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级财务管理》学习笔记 -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2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章节重点解析《财务管理》是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和众多的考点。
下面我们就来对各个章节的重点进行详细解析。
第一章总论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重点在于理解财务管理的目标,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并能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同时,要掌握财务管理的环节,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对于财务管理体制,需要了解集权型、分权型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本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重点内容较多。
首先是货币时间价值,要熟练掌握复利终值和现值、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投资的未来价值或贷款的分期还款额。
其次是风险与收益,理解风险的种类和衡量方法,掌握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计算,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三章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重点包括预算的分类,如按内容分为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按时间分为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等。
预算的编制方法,如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定期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需要掌握它们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此外,还要熟悉预算的编制流程,以及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第四章筹资管理(上)在这一章,重点是筹资的分类,比如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和衍生工具筹资等,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
掌握各种筹资方式的比较,比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债务筹资方式,以及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股票、留存收益等股权筹资方式。
另外,要理解资本成本的计算和作用,能够计算个别资本成本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第五章筹资管理(下)本章的重点是资金需要量预测,包括因素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和资金习性预测法。
同时,要掌握资本结构的优化方法,如每股收益分析法、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和公司价值分析法。
对于杠杆效应,要理解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的原理和计算。
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考情分析】1.本章近三年题型、分值分布2.本章主要考点总结考点一:货币时间价值★★★【例题·判断题】(《经典题解》第46页判断题第9题)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例题·单项选择题】(《经典题解》第59页单选题第1题)目前银行活期存款的年利率为0.3%,每季度结息一次,则10000元活期存款一年的利息收入约为()元。
A.30.03B.30C.30.02D.30.0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每季度结息一次即一年复利四次,则一年后的本利和=10000×(1+0.3%/4)4=10030.03(元),利息收入=10030.03-10000=30.03(元)。
【例题·判断题】(《经典题解》第63页判断题第2题)一般来说,在利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期数的增加,复利终值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逐渐变大,复利现值系数和年金现值系数逐渐变小。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复利终值系数=(1+i)n,复利现值系数=(1+i)-n,由公式可以看出,在利率i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期数n的增加,复利终值系数逐渐变大、复利现值系数逐渐变小。
年金终值系数是“0~n-1”期的复利终值系数的合计数,年金现值系数是“1~n”期的复利现值系数的合计数,因此,在利率i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期数n的增加,年金终值系数与年金现值系数均逐渐变大。
【例题·多项选择题】(《经典题解》第45页多选题第7题)下列各项货币时间价值运算中,两者之间互为逆运算的有()。
A.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B.普通年金现值和年资本回收额C.永续年金终值和永续年金现值D.普通年金终值和年偿债基金『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普通年金终值与年偿债基金互为逆运算;普通年金现值与年资本回收额互为逆运算。
中级财务管理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第二节收益与风险知识点中级财务管理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中,第二节收益与风险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收益的概念与类型1. 收益的概念:收益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
在财务管理中,收益通常用收益率来表示,以便于不同规模资产之间收益的比较。
2. 收益率的类型:实际收益率:表示已经实现或者确定可以实现的资产收益率,是已实现或确定可以实现的利息(股息)率与资本利得收益率之和。
在存在通货膨胀时,还需要扣除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以得到真实的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也称为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的某资产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率。
它是一个加权平均数,即每一种可能情况下的收益率和它出现的概率先相乘再相加。
必要收益率:也称最低必要报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资者对某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它是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收益率之和。
二、风险的概念与衡量1. 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收益的不确定性。
