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制法熟悉水丸蜜丸
- 格式:pptx
- 大小:271.88 KB
- 文档页数:9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类丸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指导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和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量检查→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拭去丸粒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易挥发性药物制备滴丸时,要注意加热熔融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药物挥发损失。
2.供制丸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极细粉;起模、盖面、包衣的药粉,应根据处方药物的性质选用。
丸剂的赋形剂种类较多,选用恰当的润湿剂、黏合剂,使之既有利于成型,又有助于控制溶散时限,提高药效。
3.水丸制备时,根据药料性质、气味等可将药粉分层泛入丸内,掩盖不良气味,防止芳香成分的挥发损失,也可将速效部分泛于外层,缓释部分泛于内层,达到长效的目的。
一般选用黏性适中的药物细粉起模,并应注意掌握好起模用粉量。
如用水为润湿剂,必须用8小时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水蜜丸成型时先用低浓度的蜜水,然后逐渐用稍高浓度的蜜水,成型后再用低浓度的蜜水撞光。
盖面时要特别注意分布均匀。
4.泛制丸因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丸剂在制备过程中极易染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5.滴丸的冷却剂必须对基质和主药均不溶解,其比重轻于基质,但两者应相差极微,使滴丸滴入后逐渐下沉,给予充分的时间冷却。
否则,如冷却剂比重较大,滴丸浮于液面;反之则急剧下沉,来不及全部冷却,滴丸会变形或合并。
第十二章丸剂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基本要求、水丸、蜜丸(含水蜜丸)、浓缩丸、糊丸和蜡丸、滴丸、丸剂的包衣、丸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重点内容水丸的制备、蜂蜜的炼制、蜜丸的制备、糊丸与蜡丸的特点、滴丸的特点与制备、溶散时限。
一、概述【考点1】特点优点:①溶散、释放药物缓慢,可延长药效,缓解毒性、刺激性,减少不良反应,适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或病后调和气血者;②水溶性基质滴丸具有速效作用;③制法简便;④固体、半固体、液体药物均可制成丸剂;不同类型丸剂的释药与作用速度不同,可根据需要选用。
缺点:①某些传统品种剂量大,服用不便,尤其是儿童;②生产操作不当易致溶散、崩解迟缓;③以原粉入药,微生物易超标。
【考点2】分类1、按制备方法:塑制丸;泛制丸;滴制丸2、按赋形剂分类: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
二、水丸【考点1]水丸赋形剂的常用品种与选用1.水处方中的引湿性、可溶性药物或毒剧药,可先溶解或分散于水中,再泛丸。
使用纯水或新沸冷开水。
2.酒润湿药粉产生的粘性较水弱,当水泛丸粘性较强时,可用酒代替之。
酒具有活血通络、引药上行级矫腥除臭等作用,尤适用于舒筋活血类方药;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有助于生物碱、挥发油等溶出,制成的丸剂易于干燥、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3.醋醋能增加药粉中生物碱的溶出,同时米醋能活血散瘀、理气止痛、行水消肿、矫臭矫味及引药入肝。
入肝经、活血散瘀、止痛的药物制备水丸时常用醋作赋形剂。
★4.药汁①纤维性强的药物(如大腹皮、丝瓜络),质地坚硬的矿物药(如磁石、自然铜等)经浸提制成浸提液供泛丸用;②树脂类药物(如乳香、没药等)、浸膏、胶类、可溶性盐等,均可溶解后作粘合剂;③乳汁、胆汁、竹沥等可加水适当稀释后使用;④鲜药(如生姜、大蒜等)可榨汁用。
★【考点2】泛制法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1、工艺流程:原料的准备一起模一成型一盖面一干燥一选丸f(包衣)f打光f质量检查f包装2、要点:(1)原料的准备一般泛丸用药粉应过五-六号筛,起模用粉或盖面包衣用粉应过六-七号筛。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类丸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指导 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和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 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量检查→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拭去丸粒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易挥发性药物制备滴丸时,要注意加热熔融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药物挥发损失。
2.供制丸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极细粉;起模、盖面、包衣的药粉,应根据处方药物的性质选用。
丸剂的赋形剂种类较多,选用恰当的润湿剂、黏合剂,使之既有利于成型,又有助于控制溶散时限,提高药效。
3.水丸制备时,根据药料性质、气味等可将药粉分层泛入丸内,掩盖不良气味,防止芳香成分的挥发损失,也可将速效部分泛于外层,缓释部分泛于内层,达到长效的目的。
一般选用黏性适中的药物细粉起模,并应注意掌握好起模用粉量。
