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艺术作品.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6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概念的界定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殊性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涉及的立法问题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概念的界定如何给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并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结论。
Eg:《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由特定的民族、族群或者社群内不特定成员集体创作和世代传承,并体现其传统观念和文化价值的文学艺术的表达。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1、民间故事、传说、诗歌、歌谣、谚语等以言语或者文字形式表达的作品;2、民间歌曲、器乐等以音乐形式表达的作品;3、民间舞蹈、歌舞、戏曲、曲艺、等以动作、姿势、表情等形式表达的作品;4、民间绘画、图案、雕塑、造型、建筑等以平面或者立体形式表达的作品。
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殊性1.注重文化的传承。
就一般作品而言,对其进行著作权保护是为了鼓励创新,但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而言,对其进行著作权保护则是出于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珍惜和传承。
2.权利主体和权利的归属难以确定。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是国家、民族、群体还是个人,难以确定,对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造成一定困难。
3.保护期限不受限制。
由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个集体长期、不间断的创作过程,给予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同普通作品一样的保护期是不现实的。
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涉及的立法问题正是由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特殊性,其与著作权法保护一般作品的基点是有差异的。
我们应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1.明确权利主体2.确定权利内容3.明确权利限制4.规定权利保护期限5.明确法律责任。
民间文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一)范围: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二)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共同点:形式上的通俗易懂不同点:①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②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③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或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混淆的另一种情况,是将个人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简单地看做是民间文学。
个人对民间文学素材的处理,如果只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前提下,进行出土文物式的科学整理,然后在发表出来,仍属于民间文学。
如果是吸取民间文学素材,重新改编和再创作,那就属于作家文学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21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口头文学和语言;②表演艺术;③民俗活动;④传统手工艺;⑤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节集体性民间文学既属人民群众集体创作而产生,又在流传中不断为人民群众所补充完善。
一、集体性特征的三重含义:1.民间文学在社会成员的互动过程中产生。
2.表演者和观众并没有绝对的区分,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相互转化3.文本、语境、表演三层面构成完整的民间文学行为※民间文学在产生后被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