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标准

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标准

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标准
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标准

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标准

Forward Surge Test

一、目的:检验器件经正向大电流冲击而不失效的能力。

二、试验设备:浪涌电流测试仪(10~2000A)

三、环境试验条件及判据:

(1)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是指预处理, 后续处理及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2)判定状态

判定状态是指初测及终测时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25±3℃

相对湿度: 45~75%

四、操作规范:

4.1要严格按照PFD - Ⅲ型高温反偏试验台“技术说明书”操作顺序操作。

4.2常规产品规定每季度做一次周期试验,试验条件及判据采用或等效采

用产品标准;新产品、新工艺、用户特殊要求产品等按计划进行。

4.3采用LTPD的抽样方法,在第一次试验不合格时,可采用追加样品抽

样方法或采用筛选方法重新抽样,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能重新抽样或追

加一次。

4.4若LTPD=10%,则抽22只,0收1退,追加抽样为38只,1收2退。

抽样必须在OQC检验合格成品中抽取。

五、操作规程:

1.整流二极管

1.1把被检测样品按二极管的极性正确地在夹具上固定好。

1.2测试台的黑色多路开关打在“0”位,切记不能打在“1~4”

档的任何一档。

2.整流桥堆

2.1 把被测样品整流桥堆放在夹具上夹好。

2.2 把多路黑色开关打向“1~4”任何一档,切记不能打在“0”档。

3.把充电/浪涌开关打在浪涌位置,浪涌/浪涌+反压大在浪涌位置,

反向电压调节旋钮反时针调到零。

4.启动电源,此时,IFSM、VFM、浪涌次数、10个数码管显示全为

零,10ms指示灯亮。

5.按一下薄膜面板上的SET键,此时,IFSM4个数码管闪烁,此时

您可根据要求设置浪涌电流值了,设置数0~9自左向右切换,F1为10ms,F2为8.3ms,如有误操作可用Del键修改,当数值确定后,按ENT键确定,IFSM显示设置的浪涌电流值。

注意:

1.在设置电流值时,最右边一位数码只有0、5有效,最左边一

位数码管只有0、1、2有效,其余数不认。

2.当设置错误时按ENT键无效、IFSM数码管闪烁。

3.只有在充电/浪涌开关打在浪涌时才可以设置,在充电时设置

无效。

6.把充电/浪涌开关打向充电,样品测试台中大接触器吸合,充电

电瓶表指示、当指示到40V左右时,充电指示发光管(绿色)闪

烁,此时就可以进行浪涌试验了,注意当充电电瓶未达到40V,

绿色二极管不闪烁或不亮时不允许把浪涌/充电开关打向浪涌。

7.把充电/浪涌开关打向浪涌,此时,IFSM、VFM显示的数值即为流

经样品的电压值,浪涌次数+1,按下薄膜面板上的“←”打印机

立即将IFSM、VFM的数值打印出来。

8.再把充电/浪涌开关打向充电,重复的操作。

9.按要求检查产品质量。

10.按停机按钮切断电源关机。

六、判据:

抽样22只,按本试验方法试验,试验条件为脉宽8.3ms或10ms ,IFSM参照本公司DATA BOOK,浪涌次数一次,按本“可靠性试验规范”可靠性试验判定标准判定,0收1退。

七、注意事项

1.在开机、关机时,充电/浪涌开关必须打向浪涌,浪涌/浪涌+反压必

须打在浪涌位置,反向电压调节旋钮必须反时针旋到底。

2.开机后,被测二极管两端具有反向或正向电压,在交流接触器线包上

有220V交流电压,不得用手触摸,务必不能掉下金属对象,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当大电流高电压(大交流接触器)连续跳动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

此时,被测样品的内部以达到击穿的边缘,并存在内部跳火现象或者一起内部的固态继电器发生故障。

4.充电电瓶达不到40V时,为BDT65C短路(故障指示灯亮)或电源电

压低于220V,应立即切断电源。

5.不允许在被测样品开路时检测浪涌电流。

6.每次试验结束必须把电源插头拔下,以测安全。

NTC热敏电阻,抑制浪涌电流

为了避免电子电路中在开机瞬间产生的浪涌电流,在电源电路中串接一个功率型NTC热敏电阻,能有效的抑制开机时的浪涌电流,并在完成浪涌电流抑制作用后,由于通过其电流的持续作用,功率型热敏电阻的阻值将下降的一个非常小的程度,它消耗的功率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正常的工作电流造成影响,所以在电源回路中使用功率型NTC热敏电阻,是抑制开机浪涌电流保护电子设备免遭破坏的最为简便而有效的措施。 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的选用原则 1.电阻器的最大工作电流〉实际电源回路的工作电流 2.功率型电阻器的标称电阻值 R≥1.414*E/Im 式中 E为线路电压 Im为浪涌电流 对于转换电源,逆变电源,开关电源,UPS电源, Im=100倍工作电流 对于灯丝,加热器等回路 Im=30倍工作电流 3.B值越大,残余电阻越小,工作时温升越小 4.一般说,时间常数与耗散系数的乘积越大,则表示电阻器的热容量越大,电阻器抑制浪涌电流的能力也越强。 华巨电子生产的功率型防浪涌热敏电阻工3种类型如下: 功率型NTC热敏电阻,主要应用于开关电源,UPS,大功率电子产品的开机防浪涌 SC MF72功率型NTC热敏电阻SCD大功率型NTC热敏电阻MF74超大功率型NTC热敏电阻 0.1A~11A 2A~32A 10A~36A 其中SC系列为常规热敏电阻常见的有D5,D7,D9,D11,D13,D15,D20,D25系列,如 5D5,5D7,5D9,10D11,10D15,5D20,5D25等 具体规格型号和参数等信息参见:https://www.doczj.com/doc/286410152.html,/ntcremin/sc.htm SCD系列是SCD系列大功率NTC热敏电阻是华巨电子工程师花费数年时间研制出来的专利产品,产品选用纳米材料等高科技产品作为原材料联合南京东南大学和理工大学等几所学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新一代抑制浪涌的功率型NTC热敏电阻,生产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的新一代防浪涌NTC热敏电阻,SCD系列热敏电阻具有抑制浪涌能力强,最大稳态电流大,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功率电源,充电器,工业设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领域,对于拟制浪涌冲,防止因电流浪涌损坏设备的正常运行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SCD系列具有大稳态电流最大可以达到35A,大阻值,大电流,耐高温的特点。相