如用水为润湿剂,必须用8小时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水蜜丸成型时先用低浓度的蜜水,然后逐渐用稍高浓度的蜜水,成型后再用低浓度的蜜水撞光。
盖面时要特别注意分布均匀。
4.泛制丸因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丸剂在制备过程中极易染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5.滴丸的冷却剂必须对基质和主药均不溶解,其比重轻于基质,但两者应相差极微,使滴丸滴入后逐渐下沉,给予充分的时间冷却。
否则,如冷却剂比重较大,滴丸浮于液面;反之则急剧下沉,来不及全部冷却,滴丸会变形或合并。
中药丸剂基础知识一、丸剂的类型中药丸剂是指将药材细粉或提取物加入适当黏合剂制成球形的固体剂型。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和药物成分,中药丸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蜜丸: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通常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或调理身体。
2.蜡丸: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常用于治疗一些特殊疾病。
3.水丸:以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通常用于治疗一些急性疾病或常见病。
4.浓缩丸:将药材提取物浓缩后制成的丸剂,具有剂量小、药效高等特点。
5.滴丸:以液滴形式制成的丸剂,具有快速溶出、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二、丸剂的制备丸剂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原材料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药材,进行清洗、干燥等处理。
2.细粉制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通过筛网进行筛选。
3.赋形剂选择:根据药物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赋形剂,如蜜、蜡、水等。
4.制丸:将药粉与赋形剂混合均匀,制成球形丸剂。
5.干燥:将制好的丸剂进行干燥处理,以保持其稳定性。
6.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丸剂进行质量检测,如外观、重量、药效等。
三、丸剂的质量标准为了保证丸剂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主要标准包括:1.外观: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无裂痕、毛边等现象。
2.气味:符合药材本身的气味,无异味或异臭。
3.重量:每颗丸剂的重量应符合规定要求,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4.药效:经检测,丸剂的药效应符合预期要求。
四、丸剂的服用方法服用丸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用量适中: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
不要超量或减量。
2.用水送服:一般用温开水送服,不要用饮料或茶水。
3.服药时间:根据药物性质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如餐前、餐后、睡前等。
4.注意温度:不要将丸剂放在高温环境中,以免影响药效。
5.特殊用法:有些丸剂需要特殊服用方法,如溶解释放后服用等,应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操作。
五、丸剂的药理作用丸剂的药理作用主要根据组成药物的药理作用而定,其作用特点与药物成分及其比例有关。
蜜丸及水丸操作方法丸剂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组方。
碾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后,根据处方用蜜、水、黄酒、醋、面糊、米糊、蜂蜡、药汁、流浸膏、糖浆等为粘合剂,制成圆球形的内服固体剂型,如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首次记载了以动物胶汁、炼蜜、淀粉糊等为丸剂的赋形剂,丸剂疗法是中医成药中最常用的疗法之一。
其创始甚早。
至今仍在沿用乙随着现代药剂制造技术的发展,丸药的生产工艺、设、药品质量都得到不时改进。
丸剂疗法具有药物携带方便,作用缓和耐久,应用范围广泛,节约药材等特点。
根据组方的不同,该疗法既能扶正补虚,又能祛除病邪,具有多种治疗作用。
1.选药组方或贵重、芳香之品常入丸剂使用。
丸剂疗法根据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不同需要进行选药组方。
某些作用峻猛、毒性大、爽性强、不宜入煎剂的药物。
2使用工具但其基本工具主要为粉碎的器械与制丸器械。
保守的丸剂制作,丸剂疗法按丸剂制备方法的不同要求而使用的工具有所区别。
使用切刀、铁碾、研钵及杵棒等工具将药物研成粉末,多采用手工制丸、搓丸板制丸、药匾与棕刷泛丸等。
现代制备丸剂使用的工具多种多样,用于粉碎的器械有电动铁碾,截刀磨粉机、电动石磨机、滚碎机、球磨机、万能磨粉机等,用于制丸的器械则有挤压式出条机、滚筒式制丸机、包衣锅,以及用于丸剂筛选的筛丸机、检丸器等。
3操作方法1蜜丸:将药材细粉用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分为大蜜丸及小蜜丸两种。
蜜丸操作主要为炼蜜、丸块及丸条制备、丸剂分割与搓圆、干燥、包衣等几个步骤。
随时搅动,①炼蜜: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熬炼。
捞出漂浮物及浮沫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并可杀死微生物,破坏酵素,适当减少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以适合制丸要求。
