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第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依据,这使相当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只重视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测试中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和惟一性,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课程改革了,试卷的脸在悄悄变。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评价功能,怎样发挥考试这一评价手段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与引导作用?下面,我就来谈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几点体会。

一、语文质量观的正确认识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质量观,也就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看法。过去,只要一提到学生或班级的学习质量,往往就会根据他们考试所获得的分数来衡量:分数高的自然质量好,分数低的那然是质量差了。由于这种质量观的影响,导致学生们语文方面的高分低能。显然,仅仅使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树立起正确的语文质量观,我们认为,教学质量指的是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获得学习的能力。而能力又可以分为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显性能力是可以测量的,如考试。隐性能力则不可测量,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力。考试仅仅是质量检测的一个方面,诸如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则属于隐性能力。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全面质量的体现。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及学生的语文学习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考试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考试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学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和生活中的表现来确定。新课程将主要从“双基”、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试评价。这样的考试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谐发展。

传统考试内容单一,“一卷可定终身”。其实一张试卷所检测到的,只是学生学习中极有限的一部分知识,而能力、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完全被排斥在检测内容之外。因此,考评既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民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审美情趣,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另外,考评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书面考试的试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意蕴,倡导学生独特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如:某地区的一次期末考试,试题以“春游”为主题,题一开始是导语,大意是要我要去“春游”了,出发吧。接下来的每道题目,图文并茂,一题就是一站,就是一个旅游点,也是一个练习,如到了山坡上,我们看到了好多花,于是需“读拼音写出汉字”,才能知道我们看到了哪些花;最后,我们做了个主动、活泼、快乐的游戏,这个游戏怎么做的呢?得靠你把内容写清楚了。再如:①我漫步在校园里,看到花园的景色真美啊!请写出四个描写花园优美的成语。②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请写出两句与读书有关的格言。③来到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诵读古诗文,请你写出四个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考试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1、免考给优生一份特殊的荣誉

传统的考试,多是教师统一命题,学生全员参与。为了改变“重

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白平时努力获得知识比期末得个好分数更重要,我们实验班允许部分学生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免试。一般先由学生提出申请,教师根据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每学期的能力检测、习作发表以及上课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免考学生名单,在校内橱窗张榜公布。

免考制度针对的是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这是一份给优秀学生的特殊荣誉。可以促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班级中的学习典型。同时又能让这些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选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个成功

学生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绝对的。承认和尊重差异,不仅应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而且也应该体现在因材施考上。选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或需求设计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试题,为学生提供选择机会,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采取选考的策略,有利于在保证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一是让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即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编拟难易不同ABC三套试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卷。当然,假如一个学生选择了B卷,考得较好,他可以再次选择A卷。记录成绩时,均以最高成绩记录。实行分层考试淡化了考试的甄别功能,模糊了学生间的分数差距,而且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考好成绩的滋味。

二是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用同样的试题去考不同的学生,很难考出全部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此,我们经常给学生增设选做题,让学生选择其中的部分题目完成。选做题的难度相当、赋分相同、内容各异、做题时间相等。

3、情境中测评让快乐伴随学生成长

传统考场纪律森严,把孩子们置于严格的环境中,不利于孩子们

发挥出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如能将知识的考查融入到趣味性的活动中,对孩子们的认知、情感、能力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激励评价,那么就能使考试获得新的生命力。情境测试,即教师精心创设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试题,让学生在表演、竞赛、游戏等活动中进行考试。

如一年级语文的拼读音节的测评,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去拼音王国旅游”的情境,让学生读拼音过城门、帮助迷路的音节回家、看图片写音节、给拼音王国的国王写一句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4、自己出卷把专利交给学生

