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异体字
1、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字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 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教 “我”茴香豆的“茴”有四种 写法。 又如:霸---覇 翱---翺
2、产生原因:
不同时间、空间人们构思角度不同, 造字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反映了汉字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种不统一状况。
《说文解字》中有1163个重文。在文字混 乱阶段,异体字大量存在,如战国古文。 异体字的存在成了阅读古书的障碍。 如《晋书·王雅传》:“遇雨,请以繖入。” (傘) 1955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宣 布淘汰1053个异体字;1988年《现代汉语 通用字表》淘汰异体字减少为1027个,回 拢了一些字。
产生的意义范围有大小分别的一对或一组
字,我们把先起的那个字称为“古”字, 把后起的称为“今字”。
▪ 如姜氏欲之,焉辟害。《左传·隐公元年》
▪
辟与避(见书171)
2、产生原因
古代的字较少,所以常常一字多 义。引申和假借是多义产生的途 径。一个字意义太多会影响交际, 所以需要“兼职”太多的汉字进 行分化,从而产生古今分化字。
▪ “以义会意”例字: ▪ 耷: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 ▪ 岩: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 ▪ 嵩: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
山名。
▪ 昶: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 ▪ 又如:尖 恕 劣 甦(苏) 意 嬲 歪
4.形声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可以看出形声字的特点:
▪ “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亦声”指出取又是这个字的声符)
▪ 嫁:女适人也,从女家,家亦声。 ▪ 汲:引水也,从水及,及亦声。 ▪ 忘: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 ▪ 萍:苹也,水草也,从水苹,苹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