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布后整理1
- 格式:ppt
- 大小:5.07 MB
- 文档页数:3
什么是非织造布(无纺布)的后整理?非织造布后整理就是将普通的非织造布(无纺布)加上各种药液(助剂)再烘干,使其带上亲水、抗静电、抗菌、抗酒精、抗血液、抗汽油、抗微生物、抗紫外线、抗霉、抗病毒、拒水、拒油、阻燃、防虫、防异味及香味等功能的整理。
普通的非织造布(无纺布)是没有功能的,要带上亲水、抗静电、抗酒精及抗血液等的功能,需要后整理。
无纺布后整理分为在线式和离线式:在线式是在普通的非织造布(无纺布)生产线上加入后整理设备,包括两部分:上浆设备和烘干设备。
普通非织造布(无纺布)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非织造布(无纺布),先经过上浆设备,使普通非织造布(无纺布)带上整理液/助剂,带上整理液/助剂的普通非织造布(无纺布),再经过烘箱烘干,即可带上需要的功能,最后由普通非织造布(无纺布)生产线的收卷机收卷。
离线式后整理设备包括四部分:放卷机、上浆设备、烘干设备及收卷机。
首先是放卷机放卷,普通的非织造布(无纺布)放卷经过上浆设备,带上加功能的整理液/助剂,再经过烘箱烘干,即带上需要的功能,最后是收卷机收卷。
上浆分三种形式:喷淋式(搅拌机+加湿器)、添液辊上浆(搅拌机+上浆机)及泡法刮涂(泡沫产生器+上浆机)。
加湿机成本低,占的位置小,但上浆的效果不太好,特别是有一两个喷嘴坏了的时候无法发觉,造成上浆不均匀。
添液辊上浆及泡沫刮涂,上浆效果好,但设备较贵,占的位置大。
烘干设备是烘箱,加不同功能的非织造布(无纺布)的烘干有不同的工艺要求,需要设定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时间,烘箱需要能调整温度,烘干的时间由生产线生产的速度及烘箱中布的长度来定。
烘箱中的气流要均匀,很多厂家及自制的履带式烘箱里气流杂乱无章,造成烘干的效果不好、耗能大;烘箱一般需要有分配气流的装置,使非织造布(无纺布)的烘干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应该节能、耗能少、装机容量小。
非织造布(无纺布)的加功能还有一种母粒法,可加亲水、抗静电、抗酒精及抗血液等功能,但是缺点是母粒会加得不均匀,且会堵塞喷丝板,造成喷丝板的维修及更换,另外,会引起可纺性问题,并丝及滴浆,一个极微小的浆滴,可引起亲水、抗静电、抗酒精及抗血液的功能失败。
1.非织造布后整理:对非织造布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过程,是纤维网经固网形成非织造布后,所经过的一系列旨在改善产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赋予产品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例如:染色整理、印花整理、抗静电整理、阻燃整理、抗菌整理、亲水整理、拒水整理、防紫外线整理、防电磁波整理。
2.非织造布后整理的作用: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方法改善非织造布的手感和外观。
改善非织造布的内在质量。
赋予非织造布特殊的功能。
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
3.后整理的方法及分类4.表面活性剂:是指含有亲水亲油基团,能在相界面上进行有效的定向吸附,并在极低的浓度下,显著降低溶液(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5.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同时它还表示表面活性剂在溶液内部开始形成胶束所需要的最低浓度。
7.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量与性能间的关系:1)一般是亲水性位置在一端的,去污能力强,洗涤性好;在中间的,润湿性好2)若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相同,分子量大小相同,直链的,洗涤性、乳化性好;带有支链的,润湿性好3)若亲水基相同的,一般是分子量比较小的,润湿、渗透性较好;分子量比较大的,洗涤性、乳化性、分散性好。
8.收缩整理原理自由收缩整理:在一定的干、湿热状态,没有施加任何外应力的条件下,由于松弛过程而使纤维沿轴向缩短(纤维收缩),从而使非织造布外形尺寸变小、增厚变密。
强制收缩整理:在一定的干、湿状态(常温或高温)下,对非织造布施加一定的压缩力,使纤维的形状及相互位置发生变化,并在较高温度下使纤维结构得以松弛,非织造布结构得以重建,从而使非织造布增厚、变密。
9.柔软整理方法有机械柔软整理和化学柔软整理。
机械柔软整理又包括机械搓曲柔软整理和机械开孔和开缝柔软整理。
机械开孔和开缝柔软整理——破坏部分纤维间联系机械搓曲柔软整理:松弛织物结构,经多次揉搓和轧压,降低织物的刚度,增加织物表面的丰满度和蓬松度。
