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的辩证施护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消渴的辩证施护标签:消渴;辩证施护以多食多饮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其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
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上、中、下消。
情志郁结生内热,火热灼肺,肺热津伤引起口渴多饮为上消。
胃有燥热。
过多消耗精微引起多食易饥、形体消瘦为中消、由于肾阴亏虚而尿频量多者为下消。
消渴在现代医学中主要见于糖尿病,其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而出现高血糖或尿糖。
其致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及癌症而居世界第四位。
需要长期综合治疗。
21世纪以来护理模式不断更新和进步,加之消渴病长期治疗的客观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需要院外治疗护理,因此在做好消渴病人的饮食指导的同时,需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消渴病的家庭护理成为该护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辩证施护特色,以保持血糖长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减少并发症。
现就消渴的辩证施护谈点浅识。
1 一般资料我科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消渴病人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辩证施护,治愈率高达91%,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一般护理2.1 病区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2.2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刺激。
2.3 节制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节制饮食。
根据医嘱所制定的热量供应、分配原则,合理进食,形体肥胖者警惕本病的发生,控制饮食,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
2.4 生活有规律,多参加户外活动。
2.5 内衣要宽松、柔软,鞋袜不要太紧,注意足部护理,不要用堿性的沐浴露。
2.6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测试尿糖及用药3 辩证施护3.1 上消(肺热津伤)主要症状:烦渴多以,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护治法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施护要点:清淡饮食,适当控制食量,多食具有清热养阴的蔬菜,如苦瓜、菠菜、番用茄、白萝卜、鳝鱼等,忌辛辣食物及烟酒。
可用鲜芦根、麦冬或生地、玄参泡水代茶,以生津止渴。
消渴病的辨证施护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典型症状。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是由于五脏禀赋不足,加上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而导致的脏腑阴虚燥热、津液输布失常的一种疾病。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阴阳失调。
故在治疗和护理上,应遵循清热滋阴,调整阴阳的基本法则。
临床上根据辩证,早期多采用清热生津、益气养阴、清热泻火。
中、后期则采用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肾固精、活血通脉等治法。
1.一般护理1.1节饮食、慎起居:饮食有节可以运脾健胃,滋养阴津;饮食不节,可导致脾失健运,内热蕴结,化燥耗津而发本病,故调节饮食是本病的基础治则,也是本病护理的重点。
消渴病人的饮食问题在治疗上和预防疾病过长中是关键,饮食不节是诱发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重视饮食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消渴病人的饮食治疗,不论病情的轻重都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饮食疗法。
在护理中,首先要取得病人的合作,并说明饮食的调节对疾病的重要性,严格遵医嘱进食,保持正常体重。
饮食宜以清淡素食,可食少量瘦肉及豆制品,忌肥甘厚味及含糖量高的食物、水果等。
如病人按规定饮食后,仍感饥饿,可食炒大豆、花生等食品充饥。
同时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使其休息好、睡眠好。
1.2加强精神、情志护理:精神情志护理是促使病情好转的重要环节。
情志失调,五志过极,郁怒不舒,日久化火,火热炽盛,消火乐肺、胃、肾之阴发为消渴。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太过,易发百病。
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发现,有的病人烦躁易怒,对疾病没有信心,甚至有的不愿意接受治疗,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配合与患者谈心,体贴安慰病人,耐心劝导,解其郁结,消除顾虑,使病人心情舒畅,情绪乐观,帮助病人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3加强皮肤护理:《圣经总录·消渴门》指出:“消渴者……久不治,则经络壅塞,留于肌肉变为痈疽”,故做好皮肤护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洗澡,避免抓破皮肤产生感染。
