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三种手型五种步型武术课教案25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武术基本手型》(教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武术涵义,并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2.通过游戏使98%的同学掌握武术基本手型及手法的动作特点,发展学生的灵活性与动作的协调能力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果断、顽强的心理素质,在游戏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树立终身的体育锻炼意识。
4.通过基本动作的学习,在与同伴合作下创新武术动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快速、准确记忆武术基本动作的特点难点:武术所表现出的精气神教学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
一、准备部分1、教师向学生抱拳礼问好。
2 教师情境导入,教师通过武打电影明星向学生介绍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让学生知道武术除了锻炼身体还能够防身。
(1)热身游戏:看谁反应快游戏中,我采用指令性和非指令性两种游戏形式。
通过指令性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武术的基本步型、手刑,为主课学习和突破重点、难点做好准备,非指令性游戏,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我在此安排这个游戏的目的在于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为主课学习做好准备。
(2)韵律拳击操利用韵律拳击操可以与课题的主题相关,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为主课学习做好准备二、基本部分1、武术基本三种手型:拳、掌、勾拳要求:双手四指并拢、卷曲紧握,大拇指弯曲扣紧中指第二关节。
(1)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学习前让学生看老师完整示范,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练习师提问:拳像什么?(石头)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拳的拳面、拳眼、拳心。
(3)教师口令指挥学生复习完整动作通过完整动作练习进行巩固,发现错误动作时教师及时纠正。
(4)教师带领学生自喊自练掌握出拳时的节奏,加强出拳力度。
掌要求:四指并拢伸直,大拇指弯曲扣于虎口处。
(1)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学习前让学生看老师完整示范,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武术手型教案教案标题:武术手型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武术手型,包括拳头、掌心、手刀和指尖。
2. 了解每种手型的应用场景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手部协调能力和力量掌握能力。
教学重点:1. 武术手型的正确姿势和动作。
2. 武术手型的应用场景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白板。
2. 模拟练习场地。
3. 手套和护具(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们谈谈他们对武术手型的了解和认识。
2.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一些常见的武术手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武术手型(10分钟)1. 介绍拳头手型:将手指弯曲,拇指放在外侧,其他手指握紧。
2. 介绍掌心手型:手掌打开,手指自然分开,手掌稍微凹陷。
3. 介绍手刀手型:手掌打开,手指自然分开,手掌稍微凸起,手指并拢。
4. 介绍指尖手型:手指自然分开,指尖稍微弯曲。
三、实践练习(25分钟)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练习不同的武术手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动作和姿势供学生练习。
2. 教师示范:教师展示正确的武术手型和动作,并解释每个手型的应用场景和技巧。
3. 学生练习:学生们在小组内练习不同的武术手型,并互相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手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武术手型,提高手部协调能力和力量掌握能力。
五、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武术手型的小短文,包括学到的手型和他们的应用场景。
2.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并观察武术电影或视频中的手型运用,并写下观察心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武术培训班或社团,进一步提高技巧和应用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武术表演或比赛,展示所学的武术手型和动作。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教学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完整版)小学武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教材第四册第六节,主要学习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动作。
包括:1. 基本手型:拳、掌、勾、爪。
2.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
3. 基本动作:冲拳、按掌、拍打、踢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动作。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基本手型、基本步型的正确掌握和运用。
难点: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台、示范板、武术服装、武术器械。
学具:武术练习册、笔记本、水杯。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拉伸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2. 实践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3. 小组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纠正动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武术动作的内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底蕴。
5. 复习与巩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动作要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基本手型:拳、掌、勾、爪2.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3. 基本动作:冲拳、按掌、拍打、踢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课后练习本节课所学的武术动作,并尝试组合成一个小套路。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素质,将所学的武术动作组合成一个小套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武术比赛或者演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武术水平,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南拳等,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五步拳三种手型和五种步型教案一、教材分析: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的熏陶。
本课是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九年制五年级内容改编而成,根据学生特点,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武术的基本手型与步型,第二课时学习五步拳,本说课稿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武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
五步拳主要是以三种手型(拳、掌、钩)和五种步型(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组合而成的套路动作。
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集体观念,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五步拳动作组合路线以及提高动作连贯性,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能力和节奏感。
2、通过学生观察、模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练习,使学生做到路线清楚,手型、步型正确到位。
3、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提高参与意识,进一步树立安全意识、遵守纪律、执行规则,培养学生崇尚武德、坚定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手型、步型正确到位。
2、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节奏力度的把握。
四、学情分析: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往教学中接触过武术,对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略有了解,但动作不够准确。
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武侠小说及影视作品的影响,对武术充满幻想但认识不清。
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怯懦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
因此,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五、教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分层教学法,以温故知新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在复习武术基本手型与步型时,强调正确的动作,以利于学生模仿;2、练习纠错法,引导学生相互对比、交流、评价,从中悟出动作要领,自主发现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武术手型和步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武术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手型和步伐的正确动作要领,能够独立完成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手型:拳、掌、勾、爪、指等。
2. 基本步伐:弓步、马步、歇步、独立步、滑步等。
三、教学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等)四、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一课时、两课时等)五、教学场地(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室内体育馆、室外运动场等)六、教学准备1. 武术器材:拳套、护具、步伐标志物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