主要整理方法:克拉派克法和迈克雷克斯法10.轧液率:又称轧余率,带液率,是浸轧后织物带液量的百分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针刺法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探讨1国内针刺法非织造布发展现状针刺法非织造布是目前我国非织造布中最大的品种之一。
产品主要用于土工材料、防水材料、过滤材料、合成革基布、汽车内饰材料、絮填类产品等领域。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针刺法非织造布尽管在非织造布中属老产品,但由于其产品用途广泛,多年来发展速度一直保持着增长较快的势头,也一直巩固着其在非织造布领域中固有的老牌地位。
从行业发展角度分析:多年来,虽然针刺法非织造布产量一直较大,但产品雷同情况较普遍,新产品、高端功能型材料较少。
虽然产量在扩大、技术在进步,但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够快,科研创新的后劲已明显不足。
为此,当2008年金融风暴袭击时,针刺法非织造布行业首当其冲,特别是合成革基布市场,2008年下半年一片萧条,事例再一次证明,缺乏科技含量产品的企业是经不起风浪考验的。
教训告诫业内经营者”同走一条路是死路,大家分开走才有活路”。
目前国内对针刺法非织造布的研究方向:一是新功能型材料的使用,二是新工艺的研究,三是后整理技术的开发。
本文侧重探讨合成革基布的后整理技术。
2针刺法非织造布后整理工艺技术业内企业对于针刺法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已有所了解,但对整个工艺设计、操作等还是相当的陌生,做的好的企业全国也仅有2~3家。
经研究,每家企业的生产工艺均大同小异。
整个技术流程主要是以下步骤。
表12003年~2007年针刺法非织造布产量分析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1)将针刺生产线下来的半成品(不经过定型处理的产品)放到后整理生产线的退卷装置上,把布匀速地喂入到储布槽内。
放入储布槽的目的:一是为产品充分收缩或浸渍作准备;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非织造后整理技术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就是就是将非织造材料与各种涂层剂、整理剂或其他功能性材料,通过化学、物理机械的方法使其牢固结合或改变材料的性能、外形和物理形态的加工过程。
通过后整理技术,可增加非织造材料的花色品种并提高其使用性能,改善非织造材料的外观。
1.机械后整理技术1.1收缩整理于非织造材料后整理加工中,常利用材料收缩时产生密度的增加,以提高非织造材料的定量(面密度或体积密度)、增加紧密度、增大强力,甚至可利用收缩产生的厚度增加以利于剖层加工,常用于针刺毡、合成革等产品常用后整理。
收缩整理又可分为干态收缩整理与湿态收缩整理两种。
1)干态收缩整理:应用于主体纤维为合成纤维的非织造材料,采用平幅烘燥机、圆网烘燥机或短环烘燥机,以超喂的方式将非织造材料喂入烘燥机的热处理区,利用纤维本身的热收缩特性使得非织造材料产生收缩。
所以,纤维的热收缩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干态收缩整理的效果,为此往往可采用一定比例的高收缩性纤维混入纤网。
2)湿态收缩整理:常应用于主体纤维为天然纤维的非织造材料,通过热水的水浴加热作用,之后再予以挤压、松弛烘燥作用,使得非织造材料收缩;此外,还可采用热蒸汽处理作用,使其收缩。
1.2柔软整理热粘合、化学粘合的非织造材料的手感、悬垂性相对较差,通过机械揉搓或压缩的方法往往可使非织造材料较为柔软。
Clupak法:滚筒上的非织造材料在经喷洒水雾作用之后,再经由热的作用,而产生皱缩。
Micrex法:利用较强的挤压作用,使非织造材料产生较为明显的皱缩。
该法可提高非织造材料的延伸性,增大其单位面积质量,较大程度上改善其柔软性。
1.3轧光、轧(花)纹整理1)轧光整理:通过轧光机热轧可使非织造材料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
轧光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非织造材料的光洁度与平整性,并可增加材质的紧密度。
2)压纹整理:通过轧花机使得非织造材料表面产生浮雕状或其他效果的凹凸花纹,以改善外观并改善手感。
轧点、轧孔整理则是对非织造材料表面施以适当排列的点或小孔,提高非织造材料的致密性、耐磨性,同时使产品更加美观。
1.非织造布后整理:对非织造布产品进展深加工的过程,是纤维网经固网形成非织造布后,所经过的一系列旨在改善产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赐予产品特别功能的加工过程。
例如:染色整理、印花整理、抗静电整理、阻燃整理、抗菌整理、亲水整理、拒水整理、防紫外线整理、防电磁波整理。
2.非织造布后整理的作用: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方法改善非织造布的手感和外观。
改善非织造布的内在质量。
赐予非织造布特别的功能。
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
