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修改后)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纠错题汇编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共3小题)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居民。
错误:订正:。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使用的是打制石器。
错误:更正:。
3.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都使用打制石器,其处于“新石器时代”。
错误;改正。
二.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共1小题)4.炎帝和黄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错误,改正。
三.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共1小题)5.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判断:;改正。
四.商朝的建立与灭亡(共2小题)6.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稳定。
判断;改正:。
7.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周文王建立周朝。
错误:更正:。
五.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共2小题)8.公元前841年,周幽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错误:;改正:。
9.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大减弱。
判断;改正:。
六.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共3小题)10.晋文公率领军队在城濮同楚国交战,晋国获得了胜利,晋文公一跃成为了新的霸主。
判断:;改正。
11.春秋五霸中曾“问鼎中原”的国家是晋国。
改正:。
12.春秋争霸中,最先称霸的是晋文公。
错误:;改正:。
七.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共3小题)13.长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错误:订正:。
14.战国时期,齐国、楚国、燕国、赵国、晋国、韩国、秦国形成七雄并立局面。
错误:;正确:。
15.战国中后期,几个国家联合起来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一策略为“连横”。
错误,改正。
八.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共1小题)16.战国时期,新兴奴隶主阶级势力增强,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判断;改正:。
九.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共1小题)17.战国时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错误:改正:。
初一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试题答案及解析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皇汉武”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打击匈奴D.儒家学说【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汉武”指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们在儒家学说上采取的政策是完全相反的,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的政策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来延续,所以答案选择D。
点睛: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需要学生掌握住二人的政策和业绩,用比较和排除法得出答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史记》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答案】(1)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
(2)文中的“上”指的是汉高祖。
措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3)文景之治【解析】(1)根据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
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西汉初期的经济萧条的景象,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3)根据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
七年级(上)历史学科讲学稿13
第15课课题: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
知识目标: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培养分析问题的水平。
水平目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统一的物质基础,从而理解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原因。
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实行评价。
难点: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实行评价。
学法指导: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增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学习过程
活动一:课前小测
1、“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中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B.秦朝C.商朝D.西周
2、在秦朝的中央政府中分管军事的是()
A.丞相B.太尉C.博士D.御史大夫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
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4、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
A.建立皇帝制B.确立丞相制C.推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
5、把小篆作为全国文字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商B.西周C.秦D.夏
活动二:自主预习
建立时间:公元前年。
1、西汉的建立建立者:
定都
2、汉武帝推动大一统的措施
活动三:1、小组合作与探究------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与探究——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对百官的监察制度有何不同?
活动四:课堂检测
(一)填空题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朝,定都,历史上称为。
2、汉武帝采纳的主张,推行“,”政策。
从此,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3、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解决了王国(封国)问题。
汉武帝大力增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派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二)选择题《学考精练》P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