出题一直是教师的专利,为了让学生过一把出卷题,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出卷,同伴互考。这样的做法能为学生提供多边交往的平台,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做法一是自主出题,同伴互考。学习完一个单元以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出卷。为确保活动的有效,需要教师在考试的难度和重点,的确定上做耐心的指导。试卷出好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伴交换,交叉完成。然后由做量具对同伴所做的试卷做出客观的评价,老师也要就学生的出卷能力和做题情况分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这样的考试能使学生在选题、拟题、答题、评题的过程中享受考试的快乐,能力得以提高。二是小组出卷,组际互考。考试前,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合作出一份试卷,考试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互换试卷进行考试,要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出题和答题任务。这种考试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个人包办的局面,使教、学、考得到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5、开卷与闭卷结合测评让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往的很多考试都是纸上谈兵,如查字典本身是一项技能,但我们的考试都要求学生在不翻字典的情况下完成,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尝试开卷与闭卷结合进行测评。闭卷侧重考察技能目标,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程度,而开卷着重考察学生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熟练的程度。开卷答题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工具书、查阅

资料,询问教师、家长,进行实际考察等,强调学生在完成试题过程中主动、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卷完成一份有关秋的综合性作业。包括秋的好词好句,秋的古诗词,秋的树叶画,这份开卷作业由学生在开考前一周完成,计入总成绩。开闭结合的考试形式,打破了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的严格的闭卷笔试的形式,在以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多样化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总之,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他们的世界是一个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运用评价激励学生、关爱学生,教学的评价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方向,以上只是我在实践中对考试评价的一些粗浅认识,相信经过不断努力,考试评价方式一定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提高。

第二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评价,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以及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正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大家期待着一种能彰显教育本色,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的诞生。然而,从目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课堂上教师统一的表扬语“你真好”“你真了不起”,无不显示着评价语言的单一与乏味;那整齐划一的拍手声(啪啪啪),又使师生间的交流呆板而流于形式。评价语言冷漠无情,评价形式过于猎奇,评价主体单一等等,我们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评价弊端,以越来越为教师所重视。

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兴趣”,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

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利用显性课堂,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校学习是基本形成学生素养的关键期,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能力倾向给予评价,是促其形成的有效途径。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对学生的赞赏不仅限于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2、课堂评价应以学生评价为主体: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

3、教师要发挥导评作用: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如在读书中评价,可按学习课本的环节进行:① 初读课文,重在评价正确度和流利度;

② 感悟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情感度,促进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③ 学完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诵记度,促进学生

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的积累。让学生明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又如在同学的思考中,要善于发现同学答案中的独特想法,在同学发言中,要评价同学的表达是否清楚。

二、挖掘隐性课堂,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教育无处不在,学生在课堂中受教育,在生活中同样受教育,父母是老师,社会更是一个大学校。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时应从识、写、读、背、作、说这六方面出发,而这六方面也是对“双基”目标的最好概括。在课堂中教师很自觉地增强目标意识,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写、读、背、作、说的基本功训练。但在课外朗读、阅读、听说这些重要的基本功却往往被学生和家长忽视,他们只重视“纸上”的成绩,而听、说、读往往也是在考卷上不能直接反映出来的,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就没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因此,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期末成绩中将日常表现和作业,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对学生的课余活动采用“写字卡、朗读卡、阅读卡”等方式记录,并归入期末考核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让学生养成认认真真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积累大量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增加文化底蕴……一句话,让学生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体现语文教学的发展性。

三、结合成长档案,体现评价多样性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这是对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是为教师、家长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

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评价角度与评价内容也应该因人而异,让学生自己创造性地选择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或主题。如:在学科学习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建立以“我的语文知识屋”为主题的成长记录袋;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我的兴趣爱好”为主题的成长记录袋。这样做能够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

新大纲十分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曾专门具体地讲了语文实

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语文教学能力时,必须观察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平常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来考查。如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童话续写比赛,等等。将每次的比赛成果和心得记录到成长档案中去,这样的评价既可以比较客观、公正地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成长档案中能清楚看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取长补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抓住评价反馈,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

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将起到应有的导航和护航作用。

第三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素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小学语文从教经验,【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

教育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小学语文从教经验,提出了一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的课堂都是“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要通过交流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讨论问题、自由发言、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让他们的行为彻底解放,在毫无压抑的环境中积极投入学习状态,勤于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不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谁该为仲永的才能消失负责任?”时,一些学生认为该是仲永自己。他应该跟父亲提出想要学习的愿望,抓紧时间,勤奋学习,而不