3.后整理的方法及分类后整理方法分类物理机械整理具有代表性整理方法轧光、轧花、磨毛、收缩依据加工的工艺性质分类按整理剂的施加方式分类按整理加工使化学方法整理物理-化学综合法整理浸渍整理浸轧整理涂层整理复合整理喷洒整理干整理树脂整理,阻燃整理等吸尘整理、抗静电整理等亲水整理、抗静电整理和阻燃整理等抗菌整理、拒水整理等树脂整理、静电植绒非织造布之间叠层或与其他机织、针织布层压芳香整理、阻燃整理等热收缩整理、机械松软整理、轧光、轧花整理等拒水整理、亲水整理、阻燃整理、抗静电整用的介质分类湿整理理及染色、漂白等常规性整理烧毛、磨光、磨绒整理等按非织造布产品防污、防紫外线、抗静电、抗菌、拒水、拒油整的功能性质分类特别功能整理理以及涂层、复合、芳香整理等。
4.外表活性剂:是指含有亲水亲油基团,能在相界面上进展有效的定向吸附,并在极低的浓度下,显著降低溶液〔水〕的外表张力的物质。
面 5. 外表活性剂的分类阴离子外表活性剂 R-COONa羧酸盐R-OSO3Na硫酸酯盐 R-SO3Na磺酸盐R-OPO3Na 磷酸酯盐离子型表表 面活性剂活 性 剂 R-N+H3·Cl - 伯铵盐R-N+H2R ’·Cl - 仲铵盐阳离子外表活性剂 R-N+HR’2·Cl - 叔铵盐R-N+R’3·Cl - 季铵盐R-NHCH2-CH2COOH 氨基酸型两性外表活性剂 R-N+(CH3)2CH2COO-甜菜碱型 两性咪唑啉型非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R-O(-CH2CH2O) nH 聚氧乙烯型R-COOCH2C 〔CH2OH 〕3 多元醇型6. 临界胶束浓度〔 CMC 〕:水外表张力到达最低值所对应的外表活性剂的最小浓度叫做外表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微胶囊在非织造布功能后整理中的应用介绍微胶囊是一种微小的薄膜胶囊,其内部充满了各种功能性物质。
非织造布是一种由纤维通过机械、热力或化学方法互相结合而成的纺织品。
本文将探讨微胶囊在非织造布功能后整理中的应用。
为什么选择微胶囊微胶囊具有以下优势: 1. 高效控释:微胶囊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物质的释放速度和方式,从而实现更好的功能后整理效果。
2. 稳定性: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功能性物质的活性。
3. 可持续性:微胶囊可多次使用,可持续地释放功能性物质,延长纺织品的使用寿命。
微胶囊在防水处理中的应用防水涂层1.制备防水涂层的方法:–在非织造布上涂覆含有水性聚氨酯微胶囊的溶液。
–通过热压将微胶囊固定在纤维上。
2.防水涂层的功能:–防水涂层可以使纤维表面形成一层防水薄膜,防止水分渗透。
–微胶囊内的聚合物可以吸水膨胀,增加涂层的密封性。
–防水涂层还可以提高非织造布的耐久性和清洁性。
微胶囊在防污处理中的应用防污涂层1.制备防污涂层的方法:–将含有防污功能物质的微胶囊均匀地涂布在非织造布上。
–使用热压或化学反应将微胶囊固定在纤维上。
2.防污涂层的功能:–防污涂层可以降低纤维表面的粘附性,使得污渍不易附着在纤维上。
–微胶囊内的防污物质可以吸附和分解污渍,保持纤维的清洁。
–防污涂层还可以减少非织造布的清洗次数,延长使用寿命。
微胶囊在抗菌处理中的应用抗菌涂层1.制备抗菌涂层的方法:–将具有抗菌性的微胶囊均匀地涂布在非织造布上。
–通过热压或化学反应将微胶囊固定在纤维上。
2.抗菌涂层的功能:–抗菌涂层可以阻止细菌的滋生和繁殖,保持纤维的卫生。
–微胶囊内的抗菌物质可以释放出来,抑制病菌和细菌的生长。
–抗菌涂层还可以有效减少非织造布的异味问题,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微胶囊在保暖处理中的应用保暖填充物1.制备保暖填充物的方法:–将具有保温功能的微胶囊填充到非织造布的中空层中。
–利用微胶囊的保温性能实现纤维的保暖效果。
非织造布后整理定义:涵盖了印染加工中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全流程,广义上讲是指对非织造布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过程,是纤维网经固网形成非织布后,所经过的一系列旨在改善外观和内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赋予产品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非织造布后整理作用:(1)改善非织造布的手感和外观,提高产品的视觉和触觉效果。
(2)改善非织造布内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以充分发挥纤维性能和结构特性。
(3)赋予非织造布特殊功能和风格,扩大应用领域,增加花色品种。
(4)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有极性亲水基和非极性疏水基构成,是双系分子。
亲水基:羧基、羟基和磺酸基等,疏水基:长链烷基、环烷基等。
表面活性剂特性:(1)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分布:在界面存在方式:亲水基与水接触,疏水基垂直于水面且指向水的外侧。
