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珍藏版】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学生笔记:2.2基因在染色体上
- 格式:docx
- 大小:55.07 KB
- 文档页数:2
基因在染色体上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C.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摩尔根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C两项错误;萨顿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B项错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项正确。
2.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叙述为()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强调的都是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B、C两项所述内容包含于非等位基因的概念,D项所述的是等位基因。
3.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基因控制白色。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红眼雄果蝇B.白眼雄果蝇C.红眼雌果蝇D.白眼雌果蝇:X W X W或X W X w,红眼雄果蝇:X W Y。
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X w Y(白眼雄果蝇)。
可见,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白眼雌果蝇。
4.果蝇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甲所示,该条染色体经变异后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属于等位基因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D.图中甲、乙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图甲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 项错误;据图分析,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项正确;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但是只能部分表达,C 项错误;图中乙是甲发生变异的结果,两者不是同源染色体,D 项错误。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2.阐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______上。
2.依据:基因和______存在着明显的____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性和____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______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存在,在配子中只有________________在体细胞中染色体____存在,在配子中只有________________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___,一个来自________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________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分配____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自由组合判断正误(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3)雌蝗虫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12条来自父方,12条来自母方()任务一: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1.根据萨顿的假说,请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中染色体上白色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
2.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从理论上支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事实是否如此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萨顿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C.萨顿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萨顿假说的提出并没有科学的实验依据作为支撑2.下列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A.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B.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但有基因的存在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基因和染色体都分布在细胞核中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__________。
通用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大全笔记1. 基因的定义和结构- 基因是DNA分子上能遗传信息的单位,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 基因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2. 染色体的定义和结构-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储存了生物的遗传信息。
- 染色体主要由DNA、蛋白质组成,包括染色质和非染色质区域。
3.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染色体上特定位置的DNA片段,是染色体上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 染色体上包含了多个基因,基因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不同基因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表型。
- 一个基因可以有多个等位基因,不同等位基因会导致表现形式的差异。
- 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改变基因的表现形式。
5. 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染色体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 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具有重要的遗传规律。
6. 染色体的异常与遗传病- 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 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包括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
7. 基因工程与染色体编辑-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基因进行修改、插入、删减等操作,用于研究和应用。
- 染色体编辑技术可以对染色体进行特定位点的编辑、替换等操作,具有广泛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8. 基因和染色体的研究方法- 基因和染色体的研究离不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
- PCR、DNA测序、核酸杂交等技术在基因和染色体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以上是通用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的笔记。
通过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定义、结构、关系以及遗传规律、遗传病、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的遗传机制和遗传多样性。
同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有助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第1课时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 (1)专题三减数分裂的解题方法 (6)第2课时受精作用 (12)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6)第3节伴性遗传 (21)专题四伴性遗传的解题方法 (28)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睾丸(曲细精管)。
2.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1)间期(2)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不能叫做“第一次减数分裂”结果:1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3)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不能叫做“第二次减数分裂”结果:经减数分裂Ⅱ,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
(4)变形:4个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4个精子。
3.结果: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4.几个重要概念(1)同源染色体(2)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1个四分体。
(4)互换(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还是减数分裂Ⅱ?为什么?提示减数分裂Ⅰ。
因为经过减数分裂Ⅰ产生的每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而减数分裂Ⅱ前后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2)若不考虑互换,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Ⅱ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其染色体数目和类型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提示完全相同。
因为减数分裂Ⅱ相当于1次有丝分裂,仅仅是没有同源染色体而已,所以,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可知,若不考虑互换,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Ⅱ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其染色体数目和类型是完全相同的。
[典例1]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答案 B【归纳总结】【方法归纳】同源染色体的判断方法★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知识点归纳基因在染色体上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高中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知识点一、萨顿的假说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1、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②成对存在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2.证据:果蝇的伴性遗传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中⽣物必修2最详细笔记[1]⾼中⽣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遗传因⼦的发现基因在哪⾥?基因与染⾊体的关系基因是什么?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怎样⾏使功能的?基因的表达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类如何利⽤⽣物的基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程⽣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现代⽣物进化理论主线⼀: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主线⼆: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的综合;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体变异和⾃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的综合。
