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 格式:ppt
- 大小:603.00 KB
- 文档页数:14
《药用植物学》综合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 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下述属于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为( )A.叶绿体B.有色体 c.蛋白质 D.染色体2.花序轴肉质肥大呈棒状,外具佛焰苞的花序为(^)A.穗状花序B.肉穗花序C.头状花序D.隐头花序3.具托叶鞘的科是( )A.豆科B.毛艮科 c.蓼科 D.苋科4.禾本科的果实为( )A.瘦果B.蒴果 c.颍果 D.翅果5.依茎的生长习性分,葡萄茎属于( )A.缠绕茎B.直立茎C.匍匐茎D.攀缘茎6.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科B.属 c.种 D.品种7.裸子植物不同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为( )A.多为木本B.多为草本C.心皮叶状展开,胚珠裸露D.心皮联合成子房,胚珠包藏于子房内8.以下除()外均为伞形科的特征( )A.草本,茎具纵棱B.具明显托叶鞘C.复伞形花序D.双悬果9.桂圆肉、荔枝肉同属( )A.种子的胚乳B.果肉C.种子的胚D.假种皮10.裸子植物不属于( )A.种子植物B.颈卵器植物C.维管植物D.隐花植物11.不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胚根,而是从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根称为( )A,定根 B、须根 C.不定根 D.直根12.根茎和块茎为(A.地上茎变态B.正常茎变态C.地下茎变态D.发育不良13.茄、葡萄、枸杞、番茄均为(‘)A.浆果B.核果 c.假果 D.瓠果14.下列植物中,哪类植物没有发现有性生殖(A.苔藓植物B.蓝藻 c.褐藻 D.蕨类植物15.由单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时心皮一个缝线裂,这种果实称为(A.荚果B.苻荧果C.角果D.蒴果16.石耳属于(A.真菌类B.地衣类 c.藻类 D.苔藓类17.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数目在3个以上,形状类似其他表皮细胞,大小基本相同的为A.不定式B.不等式C.平轴式D.直轴式18.梨、苹果、南瓜、黄瓜等的子房位置同属(A.子房下位B.子房半下位C.子房中位D.子房上位19.属于次生保护组织的是(A.周皮B.表皮 c.保卫细胞 D.蜡被20.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是(A.根尖的分生细胞B.成熟的叶肉细胞c.成熟的导管分子 D.成熟的筛管分子21.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神农本草经集注》22.黄豆发成的豆芽菜体型挺拔,是由于( )的结果A.有发达的机械组织 B,有发达的通气组织C.有厚的角质层 D、细胞的膨胀现象23.具次生构造的茎显微切片的切向纵切面可见(A.木射线的宽度和高度B.木射线的长度和高度C.木射线的宽度、高度和细胞列数D.木射线的长度和宽度24.一个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可以培养成一完整植株,这证明了(A.细胞的再生作用B.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的分化 D.细胞的脱分化25.天南星科的果实为(A.坚果B.蒴果 c.浆果 D.翅果26.植物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有(门A.科B.种 c.属 D.品种27.不属于维管植物的是(A.兰科B.柏科 c.地钱科 D.卷柏科28.下列描述,除( )外均属于十字花科的特征A.草本,无托叶B.四枚雄蕊,二枚较长c.花两性,花瓣四枚 D.雌蕊由二心皮合生,具假隔膜29.脂肪是植物细胞内的(A.质体B.线粒体C.分泌组织D.后含物30.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无形成层的维管束类型是(A.无限外韧型B.有限外韧型 c.双韧型 D.辐射型31.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A.定根B.须根系| c.不定根 D.直根系32.《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列入一级保护的植物不包括(A.水杉B.石杉 c.银杉 D.秃杉33.输导组织中,横壁上有穿孔的属于(iA.筛胞B.伴胞C.导管D.管胞34.“雨后春笋”迅速生长主要是由于( )分裂活动的结果A.节上的组织 B:顶端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侧生分生组织35.葡萄的卷须属于(A.叶卷须B.茎卷须 c.托叶卷须 D.不定根36.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因为其表皮属()A.腺毛B.非腺毛C.通气薄壁组织D.吸收薄壁组织37.具有假种皮的单子叶植物有()A.荔枝B.龙眼 c.百合 D.砂仁38.苦瓜、木瓜、南瓜、黄瓜同属(A.假果B.真果 c.瓠果 D.葫芦科39.不具三出复叶的是(A.大豆B.酢浆草 c.蚕豆 D.半夏40.花程式中拉丁文字母缩写“A”表示(A.花被B.花冠 c.花萼 D.雄蕊群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生物多样性2.头状花序3.四强雄蕊4.植物学名5.孢子囊群6.通道细胞7.假果8.二体雄蕊9.胎座10.双受精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1.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均是质体。
