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3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三节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教学目标:掌握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教学重点:掌握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教学难点:掌握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教学时数:1微课作业:举例说明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教学反思: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重点内容,通过视频和丰富的生活实例,讲解较为生动形象,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重点内容,从指导教师对毕业生实习反馈得知,学生对大班孩子的掌控能力比较差,所以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重点讲解。
大多数同学对幼儿缺乏感性认识,建议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幼儿尤其是大班幼儿。
教学设计第4微学时一、导入复习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抽象思维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二、学习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抽象思维开始萌发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
幼儿能初步抽象概括地掌握类的含义,如能把各种车放在一起,作为同一类的事物来看待,已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
能初步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困难”、“勇敢”、“左”、“右”等;能初步理解一些数概念,如知道“3”的实际含义;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如知道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5~6岁的幼儿已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或是思维、想象等,都有了一定的方法。
如在观察图画时,5岁后儿童已不再是胡乱地看,而是能够学会按照一定的方向或路线(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扫视。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0-2岁:婴儿期和幼儿期,主要特征是发展基本的感官和运动技能,如爬行、翻滚、爬起来、坐起来等。
2. 2-6岁:学龄前期,主要特征是逐渐形成语言和思维能力,开始注意周围的事物和人,有探索和好奇心,但仍存在自我中心和缺乏协作性的特点。
3. 6-12岁:儿童期,主要特征是发展出更加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开始学习处理复杂的问题和关系,但仍具有自我中心和依赖成人的特点。
4. 12岁以上:青春期,主要特征是身体和心理上的转变,性格和兴趣表现出更多的个性化特征,社交和情感关系开始变得更为复杂。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
比如: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孩子中班(4-5岁)的孩子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1、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对吗?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分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儿童大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也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期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2、理解教育必须通过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才能起作用,领会根据幼儿心理特征来进行教育工作。
重点:幼儿期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难点:教育必须通过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学步骤:导入:这节课进一步探讨幼儿期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的主要特征。
一、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图示法、举例讲授法)(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1)吸吮反射: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作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2)眨眼反射: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动作。
这是一种防御性的本能,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
(3)怀抱反射: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他会本能地紧紧靠贴成人。
(4)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5)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5个脚趾形成扇形。
(6)迈步反射(行走反射):大人扶着新生儿的两腋,把他的脚放在桌面、地板或其他平面上,他会作出迈步的动作,好像两腿协调地交替走路。
(7)游泳反射:让婴儿俯伏在小床上,托住他的肚子,他会抬头,伸腿,做出游泳的姿势。
如果让婴儿俯伏在水里,他会本能地抬起头,同时做出协调的游泳动作。
(8)巴布金反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
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
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
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
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
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
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哭个不停。
不喜欢大灰狼等动物,就把图书上有关狼给破坏掉;喜欢那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
3岁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了。
家长在了解这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后,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的。
如每年开学初,小班的孩子都面临一个上幼儿园哭闹的问题。
尤其是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幼儿,刚入园的几天甚至更长的时会发生哭闹现象。
所以,送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要在开学的前几天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一定要交代接孩子的时间,千万不要骗孩子。
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一定要马上离开幼儿园,千万不要一会儿不放心,偷看孩子活动,只要这样才能使幼儿能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
接孩子要按时按点来接孩子千万不要提前来接孩子,如果你提前来接孩子,别的孩子就会受影响而哭闹。