热敏电阻抑制浪涌电流设计

图1是典型的电子产品电源部分简化电路,C1是与负载并联的滤波电容。在开机上电的瞬间,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因此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充电电流。根据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模型所建立的一阶线性非齐次方程可以求出其电流初始值相当于把滤波电容短路而得到的电流值。这个电流就是我们常说的输入浪涌电流,它是在对滤波电容进行初始充电时产生的,其大小取决于启动上电时输入电压的幅值以及由桥式整流器和电解电容其所形成的回路的总电阻。 假设输入电压V1为220Vac,整个电网内阻(含整流桥和滤波电容)Rs=1Ω,若正好在电源输入波形达到90度相位的时候开机,那么开机瞬间浪涌电流的峰值将达到I=220×1.414/1=311(A)。这个浪涌电流虽然时间很短,但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减短输入电容和整流桥的寿命,还可能造成输入电源电压的降低,让使用同一输入电源的其它动力设备瞬间掉电,对临近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 浪涌电流的抑制 浪涌电流的抑制方法有很多,一般中小功率电源中采用电阻限流的办法抑制开机浪涌电流。图2是一个常见的110V/220V双输入电源示意图,以此为例,我们分析一下如何使用NTC热敏电阻进行浪涌电流的抑制。

NTC热敏电阻,即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特性是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非线性的下降。NTC在应用上一般分为测温热敏电阻和功率型热敏电阻,用于抑制浪涌的NTC热敏电阻指的就是功率型热敏电阻器。 图2中R1~R4为热敏电阻浪涌抑制器通常放置的位置。对于同时兼容110Vac和220Vac输入的双电压输入产品,应该在R1和R2位置同时放两个NTC热敏电阻,这样可使在110Vac输入连接线连接时和220Vac输入连接线断开时的冲击电流大小一致,也可单独在R3或R4处放置一个NTC热敏电阻。对于只有220Vac输入的单电压产品,只需在R3或R1位置放1个NTC热敏电阻即可。 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常温下,NTC热敏电阻具有较高的电阻值(一般选用5Ω或10Ω),即标称零功率电阻值。参考图1的例子,串接10ΩNTC时,开机浪涌电流为:I=220×1.414/(1+10)= 28(A),比未使用NTC热敏电阻时的311A降低了10倍,有效的起到了抑制浪涌电流的作用。 开机后,由于NTC热敏电阻迅速发热、温度升高,其电阻值会在毫秒级的时间内迅速下降到一个很小的级别,一般只有零点几欧到几欧的大小,相对于传统的固定阻值限流电阻而言,这意味着电阻上的功耗因为阻值的下降随之降低了几十到上百倍,因此这种设计非常适合对转换效率和节能有较高要求的产品,如开关电源。 断电后,NTC热敏电阻随着自身的冷却,电阻值会逐渐恢复到标称零功率电阻值,恢复时间需要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下一次启动时,又按上述过程循环。 改进型电源设计 上述使用NTC浪涌抑制器的电路与使用固定电阻的电路相比,已经具备了节能的特性。对于某些特殊的产品,如工业产品,有时客户会提出如下要求:1、如何降低NTC的故障率以提高其使用寿命?2、如何将NTC的功耗降至最低?3、如何使串联了NTC热敏电阻的电源电路能适应循环开关的应用条件? 对于第1、2两点,因为NTC热敏电阻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浪涌,产品正常启动后它所消耗的能量是我们不需要的,如果有一种可行的办法能将NTC热敏电阻从正常工作的电路中切断,就可以满足这种要求。 对于第3点,首先分析为什么使用了NTC热敏电阻的产品不能频繁开关。从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是有一定电流通过NTC热敏电阻的,这个工作电流足以使NTC的表面温度达到100℃~200℃。当产品关断时,NTC热敏电阻必须

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浪涌电流限制电路图 开关电源在加电时,会产生较高的浪涌电流,因此必须在电源的输入端安装防止浪涌电流的软启动装置,才能有效地将浪涌电流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浪涌电流主要是由滤波电容充电引起,在开关管开始导通的瞬间,电容对交流呈现出较低的阻抗。如果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浪涌电流可接近数百A。 开关电源的输入一般采用电容整流滤波电路如图2所示,滤波电容C可选用低频或高频电容器,若用低频电容器则需并联同容量高频电容器来承担充放电电流。图中在整流和滤波之间串入的限流电阻Rsc是为了防止浪涌电流的冲击。合闸时Rsc限制了电容C的充电电流,经过一段时间,C上的电压达到预置值或电容C1上电压达到继电器T动作电压时,Rsc被短路完成了启动。同时还可以采用可控硅等电路来短接Rsc。当合闸时,由于可控硅截止,通过Rsc对电容C进行充电,经一段时间后,触发可控硅导通,从而短接了限流电阻Rsc。 开关电源中浪涌电流抑制模块的应用 [导读]分析了电容输入式滤波整流器上电时对电源的浪涌电流冲击及危害,介绍了常规解决办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实用解决方案。 1 上电浪涌电流 目前,考虑到体积,成本等因素,大多数AC/DC变换器输入整流滤波采用电容输入式滤波方式,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由于电容器上电压不能跃变,在整流器上电之初,滤波电容电压几乎为零,等效为整流输出端短路。如在最不利的情况(上电时的电压瞬时值为电源电压峰值)上电,则会产生远高于整流器正常工作电流的输入浪涌电流,如图2所示。当滤波电容为470μF并且电源内阻较小时,第一个电流峰值将超过100A,为正常工作电流峰值的10倍。