《药用植物学》第一章植物的细胞知识点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是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组成,还含有多种非生命物质,即后含物。
一、原生质体根据原生质体内物质的作用、形态及组分上的差异,分为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三部分。
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质体、液泡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
根据质体所含色素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种。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除细菌及蓝藻没有细胞核外,其他生物的生活细胞通常都具有细胞核。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后含物是指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非生命的物质,可分为储藏物质和代谢废物。
后含物的种类、形态和性质随植物种类不同而异,是生药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细胞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上的三大区别。
位于质膜外面,主要由原生质体分泌的非生活物质构成的坚韧壁层。
【1】细胞壁的分层(1)胞间层:位于细胞壁的最外面,为相邻细胞所共有,主要是果胶类物质,易被酸或酶溶解,导致细胞相互分离(2)初生壁:位于胞间层的内侧,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组成(3)次生壁::位于韧生壁的内侧,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并非所有细胞都具有。
【2】纹孔和胞间连丝纹孔: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很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成为纹孔。
这个区域没有次生壁,只有胞间层+初生壁相邻两个细胞的纹孔通常是成对出现的,称纹孔对纹孔对:胞间连丝:细胞壁并非把两个细胞绝然分开,而是有很多纤细的原生质丝穿过初生壁的微细空隙而相互联系,起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功能,这些原生质丝成为胞间连丝。
细胞壁的特化: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韧性和弹性,但由于环境的影响和生理功能的不同,细胞壁也常常沉积其他物质,以致发生理化性质的特化。
名词解释:。
植物细胞后含物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对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了解其中包含的结构和功能,并探究对其颜色、形态等生理参数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仪器:鲜活的洋葱、半导体激光显微镜、简单的显微镜、平衡取样器、柠檬酸、葡萄糖、淀粉、酒精、苯酚酞实验步骤:1. 从新鲜的洋葱中取出一个片段,并剪成小块备用。
2. 在一张玻璃片上,将洋葱块压扁,再覆盖上一张玻璃片,用愈合胶固定,制成薄片。
3. 将洋葱薄片放置在简单显微镜下进行初步观察。
若发现干涸或不透明现象,则需在洋葱薄片上滴一点蒸馏水,待其渗透时方可继续观察。
4. 将预备的苯酚酞溶液滴到玻璃片上的一角,稍微均匀地涂抹到细胞膜上,并等待数十秒,观察其颜色变化。
5. 同时,用半导体激光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后含物的内部结构。
6. 备好浓淀粉溶液、柠檬酸、葡萄糖和酒精溶液,并分别用平衡取样器将其加入洋葱细胞后含物之中,观察对其颜色、形态等生理参数的影响。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简单的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细胞后含物包含有许多颜色不同的小泡,这些小泡未被染色且不可辨识,可能是液泡或胞内泡。
另一方面,通过在细胞膜上滴加苯酚酞溶液,我们发现细胞膜与细胞核处的胞浆会呈现出浅红色甚至粉红色,这表明其是易氧化剂,能够与氧化还原型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引发的这次呈色反应的物质,可能是由于酵素活性作用下产生的蒽醌物质。
一般来说,色素物质则可对植物进行染色,这也是许多化学试剂在实验时的原因。
在用半导体激光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后含物的内部结构时,我们注意到细胞后含物内包含有长形的、不透明的颗粒,它们被分散在胞浆中且不能被染色,很有可能是淀粉粒。
当我们在洋葱细胞后含物中加入浓柠檬酸时,物质的酸碱度会发生变化,会减弱淀粉颗粒的固定效果,并分解淀粉颗粒中的酶。
因此,加入柠檬酸后,淀粉颗粒的质地变软,并且发生激烈的酸碱反应,从而导致细胞后含物颜色变浅,通常会呈现黄色。
而在加入葡萄糖后,由于这是一种与生命相关的有机物质,它的存在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代谢,因此加入后洋葱细胞后含物的颜色变得鲜艳,可能会呈现出青绿色。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不仅为生长分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同时还能产生代谢中间产物,贮藏物质和废物等。
这些称为后含物。
1、淀粉淀粉是植物细胞中最普遍的贮藏物质。
贮藏的淀粉常呈颗粒状,称为淀粉粒。