消渴(糖尿病)辨证施护辨证施护:□肺热津伤(上消):辩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
治疗: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施护:(1)患者宜安置在背阴的环境内,室温不宜过高。
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室内通风时间不宜过长。
(2)烦渴多饮者,可用鲜芦根或花粉泡茶代茶,可常饮茅根汤、金银花露、地骨皮露。
(3)保持大便通畅。
多食粗纤维的蔬菜,必要时口服麻仁丸等润肠通便药物。
(4)饮食上注意忌辛辣燥热之品,火锅,羊肉等。
□胃热炽盛(中消):辩证:多食善饥,口渴,尿多,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疗: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施护:(1)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经络瘀阻,蕴毒成脓而发疮疖、痈疽,应保持皮肤清洁。
①卧床不起者,定时给予变换体位,擦洗、按摩受压部位,勤换内衣裤。
②有皮肤破损、溃疡等,应积极处理。
以防伤口经久不愈。
(2)做好饮食指导,努力劝其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饮食总热量得到控制,限制高热量饮食。
限制火锅等辛辣之品。
□肾阴亏虚(下消):辩证: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头晕耳鸣,口干唇燥,腰膝酸软,乏力,或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或细数。
治疗: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施护:(1)控制热量及饮水量的摄入,注意食疗的作用。
多饮者,可进食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之汤料。
(2)内热灼盛,耗伤津液,则使口舌生疮,故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银花水、淡盐水、5%的苏打水交替漱口,必要时用清热解毒漱口液、抗霉菌漱口液漱口,以防止口腔感染。
出现口疮时要及时处理。
(3)注意休息,起居有规律。
根据体力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50岁以上以及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者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
□阴阳两虚:辩证: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疗:温阳滋补,补肾固摄。
施护:(1)减少活动,严重者卧床休息。
消渴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辩证施护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病机为禀赋不足,阴虚燥热,多与血瘀密切相关。
病位主要在肺、胃、肾。
主要指西医糖尿病。
一、护理常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简称三多一少。
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痈等。
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
【临证护理】1、做好病情观察,观察神志、血压、视力、舌脉、皮肤、口渴程度,进食量,血糖变化。
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测体重。
2、口渴时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煎水代茶饮,大便干结时可用大黄,玄参泡水服或指压长强,大横等穴。
3、多食者可食新鲜蔬菜以增加饱腹感,宜食山药、木耳等益气养阴食品,适当增加运动量。
4、多尿,腰膝酸软者可用艾灸肾俞,关元,三阴交等穴。
5、注意用眼卫生,指导足部保健按摩穴位及方法,保持口腔、皮肤、会阴及足部卫生,防止感染。
【饮食护理】1、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年龄,体力活动程度,计算出每日的总热量,三大营养物质的供应量。
2、注意饮食调护,平衡膳食,忌肥甘厚味之品,定时定量进餐。
【用药护理】1、严格按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
2、胰岛素治疗者指导其胰岛素注射方法、存储方法、注射部位及不良反应等。
3、中药汤剂宜偏温凉服用。
阴阳两虚患者宜温服。
【并发症护理】1、酮症:如出现神昏、烦躁不安、呼吸有烂苹果味、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时,及时报告医师,紧急配合处理。
2、低血糖:如出现大汗淋漓、饥饿、心悸、头晕等,及时给予糖果、饼干、果汁等口服或静脉推注50%GS,监测血糖。
【健康指导】1、调畅情志,增强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2、坚持饮食、运动疗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运动方式3、遵医嘱用药,定期病情监测。
外出时携带诊疗卡及糖果、饼干。
4、慎起居,避免疲劳,顺应四时变化增减衣物,保持口腔、会阴等清洁卫生,注意足部自我按摩保健。
消渴的辨证施护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等而致。
其病机复杂,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若迁延日久,多为气阴两虚而兼有血瘀,甚至阴阳俱虚。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五驾马车之说,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良好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上消的辩证施护肺居上焦,肺热炽盛耗液伤阴,上消以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口干舌燥、小便较多、大便正常或便秘、舌边尖红、舌黄而于、脉洪数等。