2、爱模仿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二节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目标:掌握0-1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掌握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重点:掌握1-3岁儿童年龄特征中“独立性的出现”这一特点教学难点:掌握1-3岁儿童年龄特征中“独立性的出现”这一特点教学时数: 1 学时作业:简述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反思: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和视频让学生了解,0-1岁和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但大多数同学对于婴幼儿缺乏感性认识,建议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婴幼儿。
教学设计第2学时一、导入复习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念,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0-1岁、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新内容(一)人生第一年(乳儿期)【问题讨论】你们接触过1岁以前的孩子,也学习过学前卫生学,能否描述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征?并概括出1岁以前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先说明0-1岁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总的特点: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再逐点举例说明。
课后观看《万婴跟踪》。
1. 0-1个月新生儿期:【问题讨论】孩子什么时候出现心理现象?是在什么基础上出现的?(1)有了本能反应(无条件反射)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
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
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即用以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2)条件反射出现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够建立条件反射。
孩子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能力,例如一切学习,都是条件反射活动。
又如,妈妈每次给孩子喂奶,都是把他抱在怀里,经过多次强化,被抱起来喂奶的姿势,和奶头在嘴里吃奶的无条件反射相结合,新生儿就形成了对吃奶姿势的条件反射。
3到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探索世界:3-4岁的幼儿对自己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会主动探索世界,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和活动。
2.自我意识的增强: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个性,能够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3.语言和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够用更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开始涉及到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思维活动。
4.社交能力的提高:幼儿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往,开始形成正式的朋友圈。
5.情感的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情感逐渐稳定下来,并开始建立起稳定的情感关系。
6.发展自我控制力:3-4岁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的阶段,这也是自尊感和自信心的建立时期。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选择题1.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B.大小规律C.粗细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0~1岁B.1~3岁C.4~5岁D.3~6岁4.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潜伏期的长短C.最佳期的性质D.敏感期的特点5.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这是动作发展的( )。
[浙江省2007年10月真题]A.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6.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1~3个月B.5~6个月C.1岁左右D.3岁以上7.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匀速均衡发展B.高速不均衡发展C.年龄越小发展越慢D.年龄越小发展越快8.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年龄特征是绝对稳定的B.年龄特征可以随意改变C.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D.年龄特征可跳跃发展9.学前期或幼儿期儿童的年龄阶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0~1岁B.1~3岁C.3~6岁D.6~12岁10.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3岁前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1.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 )儿童身上看到。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6个月B.8个月C.12个月D.15个月12.先学前期是指( )。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4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问题讨论】1、儿童的年龄特征会不会发生变化?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开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三节 3-6岁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3-6岁是小孩进入幼儿园的时期,因此称为幼儿期。
那个时期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3-6岁分为3-4岁小班、4-5岁中班、5-6岁大班。
在这3年里,心理开展有明显的变化,每年有新的特点。
一、3-4岁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3-4岁是小孩初入幼儿园的年龄。
在幼儿园一般称为小班,他们的特点专门突出。
〔一〕最初步的生活自理3岁以后,小孩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如能跑能跳,能用勺子吃饭。
能够自己进餐、操纵大小便、在成人关心下自己穿衣,更重要的是,已全然上能用语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也能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因此,3岁以后小孩能够进入幼儿园参加集体生活。
上幼儿园以后,小孩的生活范围扩大,认识能力、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开展。
〔二〕认识依靠行动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是专门具体的,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3-4岁儿童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能想好了再做。
如让小班幼儿去拿窗台上的玩具,说请你想一想如何拿到那个玩具,他绝对不能想,而是立马去拿,伸手去够够不到又踮起脚尖拿,拿不到,又跳起来拿,依旧拿不到,这时候他觉察旁边有张椅子,爬到椅子上拿到了。
假设你叫他站在那儿想,不准动,他是想不出来的,一定要通过动作开展思维,动作停止了,思维也就停止。
冬冬今年三岁多点儿,爽朗可爱,专门喜爱画画、拼图。
每次画画总是拿起笔来就画,间或画出一种图形,就欢乐地说:“哈,小鸟,瞧,我画了只小鸟!〞画出来的像什么就说是什么。
拼图也是如此。
爸爸对此专门不中意。
每当冬冬要画画了,他总是要求冬冬说:“你告诉爸爸,你想画什么,想好了再画!〞冬冬不听,依旧拿起笔来就画。
冬冬爸爸专门生气,经常批判冬冬“做事之前不动脑筋!〞冬冬爸爸的要求和批判是否合理?什么缘故?3-4岁儿童认识依靠行动,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能想好了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