应该跟父亲四处吃喝;更不应该卖诗赚钱。教师对于这些同学的讨论,既要适当给予肯定,又要结合文章的学习目标,把同学们引导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上来;而不再强调仲永该不该负责。这样既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又达到了教学的目。

二、从传统教育以教为主体转向以学为主体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要求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新课标推广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大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要让学生重视接受学习;既要扭转传统的、落后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要倡导具有启发性的接受学习,把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扭转以前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忽略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变以前只关注几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错误做法,要使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认真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要让人文精神充满自己的灵魂,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爱护学生。

三、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2]。”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引入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孩子较早接触网络,他们能体会到网络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引人网络上的多媒体,更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也为教师减轻了一定的教学负担。以前的语文课堂,只是教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自己在“想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想象力”,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构建和联想却是非常单调的。然而,多媒体手段能为课堂提供栩栩如生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

并茂的新天地,甚至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幻想空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

因素,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他们能够通过快捷的网络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游戏法、观察学习法等。教师要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作用、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综合效应。比如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应该提前让同学们回家查阅相关资料,提前预习课文,把看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待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时间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入手,同学生们一起学习、总结。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涉及到很多方面,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3]李显顺.浅谈语文课堂教学[J].文学教育,2010(2)

第四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

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引导学生

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要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电化手段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始终代替不了学生主体在阅读中的读。语文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的方法很多,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我在课堂采用以导促读、以问促读、以讲促读、以悟促读等方法,学生的朗读开始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真情。而这个过程里,朗读评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朗读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及时反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经常地让学生朗读是对教学的反馈,及时地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又是对朗读的反馈评价的过程也是训练读的过程,评价语不但是朗读水平的鉴定语,也是教学过渡语,还是朗读的指导语。朗读训练必须抓好评价环节。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

教师指导朗读的评价语言主要有三类:

1.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做出反馈。

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描写暴雨的猛烈有这样一句话:“然而,不知过了多少 1

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道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学生第一次读完后,情感平平,教师问道:“雨下得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于是让学生再读,果然读出大雨滂沱的感觉。

又如《翠鸟》中描写翠鸟捉鱼动作快的句子:“翠鸟蹬开苇秆,

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一位学生读得比较流利,但不够生动,教师问同学们:“这只翠鸟的动作迅速吗?”同学们笑着回答说:“不够迅速。”再请一个学生读的时候,他能抓住“蹬、飞、叼、贴”等动词重点读,突出了翠鸟捉鱼时的灵活、麻利。这样的评价语能贴合文本,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利用修辞手法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感悟。

记得有一次听《乡下人家》一课,文中有一句话:“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这样评价:“你们读得像这歌声一样,真好听。”这一评价看似顺手拈来,用通感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恰到好处地表扬学生读得轻柔优美,读出了欢快的情绪。

3.用亲切幽默的言语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幽默亲切的语言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它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翠鸟》最后一段有这样几句话: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不容易呀!

课上,一位学生故意放低了声音来读,但仍不乏童声稚气。老师说:“你这么读,我觉得你不是老渔翁,而是个不到10岁的感冒了的小渔娃。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第二个学生读时,声音就立刻变粗了,速度也放慢了。于是第三个,第四个,一个比一个“老”,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意思。老师见好就收,连忙说:“别读了,别读了,再读你们就都变成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早就该退休了。”在读声中,笑声中,让孩子们感到朗读是多么有意思!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也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

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评价性语言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也是一门较难把握的教学艺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课堂指导学生的朗读训练

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朗读感悟,朗读训练的评价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评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

正确,指的是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读准确,不不错字,不添字、不减字、不重复,要按句读停顿,不指读、不顿读、不唱读。流利,是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完整,不断句。要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自然、速度适中。有感情,是指朗读时,要读出不同语气,语调适中,有轻重、缓急,表情达意要真实自然。

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要注意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首先,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教师要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在评价中帮助别人,完善自我。