浪涌电流会造成电源电压波形塌陷,使得供电质量变差,甚至会影响其他用电设备的工作以及使保护电路动作;由于浪涌电流冲击整流器的输入熔断器,使其在若干次上电过程的浪涌电流冲击下而非过载熔断。为避免这类现象发生,而不得不选用更高额定电流的熔断器,但将出现过载时熔断器不能熔断,起不到保护整流器及用电电路的作用;过高的上电浪涌电流对整流器和滤波电容器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因此,必须对带有电容滤波的整流器输入浪涌电流加以限制。 2 上电浪涌电流的限制 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整流器与滤波电容器之间,或在整流器的输入侧加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如图3所示。利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常温状态下具有较高阻值来限制上电浪涌电流,上电后由于NTC流过电流发热使其电阻值降低以减小NTC 上的损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存在的问题是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性能受环境温度和NTC 的初始温度影响,在环境温度较高或在上电时间间隔很短时,NTC起不到限制上电浪涌电流的作用,因此,这种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仅用于价格低廉的微机电源或其他低成本电源。而在彩色电视机和显示器上,限制上电浪涌电流则采用串一限流电阻,电路如图4所示。最常见的应用是彩色电视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性高,允许在宽环境温度范围内工作,其缺点是限流电阻上有损耗,降低了电源效率。事实上整流器上电处于稳态工作后,这一限流电阻的限流作用已完成,仅起到消耗功率、发热的负作用,因此,在功率较大的开关电源中,采用上电后经一定延时后用一机械触点或电子触点将限流电阻短路,如图5所示。这种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性能好,但电路复杂,占用体积较大。为使应用这种抑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象仅仅串限流电阻一样方便,本文推出开关电源上电浪涌电流抑制模块。

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标准

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标准 Forward Surge Test 一、目的:检验器件经正向大电流冲击而不失效的能力。 二、试验设备:浪涌电流测试仪(10~2000A) 三、环境试验条件及判据: (1)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是指预处理, 后续处理及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2)判定状态 判定状态是指初测及终测时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25±3℃ 相对湿度: 45~75% 四、操作规范: 4.1要严格按照PFD - Ⅲ型高温反偏试验台“技术说明书”操作顺序操作。 4.2常规产品规定每季度做一次周期试验,试验条件及判据采用或等效采 用产品标准;新产品、新工艺、用户特殊要求产品等按计划进行。 4.3采用LTPD的抽样方法,在第一次试验不合格时,可采用追加样品抽 样方法或采用筛选方法重新抽样,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能重新抽样或追 加一次。 4.4若LTPD=10%,则抽22只,0收1退,追加抽样为38只,1收2退。 抽样必须在OQC检验合格成品中抽取。 五、操作规程: 1.整流二极管

1.1把被检测样品按二极管的极性正确地在夹具上固定好。 1.2测试台的黑色多路开关打在“0”位,切记不能打在“1~4” 档的任何一档。 2.整流桥堆 2.1 把被测样品整流桥堆放在夹具上夹好。 2.2 把多路黑色开关打向“1~4”任何一档,切记不能打在“0”档。 3.把充电/浪涌开关打在浪涌位置,浪涌/浪涌+反压大在浪涌位置, 反向电压调节旋钮反时针调到零。 4.启动电源,此时,IFSM、VFM、浪涌次数、10个数码管显示全为 零,10ms指示灯亮。 5.按一下薄膜面板上的SET键,此时,IFSM4个数码管闪烁,此时 您可根据要求设置浪涌电流值了,设置数0~9自左向右切换,F1为10ms,F2为8.3ms,如有误操作可用Del键修改,当数值确定后,按ENT键确定,IFSM显示设置的浪涌电流值。 注意: 1.在设置电流值时,最右边一位数码只有0、5有效,最左边一 位数码管只有0、1、2有效,其余数不认。 2.当设置错误时按ENT键无效、IFSM数码管闪烁。 3.只有在充电/浪涌开关打在浪涌时才可以设置,在充电时设置 无效。 6.把充电/浪涌开关打向充电,样品测试台中大接触器吸合,充电 电瓶表指示、当指示到40V左右时,充电指示发光管(绿色)闪

如何使用热敏电阻抑制电源电路浪涌电流

如何使用热敏电阻抑制电源电路浪涌电 流 开机浪涌电流产生的原因 图1是典型的电子产品电源部分简化电路,C1是与负载并联的滤波电容。在开机上电的瞬间,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因此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充电电流。根据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模型所建立的一阶线性非齐次方程可以求出其电流初始值相当于把滤波电容短路而得到的电流值。这个电流就是我们常说的输入浪涌电流,它是在对滤波电容进行初始充电时产生的,其大小取决于启动上电时输入电压的幅值以及由桥式整流器和电解电容其所形成的回路的总电阻。 图1 电源示意图 假设输入电压V1为220Vac,整个电网内阻(含整流桥和滤波电容)Rs=1Ω,若正好在电源输入波形达到90度相位的时候开机,那么开机瞬间浪涌电流的峰值将达到I=220×1.414/1=311(A)。这个浪涌电流虽然时间很短,但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减短输入电容和整流桥的寿命,还可能造成输入电源电压的降低,让使用同一输入电源的其它动力设备瞬间掉电,对临近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

浪涌电流的抑制 浪涌电流的抑制方法有很多,一般中小功率电源中采用电阻限流的办法抑制开机浪涌电流。图2是一个常见的110V/220V双输入电源示意图,以此为例,我们分析一下如何使用NTC热敏电阻进行浪涌电流的抑制。 图2 110/220Vac双输入电源示意图 NTC热敏电阻,即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特性是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非线性的下降。NTC在应用上一般分为测温热敏电阻和功率型热敏电阻,用于抑制浪涌的NTC 热敏电阻指的就是功率型热敏电阻器。 图2中R1~R4为热敏电阻浪涌抑制器通常放置的位置。对于同时兼容110Vac和220Vac输入的双电压输入产品,应该在R1和R2位置同时放两个NTC热敏电阻,这样可使在110Vac输入连接线连接时和220Vac输入连接线断开时的冲击电流大小一致,也可单独在R3或R4处放置一个NTC热敏电阻。对于只有220Vac输入的单电压产品,只需在R3或R1位置放1个NTC热敏电阻即可。 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常温下,NTC热敏电阻具有较高的电阻值(一般选用5Ω或10Ω),即标称零功率电阻值。参考图1的例子,串接10ΩNTC时,开机浪涌电流为:I=220×1.414/(1+10)= 28