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在叶绿体中聚合成同化淀粉转成可溶性糖类,运输到造粉体中,由造粉体将它们再合成为贮藏淀粉。
在淀粉粒中,中间有脐,围绕脐形成许多同心的层次--轮纹。
淀粉有单粒、复粒和半复粒。
单粒为有一个脐和许多轮纹围绕。
复粒有2个以上脐和各自轮纹。
半复粒是在复粒基础张上外围有共同的轮纹。
淀粉粒主要存在于种子的胚乳,甘薯、萝卜等地下肉质根。
2、蛋白质贮藏蛋白质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
禾本科植物籽粒糊粉层中,存在糊粉粒。
蓖麻、油桐的胚乳糊粉粒内,除无定形蛋白质外,还含有蛋白质拟晶体和非蛋白质的球状体。
3、油和脂肪植物细胞中,油和脂肪或多或少都存在,但通常是存在油料植物种子或果实中,由造油体合成。
如花生、大豆、油菜的子叶,蓖麻的胚乳,都含有大量脂肪,可用苏丹Ⅲ染色。
4、丹宁和色素丹宁是一类酚类化合物,存在于细胞质、液泡和细胞壁中,在叶、周皮,维管组织以及未熟的果肉细胞中。
被认为有保护作用。
用刀切开苹果后变黑,证明有单宁。
植物细胞中的色素,除存在于质体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还有存在于液泡中的一类水溶色素,称为花色素苷和黄酮或黄酮醇,在部分植物的花瓣以及果实细胞中有这类色素。
花色素苷显示出颜色因细胞液的pH值而异。
5、晶体和硅质小体在植物细胞内,常可见到各种形状的晶体,晶体常为草酸钙的,形状多样,常沉积在液泡内。
晶体常认为是排泄的废物。
禾本科、莎草科植物茎,叶表皮细胞内常含有二氧化硅的晶体。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胞间连丝与细胞质运动知识背景实验目的仪器、材料与试剂实验步骤思考题电子课件植物细胞在生长期间,细胞内的细胞质都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并通过胞间连丝和纹孔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和信息传递。
在新陈代谢中,细胞内常有一些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叫做后含物,可通过一些染色方法加以观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内的几种主要的贮藏营养物质(淀粉粒、糊粉粒、晶体等)的形态结构及检验方法。
2.通过细胞的胞间连丝、纹孔以及细胞质运动现象的观察,了解植物体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掌握植物组织离析法。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一)实验材料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块茎,桔梗(Platycon grandiflorus A. DC.)的根,半夏(Pinellia Ternata ?Breit.)的球茎,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 Link et Otto)、印度橡皮树(Ficus elastica Rixb.)、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Nees)的叶,柿(Diospyros kaki Thunb.)的胚乳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的离析管胞,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的三种切面的模型和切片,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幼嫩植株,吊竹梅(Zebrina pendula Schnizl.)的花。
(二)仪器与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刀片、镊子、吸水纸、擦镜纸、培养皿、滴管。
(三)试剂碘-碘化钾溶液(3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1g碘,溶解并混匀)、40%盐酸、5%间苯三酚、10%碘甘油、50%乙醇、乙醚、水合氯醛、硝酸汞溶液。
植物细胞后含物及检验方法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无生命的物质,统称为细胞后含物。
细胞后含物种类很多,有些是具有营养价值的贮藏物,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有些是细胞的废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无机盐和其它有机物。
这些物质有的存在于原生质中,有的存在于细胞壁上。
一、储藏的营养物质(一)淀粉细胞后含物中最普遍的贮藏形式是淀粉,而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细胞中以颗粒状存在,称为淀粉粒。
淀粉由质体合成,当淀粉在白色体内形成时,由一个中心开始,从内层向外层沉积,这一中心便成为淀粉粒的脐点。
由于淀粉粒的沉积时,直链淀粉(葡萄糖分子成直线排列)和支链淀粉(葡萄糖分子成分支状排列)相互交替地分层沉积的缘故,直链淀粉较支链淀粉有较强的亲水性,显现出折光性的不同,因此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围绕脐点有许多明暗相间的轮纹淀粉。
淀粉粒在形态上有三种类型:单粒淀粉粒,只有一个脐点,无数轮纹围绕这个脐点;复粒淀粉粒,具有两个以上的脐点,各个脐点都有自己的轮纹;半复粒淀粉粒,具有两个以上的脐点,每个脐点除了本身的轮纹环绕外还包围着共有的轮纹。
鉴定方法: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的粉末,由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
溶于水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