2.评价要能使学生正视自己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在阅读课文朗读训练中,不同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同,朗读水平不同,加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同,朗读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只要能勇敢地站出来朗读,即便不通顺,不流利,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刚开始在学生互评过程中,学生们站起来,大都是指出别人的缺点,说这儿不好,那儿不行。比如“我觉得他读得不好”、“我觉得他的声音不响亮”、“他读得没有感情”、……有的学生对别人的朗读评价甚至十分苛刻,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这也很正常,因为学生们

是没能学会正确地评价,需要老师引导,先评价别人的长处、优点(比如“他能举手完成朗读,我觉得他很勇敢“),其次才是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们能找出越来越多的有点了。同时,评价时教育学生在指出对方不足时,语言要委婉得体。比如说“我觉得他声音洪亮,如果再加上点感情就更好了”、“ 他读得很大声、很有感情,不过,我对他还有个小建议……”之类的话。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学会朗读评价的同时,还能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3.评价要能激励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不断进步。

朗读评价要富有激励性,才能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获得不断进步。缺乏激励性的指导用语,只能使朗读停留在表面上。如“谁再来读读”、“谁还能读读”、“你读得真好”、“谁能读得比她还好” 等等,这种评价用语只能增加学生的朗读次数而没有真正的实效。

激励要以事实为依据,评价要中肯,而不能无根据地乱夸,学生每次读完都是“读得不错”、“鼓掌祝贺”,就会使激励庸俗化、廉价化。

于永正、窦桂梅等优秀的特级教师们总是善于激励学生,点燃了他们的希望之火,扶植了他们的自信之树,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突出激励性。

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在理解了阮恒当时复杂的心情之后,一个女孩子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老师对她赞扬道:“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当时阮恒的害怕和犹豫读出来了。”这么一说,在接下来的齐读中,听到了全班同学准确而到位的朗读。于是老师适时说上一句:“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当时,学生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4.评价过程中要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的独特个体,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环

节当然也不例外。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朗读训练的评价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表情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例如:“把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充分带到课文中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再自然轻快地把课文读一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最好把表情印在脸上!”我觉得这样的朗读评价语不仅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对文本自主创造性感悟。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合作,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总之,在新课标下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抓好朗读训练的评价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五篇: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与评价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与评价

———大河小学马君昌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围绕一个宗旨,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两元统一,即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三维一体,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设定语文教学。这对我们这些执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又是一次改造自己,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契机。以往“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已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老一套的教学经验与模式也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渊博而广泛的学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以前不少的语文教学把内容分解成上百个知识点、能力点,设计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做练习,造成语文课程的繁、难、深、多,而实际却收效甚微。这种应试教育给学生灌输了不少的死知识,给师生带来的负担严重超载,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却十分低下,

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要改变语文教学这种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有着自身独立而综合的特点,又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区别。而恰当有效的教学评价又是教好学好语文的有力保障。

一、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看语文课程的特点与学习。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1

学科不同。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这些原理、公式、定理、法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些学科的教学可以先讲清原理公式,再围绕公式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这些练习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语文则不同,它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即所谓“艺术的空筐”。同时,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也有所不同。哲学可以由概念、范畴、法则、方法等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历史则是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当然,语文也有自身的体系,如字、词、句、段、篇、语法与修辞等知识,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学外语也不同。学生进校前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不必像学外语那样从零开始,花很多气力去记忆大量的词汇,掌握语法的规则。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学习资源和时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丰富语言集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应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习得,强调日积月累。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积累和运用,比如我在教学谚语积累时,我要求

学生回家从家长、从社会中去搜集民间的一些谚语,在课堂交流展示中,学生将一条又一条的谚语进行交流,气氛特别浓,兴趣特别高,既丰富了每个学生的知识还使我也增长了见识。