虽然风险的存在可能意味着收益的增加,但人们更多考虑的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2. 风险的衡量:方差:衡量资产收益率的波动程度,方差越大,表示风险越大。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也是衡量风险的绝对数指标,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
标准差率(有时也称为标准离差率):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是相对数指标,可以直接用于不同收益率情况下风险的比较。
三、风险管理1. 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项目或者企业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2. 风险管理原则:包括但不限于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以及监控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等。
3. 风险管理对策:规避风险:通过回避、停止或退出等方式,避免承担风险。
减少风险:通过预测、多方案优选和替代、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充分市场调研、分散投资等方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考情分析:重点章节,以客观题和计算分析题形式考查。
分值6-8分。
第一节货币时间价值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二、复利终值和现值复利是指:一次收付款项、多次收付款项但每次金额不相等。
(一)复利终值F=P×(F/P,i,n)【例】某人将100万元存入银行,年利率4%,半年计息一次,按照复利计算,求5年后的本利和。
答案:F=P×(F/P,2%,10)=100×(F/P,2%,10)=100×1.2190=121.90【例】某项目的建设工期为3年。
其中,第一年贷款400万元,第二年贷款500万元,第三年贷款300万元,贷款均为年初发放,年利率为12%。
若采用复利法计算建设期间的贷款利息,则第三年末贷款的本利和为()万元。
A.1525.17B.1361.76C.1489.17D.1625.17答案:A。
400×(F/P,12%,3)+500×(F/P,12%,2)+300×(F/P,12%,1)=1 525.17。
(二)复利现值P=F×(P/F,i,n)【例】某人拟在5年后获得本利和100万元。
假设存款年利率为4%,按照复利计息,他现在应存入多少元?答案:P=F×(P/F,4%,5)=100×(P/F,4%,5)=100×0.8219=82.19【例】随着折现率的提高,未来某一款项的现值将逐渐增加。
()答案:×。
在折现期间不变的情况下,折现率越高,折现系数越小,现值越小。
结论:(1)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2)复利终值系数(1+i)n与复利现值系数1/(1+i)n互为倒数(即复利终值系数×复利现值系数=1)。
【例】某人拟购置房产,开发商提出两个方案:方案一是现在一次性支付80万元;方案二是5年后支付100万元。
中级财务管理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第三节成本性态分析知识点中级财务管理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中的第三节,关于成本性态分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成本性态的概念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这种关系揭示了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概念。
二、成本的分类按照成本性态,通常可以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1. 固定成本:定义: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特点:在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即单位固定成本)会随业务量的增减而反方向变动。
分类:进一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房屋租金等;酌量性固定成本则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研究与开发费等。
2. 变动成本:定义: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特点:在相关范围内,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关系,但单位变动成本(即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分类:进一步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
技术性变动成本由技术或设计关系所决定,如生产一台汽车需要耗用的材料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则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以改变的变动成本,如按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的销售佣金等。
3. 混合成本:定义:混合成本是指既具有固定成本特性又具有变动成本特性的成本。
特点:混合成本的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成正比例关系。
分类:进一步细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和曲线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指在有一定初始量的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半固定成本也称阶梯式变动成本,其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变,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则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保持不变;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当业务量增长超出了这个范围,则与业务量的增长成正比例变动;曲线变动成本则与业务量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第一节 货币时间价值含义: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货币进行投资才会产生价值增值)所增加的价值。
纯利率:没有风险(或风险极低)、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资金市场的平均利率。
短期国债利率又称无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包括通货膨胀率和纯利率。
终值、现值均为一次性首付款项。
复利终值系数(1+i )n 与复利现值系数(1+i )-n 互为倒数。
年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约定年限内等额收回初始投入资本的金额。
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 n )与年资本回收额(P/(P/A,I, n))互为倒数。
(现资) 年偿债基金是指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
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i, n )与年偿债基金(F/(F/A,I, n))互为倒数。