炼蜜依据熬炼时间长短;分为嫩蜜、中蜜(亦称炼蜜)老蜜3种二炼蜜水平按药物性质和季节而定,嫩蜜、炼蜜适用于粘性较强的药材,老蜜则适用于粘性差的矿物或纤维性较多的药材;冬季多用嫩蜜,夏季多用老蜜。
十五章丸剂、滴丸剂与微丸丸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的制剂,一般供口服用。
丸剂的种类较多,主要有中药丸剂、滴丸剂与微丸三类。
一般丸剂就指中药丸剂。
第一节中药丸剂一、含义、分类与特点系指中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等辅料制成的球形固体制剂。
根据所用赋形剂与制法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若干种类,如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 中药) 等:1 .蜜丸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2 .水蜜丸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3 .水丸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 或以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 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4 .糊丸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面糊或米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5 .浓缩丸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又可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
6 .微丸( 中药) 将普通的各类中药丸剂制成直径小于2 .5mm 的小丸,称为微丸( 中药) ,与下述的西药微丸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中药丸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剂型,其特点在于:作用持久、缓和,比散剂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可通过包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氧化、变质、受潮;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因延缓吸收而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
但自从片剂、胶囊剂等日益广泛的使用,丸剂的使用范围渐渐缩小,目前西方国家巳很少使用。
而我国的丸剂在市售成药中仍占较大比重,《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载中药丸剂211 种,可见至今仍广为应用。
但中药丸剂一般服用量较大,有待于改进。
近年来,随着制丸设备、制丸技术的发展和新辅料的开发,中药丸剂的体积可以大幅度的减小,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为了制成缓释、控释制剂,许多西药被制成微丸的形式,从而给中药丸剂这一古老剂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中药丸剂的辅料中药丸剂的主体由药材粉末组成的,因此,所加人的辅料赋形剂主要是一些润湿剂、粘合剂、吸收剂或稀释剂,从而有助于丸剂的成型。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操作方法、技能和要领。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此类丸剂的质量要求,正确选择起模用粉及丸模筛选的时机。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的制备。
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处理→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检→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制备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其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制丸块(合药)→搓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检→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容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擦去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2.水丸系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又称水泛丸。
3.起模应选用处方中粘性适中的药物细粉,粘性过强或过差均不宜作起模用粉,如用水为湿润剂,必须用8h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起模时每次加湿润剂及药粉的量和方法应恰当,防止因过多过少而造成小颗粒过多或粘结成团。
起模的用粉量和丸模的数量应适当。
4.手工泛制过程中应交替使用团、翻、撞等动作,以保证丸粒具有适宜的硬度且圆整光滑。
5.加大成型时每次加水加粉应均匀,用量应适中。
防止出现粘结或大小不均。
应及时筛选、分档,再分别加大成型。
6.水丸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或气味特殊、刺激性强的药物,单独粉碎后泛于丸粒中层,以掩盖不良气味或避免挥散。