肺属金,肾属水,水生金,辩证施护则以补肺肾之阴虚为主,宜以沙参、芦根、麦冬等养阴生津之品煎水给病人代茶饮用,麦冬可以直接放口中嚼服,可起到较好的补阴效果。
合理安排起居,可以把室内湿度和温度调节适中,室内空气要流通,使病人感到夺气清新舒适,肺主气司呼吸,以减轻肺燥,有的病人汗出较多,要及时更衣,要注意使其免受风寒,保持患者情绪乐观稳定。
可以针刺肺俞穴、少商、鱼际等,亦可穴位贴敷,以调节阴虚,若病人血糖较高,不宜针刺,也可以灸三阴交,采用温和灸,注意不要有灸疮。
2.中消的辩证施护脾胃属于中焦,胃火炽盛为主因,中消以易饥多食,急躁易怒,怕热心烦,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形体消瘦为主要表现,火盛则腐熟水谷力强,严格控制饮食,饥饿明显者可用少量多餐方法,可在两餐之间加餐,使用生黄瓜,新鲜蔬菜。
可用地骨皮30g,煎水代茶饮。
告诉患者,不可不吃主食,主食按照劳动强度定量,饮食以清淡及养阴清胃易消化之品为主,保持大便通畅,胃火炽盛,有的形成口腔溃疡,可以锡类散吹入局部止痛生肌,可以穴位贴敷胃俞,脾俞,中脘及足三里,以泻胃热养胃阴。
3.下消的辩证施护下消病情较重,肾中阴阳皆虚,耳鸣腰酸,面色苍白无华,时有潮热盗汗,四肢欠温,大便溏薄,小便频、量多并混浊有尿甜等,多种脏器都有病变出现。
应在加强一般护理的同时,注意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尿颜色气味,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
消渴证的辨证施护和康复原则(一)【关键词】消渴证辨证施护康复原则消渴证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其病机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胜,阴阳失调。
西医学之糖尿病即属此范畴,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增高的趋势。
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消渴证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
上消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中消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下消应温阳滋肾固摄。
对于消渴证患者而言,除积极治疗外,中医辨证施护和康复指导对病情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1辨证施护1.1上消(肺热津伤)主证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调护原则为热润燥,生津止渴。
1.1.1生活护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抓破则尤易引起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愈合,应加强皮肤护理,可外用止痒药,嘱咐患者用手搔痒患处时用力切忌过猛,已生痈疖或皮肤破溃者,应及时治疗。
我院尝试对消渴证患者用胰岛素换药,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1.1.2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治疗的关键,必须严格执行医嘱。
同时可常食用菜瓜、黄瓜、冬瓜、萝卜、白菜、油菜、番茄、洋葱、豆制品以及瘦猪肉、鸡蛋等,忌辛辣之品,忌食含糖食物及含糖饮料等。
1.1.3药物方法严格遵医嘱用药,另可选用消渴丸,或以鲜芦根30g,麦冬30g,生地30g。
开水泡代茶饮。
1.2中消(胃热炽盛)主要症状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调护原则为清热泻火、养阴润燥。
1.2.1生活护理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大便通畅。
1.2.2饮食护理严格控制饮食,饥饿时可给少量炒黄豆,花生米嚼食,或给新鲜蔬菜豆渣充饥,不可擅自增加主食。
1.2.3情志护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郁闷、急躁,并向患者耐心解释控制饮食及保持情志舒畅的作用和重要性。
1.2.4药物方法除遵医嘱外可用黄连10g,知母12g,花生粉30g。
消渴中医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一、辨证施护1.下焦湿热(1)主要症状:小便热赤带血,血色鲜红,面赤,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施护措施①病室环境:保持安静,干燥,通风良好。
②饮食调护: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梨、橘子、马兰头等。
③情志调护:避免情志刺激,郁怒动火,以免影响病情。
④药物内治:治以清利湿热、凉血止血,方选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药有栀子、竹叶、木通等。
口舌糜烂者,外用绿袍散或锡类散涂敷。
⑤其他疗法:可用鸡蛋一个,钻一小孔,放入大黄粉1g,湿纸盖孔上,放饭锅上蒸熟之,对尿血有治疗作用。
⑥药后观察:观察患者血尿的量、颜色及其性质等变化。
⑦康复指导: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鼓励患者多喝水,必要时静脉补液,以增加尿量。
冲淡血尿,避免血块堵塞尿路,引起疼痛或排尿困难。
2.肾虚火旺(1)主要症状:小便短赤带血,头晕目眩,耳鸣,神疲,颧红,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2)施护措施①病室环境:保持安静,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②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而有营养,忌辛热动火之品。
多食河鱼、瘦肉、甲鱼等。
③情志调护:血尿原因较复杂,一时难以明确者,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病情并给予安慰。