①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基取代部分水面,水的表面张力降低;②随着浓度增加,当表面活性剂分子占据整个表面,水的表面张力最低;③胶束的形成,继续增加浓度,水的表面张力不变,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基聚集形成胶束。
表面活性剂作用:(1)润湿和渗透作用。
润湿作用:使原来不能被润湿的固体能够润湿的作用。
渗透作用:是原来不能被渗透的固体能够渗透的过程。
润湿作用于固体表面渗透作用于固体内部。
(2)乳化和分散作用。
乳化作用:将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均匀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溶液的作用为乳化作用,所形成体系为乳液;分散作用:将一种固体以微小颗粒均匀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溶液中的过程是分散作用,所形成体系为悬浮液。
区别:分散相乳化为液体,分散为固体.水包油型(油/水,O/W)乳液,油分散在水中,水是连续相(外相),而油是不连续相(内相)。
油包水型(水/油,W/O)型乳液,水分散在油中,油是连续相(外相),而水是不连续相(内相)。
(3)洗涤作用,①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削弱污垢与纤维间的附着力②借助搅拌和揉搓,使污垢脱落③利用其乳化分散作用,使污垢分散在洗液中,利用清水除去污垢(4)发泡作用和消泡作用。
非织造布后整理工艺及设备冯学本(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非织造布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14062)摘 要 介绍非织造布的各种后整理的工艺及相应的设备。
关键词 非织造布 后整理 工艺 设备 非织造布必须经过必要的后整理,如浸渍、涂层、印花、染色、拉幅定形、烧毛、热轧、拒水、阻燃、分切成卷等,才能使其成为各种功能的非织造布产品,达到客户的要求。
由于非织造布的产品种类繁多,后整理设备也就五花八门。
以下按非织造布后整理的作用、类型及工艺作简要介绍。
1 热定形1.1 目的非织造布热定形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其热收缩率。
如过滤材料在它的使用条件下,热收缩率应≤1.5%;合成革基布要求布面紧密细腻,定形充分,不反弹。
非织造布热定形的工艺条件主要是时间与温度,温度越高,时间就越短。
由于非织造胚布材料尺寸稳定性较差、密度较低、断裂伸长也较大、表面绒毛较多、耐热稳定性也差,通过热收缩定型处理后,可以改善并提高许多性能,如提高强度、降低纵横向强力比、增大密度、改善表面平整度、提高尺寸稳定性等。
像合成革基布,通过增加其密度,来改善其手感。
1.2 设备热定形设备一般与其他工序组合使用,如:将拒油拒水化学整理、涂层整理的设备组合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
热定形设备有圆网和平网拉幅两种,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平网拉幅这种形式。
2 烧毛2.1 目的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过滤材料迎尘面上的绒毛,使迎尘面光洁平滑。
有些产品采用单面烧毛,但也有些厂商为了使产品结构更稳定,进行双面烧毛。
烧毛时将过滤材料平整地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过滤材料表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本体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至于损坏本体的目的。
热塑性纤维滤料烧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提供PTFE覆膜加工时的“粘接剂”,热塑性纤维滤料烧毛过后在烧毛面留下的熔融物,在PTFE覆膜工序加热时只需要比未烧毛纤维更低的温度即可再次熔融,这些再次熔融物即可将PTFE 拉伸膜与滤料粘合在一起。
非织造布后整理定义:涵盖了印染加工中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全流程,广义上讲是指对非织造布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过程,是纤维网经固网形成非织布后,所经过的一系列旨在改善外观和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赋予产品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非织造布后整理作用:(1)改善非织造布的手感和外观,提高产品的视觉和触觉效果。