7.泛制丸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泛丸匾、铝锅、药粉勺、药粉盆、水盆、棕或马兰根刷子、药筛、选丸筛、电炉、手称、小型水丸机、烘箱等。
药品与材料: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冷开水或蒸馏水等四、实验内容(一)麻仁丸【处方】火麻仁25g,大黄25g,厚朴(姜制)12.5g,白芍(炒)25g【制法】以上四位,除火麻仁外,将大黄等三味药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参研成细粉,过80~100目筛,混匀。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操作方法、技能和要领。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此类丸剂的质量要求,正确选择起模用粉及丸模筛选的时机。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的制备。
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处理→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检→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制备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其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制丸块(合药)→搓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检→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容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擦去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2.水丸系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又称xx。
3.起模应选用处方中粘性适中的药物细粉,粘性过强或过差均不宜作起模用粉,如用水为湿润剂,必须用8h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起模时每次加湿润剂及药粉的量和方法应恰当,防止因过多过少而造成小颗粒过多或粘结成团。
起模的用粉量和丸模的数量应适当。
4.手工泛制过程中应交替使用团、翻、撞等动作,以保证丸粒具有适宜的硬度且圆整光滑。
5.加大成型时每次加水加粉应均匀,用量应适中。
防止出现粘结或大小不均。
应及时筛选、分档,再分别加大成型。
6.水丸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或气味特殊、刺激性强的药物,单独粉碎后泛于丸粒中层,以掩盖不良气味或避免挥散。
7.泛制丸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泛丸匾、铝锅、药粉勺、药粉盆、水盆、棕或马兰根刷子、药筛、选丸筛、电炉、手称、小型水丸机、烘箱等。
药品与材料: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冷开水或蒸馏水等四、实验内容(一)xx丸【处方】火麻仁25g,大黄25g,厚朴(姜制)12.5g,白芍(炒)25g【制法】以上四位,除火麻仁外,将大黄等三味药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参研成细粉,过80~100目筛,混匀。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操作方法、技能和要领。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此类丸剂的质量要求,正确选择起模用粉及丸模筛选的时机。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的制备。
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处理→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检→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制备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其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制丸块(合药)→搓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检→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容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擦去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2.水丸系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又称xx。
3.起模应选用处方中粘性适中的药物细粉,粘性过强或过差均不宜作起模用粉,如用水为湿润剂,必须用8h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起模时每次加湿润剂及药粉的量和方法应恰当,防止因过多过少而造成小颗粒过多或粘结成团。
起模的用粉量和丸模的数量应适当。
4.手工泛制过程中应交替使用团、翻、撞等动作,以保证丸粒具有适宜的硬度且圆整光滑。
5.加大成型时每次加水加粉应均匀,用量应适中。
防止出现粘结或大小不均。
应及时筛选、分档,再分别加大成型。
6.水丸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或气味特殊、刺激性强的药物,单独粉碎后泛于丸粒中层,以掩盖不良气味或避免挥散。
7.泛制丸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泛丸匾、铝锅、药粉勺、药粉盆、水盆、棕或马兰根刷子、药筛、选丸筛、电炉、手称、小型水丸机、烘箱等。