(终偿)(F/A,i,n)=(F/A,I,n-1)*(1+i)+1预付年金:P=A*(P/A.,i, n )(1+i)= A*(P/A.,i, n-1)+A F=A*(F/A.,i, n )(1+i)= A*(F/A.,i, n+1)- A 递延年金求现值:(3种方法)①两次折现法:普通年金现值+复利现值②年金做差法:普通年金现值(补足递延期)-递延期普通年金现值 ③一终一现法:普通年金终值+复利现值 永续年金:无终值。
永续年金现值=A/i利率的计算:插值法(内插法)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i=(1+r/m )m -1,其中i 为实际利率,r 为名义利率,m 为每年复利计息次数。
本金*(1+i )=本金*(1+r/m )m 若每年计息多次,则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此外,在名义利率相同时,一年计息次数越多,实际利率越大。
一年计息一次的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
(不考虑通货膨胀情况) 当存在通货膨胀时,需要计算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与本金之比,是市场通行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扣除了通货膨胀率之后的真实利率。
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本章知识框架】第一节货币时间价值一、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二、终值和现值的计算(一)复利的终值和现值——一次性款项的终值与现值的计算【提示】I为利息;F为终值;P为现值;i为利率(折现率);n为计算利息的期数。
【提示】除非特别指明,在计算利息时,给出的利率均为年利率,对于不足一年的利息,以一年等于360天来折算。
(二)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 —— 一系列定期、等额款项的复利终值或现值之和 年金(annuity )是指间隔期相等的系列等额收付款。
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 定期:每间隔相等时间发生一次;②等额:每次发生额相等;③系列:一组(一系列)现金流。
A.年金的分类:后才开始发生的系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无限期收付(没有到期日) B.年金的计算: C.年偿债基金系数的计算(已知F A ,i ,n,求A ):①年偿债基金: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形成的存款准备金。
也就是为使年金终值达到既定金额的年金数额——年金终值的逆运算。
偿债基金系数: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 ( , , )( )③偿债基金VS 复利现值(均依据终值来计算) 复利现值(P/F ):根据终值计算现在的一次性款项。
偿债基金(A/F ):根据终值计算从现在开始的一系列定期、等额款项。
【提示】 ①偿债基金和普通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②偿债基金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D.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已知P,i,n,求A):①年资本回收额: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债务的金额——年金现值的逆运算。
资本回收系数: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③资本回收额VS复利终值(均依据现值来计算)复利终值(F/P):根据现值计算未来的一次性款项资本回收额(A/P):根据现值计算未来一系列定期、等额款项【提示】①年资本回收额与普通年金现值互为逆运算;②资本回收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总结】系数之间的关系1、互为倒数关系2、预付年金系数与年金系数三、利率的计算(一)插值法复利计息方式下,利率与现值(或者终值)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已知现值(或者终值)系数,则可以通过插值法计算对应的利率。
图示公示推倒①若已知复利现值(或终值)系数现值(或终值)系数表”,找出与已知复利现值(或终值)系数最接近的两个系数及其对应的利率,按差值法公式计算利率。
②若已知年金现值(或终值系数)以及期数现值(或终值)系数表”,找出与已知年金现值(或终值)系数最接近的两个系数及其对应的利率,按差值法公式计算利率。
③永续年金的利率可以通过公式(二)名义利率(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1、一年多次计息时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①名义利率:1年内计息多次(计息期短于1年)的年利率。
1年计息多次的“年利息/本金”②实际利率:1年计息1次(计息期等于1年)的年利率。
1年计息1次时的“年利息/本金”③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将1年内复利多次的名义利率,换算成与之等效的1年复利一次的实际利率。
一年多次计息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关系如下: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每年复利次数)每年复利次数=( )2、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名义利率: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也就是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②实际利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③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本节思维导图】:第二节风险与收益一、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一)资产收益的含义与计算单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单期资产的收益率=资产价值的增值期初资产价值利息收益+资本利得期初资产价值利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二)资产收益率的类型【说明】表内公式中E(R)为预期收益率;P i表示情况i可能出现的概率;R i表示情况i出现时的收益率。
二、资产的风险及其衡量(一)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收益的不确定性。
虽然风险的存在可能意味着收益的增加,但人们考虑更多的则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就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风险衡量资产的风险是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
【提示】1、一般的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都是风险回避者,因此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实务方法都是针对风险回避者的,并不涉及风险追求者和中立者的行为。
2、排除风险中立者后,风险回避者和风险追求者决策的原则都是“当……相同时,选择……”。
三、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两个或两个以上资产所构成的集合,称为资产组合。
如果资产组合中的资产均为有价证券,则该资产组合也称为证券资产组合或证券组合。