常用的防浪涌电路有三种方案

常用的防浪涌电路有三种方案 常用的防浪涌电路有三种方案: 一、利用传统的防雷元器件组合成防浪涌电路,例如TVS管(瞬态抑制二极管),气体放电管,PTC(热敏电阻)等。这些防雷元器件的价格都很低。 二、光耦合电路。(光隔离器件,价格较低,TPL521-4价格为2元左右。) 三、磁耦合电路。磁隔离是ADI公司iCoupler专利技术,是基于芯片级变压器的隔离技术。利用该公司生产的相关芯片可以大大简化电路,减少PCB的面积。(adm2483的价格在10元左右,adm3251e的价格在10元~20元之间。) 浪涌的来源:浪涌通常由自然界的雷电、电源系统(特别是带很重的感性负载)开关切换时引起的,浪涌的产生将带来能量巨大的瞬变过压或过流,例如感应雷在RS-485传输线上引起的瞬变干扰,其能量可在瞬间烧毁连结传输线上的全部器件。 通常所说的防浪涌,有两个耐压指标,一个是共模,一个是差模。自然界雷电或大电流切换时产生的浪涌一般认为是共模的,而差模形式的浪涌往往是由于数据电缆附近有高压线经过,数据电缆与高压线之间因绝缘不良而产生的,虽然后者比前者产生的电压和电流要小得多,但它不像前者那样只维持很短的几毫秒,而会在数据通信网络中较长时间内稳定地存在。光耦或磁耦器件标称的耐压是共模,也就是前端到后端之间的耐压。如果超过这个耐压,前端后端都一起烧坏;器件不会标称差模的耐压,这个由电路的设计来决定,如果超过这个耐压,前端烧坏,后端不会烧坏。 防浪涌电路通常分为隔离法和规避法: 一、隔离法 光耦合(需要隔离电源) 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

雷电浪涌防护一级测试波形的选择

雷电浪涌防护一级测试波形的选择——8/20波形和10/350 波形的比较研究 本文以Dion Neri 和Bruce Glushakow 所著的白皮书为基础,该白皮书经IEEE审核后被确定为学术理论性文件。 开始论述之前,我们先关注一下这样一个事实:多年来,美国的浪涌保护器(又称瞬态电压抑制器TVSS)的测试方案都以ANSI/IEEE C62.41(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C62.41标准)为测试规范。而在实际应用中,按照该标准进行设计、生产、测试的浪涌保护器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历史回顾:10/350 作为一级测试波形的由来 在1995年以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采用8/20 波形测试浪涌保护器,“国际电气规范”(IEC)也采用相同的做法。但此后,在IEC 61643标准文件中,却对安装在建筑物进线处的浪涌保护器引入了新的“配电系统1级防护”测试方案。为了适应IEC 61643对冲击脉冲电流(I imp)的要求,测试机构不得不将测试波形改为10/350。而这一变化的所谓“理论基础”是:10/350的波形更接近于直接雷击的波形参数,因此,在对此类进行浪涌保护器(IEC称SPD)的有效性测试时采用10/350波形比8/20波形更合适。 然而,在经过大量可靠的跟踪调查之后,IEEE认为对测试方案做出类似的改动根本不具备充分的理由,因此仍然坚持采用8/20波形。但在现实中,IEC引入的“配电系统1级防护”测试新方案却在浪涌保护器市场上造成了混乱:在某些欧洲生产商的鼓动下,“配电系统1级浪涌保护器” 在设计、生产上按照10/350测试脉冲为参考,采用真空管作为防护元件,并宣称该种保护器成为所谓“主流”。他们依据很简单:“既然直接雷击的波形只能用10/350波形的脉冲进行模仿,所以,ANSI/IEEE所主张的8/20波形的测试规范就不足以起到防护直接雷击的作用。” 二、IEC选择10/350 的技术依据 按照IEC的“新要求”,测试“防护直接雷击的浪涌保护器”时应采用10/350波形冲击脉冲,而测试“防护间接雷击的浪涌保护器”时应采用8/20波形。 从右图可见,100kA的10/350波形脉冲的放电强度是20kA的 8/20 波形脉冲的125倍。125 × 0.4 = 50 照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如果使用压敏电阻MOV作为浪涌抑制元件,设计一个能防护100kA 的10/350 波形的冲击脉冲的保护器,它所具备的放电能力必须相当于防护2500kA的8/20波形冲击脉冲的能力。 以上结论的计算过程发表在IEC的规范文件中,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证明:“按10/350波形测试设计的保护器的防护能力比按8/20波形测试的保护器要高20倍以上。” 三、对10/350波形的采用的争议 我们讨论这样的结论是否正确之前,先看看这样一些事实: 1.按8/20设计的浪涌保护器的实际应用状况 多年来,在所有采用ANSI/IEEE标准测试的低压浪涌保护器的市场上,至今没有,也没

浪涌电流及浪涌抑制器分类及主要技术详解

浪涌电流及浪涌抑制器分类及主要技术详解 【电源网】浪涌电流指电源接通瞬间,流入电源设备的峰值电流。由于 输入滤波电容迅速充电,所以该峰值电流远远大于稳态输入电流。电源应该 限制AC开关、整流桥、保险丝、EMI滤波器件能承受的浪涌水平。反复开 关环路,AC输入电压不应损坏电源或者导致保险丝烧断。浪涌电流也指由 于电路异常情况引起的使结温超过额定结温的不重复性最大正向过载电流。 ?浪涌抑制器的分类 ?1.放电间隙(又称保护间隙): ?它一般由暴露在空气中的两根相隔一定间隙的金属棒组成,其中一根金属 棒与所需保护设备的电源相线L1或零线(N)相连,另一根金属棒与接地线(PE)相连接,当瞬时过电压袭来时,间隙被击穿,把一部分过电压的电荷引入大地,避免了被保护设备上的电压升高。这种放电间隙的两金属棒之间的距离可按 需要调整,结构较简单,其缺点是灭弧性能差。改进型的放电间隙为角型间隙,它的灭弧功能较前者为好,它是靠回路的电动力F作用以及热气流的上 升作用而使电弧熄灭的。 ?2.气体放电管: ?它是由相互离开的一对冷阴板封装在充有一定的惰性气体(Ar)的玻璃管或 陶瓷管内组成的。为了提高放电管的触发概率,在放电管内还有助触发剂。 这种充气放电管有二极型的,也有三极型的,气体放电管的技术参数主要有:直流放电电压Udc;冲击放电电压Up(一般情况下Up≈(2~3)Udc;工频而授电 流In;冲击而授电流Ip;绝缘电阻R(>109Ω);极间电容(1-5PF)气体放电管可在直 流和交流条件下使用,其所选用的直流放电电压Udc分别如下:在直流条件 下使用:Udc≥1.8U0(U0为线路正常工作的直流电压)在交流条件下使用:U

