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

  • 格式:pptx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特里的“教育”定义
“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非必 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这里所 学的应该是值得学习者为之花费精力与时间(凡 使用教育一词者皆作如是观),学习方式(与培 训相对而言)则一般应使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的知 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 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
分析
有的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来解释教育, 有的则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
育。
他们各持各的观点,各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 教育的某些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偏颇和局限。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的社会化: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符合 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 结构的人。
3、教育理想,不在于培植一二伟大杰出的人才,而在于养成健全精 壮的各个分子, 使都变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全人
类的人。———沈灌群(1908-1989),教育学教授。
4、儒者刚毅威严,特立独行,以天下为己任。

———萧承慎(1905-1970),教育学教授。
5、为学,一宜踏实,不可凿空着议,枵腹论文;二宜博览,不可画 地为牢、井蛙自大。
从社会视角定义教育
1.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 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 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 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更狭义: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人视角定义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日常用法 某同学看电影后:“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 思想转变过程
了深刻的教育。” 政府官员大会发言:“教育是振兴地方经 一种社会制度
济的基础。” 家庭主妇:“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 方法
样教育孩子的?”
教育的词源
英语及法语和德育的“教育”都起源于拉丁文 “educare”就是“引出”,就是采用一定手段, 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 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supreme cultural and soci al i deals. -- Meng Xi ancheng (1894-1967), 1st
presi dent of ECNU
2、大学本身,亦应致力于培养真知实学的人才,使其能改造社会, 转移社会思想。-- Ou Yuanhuai (1893-1978)
教育学基础
大学?大学!
疑惑一:大学是什么
疑惑二:怎么过
疑惑三:怎么学
我校名人名言录
二、名言:1、大学的理想,实在就含孕着人们关于文化和社会的最 高理想。———孟宪承(1894—1967),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首 任校长 The ri ghtful goals of the uni versi ty naturally embody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相关专业必 修的教育类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研究教育现 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理论学 科。主要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 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素养,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所必须具 备的教育观念、知识与技能。为以后创造性 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 基础。

———徐震堮(1901-1986),诗人和翻译家。

Scholarshi p roots i n true learni ng and grows on out-of-bounds thi
nki ng. -- Xu Zhen’e (1901-1986),poet & translator 6、我所关心
社会的个性化:把社会的各个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内化 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 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不是学者,没有著作,也不是什么家。 但蔡元培很坚定并以最快速度聘他为文科学长,4号蔡元培上任,十几 号陈独秀也上任了。”陈洪捷说。
为请到陈独秀,蔡元培不仅到前门小旅馆“三顾茅庐”,坐在房门口 等他起床,甚至为陈独秀编假履历,称他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曾任 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等。“这是很大的事,放今 天,一般人也不敢做,大违常规,但这招棋走得很对。马上就建校, 然后陈独秀又介绍了胡适等人,文科的局面马上就打开了。”陈洪捷 说。
蔡元培大刀阔斧改革,但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我素信学 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 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 由选择的余地。”拖着长辫的辜鸿铭不买胡适的账,坚持旧文学的黄 侃在课堂上大骂倡导新文学的师弟钱玄同有辱师门,但校长蔡元培绝 无门户之见。于是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名师阵容。既有主 张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也有主张恢复帝制的 辜鸿铭、刘师培;而提倡“情人制”、“外婚制”的“性博士”张竞 生,也没被封建卫道士的唾沫淹死。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三章 教育目的
课 第四章 教育制度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共 计
程 第六章 课 程
32
目 第七章 课堂教学 录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个 课 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章 学生评价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认识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育学的价值
写一写:“教”的甲骨文的写法 “学”的金文的写法
教育家解释什么是教育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子思说:“修道之谓教。” 卢梭认为:“教育应当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
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 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过 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法国教育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的几 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 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 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和发展,以适应整个 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 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