如果加入碘液,碘液中的碘分子便嵌入到螺旋结构的空隙处,并且借助范德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除了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络合物,从而使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
(二)蛋白质细胞内贮藏的蛋白质与构成原生质内的蛋白质不同,贮藏蛋白质没有生理活性,其中一种贮藏方式是晶体状,晶体蛋白质具有晶体和胶体的二重性,因此又称为拟晶体;贮藏蛋白质的另一种形式为糊粉粒,在植物液泡中形成,是一团无定型的蛋白质,常被一层膜包裹成圆球状颗粒。
糊粉粒较多的分布于植物种子的胚乳或子叶中,有时也集中分布在某些特殊的细胞层中。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一)类型:验证性指导教师:张景景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胞后含物淀粉粒、糊粉粒、菊糖及脂肪油的的形态结构及鉴别方法。
2.学习并掌握徒手切片和粉末制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通过学习和制作组织徒手切片和粉末制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鉴别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三、仪器与材料仪器、用品:显微镜、镊子、刀片、解水纸、稀碘液、苏丹Ⅲ试液、稀甘油材料:马铃薯块茎、半夏粉末、花生种子、桔梗根横切或粉末制片四、方法与步骤1.徒手制片法2.粉末制片法3.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手持刀片将新鲜的或固定的实验材料切成薄片,不经染色或经简单染色后,用水封片作临时装片观察的制作方法。
注意:1.材料;2.切片;⏹①稀甘油装片——粉末中的淀粉粒⏹方法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②稀碘液制片——鉴别淀粉粒⏹方法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或将上述甘油装片进行染色。
1264353.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实验材料与方法:1.马铃薯块茎→徒手切片或液汁临时装片→镜检→加碘液染色→镜检2.半夏粉末→稀甘油制片→镜检→加碘液染色→镜检3.桔梗根横切或粉末制片→镜检4.花生种子→徒手切片或粉末临时装片两个→分别加碘液或苏丹Ⅲ染色→分别镜检观察与思考:1.各种材料中分别含有哪些贮藏物质?2.它们分别以什么样的形态贮存于哪些部位的细胞中,形状如何?3.分别用何种试剂将它们予以鉴定?呈何种显色反应?4.马铃薯块茎和半夏粉末中的储藏物质有何不同,找出各自的特征。
五、实验报告分别绘出马铃薯块茎、半夏粉末中各种淀粉粒1-3个,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六、分析与讨论为什么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淀粉粒的层纹呢?七、结论(即观察与思考前三题答案)。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和功能。
2. 掌握观察植物细胞后含物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是指细胞内除了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以外的其他物质,主要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油、晶体等。
这些后含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能量储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马铃薯、玉米、大豆等。
2. 实验工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酒精灯、剪刀、镊子等。
3. 实验试剂:碘液、酒精、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临时装片(1)取马铃薯、玉米、大豆等植物材料,用剪刀剪取小块,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浸泡片刻。
(2)用镊子取出浸泡后的植物材料,放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煮沸片刻,使细胞壁软化。
(3)用镊子取出煮沸后的植物材料,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漂洗几次,去除酒精和盐酸。
(4)将漂洗后的植物材料放入载玻片中,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5)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碘液,盖上盖玻片。
2. 观察后含物(1)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物像清晰。
(2)观察淀粉粒:淀粉粒在碘液的作用下呈现蓝色,主要存在于马铃薯和玉米中。
(3)观察蛋白质:蛋白质在酒精的作用下呈现黄色,主要存在于大豆中。
(4)观察脂肪和油:脂肪和油在显微镜下呈现油滴状,主要存在于玉米和大豆中。
(5)观察晶体:晶体在显微镜下呈现白色或无色,主要存在于玉米和大豆中。
3. 记录实验结果(1)观察并记录不同植物材料中的后含物种类和数量。
(2)分析不同后含物的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铃薯中主要含有淀粉粒,淀粉粒呈蓝色,大小不一。
2. 玉米中主要含有淀粉粒、脂肪和油、晶体,淀粉粒呈蓝色,脂肪和油呈油滴状,晶体呈白色或无色。