开关电源启动冲击电流详解

电源启动冲击电流详解 By:J S 一、冲击电流危害: 由于所有的开关电源,根据不同的功率等级,初级大部分存在储能电容。因此导致启动瞬间会有较大的冲击电流,此冲击电流对于电网、供电设备均有较大干扰,对于电源、模块自身主功率回路中的整流桥、继电器等器件的耐冲击性、可靠性均有较高要求。例如:电源启动时,流过整流桥的电流脉冲过大,如果超出标称值,整流桥易损坏,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启动时。 再者很多人会发现,在启动某个较大功率电子设备时,旁边如果有视频显示器,经常会有干扰的信号出线在屏幕上。严重时会导致屏幕重启一次。 所以有效的控制冲击电流对于电源的可靠性提高、环境中干扰地减小均有积极的意义。 以下从数学理论计算出发分析。得到一个合理的设计值。对于AC/DC,DC/DC电源设计工程师均有帮助。 二、原理说明: 首先冲击电流和以下参数有关:输入电压最高电压Vmax,回路中的电阻R,回路中的电感L,以及储能电容C。等效为下图: 做一个必要的假设,原因为我们很多朋友想通过试验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以免试验和结论偏差很大:输入源就像一个大海,C电容就像一个水瓢,L\R是一个人的动作快满。必须设定无论如论这个人舀水速度的快慢,均不会影响海平面的高低,即输入电压的值。 第一步:我们先来确认电容C上的电压T(t)变化情况, ---------------------------------------------------电感等效电阻 注意:假设电感不会饱和。 V0:电解上初始电压值,启动时可以设为0V。 Vmax:输入电压最大值。 C:电容值。 L:电感值。 R:电阻值。

首先给出几个不同组合R、C、L,对应的电压上升时间,后续对于结论说明有帮助。请细看, 输入电压:330V R=5,L=10uH,C=220uF电压上升到300V大约3mS。 R=0.01,L=10uH,C=220uF电压上升到300V大约0.2mS。 R=5,L=1000uH,C=220uF电压上升到300V大约4mS。

冲击试验

变压器实验 一、新装变压器要做那些试验? 1)变比; 2)线圈连接组别; 3)线圈直流电阻; 4)绝缘特性、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5)介质损耗tgδ; 6)泄漏电流; 7)绝缘油的电气强度试验; 8)交流耐压; 9)耐应耐压; 10) 空载试验; 11) 短路试验; 试验程序:先做4)5)6)7)后做8)9)再做10) 二、规程规定第一次冲击10分钟到底是带电运行十分钟,还是拉开主变高压侧开关与第二次冲击的时间间隔10分钟?为什么要求第一次冲击要间隔10分钟? 你说的“变压器冲击实验”大概指的是变压器冲击合闸试验。

变压器的冲击合闸试验不一定必须从高压侧进行,这与变压器的应用场合相关。一般此项试验是结合变压器投运运行的。由于我们使用的大部分是降压变压器,来电一方自然是高压侧,就只能从高压侧冲击。若对发电厂的升压变压器,来电方是在低压侧,就要从低压冲击了。 主变第一次投运前,应在额定电压下冲击合闸五次,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应不小于10分钟,大修后主变应冲击三次;瓦斯下浮子在主变冲击合闸前就应投跳闸,冲击合闸正常,有条件时空载充电24小时;11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启动时,如有条件应采用零起升压;变压器的有载调压装置,应于变压器投运时进行切换试验正常,方可投入使用。 变压器进行冲击合闸试验的目的有两个: 1、拉开空载变压器时,有可能产生操作过电压。在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时,过电压幅值可达 4~4.5倍相电压;在中性点直接接地时,可达3倍相电压。为了检查变压器绝缘强度能否承受全电压或操作过电压,需做冲击试验。 2、带电投入空载变压器时,会产生励磁涌流,其值可达6~8倍额定电流。励磁涌流开始衰减较快,一般经0.5~1秒即减到0.25~0.5倍额定电流值,但全部衰减时间较长,大容量的变压器可达几十秒。由于励磁涌流产生很大的电动力,为

输入浪涌电流抑制模块在AC-DC变换器的应用

输入浪涌电流抑制模块在AC-DC变换器的应用摘要:分析了电容输入式滤波整流器上电时对电源的浪涌电流冲击及危害,介绍了常规解决办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实用解决方案。 1 上电浪涌电流 目前,考虑到体积,成本等因素,大多数AC/DC变换器输入整流滤波采用电容输入式滤波方式,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由于电容器上电压不能跃变,在整流器上电之初,滤波电容电压几乎为零,等效为整流输出端短路。如在最不利的情况(上电时的电压瞬时值为电源电压峰值)上电,则会产生远高于整流器正常工作电流的输入浪涌电流,如图2所示。当滤波电容为470μF并且电源内阻较小时,第一个电流峰值将超过100A,为正常工作电流峰值的10倍。 图1 电容输入式滤波电路 图2 上电后输入浪涌电流 浪涌电流会造成电源电压波形塌陷,使得供电质量变差,甚至会影响其他用电设备的工作以及使保护电路动作;由于浪涌电流冲击整流器的输入熔断器,使其在若干次上电过程的浪涌电流冲击下而非过载熔断。为避免这类现象发生,而不得不选用更高额定电流的熔断器,但将出现过载时熔断器不能熔断,起不到保护整流器及用电电路的作用;过高的上电浪涌电流对整流器和滤波电容器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因此,必须对带有电容滤波的整流器输入浪涌电流加以限制。 2 上电浪涌电流的限制 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整流器与滤波电容器之间,或在整流器的输入侧加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如图3所示。利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常温状态下具有较高阻值来限制上电浪涌电流,上电后由于NTC流过电流发热使其电阻值降低以减小NTC上的损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存在的问题是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性能受环境温度和NTC的初始温度影响,在环境温度较高或在上电时间间隔很短时,NTC起不到限制上电浪涌电流的作用,因此,这种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仅用于价格低廉的微机电源或其他低成本电源。而在彩色电视机和显示器上,限制上电浪涌电流则采用串一限流电阻,电路如图4所示。最常见的应用是彩色电视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性高,允许在宽环境温度范围内工作,其缺点是限流电阻上有损耗,降低了电源效率。事实上整流器上电处于稳态工作后,这一限流电阻的限流作用已完成,仅起到消耗功率、发热的负作用,因此,在功率

