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体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增强对武术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概念及起源2. 武术基本功训练:弓步、马步、桩功、步法、手型、手法等3. 武术套路动作学习:初级长拳、五步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等4. 安全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常规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点名,检查出勤情况。
2. 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包括跑步、跳绳等。
二、武术基本概念及起源1. 教师简要介绍武术的基本概念和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武术的了解和认识。
三、武术基本功训练1. 教师讲解并示范弓步、马步、桩功等基本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四、步法、手型、手法训练1. 教师讲解并示范步法、手型、手法等基本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课堂常规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点名,检查出勤情况。
2. 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包括跑步、跳绳等。
二、武术套路动作学习1. 教师讲解并示范初级长拳、五步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等套路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三、实战演练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动作进行攻防。
2. 学生分组进行对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基本功在实战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
2. 检查学生对武术基本概念、基本功、套路动作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实战能力。
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 技能目标:学会武术的基本动作,能够进行简单的套路练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2. 武术基本动作(拳法、掌法、腿法、步法)3. 简单套路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组织学生观看武术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武术的魅力。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武术基本动作,包括拳法、掌法、腿法和步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作要领。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武术基本动作。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二、简单套路练习1. 教师讲解简单套路,包括动作顺序、节奏和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套路。
3. 学生分组练习套路,互相评价。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套路练习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所学动作和套路,巩固所学知识。
2. 下节课进行动作和套路的抽查。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术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动作和套路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武术基本动作和套路。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扩胸活动3、腹背运动4、弓步压腿5、侧压退6、膝关节运动7、腕、踝关节活动5分钟活动内容:慢跑形式:集体练习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要求:学生动作到位,有力度,充分活动身体。
一、武术简介:武术定义:武术是以技击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按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活动前后均须先行抱拳礼.二、基本部分:学习武术基本功(一)基本手型1、掌要点: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紧扣于虎口处。
2、拳要点: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1、勾要点: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
1、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教师介绍,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2、学习基本功组织教法:1.教师示范动作1-2遍。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1-2遍。
3.教师领做并讲解动作3-4遍。
4.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6.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7.学生再集体进行练习4-5遍。
8.教师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
9.学生分组练习体会。
教授拳、掌、勾队形三、游戏:石头、剪刀、布游戏一:手型猜拳。
游戏二:步型猜拳。
游戏三:手型和步型组合猜拳掌→布、勾→剪刀、拳→石头三、结束部分:(一)放松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放松练习(二)小节本节课的情况:讲评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表扬优秀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三)师生再见。
小学体育教案:武术课程设计武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基本知识,了解武术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
2.具备武术基本技能,能正确自如地掌握击打、踢腿、搏击等基础技能。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掌握赛前心理准备和比赛心理调适。
4.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培养同学们良好的竞争和公平竞争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武术起源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以图片、模型“徐福出海”“百步穿杨”等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悠久历史及其特点。
2.基础动作及技能的训练练习基础作和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提高动作速度和力度,增强灵活性,掌握基本走步、转身、跳跃、推、拉和摔打等基础动作。
以此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击打、踢腿、搏击的技术技能。
3.常见过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包括:比赛心理准备和比赛心理调适、应对摔打技巧等,让学生进行过程化探讨和训练,提升综合能力。
4.团队合作训练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和合作,训练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分组,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
2.采用对比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方式相互比较,明白分析学生的动作技能差距3.在学生练习技能同时,采用先查后练的方法。
即上课阶段进行技能差距检测,再根据某些学生差距较大的技巧,针对性地进行技能训练的操作。
四、教学时长该课程拟在小学体育课上进行,授课时间为1学期,每周课时1-2节。
五、教学资源准备1.武术训练器材及教具训练器材包括:弓箭、长棍、棒槌等,教具包括图片、模型、视频等,以此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武术的各个方面及其技巧。
2.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进行彻底的武术基础知识培训,尤其是技能和教学方法的熟悉性,以此确保课程的这方面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3.学校体育场馆和训练场地学校需提供充足的体育场馆和训练场地,以此让学生有良好的练习场地和器材。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其掌握技能的好坏。
初中体育武术课堂活动教案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师需提前准备教学场地,确保教学场地的安全和宽敞。
2. 准备教学所需的武术器材,如剑、棍、拳套等。
3.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武术动作。
4. 提前为学生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10人。
三、活动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以武术的基本概念和起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同时,教师可展示一些武术名将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15分钟)教师为学生演示一些基本的武术动作,如拳法、腿法、步法等。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动作的规范和准确性。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练习,纠正学生的动作偏差。
3. 小组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武术游戏,如“捉迷藏”、“丢沙包”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武术技能。
此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活动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4.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展示武术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精神。