3. 大豆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淀粉粒、脂肪和油、晶体,蛋白质呈黄色,淀粉粒呈蓝色,脂肪和油呈油滴状,晶体呈白色或无色。
4. 分析:淀粉粒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脂肪和油是植物储存能量的次要形式,蛋白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晶体是植物中的无机盐。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和分布;2. 观察并比较不同植物后含物的形态、大小和颜色;3. 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提高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样本:双子叶植物(如豆科植物)、单子叶植物(如小麦)、裸子植物(如松树)等;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剪刀、刀片、酒精灯、火柴、显微镜清洁纸等;3. 实验试剂:碘液、蒸馏水、盐酸等。
三、实验步骤1. 植物样本处理(1)选取健康植物样本,用剪刀或刀片剪取叶片、茎、根等部位;(2)将样本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浸泡片刻,以去除样本表面的杂质;(3)用镊子将样本取出,放在酒精灯上轻微烤干,以固定样本。
2. 制片(1)取一张载玻片,滴上一滴碘液;(2)用镊子将烤干的样本放在碘液上,轻轻压平;(3)用另一张盖玻片轻轻覆盖在样本上,确保样本与盖玻片紧密接触;(4)用显微镜清洁纸擦拭盖玻片边缘,去除多余的水滴。
3. 显微镜观察(1)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清晰;(2)观察样本,记录后含物的种类、形态、大小和颜色;(3)对比不同植物样本的后含物,分析其差异。
4. 实验结果记录(1)记录样本种类、后含物种类、形态、大小和颜色;(2)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植物后含物的特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双子叶植物样本后含物观察结果(1)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2)蛋白质:呈颗粒状,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3)脂肪和油:呈油滴状,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4)晶体:呈六边形或方形,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
2. 单子叶植物样本后含物观察结果(1)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2)蛋白质:呈颗粒状,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3)脂肪和油:呈油滴状,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4)晶体:呈六边形或方形,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
3. 裸子植物样本后含物观察结果(1)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2)蛋白质:呈颗粒状,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3)脂肪和油:呈油滴状,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4)晶体:呈六边形或方形,大小不一,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
实验二植物细胞质体后含物的观察一、实验目的掌握徒手切片技术,识别植物细胞中的各种质体;识别和鉴定组织细胞中几种不同的贮藏物质。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镊子、刀片、纱布、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培养皿、毛笔、解剖针、蒸馏水;碘、碘化钾、苏丹III、乙醇;青红辣椒、菠菜、马铃薯、小麦、玉米、水稻、花生。
三、实验内容1.徒手切片用菠菜叶肉或青辣椒果实观察叶绿体;2.用胡萝卜肉质根或番茄肉观察有色体;3.土豆块茎观察淀粉粒;4.花生种子观察脂肪及其苏丹III的颜色反应。
四、实验步骤(一)徒手切片技术1.身体站立,两臂紧贴身体,左手拿材料,右手拿刀片,快速先右下方拉。
2.切片要求片薄,切面平。
(二)细胞质体后含物观察1.叶绿体:取新鲜菠菜叶肉或青辣椒果实作切片观察,其细胞为狭长形,内含大量叶绿体。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某些细胞内叶绿体在循一定方向环形流动,这是叶绿体随细胞质环流的结果。
2.有色体:另用胡萝卜肉质根或番茄肉靠近果皮的果肉细胞制成切片装片观察,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呈近圆形,内含许多红色颗粒,为有色体。
3.淀粉:切取马铃薯块茎薄片或用新鲜马铃薯切口处的浆液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含许多卵圆形或椭圆形颗粒,即为淀粉粒。
高倍镜下将光线适当调暗,可见马铃薯淀粉粒依脐点和轮纹不同有单粒.复粒和半复粒三种类型。
单粒淀粉:每粒淀粉有一个脐点,围绕脐点有许多同心环,即轮纹。
复粒淀粉:每粒淀粉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脐点和各自的轮纹,而无共同的轮纹层。
半复粒淀粉:每粒淀粉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脐点和各自少数的轮纹,还有共同的轮纹层。