浪涌抑制电阻阻值及功率的选择

浪涌抑制电阻阻值及功率的选择 大功率电源,输入浪涌抑制电路一般都选择功率电阻+继电器的方式,电阻给电容充电后利用继电器短路电阻,那么电阻阻值及功率如何根据后级电流来选择? 今天有套系统本来准备发货的,包装前上电试验一下,结果没工作,拆开看电阻已经炸裂了,换电阻再试验又没有问题,郁闷了,电阻的阻值及功率如何计算? greendot查看完整内容 这个问题可以用仿真来探究一下, R=1K ,C=1000μF,Vac=220Vrms 电压和电流波形如下: 头0.5秒的:

0-2秒内,平均功率15.2W,能量30.4J 0-5 ,6.94W,34.7J 0-10,3.55W,35.5J 0-20,1.78W,35.6J 至于电阻选多大功率,由王版决定。 ?回复楼主 ? ?1楼 ?1155050 ?| 本网技工 (180) | 发消息 | 查看最佳答案 ?2011-09-26 13:43 这个电阻换成压敏电阻是不是合适点? ?回复1楼 ? ?2楼 ?YTDFWANGWEI ?| 总工程师 (12447) | 发消息 | 查看最佳答案 ?2011-09-26 15:04

4KW,这个功率等级好象没有压敏电阻吧. ?回复2楼 ? ?3楼 ?晶纲禅诗 ?| 副总工程师 (7208) | 发消息 | 查看最佳答案 ?2011-09-26 23:44 这方面王工还是缺少经验一般这个功率电阻要选“特殊”的规格品种,但似乎国内并不好找, 要选耐冲击型的,有点类似“延迟保险丝”的特性。买不到时,可选高电阻率、大截面积的电阻丝自己绕制。 实在无奈时,可以增大功率电阻的阻值与功率,并延长继电器的吸合等待时间来改善。 ?回复3楼 ? ?4楼 ?1155050 ?| 本网技工 (180) | 发消息 | 查看最佳答案 ?2011-09-27 08:12 分析的到位,大虾级别 ?回复4楼 ? ?5楼 ?YTDFWANGWEI ?| 总工程师 (12447) | 发消息 | 查看最佳答案 ?2011-09-27 08:25 耐冲击的,我们常用的应该是线绕电阻吧?如果用电阻丝自己绕,批产这玩

输入浪涌电流抑制模块

电源招聘专家输入浪涌电流抑制模块在AC/DC变换器的应用 2014-04-3 摘要:分析了电容输入式滤波整流器上电时对电源的浪涌电流冲击及危害,介绍了常规解决办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实用解决方案。关键词:浪涌电流;抑制;AC/DC变换器1 上电浪涌电流目前,考虑到体积,成本等因素, 大多数AC/DC变换器输入整流滤波采用电容输入式滤波方式,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由于电容器上电压不能跃变,在整流器上电之初,滤波电容电压几乎为零,等效为整流输出端短路。如在最不利的情况(上电时的电压瞬时值为电源电压峰值)上电,则会产生远高于整流器正常工作电流的输入浪涌电流,如图2所示。当滤波电容为470μF并且电源内阻较小时,第一个电流峰值将超过100A,为正常工作电流峰值的10倍。浪涌电流会造成电源电压波形塌陷,使得供电质量变差,甚至会影响其他用电设备的工作以及使保护电路动作;由于浪涌电流冲击整流器的输入熔断器,使其在若干次上电过程的浪涌电流冲击下而非过载熔断。为避免这类现象发生,而不得不选

电源招聘专家用更高额定电流的熔断器,但将出现过载时熔断器不能熔断,起不到保护整流器及用电电路的作用;过高的上电浪涌电流对整流器和滤波电容器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因此,必须对带有电容滤波的整流器输入浪涌电流加以限制。2 上电浪涌电流的限制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整流器与滤波电容器之间,或在整流器的输入侧加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如图3所示。利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常温状态下具有较高阻值来限制上电浪涌电流,上电后由于NTC流过电流发热使其电阻值降低以减小NTC上的损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存在的问题是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性能受环境温度和NTC的初始温度影响,在环境温度较高或在上电时间间隔很短时,NTC起不到限制上电浪涌电流的作用,因此,这种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仅用于价格低廉的微机电源或其他低成本电源。而在彩色电视机和显示器上,限制上电浪涌电流则采用串一限流电阻,电路如图4所示。最常见的应用是彩色电视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性高,允许在宽环境温度范围内工作,其缺点是限流电阻上有损耗,降低了电源效率。事实上整流器上电处于稳态工作后,这一限流电阻的限流 作用已完成, 仅起到消耗功率、发热的负作用,因此,在功率较大的开关电源中,采用上电后经一定延时后用一机械触点或电子触点将限流电阻短路,如图5所示。这种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性能好,但电路复杂,占用体积较大。为使应用这种抑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象仅仅串限流电阻一样方便,本文推出开关电源上电浪涌电流抑制模块。3 上电浪涌抑制模块3.1 带有限流