药品与材料: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冷开水或蒸馏水等四、实验内容(一)xx丸【处方】火麻仁25g,大黄25g,厚朴(姜制)12.5g,白芍(炒)25g【制法】以上四位,除火麻仁外,将大黄等三味药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参研成细粉,过80~100目筛,混匀。
中药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的制作工艺与规定判定中药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的制作工艺与规定判定丸剂,中药的一种药物剂型。
药物研成细末,用蜜或水、或糊、或药汁、或蜂蜡等拌和,制成圆球形的大小不等的药丸。
分别称蜜丸、水丸、药汁丸、蜡汁丸等。
服用方便,吸收较缓慢,药力较持久。
凡药物不耐高热,难溶于水,容易挥发,毒性较剧烈的,多适合做丸剂,常用于慢性病,尤其是攻磨症积。
但也有用于急证的丸剂。
用水化开服用或水送服。
如安宫牛黄丸等。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片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等类型.蜜丸: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的称大蜜丸。
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中药或西药制剂的一种,把药物研成粉末跟水、蜂蜜或淀粉糊混合团成丸状。
蜜丸为药物细粉用蜂蜜作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根据药丸的大小和制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蜜丸(即每丸在0.5克以上的丸),小蜜丸(即每丸在0.5克以下的丸)如“安宫牛黄丸”、“琥珀抱龙丸”、“八珍益母丸”、“人参养荣丸”等。
水蜜丸是指药物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丸水丸也叫水泛丸,是指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液体(黄酒、醋或糖液)为黏合剂制成的小球形干燥丸剂。
因其粘合剂为水溶性的,服用后易崩解吸收,显效较快。
如“木香顺气丸”、“加味保和丸”等。
浓缩丸浓缩丸又称“膏药丸”,是指将部分药物的提取液浓缩成膏与某些药物的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安神补心丸”、“舒肝止痛丸”等。
糊丸是指药物细粉以米粉、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蜡丸是指药物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一、蜜丸的制备蜜丸是由一种或多种药物粉末与经炼制过的蜂蜜混合而制成的球形内服固体制剂。
性柔软,作用缓和,多用于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患。
蜜丸分大蜜丸和小蜜丸两种。
大蜜丸一般重3~9g,小蜜丸同水丸。
蜜丸的制法分炼蜜、合药、制条、成丸、包装、贮存等步骤。
如何在家自制水丸水丸亦称水泛丸,系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液体为粘合(润湿)剂制成的小球形丸剂。
水丸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始由处方中一部分药物的煎汁与另一部分药物的细粉以滴水成丸的方法作成煎服丸剂,而后逐渐演变,以各种水溶性液体为粘合剂,用泛制法将方中全部或部份药物细粉制成小丸。
泛制丸粒,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既便于吞服,又不易吸潮,有利于保管贮存。
相比机器加工的水丸,传统手工药匾制作出的水丸,优点是不加淀粉、密实度小、溶散速度快、更易吸收。
由于水丸制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所以现在绝大多数中医都不会制作了,今天将水丸制作方法展示给大家,药材本身的粉碎细度,对水泛丸的质量极关重要,一般水泛丸的药粉应过100~120目筛,用细粉泛丸,泛出的丸粒表面细腻光滑圆整。
如药材粉碎较粗,则所泛成的丸粒表面粗糙有花斑和纤维毛,且不易成型。
在起模用药粉或盖面包衣用的药粉,更应按处方内的药物性质选择,粉碎成120~140目筛的细粉。
因为一个处方往往由植物、动物、矿物、人工合成的药物所组成,其质地有松、脆、粘、滑等之差,性质亦各异。
制作步骤第一步:配药按照中药配方抓药,如图:按照自己的中药配方抓好中药第二步:打粉筛药将配好的药材倒入打粉机打粉,反复打粉筛药多次后,如图:打粉机打粉钢筛筛药打粉、筛药反复多次。
将多次筛的药粉再打一次混合均匀。
剩下的药渣药渣装入纱布袋煎汁待用,这样避免浪费药材第三步:制作胎膜称取药粉重量5%的胎膜,加大约10倍的清水,煮开沸腾30秒,不断搅拌防止相互粘连,过滤掉热水,加入冷水再煮一次,捞出手捻无硬芯,使用滤网勺控干水分,如图:取好小米,选材要好,要求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水煮,不要不到位,也不要过火了,倒出水后淋干晒干小米首先去除碎半,取尽量完整的用凉水煮开锅,小米不可过嫩,嫩则上面时不易沾药面,过老《大开花》则不能支架,药丸易扁。
第四步:制作水丸准备煮好的药汁,如图:剩余药粉煮好的药汁准备好的药粉胎膜是制丸的第一关键,摇匾是制丸的第二关键用棕毛刷将胎膜刷到药匾的一侧,加少许药粉到胎膜上,一定要少,然后小范围摇动药匾,待药粉和胎膜混合均匀,药匾对侧用棕毛刷刷一点点药汁,一定要少,然后大幅度摇动药匾,让胎膜粘到少许对侧水分,如图:胎膜制成加少许药粉在胎膜上将胎膜和药粉摇匀一侧加药面,摇匀后,对侧刷水,然后再摇,开始刷水和加药面一定要少,随着药丸体积增大,刷水和加药面从少到多,每次刷水时都需要将刷水侧药匾上残留在药粉刷干净反复一侧加药面,摇匀,对侧刷水,再摇,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药粉加完制作完成的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