议问题,以及足够数量的裁判员。
裁判员选聘。
由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在赛项裁判库中抽定赛项裁判人员。
裁判长由赛项执委会向大赛执委会推荐,由大赛执委会聘任。
裁判员根据比赛需要分为加密裁判、现场裁判和评分裁判。
加密裁判负责组织参赛队伍(选手)抽签,对参赛队信息、抽签代码等进行加密;现场裁判按规定做好赛场记录,维护赛场纪律,评定参赛队的现场得分;评分裁判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的比赛作品、比赛表现按赛项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2.成绩管理程序。
按照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的明确要求,参赛队伍的成绩评定与管理按照严密的程序进行。
3.成绩公布。
由承办单位信息员将裁判长提交的赛项总成绩的最终结果录入赛务管理系统。
信息员对成绩数据审核后,将赛务系统中录入的成绩导出打印,经赛项裁判长、仲裁组和赛项组委会审核无误后签字。
并将确认的电子版赛项成绩信息上传赛务管理系统。
同时将裁判长签字的纸质打印成绩单报送赛项组委会。
八、竞赛环境比赛区域采光、照明和通风良好,环境温度、湿度符合设备使用规定,同时满足选手的正常竞赛要求。
赛场主通符合紧急疏散要求。
提供稳定的水、电、气源和供电应急设备。
九、技术规范(一)理论标准。
1.工业机器人坐标系和运动命名原则GB/T16977-20052.工业机器人抓握型夹持器物体搬运词汇和特性表示GB/T 19400-20033.装配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标准(GBT26154-2010)4.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GB11291-1997)5《国家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二)硬件标准。
1.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职业编码6-07-06-05)2.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职业编码6-05-02-02)3.装配钳工国家职业标准(职业编码6-05-02-01)4.机械设备安装工国家职业标准(职业编码6-23-10-01)(三)软件标准。
1.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职业编码X2-02-13-10)2.工业机器人编程和操作图形用户接口GB/T19399-20033.工业机器人用于机器人的中间代码GB/Z20869-2007十、技术平台竞赛设备采用2018年国赛中使用的平台,工具、耗材统一提供。
配置HR20-1700-C10机器人的设备型号为HB-RCPS-C10,该型号由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一)竞赛平台的功能和组成。
该实训平台主要由6关节型关节机器人单元、AGV移动机器人、智能视觉统检测识别单元、码垛机器人智能仓储单元、工件流水线单元、装配流水线单元以及主控系统单元组成。
其组成如图1所示:图1竞赛技术平台组成竞赛平台采用的装配工件为四种,分别模拟关节底座、电机、减速器和输出法兰,如下图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