浪涌保护器工作原理

复合型电子系统浪涌保护器 一、复合型电浪涌保护器 复合型电浪涌保护器,也称复合型一体化全保护电浪涌保护器,外形设计采用箱式结构,内部设计采用将压敏电阻(MOV)、陶瓷放电管(GTD)、瞬态二极管(TVS)等各种防雷、瞬态过电压保护元器件合理矩阵排列在PCB电路板,由主放电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充分利用不同元器件的特点,发挥其作用。 二、复合型电浪涌保护器组成元器件的特点及作用 1.压敏电阻(MOV): ●当电路电压高于压敏电阻启动电压时,阻值迅速下降为零,呈开路状态,形 成放电通道;当电路电压低于压敏电阻启动电压时,阻值为无穷大,呈断路状态,与电路完全隔绝。 ●实验室研究发现:多个压敏电阻并联使用给出的箝位电压(残压)比单个压 敏电阻使用的要低很多。 ●压敏电阻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有一个缺点:产生不规则泄漏电流,也就是 漏电电流,这个指标是影响压敏电阻的使用稳定性主要因素,也是决定防雷器使用寿命的主要指标。 ●给出较快的响应时间,小于25纳秒。 2、陶瓷放电管(GTD): ●保证直流电压击穿,形成放电通道。 ●与压敏电阻串联作用,充当开关作用,阻隔压敏电阻的泄漏电流,延长压敏 电阻的作用寿命。 ●陶瓷放电的管壁具备迅速均匀散热的功效,可以迅速将放电过程的电能转换

成热能并迅速均匀散放,有利于吸收管子暂态较大功率。 3、瞬态二极管(TVS): ●快速响应启动,最快可以达1纳秒。 ●有效抑制高频电源信号的干扰,提供精细保护。 ●结面积较大,通流能力强。 ●散热条件好,有利于吸收管子暂态较大功率。 4、浪涌电阻(SR): 一种新型的耐压水平高达1500V,耐冲击电压在4-6KV的新型电阻,安的作用是保证复合型电浪涌保护器的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正常工作。 5、温度控制保险管 独特的电子控温保险管,反应灵敏、动作快,能有效把电浪涌保护器与系统隔离,避免电浪涌保护器燃烧、自爆。 三、多个压敏电阻并联的作用 复合型电浪涌保护器采用多个压敏电阻矩阵排列在电路板上(如图1),而传统的模块式电浪涌保护器采用单一压敏电阻泄流(如图2),从保护的角度来看,如果单一压敏电阻一旦受到损坏或失效,则被保护设备,将失去保护,而多个压敏电阻并联使用,一旦其中的一、二个压敏电阻被损坏,而其它的完好者仍可以担任保护任务;

浪涌抑制电阻阻值及功率的选择

浪涌抑制电阻阻值及功率的选择 大功 率电 源, 输入 浪涌 抑制 电路 一般 都选 择功 率电 阻+ 继电 器的 方 式, 电阻 给电 容充 电后 利用 继电 器短 路电 阻, 那么 电阻 阻值 及功 率如 何根 据后 级电 流来 选

今天有套系统本来准备发货的,包装前上电试验一下,结果没工作,拆开看电阻已经炸裂了,换电阻再试验又没有问题,郁闷了,电阻的阻值及功率如何计

greendot查看完整内容 这个问题可以用仿真来探究一下, R=1K ,C=1000μF,Vac=220Vrms 电压和电流波形如下: 头0.5秒的: 0-2秒内,平均功率15.2W,能量30.4J 0-5 ,6.94W,34.7J 0-10,3.55W,35.5J

0-20,1.78W,35.6J 至于电阻选多大功率,由王版决定。 ?回复楼主 ? ?1楼 ?1155050 ?| 本网技工 (180) | 发消息 | 查看最佳答案 ? 2011-09-26 13:43 这个电阻换成压敏电阻是不是合适点? ?回复1楼 ? ?2楼 ?YTDFWANGWEI ?| 总工程师 (12447) | 发消息 | 查看最佳答案 ?2011-09-26 15:04 4KW,这个功率等级好象没有压敏电阻吧. ?回复2楼 ? ?3楼 ?晶纲禅诗 ?| 副总工程师 (7208) | 发消息 | 查看最佳答案 ?2011-09-26 23:44 这方面王工还是缺少经验一般这个功率电阻要选“特殊”的规格品种,但似乎国内并不好找, 要选耐冲击型的,有点类似“延迟保险丝”的特性。买不到时,可选高电阻率、大截面积的电阻丝自己绕制。 实在无奈时,可以增大功率电阻的阻值与功率,并延长继电器的吸合等待时间