④药物内治: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有生地黄、阿胶、墨旱莲等。
⑤其他疗法:血尿量多者当及时补充血容量,或给予抗休克治疗。
⑥药后观察:观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贫血。
⑦康复指导:节制房事,避免过度疲劳。
3.脾肾两虚(1)主要症状:小便频数带血,血色淡红,食少,精神疲惫,面色萎黄,腰背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脉细弱。
(2)施护措施①病室环境:安排单人房间,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②饮食调护:长期尿血者可致贫血,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牛肉、肝、蛋黄等。
③情志调护:严重尿血的患者多恐惧不安,甚至烦躁,当给予安慰,并充分解释。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④药物内治:治以补脾益气,补肾固涩,方选补中益气汤、无比山药丸加减。
消渴病的辩证施护-V1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口干、咽干、多饮、多尿等症状。
虽然症状不太明显,但如果不注意日常护理,容易引起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对消渴病进行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辩证施护,促进健康恢复。
一、辩证施护的原则辩证施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是指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和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对消渴病进行辩证施护时,有以下原则:1. 以调节气血为主要目标。
2. 以平衡阴阳为基本要素。
3. 根据病情适当使用中药,如山药、枸杞、桑叶等。
4. 留意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
5. 需要适度的运动和睡眠。
二、针对症状的辩证施护1. 口渴、多饮对于口渴多饮的症状,可以适当调整饮食,少吃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生活中常见的梨子、火龙果等水果。
此外,每天适当多喝水也是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过度。
2. 咽干、口干这种症状在消渴病中比较常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喝水并多涂抹喉咙口腔润滑剂。
平时也可以适当多嚼口香糖,消除口干的感觉。
3. 多尿、尿量增加在遇到这种症状时,需要搭配适当的中药治疗,如党参、黄芪、五味子等。
同时,每天需要适当多喝水,增加补充水分的次数,避免身体失水。
4. 皮肤瘙痒、干燥消渴病引起的皮肤干燥、瘙痒症状,可以使用滋润性的皮肤乳液,如润肤霜、橄榄油等,适当搭配食疗,多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海藻、鲍鱼、石斑等。
三、注意日常护理除了需要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外,消渴病的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和预防。
如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节制饮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等。
总之,在对消渴病进行辩证施护时,需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和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同时,还需要坚持日常护理和预防,促进健康恢复。
消渴病的辨证施护作者:赵丽张延静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38-01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
《临床指南医案三消篇》云:“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牢调热淫而已。
”如病延日久,往往由阴虚而发展为气虚,阳虚或阴阳两虚。
久病未愈,阳虚燥热内结更甚,可并发肺痨、痈疽、雀盲等证。
我们在临床上根据“三消”进行辨证施护,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辨证施护(一)上消1 主证:烦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间红,苔薄黄、脉滑数。
2 护理原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3 护理措施:(1)服药护理:用消渴方加味。
(2)多饮的护理:上消烦渴多饮,可用鲜茅根,天冬,麦冬,或用生地玄参,花粉泡水代茶饮,以生津止渴;针刺肺俞、少商,鱼际以清肺止渴。
(3)保持大便通畅,上消肺热津伤,内热炽盛,肺胃壅热,易致大便秘结。
可用大黄、玄参开水泡茶代饮,以清热生津通便。
适当多食新鲜青菜、保持大便通畅,使邪热得以下行。
(二)中消1. 主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
2. 护理原则:清胃泻火,养阴保津。
3. 护理措施:(1)服药护理:用玉女煎加黄连、栀子,如大便秘结,可在汤剂中加大黄,玄参易清热兹水通便。
(2)饮食护理; 中消多食易饥,要特别注意节制饮食,防止暴饮暴食,如病人按照规定饮食仍感饥饿难忍,可适当添加蔬菜充饥。
针刺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以泻胃热。
(三)下消1. 主证:下消分肾阴亏虚,阴阳两虚两个类型,肾阴亏虚证见尿频量多,浑浊如脂,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阴阳两虚证见饮一叟一,面色黎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阳痿,舌淡苔白,脉沉细数。
2. 护理原则:肾阴亏虚宜滋阴补肾,阴阳两虚宜温阳兹肾固涩。