第⼀章遗传因⼦的发现⼆、杂交实验(⼀) 1956----1864------18721.选材:豌⾖⾃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性状易区分且稳定真实遗传2.过程:⼈⼯异花传粉⼀对相对性状的正交P (亲本)互交反交F 1(⼦⼀代)纯合⼦、杂合⼦F 2(⼦⼆代)分离⽐为3:13.解释①性状由遗传因⼦决定。
(区分⼤⼩写)②因⼦成对存在。
③配⼦只含每对因⼦中的⼀个。
④配⼦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测交 F 1是否产⽣两种⽐例为1:1的配⼦5.分离定律在⽣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性状的遗传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时,成对的遗传因⼦发⽣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分别进⼊不同的配⼦中,随配⼦遗传给后代。
1.亲组合重组合2.⾃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扰的;在形成配⼦时,决定同⼀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由组合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①1866年发表②1900年再发现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体现在△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结1.第⼆章基因与染⾊体的关系依据:基因与染⾊体⾏为的平⾏关系减数分裂与受精作⽤基因在染⾊体上证据:果蝇杂交(⽩眼)伴性遗传:⾊盲与抗V D 佝偻病现代解释:遗传因⼦为⼀对同源染⾊体上的⼀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1.进⾏有性⽣殖的⽣物在产⽣成熟⽣殖细胞时,进⾏的染⾊体数⽬减半的细胞分裂。
生物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小编准备了生物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提示〗这个替换似乎可行。
由此联想到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
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基因。
阅读思考引入新课一、萨顿的假说思考与讨论P28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细胞的存在方式在配子中,成对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同左体细胞中的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左形成配子时的行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填图阅读思考回答填表思考填图学生亲自实践萨顿假说的发现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萨顿假说类比推理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类比推理阅读理解学生学会类比推理二、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作答。
(如果学生的学习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1.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4.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5.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为什么?如何设计?〖板图〗证据:果蝇的限性遗传红眼 XWXWX白眼XwYXWY红眼XWXw红眼XWXW:红眼XWXw:红眼XWY:白眼XwY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依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或依据教师的引导提问)、思考、讨论、作答、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经过分析、推理,培养学习能力,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基础巩固1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的蝗虫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水稻杂交实验答案:C2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下列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B.果蝇的体细胞只含有一个基因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答案:D3右图是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的每个细胞中都能表达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其上的基因的行为一致C.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一一对应D.以上说法均正确解析:细胞中的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此外在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
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中,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
答案:B5下列哪项自交后代会出现分离比为9∶3∶3∶1的遗传现象?( )答案:C6下列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解析: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名词解释
【等位基因】
指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座的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每个基因有自己的特定的基因座。
在同一基因组上的若干基因可以互称为等位基因。
一般用一个相同的基本符号来表示。
【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每两条同源染色体,都分别来自雌雄生殖细胞,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它们在形态大小及遗传结构上都是相似的。
且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要进行联会,形成四分体。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的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开始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彼此发生分裂,分别向两极移动(这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经末期形成的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分离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出现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数都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暂时数加倍)(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梳理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 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 次,形成 个子细胞,子细胞与母细胞染色体数 。
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 次,细胞分裂 次,形成 个子细胞,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
进行 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 哺乳动物精子形成场所是 的 中,卵细胞形成场所是 。
3. 精(卵)原细胞通过 分裂增殖,通过 分裂形成精子(卵细胞)。
4.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 ,另一条来自 ,形状和大小 ,减数 分裂中能 的两条染色体。
如图A 中的 ,图B 中的 。
辨析: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 (是/不是)同源染色体。
X 、Y 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同,但它们能联会,所以 (是/不是)同源染色体。
图A 中a 和a′、b 和b′叫做 ,a 和b (b′)叫做 。
5. 联会: 的现象叫做联会,如图A 中的 。
6. 四分体(二价体):联会后的每对 染色体因含有 条染色单体而叫做四分体。
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二价体)= 对同源染色体= 个着丝点= 条染色体 = 条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7. 交叉互换: 之间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的现象,如图C 。
交叉互换发生于 期。
8.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Ⅰ)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Ⅱ) 子细胞精子形成过程──→变形卵细胞形成过程 (小) (大) (大) 、(小)9. 1个精原细胞→ 个精细胞──→变形 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 个卵细胞[ (需要/不需要)变形]+ 个极体。
10. 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Ⅰ:[细胞中 (有/无)同源染色体]间期Ⅰ:主要特征是进行的复制,即完成的复制和有关的合成。
前期Ⅰ(又称时期):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分布;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Ⅰ:四分体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两侧。
后期Ⅰ:分离,自由组合。
【个人珍藏版】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学生笔记:2.2基因在
染色体上
第 1 页共 3 页§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是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上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1)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
定的形态结构。
2)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成对的基
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 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1) 白眼果蝇的杂交试验
2) 假设:控制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W/w 位于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