五、活动效果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武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3. 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武术的历史、分类、基本动作等。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 身心目标: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对象大学体育选修课学生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手型、步型2. 武术基本动作3. 武术套路练习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准备活动(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让学生活动全身关节。
- 教师讲解课堂纪律,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 基本手型、步型教学(20分钟)- 教师讲解拳、掌、勾、爪等基本手型,以及弓步、马步、仆步、虚步等基本步型。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3. 基本动作教学(20分钟)- 教师讲解并示范基本动作,如冲拳、推掌、踢腿等。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4. 武术套路练习(30分钟)- 教师教授五步拳套路,并讲解动作要领。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5. 总结与放松(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
- 学生进行放松练习,如深呼吸、伸展运动等。
第二课时1. 准备活动(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让学生活动全身关节。
- 教师讲解课堂纪律,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 复习与巩固(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手型、步型、基本动作和五步拳套路。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3. 武术套路练习(30分钟)- 教师教授初级长拳套路,并讲解动作要领。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4. 总结与放松(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
- 学生进行放松练习,如深呼吸、伸展运动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术基本知识和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出勤率、学习态度等。
3. 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1. 武术教学视频2. 武术教学图片3. 武术器材(如拳套、脚靶等)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
2024年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体育武术课程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武术基本动作——拳、掌、勾的教学与实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拳、掌、勾的基本手法,以及结合实际动作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动作——拳、掌、勾,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拳、掌、勾的动作要领的掌握,动作的连贯性与力度。
教学重点:拳、掌、勾的基本手法,动作的规范与熟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用武术拳套、教学视频、音响设备。
学具:学生用武术拳套、保护垫。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武术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武术基本动作。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拳、掌、勾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协作,练习拳、掌、勾的基本动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为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拳、掌、勾的连贯动作练习。
6. 检测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测,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武术基本动作——拳、掌、勾2. 内容:(1)拳的动作要领(2)掌的动作要领(3)勾的动作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拳、掌、勾连贯动作练习。
答案:参照课堂所学,进行拳、掌、勾的连贯动作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武术比赛视频,了解武术文化,提高武术素养。
同时,教师可组织课后武术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与示范、分组练习、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检测与评价;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体育课教案:武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掌握武术基本功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身体素质。
4.提高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武术基本功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Step 2:基本功训练(30分钟)1.身体热身:引导学生做拉伸运动,以防止受伤。
2.站姿练习:教学生正确的站姿,如站立平衡、双脚平行等。
3.呼吸训练:让学生练习通过腹式呼吸来控制呼吸,以增强体力。
4.手臂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手臂动作练习,如推、拉等。
5.腿部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腿部动作训练,如踢、蹬等。
Step 3:基本动作学习(45分钟)1.站立桩: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站立桩姿势,并进行站立桩练习。
2.基本拳法:教学生学习基本的拳法动作和技巧,如直拳、勾拳等。
3.基本腿法: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腿法动作和技巧,如踢腿、蹬腿等。
4.基本套路:讲解学生基本的套路动作并进行练习,如基本步法、转身等。
Step 4:技巧训练(30分钟)1.对练: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练,练习基本的拳法和腿法动作。
2.修炼套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和技巧进行套路的演练,提高动作的流畅度和协调性。
Step 5:总结与应用(10分钟)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学到的武术动作或套路。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观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掌握程度和动作的准确性。
2.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动作的协调性,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性的反馈。
五、延伸拓展1.参观武术比赛或表演,让学生感受武术的魅力和风采。
2.组织学校的武术比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
六、安全提示1.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训练或受伤。
2.提醒学生课堂上不可随意模仿武术动作,以免造成伤害。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弹踢腿》教案武术弹踢腿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中具有独特的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弹踢腿》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武术弹踢腿的基本动作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练习,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弹踢腿的基本动作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柔韧性和协调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平衡球、练习垫、操场等。
2. 学生着运动服、运动鞋。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准备通过简单的热身动作,如扭腰、摆臂等,准备学生身体。
2. 引入技巧向学生介绍武术弹踢腿的动作,解释其作用和好处,并演示基本动作。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由一名学生站在平衡球上,其他组员站在练习垫上,开始练习弹踢腿。
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创新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可以加入一些小游戏,如对抗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能力。
5. 集体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通过互相观摩和点评,以激励学生更好地表现。
6. 总结反思让学生自我总结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与扩展1. 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动作技巧、柔韧性和协调性进行评价,根据实际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议。
2. 拓展内容学生对武术弹踢腿产生兴趣的话,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培训班,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武术技巧。
六、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安全进行保障,确保他们在平衡球上和练习垫上的动作都得到良好的指导。
2. 个体差异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帮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进步。
3. 注重团队合作在小组练习和创新活动中,学生要互相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培养相互帮助和团结友爱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