3. 护理措施:(1)服药护理:肾阴亏虚服用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服用金贵肾气丸。
消渴的辨证施护:(1)上消:①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素体阴虚燥热,室温宜偏低。
②可适当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③关心体贴,消除患者急躁易怒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治病信心。
④严格控制饮食按病情定时,定量,以蔬菜、瘦肉、蛋类、豆制品为主食,少食煎炸,多食猪胰、山药、茭白、洋葱、西红柿、菠菜根等食物。
禁用糖类、烟酒、辛辣甘肥、炙煿之品。
⑤患者因口干舌燥,可给鲜芦根或天花粉煎水代茶饮,以生津止渴。
⑥注意体重和尿量的变化,每周测一次体重,多饮多尿甚者需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每餐前测尿糖,根据尿糖的多少决定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长期注射要经常更换部位,以免形成皮下硬结。
⑦严密观察有无头晕、心慌、汗出等低血糖症状,若有立即口服糖水一杯,如不能控制遵医嘱静推50%葡萄糖液。
(2)中消:①让患者注意休息,可适当活动,不能过度疲劳。
②饮食按医嘱严加控制中消患者多食善饥。
当饥饿难忍时,可添加如白菜、菠菜、油菜,也可食用南瓜、冬瓜、豆芽菜、茄子等。
③口渴甚者可给山药、麦冬煎水代茶饮达到养阴增液。
④因患者大便干结,可多食萝卜、青笋、黄瓜等以清胃热,也可给予麻仁丸、蜂蜜水润肠通便。
并可常用鲜菠菜根100g,干鸡内金15g,水煎服,每日2~3次,达到润燥养胃作用。
(3)下消:①患者宜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
②饮食方面要严格遵照定进食,不可另行加食,有饥饿者可适当进一些具有降糖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猪胰、苦瓜、豇豆、豌豆等。
③皮肤干燥发痒者避免抓破,注意皮肤清洁,内衣柔和平贴,有汗液时勤换、勤洗澡,发生疖疮及时处理。
④患者病程长,心情烦躁,头昏无力更要体贴关怀。
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气有苹果酸味时,考虑为酮中毒,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⑥此证尤其要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若“三多症状”严重,并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多属危候:如发现患者神情淡漠,或烦躁异常,不寐或言语错乱,或头昏头痛特甚,都可能是昏迷的先兆,应加强观察,备好急救物品。
消渴的辨证施护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或消瘦无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本病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诱发,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
主要病理为阴虚燥热。
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
因此在护理上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重视辨证施护,对每一位消渴的患者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给予不同的情志及饮食等方面的调护,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消渴;辨证施护;证型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
可涉及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等疾患。
消渴之名,曾见于《内经》。
《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1]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
临床根据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主次,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
如燥热在肺,肺燥津伤,则口渴多饮为上消;热郁与肺,消灼胃液,则消渴善饥为中消;虚火在肾,肾虚精亏,封藏失职,则尿多稠浊为下消。
如病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虚衰之候。
消渴病久,阴虚燥热,影响到其他脏腑,则可并发肺痨、白内障、雀盲、疮疔、痈疽、卒中、水肿,甚至出现阴竭阳亡等危重症候。
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笔者深切体会到对消渴患者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重视辨证施护,对每一位消渴患者,在调护方面,必须弄清致病因素,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现将临床护理分述如下:1 一般护理1.1 作息及饮食[2-3]根据病情适当休息,不宜过度劳累,病重者卧床休息。
本病饮食护理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饮食一般限制在每日6~8两。
适当增加蛋白质,督促患者严格控制饮食,饥饿明显者,可加新鲜蔬菜充饥,不可自行另加米面等主食。
禁烟戒酒,忌食辛辣厚味,尤其禁食甜薯、藕、马铃薯及含淀粉较多的食物。
轻型无合并症者,可单用饮食疗法,选是白菜、冬瓜、山药、豆类、鸡蛋、瘦肉等。
消渴的辩证施护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浊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因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欲过度所致,是当今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常见的辩证分型有:津伤燥热、阴精亏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淤血阻滞。