浪涌抑制器

浪涌保护器设计原理、特性、运用范畴 设计原理 在最常见的浪涌保护器中,都有一个称为金属氧化物变阻器(Metal Oxide V aristor,MOV)的元件,用来转移多余的电压。如下图所示,MOV将火线和地线连接在一起。 MOV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一根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两个半导体连接着电源和地线。 这些半导体具有随着电压变化而改变的可变电阻。当电压低于某个特定值时,半导体中的电子运动将产生极高的电阻。反之,当电压超过该特定值时,电子运动会发生变化,半导体电阻会大幅降低。如果电压正常,MOV会闲在一旁。而当电压过高时,MOV可以传导大量电流,消除多余的电压。随着多余的电流经MOV转移到地线,火线电压会恢复正常,从而导致MOV的电阻再次迅速增大。按照这种方式,MOV仅转移电涌电流,同时允许标准电流继续为与浪涌保护器连接的设备供电。打个比方说,MOV的作用就类似一个压敏阀门,只有在压力过高时才会打开。 另一种常见的浪涌保护装置是气体放电管。这些气体放电管的作用与MOV相同——它们将多余的电流从火线转移到地线,通过在两根电线之间使用惰性气体作为导体实现此功能。当电压处于某一特定范围时,该气体的组成决定了它是不良导体。如果电压出现浪涌并超过这一范围,电流的强度将足以使气体电离,从而使气体放电管成为非常良好的导体。它会将电流传导至地线,直到电压恢复正常水平,随后它又会变成不良导体。 这两种方法都是采用并联电路设计——多余的电压从标准电路流入另一个电路。有几种浪涌保护器产品使用串联电路设计抑制电涌——它们不是将多余的电流分流到另一条线路,而是通过降低流过火线的电量。基本上说,这些抑制器在检测到高电压时会储存电能,随后再逐渐释放它们。制造这种保护器的公司解释说该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因为它反应速度更快,并且不会向地线分流,但另一方面,这种分流可能会干扰建筑物的电力系统。 抑制二极管:抑制二极管具有箝位限压功能,它是工作在反向击穿区,由于它具有箝位电压低和动作响应快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作多级保护电路中的最末几级保护元件。抑制二极管在击穿区内的伏安特性可用下式表示:I=CUα,上式中α为非线性系数,对于齐纳二极管α=7~9,在雪崩二极管α=5~7. 抑制二极管的技术参数主要有: (1)额定击穿电压,它是指在指定反向击穿电流(常为lma)下的击穿电压,这于齐纳二极管额定击穿电压一般在2.9V~4.7V范围内,而雪崩二极管的额定击穿电压常在5.6V~200V范围内。 (2)最大箝位电压:它是指管子在通过规定波形的大电流时,其两端出现的最高电压。 (3)脉冲功率:它是指在规定的电流波形(如10/1000μs)下,管子两端的最大箝位电压与管子中电流等值之积。 (4)反向变位电压:它是指管子在反向泄漏区,其两端所能施加的最大电压,在此电压下管子不应击穿。此反向变位电压应明显高于被保护电子系统的最高运行电压峰值,也即不能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处于弱导通状态。 (5)最大泄漏电流:它是指在反向变位电压作用下,管子中流过的最大反向电流。 (6)响应时间:10-11us 作为辅助元件,有些浪涌保护器还配有内置保险丝。保险丝是一种电阻器,当电流低于某个标准时,它的导电性能非常好。反之,当电流超过了可接受的标准,电阻产生的热量会烧断保险丝,从而切断电路。如果MOV不能抑制电涌,过高的电流将烧断保险丝,保护连接的设备。该保险丝只能使用一次,一旦烧断就需要更换。 SPD 前端熔断器应根据避雷器厂家的参数安装。 如厂家没有规定,一般选用原则: 根据(浪涌保护器的最大保险丝强度A)和(所接入配电线路最大供电电流B)来确定(开关或熔断器的断路电流C)。 确定方法: 当:B>A时C小于等于A 当:B=A时C小于A或不安装C 当:B

全自动电能表冲击电流试验装置的原理及设计

全自动电能表冲击电流试验装置的原理及设计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项国家发明授权专利——一种全自动电能表冲击电流试验装置。该专利由江西科晨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申请,并于2017年8月15日获得授权公告。 内容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电能表冲击电流试验装置,属电力计量仪表技术领域。 发明背景当开关动作,用电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或者误操作使火线与零线短接时,线路中都会产生冲击电流,具有幅值大,存在时间短的特点。电能表的电流线路会受到冲击电流的影响,因此电能表相关标准针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如GB/T 17215 .321规定:试验时冲击电流大小为30Imax(Imax为电能表的额定最大电流),误差控制在0%~-10%,施加时间为额定频率的半个周期。 传统的电能表冲击电流试验装置主要采用手动调节方式,根据电能表的规格选择不同的电压输出端口接线,手动调节调压器旋钮以改变充电电压大小,并且需要手动触发晶闸管导通以产生满足试验要求的冲击电流输出。当输出的冲击电流不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则需要反复调节调压器,直到满足要求,加上被检电能表的数量往往较大,会造成电能表的检测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电能表冲击电流试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自动电能表冲击电流试验装置包括第一开关、第一变压器、第二开关、调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电阻、整流二极管、第二电阻、电容、晶闸管SCR、电感L、第三电阻、步进电机、电压检测电路、电流峰值检测电路、单片机和PC机。 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电网中的相L和中性线N;第一开关输出端连接第一变压器的一次侧;第一变压器二次侧绕组有四个电压输出端口,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第一变压

电涌保护器型式试验之电流冲击试验

电涌保护器型式试验之电流冲击试验 目前,电涌保护器生产和销售,其产品性能必须符合相关的国际、国家、行业、甚至是企业制定的相关标准,在这些标准中,最能体现电涌保护器防浪涌能力的电流冲击试验是最重要的试验之一。 雷电防护产品检测中心针对电涌保护器产品的不同要求,对每个系列产品都有一个详细的电流冲击试验方案。通常,每一系列的电涌保护器产品在设计初期、样品定型、产品初次投产、产品年度首次投产、定期产品审核等环节都会涉及到产品的型式试验。而电流冲击试验是型式试验的关键试验。而运行电流冲击试验的冲击电流发生器是防雷实验室必不可少的实验设备之一。它主要用于产生高幅值雷电冲击电流,用以检验电气元件和浪涌保护装置耐受强冲击电流的能力。也可对低压避雷器和电气装置,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在运行状态下耐受冲击电流试验。

雷电防护实验室一直伴随DK的成长,发展到现在的雷电防护产品检测中心,期间也经历了设备多次变革。用于电流冲击试验的设备经历多次的更新换代。目前,用于电流冲击试验的设备共有两套:高电压试验设备和GIC-150D50冲击电流测试设备。其中,GIC-150D50冲击电流测试设备的性能范围包括:1)电流波形及幅值:8/20ms正负极性雷电冲击电流波形,冲击电流值范围为:≤160 kA; 2) 电流波形及幅值:10/350ms正负极性雷电冲击电流波形,冲击电流值范围为:≤50 kA。满足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Ⅰ类试验中冲击电流和Ⅱ类试验中标称放电电流和最大放电电流的试验要求。GIC-150D50冲击电流测试设备可选择单次冲击和多次自动化连续测试功能,可根据被测试产品的正常或特殊的需要进行电流冲击测试,并能自动形成测试分析报告,试验过程全程由智能化控制系统执行,操作方便,通讯可靠,是非常优良的电流冲击设备,保证了地凯产品的耐受电流冲击的测试要求,通过试验的检验,也保障了DK电涌保护器产品的安全性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