(2)改善非织造布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以充分发挥纤维性能和结构特性。
(3)赋予非织造布特殊功能和风格,扩大应用领域,增加花色品种。
(4)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有极性亲水基和非极性疏水基构成,是双系分子。
亲水基:羧基、羟基和磺酸基等,疏水基:长链烷基、环烷基等。
表面活性剂特性:(1)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分布:在界面存在方式:亲水基与水接触,疏水基垂直于水面且指向水的外侧。
①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基取代部分水面,水的表面力降低;②随着浓度增加,当表面活性剂分子占据整个表面,水的表面力最低;③胶束的形成,继续增加浓度,水的表面力不变,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基聚集形成胶束。
表面活性剂作用:(1)润湿和渗透作用。
润湿作用:使原来不能被润湿的固体能够润湿的作用。
渗透作用:是原来不能被渗透的固体能够渗透的过程。
润湿作用于固体表面渗透作用于固体部。
(2)乳化和分散作用。
乳化作用:将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均匀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溶液的作用为乳化作用,所形成体系为乳液;分散作用:将一种固体以微小颗粒均匀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溶液中的过程是分散作用,所形成体系为悬浮液。
区别:分散相乳化为液体,分散为固体。
水包油型(油/水,O/W)乳液,油分散在水中,水是连续相(外相),而油是不连续相(相)。
油包水型(水/油,W/O)型乳液,水分散在油中,油是连续相(外相),而水是不连续相(相)。
(3)洗涤作用,①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削弱污垢与纤维间的附着力②借助搅拌和揉搓,使污垢脱落③利用其乳化分散作用,使污垢分散在洗液中,利用清水除去污垢(4)发泡作用和消泡作用。
卫生用品中后整理非织造布的粘接性能改善王文敏【期刊名称】《生活用纸》【年(卷),期】2016(016)011【总页数】3页(P33-35)【作者】王文敏【作者单位】上海嘉好胶粘制品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后整理非织造布是在普通非织造布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整理液或者助剂进行后处理,使其具有亲水、拒水、抗静电、阻燃等特殊的功能。
后整理可分为在线式和离线式的。
在线式后整理是在正常的非织造布生产线中添加上浆设备和烘干设备,是从原材料到后整理的一体化生产过程。
离线式指的是非织造布生产完成后,再通过放卷、上浆、烘干、收卷等工序进行后加工制成后整理非织造布。
上浆形式有喷淋式、添液辊上浆和母粒法。
通常,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包括成网、加固、烘干、卷取等工序。
浸渍非织造布主要是在成网之后通过浸渍槽,赋予它一些功能性,然后再烘干,做成浸渍非织造布。
浸渍非织造布的特点就是工作液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整,赋予非织造布不同的功能,相对喷淋式来说,功能性更强。
医用非织造布复合材料,一般是用PE膜和非织造布进行复合,PE膜通常是用透气膜,非织造布通常是用纺粘或者纺粘熔喷布。
它的主要用途是一次性医疗用品,包括手术衣、防护服、口罩等。
按照工艺来说,复合的方式通常是用小螺旋或者纤维喷涂的方式将两个材料粘接起来,上胶量在2~7g/m2不等。
消费者拿到一个产品,都会有一个最直观的外观和手感上的初步判断。
首先是表面无污染,其次是气味低或者没有气味,另外还有手感柔和、平整度等基本指标。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对产品性能的最基本要求:●较高的剥离强度;●不反渗:无明显的粘滞感;●耐高温老化:因为制成的医疗用品有的需要长时间运输,有的需要作为战略物资储备,对热熔胶的热稳定性要求较高,不能因为时间长、温度高就变色、变质。
综合以上的要求,医用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结构胶应具备以下条件(表1)。
一些功能性需求比较强的医用复合产品是用浸渍非织造布制成的,一般的卫材结构胶应用在这一类的产品上面,剥离强度会稍微弱一点,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浸渍非织造布的亲水或拒水性比较强,热熔胶的粘接机理是通过热熔胶浸润材料,然后两个材料进行复合,如果热熔胶的浸润程度不够,就无法达到粘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