3. 音乐播放设备。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简要介绍武术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武术表演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武术的魅力。
(二)基本手型教学1. 拳:讲解拳的形状、握法、出拳方向等,并进行示范。
2. 掌:讲解掌的形状、握法、出掌方向等,并进行示范。
3. 勾:讲解勾的形状、握法、勾出方向等,并进行示范。
4. 爪:讲解爪的形状、握法、抓出方向等,并进行示范。
5. 指:讲解指的形状、握法、出击方向等,并进行示范。
(三)基本步伐教学1. 弓步:讲解弓步的站位、腿型、身体姿势等,并进行示范。
2. 马步:讲解马步的站位、腿型、身体姿势等,并进行示范。
3. 歇步:讲解歇步的站位、腿型、身体姿势等,并进行示范。
4. 独立步:讲解独立步的站位、腿型、身体姿势等,并进行示范。
5. 滑步:讲解滑步的站位、腿型、身体姿势等,并进行示范。
(四)动作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逐个学习基本手型和步伐。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3.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五)游戏环节1. 设计与手型和步伐相关的游戏,如:手型接龙、步伐接力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六)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基本手型步型教案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基本手型步型教案引言:《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能。
武术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和品德修养。
本文针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了一份针对武术基本手型步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与热爱;2.掌握武术基本手型与步型的动作要领;3.培养学生良好的协调性、平衡感和集中力;4.发展学生感知身体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武术基本手型的姿势和要领;2.武术基本步型的动作和要领;3.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提前准备好武术基本手型与步型的示范视频或图片,供学生学习参考;2.教具:音响设备,播放示范视频;3.场地:室内或室外宽敞的场地,为学生的动作展示提供足够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1. 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武术的概念和价值,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武术冠军的表演视频,或者通过讲述武术文化的历史和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武术与健康的关系。
2. 正文(80分钟)(1)介绍基本手型(20分钟)展示并讲解武术基本手型的姿势和要领,如拳法中的拳头、手掌、手指等不同手型。
指导学生正确握拳,保持手肘与身体的合适角度,并注重手部的放松与力量的发挥。
(2)练习基本手型(20分钟)让学生进行基本手型的练习,每种手型练习2分钟。
老师可以进行示范,辅助学生纠正手型的不足之处,同时督促学生完成练习。
(3)介绍基本步型(20分钟)展示并讲解武术基本步型的动作和要领,如正步、退步、侧步等不同步型。
指导学生保持身体的稳定与平衡,正确迈步、换脚等动作。
(4)练习基本步型(20分钟)让学生进行基本步型的练习,每种步型练习2分钟。
老师可以进行示范,辅助学生纠正步型的不足之处,同时督促学生完成练习。
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武术》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拳法、基本腿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的动作要领。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力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武术剑、太极拳扇、武术服装、标志物。
学具:笔记本、水壶、擦汗毛巾。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力度,避免拉伤。
2. 基本手型和步型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武术的基本手型(如掌、拳、爪)和基本步型(如弓步、马步、仆步),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基本拳法和腿法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基本拳法(如直拳、横拳、摆拳)和基本腿法(如正踢、侧踢、扫踢),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的动作要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武术动作图。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笔和纸绘制出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的动作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习武术,参加武术比赛,提高学生的武术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本手型和步型的教学细节1. 教师在教授基本手型时,应重点强调手型的准确性和发力点。
例如,掌心要放松,手指微屈,力在掌根。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法教案健康武术作为小学体育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学习基本手型和步法,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心理素质,提升其身体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手型的名称和动作要领;2. 熟悉基本步法的名称和基本用法;3.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心理素质。
二、教学准备教学场地:宽敞平整的操场或体育馆。
器材准备:音响设备、底板或标线。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准备(5分钟)在操场上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以准备学生的身体。
2. 手型基础训练(10分钟)介绍武术中常用的基本手型,包括:1)虎口:拳头内侧上方。
2)鹰爪:手指张开,掌心向内。
3)劈掌:手掌张开,手指分开,指尖向前。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些基本手型的名称和动作要领,并进行练习。
3. 步法训练(20分钟)介绍武术中常用的基本步法,包括:1)并步:两脚并拢站立。
2)左脚迈步: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
3)右脚迈步: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
4)左脚后退:左脚向后退一步。
5)右脚后退:右脚向后退一步。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步法的名称和基本用法,并进行练习。
4. 手型与步法结合(20分钟)将基本手型和步法结合起来进行训练,通过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型和步法结合动作,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感受到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的提高。
5. 操练和巩固(15分钟)设置基本手型和步法组合的操练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操练和巩固。
6. 放松活动(10分钟)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拉伸等,以恢复学生的身体状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动作操作。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掌握程度可能不够理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武术基本手型和基本手法》教案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一项既兼具健身效果,又能培养意志力和培养自信心的运动。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引入武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武术基本手型和基本手法》教案,以帮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技巧。
一、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对武术的兴趣。
2.了解武术的基本手型和基本手法,正确掌握手式。
3.通过学习武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教学内容1.武术基本手型手掌:张开五指,手掌平直。
手背:手掌向下,手指自然下垂。
握拳:手心朝内,拇指闭合于其他四指上。
2.武术基本手法空踢:抬起一条腿,膝盖弯曲,用腿的前部踢向前方。
直拳:直臂肘略微弯曲,拳头握紧,快速向前推出。
侧踢:身体侧立,腿伸直,脚尖朝外侧踢出。
抓击:手指稍微弯曲,掌心朝下,用手掌或手指的部分击打。
三、教学步骤1.导入制作一份有关武术起源和发展的图片、视频或展板,让学生观看并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表达对武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内容讲解先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武术基本手型,让他们进行模仿。
重复练习,确保学生每个手型都掌握准确无误。
在讲解基本手型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武术的基本手法,并进行实地示范。
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逐渐掌握每个手法的正确姿势和力度。
3.学生练习分组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互相观摩和评价。
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时间练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4.小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论和总结,鼓励他们的表现,并强调锻炼的重要性和武术的价值。
5.课后延伸家庭作业可以是写一篇关于自己理解武术的作文,或通过观看电影、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关于武术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手型和手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动作的准确性。
2.学生按要求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作文或其他形式的延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