(一)证券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证券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就是组成证券资产组合的各种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为各种资产在组合中的价值比例。
R——报酬率投资M1,获得报酬M1R1组合报酬率M——投资投资M2,获得报酬M2R2证券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 )∑表示项资产在组合中的价值比例,【说明】表示项资产在组合中的价值比例,表示组合内第项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结论】影响资产组合收益率的因素:①投资比重;②个别资产的收益率。
(二)证券资产组合风险及其衡量1.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分散功能两项证券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满足以下关系式:【说明】表示证券资产组合的标准差,它衡量组合的风险;和表示资产组合中单项资产的标准差;和表示资产组合中单项资产所占价值比例;反应两项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程度,即相关系数。
【结论】组合风险的大小与两项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变动关系(相关性)有关。
反映资产收益率之间相关性的指标是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总是在-1到+1之间的范围内变动。
公式助记:;;。
①一般来讲,随着证券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当资产的个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将趋于平稳,这时组合风险的降低将非常缓慢直到不再降低。
②在证券资产组合中,能够随着资产种类增加而降低直至消除的风险,被称为非系统性风险;不能随着资产种类增加而分散的风险,被称为系统性风险。
2.风险的分类及特点A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B非系统风险的进一步分类【提示】①在风险分散的过程中,不应当过分夸大资产多样性的作用。
在证券资产组合中资产数目较低时,增加资产的个数,分散风险的效应会比较明显,但资产数目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风险分散的效应就会逐渐减弱。
②不要指望通过资产多样化达到完全消除风险的目的,因为系统风险是不能够通过风险的分散来消除的。
3.系统风险及其衡量(1)单项资产的系统风险系数(β系数)单项资产的β系数是指可以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之间变动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它表示单项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受市场平均收益率变动的影响程度。
换句话说,就是相对于市场组合的平均风险而言,单项资产所含的系统风险的大小。
系统风险系数或β系数的定义式如下:,市场组合β=1【提示】市场组合,是指由市场上所有资产组成的组合。
由于在市场组合中包含了所有资产,因此,市场组合中的非系统风险已经被消除,所以,市场组合的风险就是系统风险。
(2)证券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对于证券资产组合来说,其所含的系统风险的大小可以用组合β系数来衡量。
证券资产组合的β系数是所有单项资产β系数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资产在证券资产组合中所占的价值比例。
计算公式为:计算公式为:∑由于单项资产的β系数不尽相同,因此通过替换资产组合中的资产或改变不同资产在组合中的价值比例,可以改变组合的风险特性。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CAPM模型)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是由无风险收益率和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决定的: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β×(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一个主要贡献就是解释了风险收益率的决定因素和度量方法。
用公式表示为:( )【提示】公式中( ) 称为市场风险溢酬。
它是附加在无风险收益率之上的,由于承担了市场平均风险所要求获得的补偿,它反映的是市场作为整体对风险的平均“容忍”程度,也就是市场整体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对风险越是厌恶和回避,要求的补偿就越高,因此,市场风险溢酬的数值就越大。
反之,市场风险溢酬的数值就越小。
不难看出:某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是该资产系统风险系数与市场风险溢酬的乘积,即:( )(二)证劵市场线(SML)如果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公式中的β看作自变量(横坐标),必要收益率R作为因变量(纵坐标),无风险利率和市场风险溢酬( )作为已知系数,那么这个关系式在数学上就是一个直线方程,叫做证劵市场线,简称SML,即以下关系式所代表的直线:( )【提示】证劵市场线对任何公司、任何资产都是适合的。
(三)证券资产组合的必要收益率证券资产组合的必要收益率也可以通过证劵市场线来描述:证券资产组合的必要收益率( )此公式与前面的资产资本定价模型公式非常相似,它们的右侧惟一不同的是系数的主体,前面公式中的系数是单项资产或个别公司的系数;而这里的则是证券资产组合的β系数。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1、贡献:提供了对(系统)风险和(必要)收益之间的一种实质性的表述,即:必要收益率是系统风险的函数,只有系统风险才有资格要求补偿。
2、局限性:①某些资产或企业的β值难以估计,特别是对一些缺乏历史数据的新兴行业;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使得依据历史数据估算出来的β值对未来的指导作用受到削弱;③CAPM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其中一些假设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使得CAPM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本节思维导图】:第三节成本性态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成本性态分析就是对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在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以便为企业正确地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成本性态分析对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预算编制、业绩考评,以及成本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本按性态的分类固定成本的特点: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直接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即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F/Q)会与业务量增减呈反向变动。
变动成本的特点: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增加而成正比例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