并根据不同的辩证分型予以不同的护理。
标签:消渴;辩证施护;辩证分型
1津伤燥热
烦渴引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身体渐瘦。
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
舌红而干,苔薄黄或苔少,脉滑数或弦细或细数。
治以清热生津。
辩证施护:易食苦瓜、菠菜、番茄、萝卜、西瓜翠衣等清热养阴生津之品。
蚌肉熟食能滋阴养血,清热解毒。
食疗方:地黄粥(干地黄、小米)。
让患者注意休息,可以适当活动,不能过度疲劳。
饮食按医嘱严加控制,当饥饿难忍时,可添加如白菜、油菜,也可食用南瓜、冬瓜、豆芽菜等。
口渴甚者可给山药、麦冬煎水代茶饮,控制睡前饮水量,也可配合耳穴埋籽,主穴:胰、胆、内分泌、缘中,配穴:肺、肝、脾、胃、神门、肾上腺。
并保持口腔清洁,应选用软毛牙刷,刷牙时动作要轻柔,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液漱口。
2阴精亏虚
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口干欲饮,形体消瘦。
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乏力,遗精,失眠,盗汗,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舌体瘦而干,苔少或薄白,脉细或细数[1]。
治以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辩证施护:易食黑豆、海参等补肾益精之品,可用枸杞子、鲜生地黄煎水代茶饮。
食疗方:山药粥。
患者宜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饮食方面要严格遵照规定进食,不可另行加食,有饥饿者可适当进一些具有降糖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猪胰、苦瓜、豇豆、豌豆等。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皮肤、足的卫生,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清洁,勤换内裤。
如有皮肤瘙痒、疖肿、痈疽或破溃者,嘱患者切勿搔抓,不可自行处理各种伤口,以免引起皮肤的感染。
合并末梢神经病变者,应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宝等保温用品,以免引起烫伤皮肤。
3气阴两虚
口渴欲饮,能食善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
面色不华,或口干而不欲饮,或头晕多梦,手足心热,或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腰酸膝软,肢体麻木或自汗盜汗。
舌红苔白,脉沉细。
治以益气养阴。
辩证施护:易食莲子、燕窝、山药、人参等益气养阴之品。
食疗方:淮山洋参排骨汤。
肢体麻木刺痛时,可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或中药泡洗。
若口服中药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有规律更换注射部位。
按时测量血糖,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汗出
淋漓、脉数、头晕、神志烦躁或淡漠等症状,应立即检测血糖。
必要时送检血、尿标本。
如确诊为低血糖者,应按低血糖处理,立即给予口服糖类食物,如糖水、果汁、巧克力、饼干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
4阴阳两虚
多饮多尿,尿液混如脂膏,甚则饮一溲一,畏寒,四肢欠温,面色黢黑,耳轮干枯,乏力自汗,或五更泄泻,或水肿尿少,或阳痿早泄。
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以滋阴温阳益肾。
辩证施护:易食黑豆、猪肾等补益气血之品,或可炖菜时加入枸杞子、当归、桂皮、黄精等。
同时可给怀山药、黄芪煎水代茶饮。
食疗方:韭菜粥、桂心粥或猪腰与杜仲、胡桃肉炖食等。
患者病室保持整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及其它异味刺激。
患者应注意休息,及时给与生活护理,保暖防受凉,避免不良刺激[2]。
情感上应关心善待患者并做好心理疏导解除患者忧虑[3]。
5淤血阻滞
口干尿多,形体消瘦,面色晦黯,肢体麻木或刺痛,入夜尤甚,或肌肤甲错,唇紫不华。
舍黯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紫暗怒张,苔薄白或少苔。
脉弦或沉涩或结代。
治以活血化瘀。
辩证施护:易食鱼、海参、莲藕、蘑菇、木耳、海带等活血化瘀之品,烹饪时可适当增加醋的用量。
食疗方:冬菇云耳丝瓜豆腐汤。
保持患者病室安静,空气流通,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遵医嘱予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物。
抬高患肢,注意肢端保暖,宜穿着宽松棉质鞋或袜子,每日温水泡足。
指导患者宜穿防滑鞋,下床活动时,有人陪伴。
体贴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演变过程及并发症,告知患者控制饮食、按时检测血糖、适度运动及保持情志舒畅的作用和重要性,可组织病友会,促进病友间互相交流,互相鼓励,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预后情况,增强患者与慢性疾病做斗争的信心[4]。
参考文献:
[1]陈晓辉.消渴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
[2]梁改琴,贾有福,张倩.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1).
[3]简云莲.消渴的辩证施护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
[4]田洪.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