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3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5
年级历史教案: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检查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制度所起的作用。
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2、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3、认识到汉武帝所实施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从思想上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4、“独尊儒术”是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5、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
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
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的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自学法,比较法过程:一、导课教师朗诵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导入,毛泽东这首气魄宏伟的诗篇点评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位风云人物,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来?生答。
师:谢谢,好,今天我们就重点探讨其中的一位。
板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二、自学目标(出示)(2分钟)1、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2、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3、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自学指导(8分钟)㈠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①汉武帝推行“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物质基础条件。
②知道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直接原因。
③知道汉武帝为确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进,还采取了那些措施㈡阅读第二子目①明确削弱封国势力的必要性。
②“推恩令“内容及作用阅读第三子目:明确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㈢阅读第三子目:明确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知识点,也可同桌间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查( 8分钟)三、当堂训练课堂巩固1。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评价汉武帝。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n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n 辨别历史影视剧与真实的历史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n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继续与巩固。
n 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地位,讨论对儒家文化的态度。
n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评价汉武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 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n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n 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材分析n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先秦文明的基础上,秦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新阶段,并对以后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闻名于世,是从秦汉开始的。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n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汉武帝时期,通过思想文化方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政治方面的“推恩令”和设置司隶校尉、刺史及建立中朝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国势强盛。
n 汉武帝大一统1.物质基础——西汉王朝经过六七十年的恢复发展,经济繁荣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政治上——推行“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教学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突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行“推恩令”等措施。
教学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三、学情分析n 在学习秦朝历史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初步了解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需要史论结合、全面并客观分析的方法和态度。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自主学习1.公元前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史称。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推行“ ”政策。
3.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主张,颁布“ ”。
4.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 ”,并派监督地方官员。
5.时期,西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6.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 )A.大学 B.儒学C.郡国学 D.太学基础巩固7.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B.做给农民看C.稳固自己的统治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8.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的朝代是( )A.春秋 B.战国C.秦 D.西汉9.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10.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 )A.天文算术之理B.法家治国之道C.《孙子兵法》D.儒家的经典11.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
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12.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现实需要的变化B.农民战争的推动C.儒学自身的发展D.统治者个人的好恶13.今天我们强调要“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14.下列促进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中属于思想方面的是 ( )A.统一铸币、盐铁官营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兴办太学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1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③巩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A.①③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③④16.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汉武大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琊川中学黄开颜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汉武大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这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章“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
同时对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们就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
由此我们确定本课的重点子目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
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一)教法策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并且达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导学法、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力图达到学、思、练的有机结合。
着重培养学生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的能力。
并在一系列的教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学科:历史说课课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加以说明:第一,说教材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延续,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课前面承接着秦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后面是秦汉在民族、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就更加印证了大一统是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原因。
此外,这也为以后学习唐宋元加强巩固中央集权以至明清中央集权达至鼎盛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容。
2.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够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一系列推进大一统的主要史实,通过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②能力目标:能够科学运用唯物史观,较为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通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本着七年级历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这是中国古代史这一学习板块的重点。
重点依据:只有掌握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历史功绩进行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
②难点: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教学主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题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前面承接着秦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后面是秦汉在民族、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就说明了大一统是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原因。
本课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功绩进行评价。
二、学生分析1、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
2、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和《大汉天子》,对汉朝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但学生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影视资料而非正史,所以他们的评价难免过于主观化和理想化。
三、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2、思考“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4、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
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 使用的技术:PPT 制作技术、视频截取和组合、多媒体、动画制作技术、录音的录制与后期制作等。
2、 如何使用和使用效果:) 在导入部分播放视频,课前能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
) PPT 制作技术、多媒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一、导入学生回答该视频是哪部大型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谈有何感受? 播放视频《汉武大帝》。
初一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试题答案及解析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皇汉武”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打击匈奴D.儒家学说【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汉武”指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们在儒家学说上采取的政策是完全相反的,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的政策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来延续,所以答案选择D。
点睛: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需要学生掌握住二人的政策和业绩,用比较和排除法得出答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史记》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答案】(1)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
(2)文中的“上”指的是汉高祖。
措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3)文景之治【解析】(1)根据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
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西汉初期的经济萧条的景象,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3)根据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
七年级历史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初步掌握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自编练习体题,进行自我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
“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的历史功绩评价进行评价。
同时措施中的“推恩令”是收到显著效果的重要政策,理解其作用也是重点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因此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是本课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大家都看过《大汉天子》,电视剧的这个天子人物就是谁——汉武帝刘彻。
你在看完之后对他有什么样印象和看法?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
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是这样去治理国家的,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进汉武帝用智慧开创出的大一统格局!讲授新课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202年,在“四面楚歌”声中,西楚霸王项羽痛别虞姬,走上了不归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项羽的对手——汉王刘邦却踩着庆祝胜利的鼓点,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教师提问: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动作?——休养生息政策,分封同姓王教师:汉朝初年,刚经历战争不久,国家贫穷,因此,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以适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