在做此临时装片时,也可滴加少许碘液,观察淀粉粒显什么颜色?4.脂肪:同样取上述切片加苏丹Ⅲ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橙红色的小油滴,即脂肪。
五、实验报告1.绘叶绿体,有色体图,并引线注明。
2.绘马铃薯三种类型的淀粉粒图,并引线注明。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后含物的概念、种类及作用。
2. 观察细胞后含物的形态、分布和功能。
3. 掌握观察细胞后含物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胞后含物是指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等。
细胞后含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器材:显微镜、切片机、染色剂、载玻片、盖玻片等3. 实验试剂:HE染色剂、苏木精染色剂、番红染色剂等四、实验步骤1. 取小白鼠心脏,进行组织切片。
2. 将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
3. 对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后含物。
4. 对切片进行番红染色,观察细胞后含物。
5.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后含物的形态、分布和功能。
五、实验结果1.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深,位于细胞中央。
2. 细胞质:呈淡红色,内含有各种细胞器。
3. 细胞后含物:呈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形态多样,包括颗粒状、网状、膜状等。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细胞后含物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储存能量、调节细胞代谢等。
2. 不同类型的细胞后含物在形态、分布和功能上存在差异,反映了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
3. 通过观察细胞后含物,可以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细胞后含物的形态、分布和功能,进一步了解了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切片的质量,确保切片均匀、透明。
2. 染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染色过深或过浅。
3.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显微镜的调节,确保观察清晰。
九、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细胞类型后含物的差异及生物学意义。
2. 探讨细胞后含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3. 利用细胞后含物进行细胞生物学研究,如基因表达调控、信号传导等。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后含物的概念和种类。
植物细胞后含物及检验方法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无生命的物质,统称为细胞后含物。
细胞后含物种类很多,有些是具有营养价值的贮藏物,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有些是细胞的废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无机盐和其它有机物。
这些物质有的存在于原生质中,有的存在于细胞壁上。
一、储藏的营养物质(一)淀粉细胞后含物中最普遍的贮藏形式是淀粉,而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细胞中以颗粒状存在,称为淀粉粒。
淀粉由质体合成,当淀粉在白色体内形成时,由一个中心开始,从内层向外层沉积,这一中心便成为淀粉粒的脐点。
由于淀粉粒的沉积时,直链淀粉(葡萄糖分子成直线排列)和支链淀粉(葡萄糖分子成分支状排列)相互交替地分层沉积的缘故,直链淀粉较支链淀粉有较强的亲水性,显现出折光性的不同,因此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围绕脐点有许多明暗相间的轮纹淀粉。
淀粉粒在形态上有三种类型:单粒淀粉粒,只有一个脐点,无数轮纹围绕这个脐点;复粒淀粉粒,具有两个以上的脐点,各个脐点都有自己的轮纹;半复粒淀粉粒,具有两个以上的脐点,每个脐点除了本身的轮纹环绕外还包围着共有的轮纹。
鉴定方法: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的粉末,由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
溶于水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
如果加入碘液,碘液中的碘分子便嵌入到螺旋结构的空隙处,并且借助范德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除了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络合物,从而使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
(二)蛋白质细胞内贮藏的蛋白质与构成原生质内的蛋白质不同,贮藏蛋白质没有生理活性,其中一种贮藏方式是晶体状,晶体蛋白质具有晶体和胶体的二重性,因此又称为拟晶体;贮藏蛋白质的另一种形式为糊粉粒,在植物液泡中形成,是一团无定型的蛋白质,常被一层膜包裹成圆球状颗粒。
糊粉粒较多的分布于植物种子的胚乳或子叶中,有时也集中分布在某些特殊的细胞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