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文字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70 MB
- 文档页数:78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郑伯克段于鄢一、《左传》简介《左传》是简称,它的全称是《左氏春秋》,又叫《春秋左氏传》。
它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
当时各诸侯国有让自己国家的史官记载历史的制度,如晋国的编年史名为《乘》(shâng),楚国的编年史名为《梼杌》(táo wù),鲁国的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本来是鲁国史官所记,后经孔子修订。
《春秋》过于简略,于是就有左丘明(春秋末鲁国史官)、公羊高(战国时齐人,子夏弟子)、穀梁赤(战国时鲁人,亦子夏弟子)等三家分别出来解释《春秋》经义,作《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春秋》三传”。
《左传》是“三传”中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最高的。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郑伯:指郑庄公。
克:战胜。
段:庄公的弟弟。
鄢:郑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
隐公:鲁隐公。
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二、本文阅读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初:当初,左传中追述往事时的惯用词. 申:国名,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县。
共(gōng):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省辉县。
寤(生) :睡醒;做梦.通“牾”.即逆生,难产。
惊:使动用法,“使……震惊”。
名:命名,起名。
亟(qì) :屡次,多次。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及:到。
制:郑国的地名。
原是东虢国的领地。
岩邑:险要的城邑。
虢(guï)叔:原东虢国的国君。
死焉: 死于是.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佗(tā) :同“他”。
异体字。
大(tài) :后来写作”太”。
古今字。
京:地名,不是京都。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祭(zhài) :古姓。
古代汉语视频讲稿(第三讲)文字知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同学们好。
上一讲我们讲了汉字的形体结构,目的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探求词的本义。
随着汉语词的孳乳分化,书写它的汉字也作出相应的增加或调整;又由于汉字历史悠久,使用它的人数多,地域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给阅读古书造成障碍。
这一讲我们一起学习汉字知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就是为了弄清汉字与汉语词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读懂古书。
一.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上古文字数量少,常常是一个字写几个词,以致影响书面交际。
后世为了区别,就让使用频率高的词占据原字形,而为其他词造了新字,于是形成了古今字。
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以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作"古字",把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作"今字"。
例如:"奉"字原有"两手捧着"、"俸禄"、"恭敬地接受"等意思,后来为了区别几个词,就让使用频率高的"恭敬地接受"这个词还用"奉",而为"俸禄"另造"俸"字,为"两手捧着"这个词另造"捧"字。
这样,"奉"与"俸"、"捧"就形成了古今字。
如果所有的书都把"俸禄"这个词写成"俸",把"两手捧着"这个词写作"捧",就不存在古今字的问题了。
但在"今字"分化出来以前的古书都用的古字;"今字"分化出来后,有的作家追求古雅,仍然用古字,这就给我们阅读古籍造成了困难,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识别古字,并按今字去理解。
字形解析象形日(象形。
甲骨文和小篆字形。
象太阳形。
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
本义:太阳)月(象形。
甲骨文字形。
象半月形。
“月”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月亮)山(象形。
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
“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矢(象形。
甲骨文字形。
象镝括羽之形。
本义:箭)牛(象形。
甲骨文字形作“牜”。
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羊(象形。
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
“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一种哺乳动物)女(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
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子(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
“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婴儿)页(象形。
小篆字形。
上面是“首”,下面是“人”,“头”的本字。
本读xié。
“页”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从“页”的字都与头面有关。
①本义:人头。
②引申义:书页)首(象形。
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
本义:头)自(象形。
小篆字形。
象鼻形。
“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鼻子)止(“趾”的本字。
象形。
甲骨文字形。
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
本义:脚)心(象形。
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
本义:心脏)眉(象形。
甲骨文,小篆字形。
象目上毛形。
本义:眉毛)弓(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
“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
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豆(象形。
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
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
或与豆类有关。
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鼎(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
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行(象形。
本义:道路)车(象形。
甲骨文有多种写法。
象车形。
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舟(象形。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一、汉字的性质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
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
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
例甲骨文:指事字:上下刃亦朱会意字:莫吹啓祝折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
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
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一)象形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例: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二)指事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
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
古代汉语课文注释《山鬼》若有人:指山鬼。
阿,山的弯曲处。
被:披。
薜荔:蔓生香草。
带:动词,系带。
女罗:即兔丝。
睇:dì斜视。
宜:合适,合宜。
子:山鬼自称。
窈窕:美好的样子。
从:zîng,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文貍:有花纹的野猫。
辛夷:香木名。
结:编结。
桂旗:用桂树的树枝做旗帜。
石兰、杜衡(马蹄草):香草名。
芳馨(香):代指芳香的花草。
遗:wâi:赠。
所思:指山鬼所思念的人。
篁:大的竹林。
表:特出地。
容容:云飘动的样子。
杳:yǎo,昏暗。
羌:语气词,为《楚辞》所特有。
雨:yǜ,下雨。
庄子送葬[1] 莊子:莊周(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惠子:惠施,戰國時期宋國人,曾做過梁惠王的相。
[3] 顧:回頭看。
《說文·頁部》:“顧,還視也。
從頁,雇聲。
”[4] 郢:地名,戰國時期楚國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縣。
堊:白堊,一種白色的土,古代用來作塗料。
《說文·土部》:“堊,白涂也。
從土,亞聲。
”慢:通“漫”,“漫”的本義是淹沒,引申表示遮蓋。
這裏用的是其引申義。
[9] 雖然:盡管如此。
[10] 質:這裏指砍斫的對象,這種意義是從“箭靶”義引申出來的。
“質”表示箭靶義如“質的張而弓矢至焉。
”(《荀子·勸學》)。
[11] 夫子:指惠子。
[12] 無以爲質矣:沒有誰可以作(辯論的)對象了。
[13] 無與言之:沒有誰可一起談論(了)。
北溟有魚[1] 北冥:這裏指北方的大海。
按:《說文·冥部》:“冥,幽也。
從日,從六,冖聲。
”本義是幽闇,引申表示幽深、深遠。
海水浩瀚而幽深,故亦稱冥。
舊說“冥”通“溟”,非。
《說文·水部》:“溟,小雨溟溟也。
”本義是細雨濛濛,並不表示海的意思。
[2] 鯤:音kūn。
[3] 其:代詞。
指代“鯤之大”。
[4] 化:變化。
《說文·匕部》:“化,教行也。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古代汉语一、基本概念六书——“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指事——《说文》解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象形——《说文》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画成那个事物的样子,随着那个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形声——《说文》解释:“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这类字,根据事物的类别特点选一个字作为该字的形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该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而形成一个新字,“江”、“河”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会意——《说文》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这类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来共同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一类字。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使用在先的是古字,使用在后的是今字。
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指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
如“泪”和“氵戾”、“凭”和“凴”等。
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如“说”通“悦”、“昏”通“婚”、“女”通“汝”等。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现代说的“繁简字”有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如“后”与“後”、“余”与“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