二、从语文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谈语文的学习。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非下苦功不可,而推动和维持这种学习和实践的就是具有自尊、自信、自律和自我激励的心理素质。这些自主性心理素质平时以潜质的形式存在于学生个体身上。当然,它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培养,从而转化为现实的动力。语文教学则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和发扬的。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就曾经指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育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我们应该看到,儿童在语文学习中有些想法可能比较幼稚,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许有点“异想天开”,教师都应持宽容、爱护的心态,要有耐心,善于引导,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维持并加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曾碰到一个顽皮的学生,作业拖拉,作文常是百来个字。有一次,这位学生写下了一篇《我不高兴》的短文,文中写道:“我每次在玩儿,妈妈就叫我回家看书。下课的时候,妈妈不可能叫我看书了,可是下课的时间太少,玩得不尽兴……”文章虽短,但说的是真心话,表的是真情,童心可爱,童言无忌,为此我给予了表扬,结果这孩子十分兴奋。后来批到他的作文,发现文章长了,叙述清楚具体了。一了解,这个学生最近变了,放学后常到奶奶家去,对奶奶家养的几头猪很是着迷,写出了具体生动的《奶奶家的猪》。成功与兴趣是有机的统一体,成功可以激发兴趣,兴趣又可以促进成功。试想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兴趣,何愁学不好语文呢?

同时,课堂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习的根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章是作者“情的辞发”的产物,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以自己得当充沛的感情,沟通作者之心,学生之心以及编者之心的联系,让学生自然地得到熏陶。对于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和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对此“课标”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小学则应淡化文体,鼓励不受拘束地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初中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三、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好学好语文的有力保障。

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指导教学效果的关键。过去,语文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能力及基础知识的掌握,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的指标是纲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是笔试题,客观题。由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语文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和行为化的手段,而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即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采用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对于某一阶段进行活动的评价,则应重在评估学习成效。评价方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验和作业外,应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段的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比如,对识字与写字的评价,要求从音、形、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重视评价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与习惯。对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

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应作考试内容。在口语交际方面,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及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对于写作的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同时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战能力。

总之,教育改革已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已全面实施。“搞好课堂教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于漪语),而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观念的问题,如何看待教师在学生学习语文中的角色,以及怎样恰到好处地发挥作作用,对课堂教学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

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作为21世纪的新型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有现代知识观、教学观和师生观。在教学中少一点传授,多一点点拨;少一点专制与指令,多一点熏陶与示范。惟有如此,语文教学改革才会尽快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

改革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思索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众多弊端,如语文已成为升学的工具,教师教学程式化,从解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到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生硬刻板,忽视母语的文化特性的熏陶,导致学生对母语缺乏感情,厌倦语文学习,阅读量少,语言贫乏等等。自《北京文学》出版了《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以来已在语文教育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改革语文评价制度成了改革语文教育的突破口,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提出了小学语文的评价目的等实施建议,但怎样来理解小学语文的评价目的、采纳课标中的实施建议?笔者试从以下四个问题进行探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评价的方式是怎样的?应该建立怎样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的目的——人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学生对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的有机结合下的人的和谐发展。反思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曾经表现出一种片面的和急功近利的特点,在教育价值关系上忽视、甚至否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过分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忽略了其内在价值的实现。受此影响,我国的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强调为社会服务,注重工具性,导致我国的教育评价行政化色彩强烈,形成评价指标统一化、评价内容行为化、评价实施指令化、评价结论人情化的特点。尊重受教育者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当今国际教育的趋势。现代教育评价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的关注,政权对教育评价的干预不只让教育评价发挥政治职能,还着眼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

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标》明确提出了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促进人的发展是在学生对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基础上。“中国教育应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来确立自身的价值取向;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不是等量齐观的平衡,是有所侧重的平衡,是偏重于科学精神,但又不偏执于此,同时也注重人文精神的作用,使两者保持必要张力的平衡。为此,教育价值取向偏重于人们的科学精神,又不偏废人文精神,使两者处于一种合理的和谐状态,以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相适应。自然,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合理结合。”(引用番禺区教育局语文教研网:《实施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研究》作者:张意忠)小学语文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在于此,可见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学生对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合理结合 下的人的和谐发展。 二、评价的标准——二元化结构。 《课标》对学生评价标准采用是以绝对标准为主,绝对标准、相对标准相结合的二元化结构。绝对标准所衡量的是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及目标的达到程度这种标准不受学生所属群体的约束,但体现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它具有多维度和多层次。多维度指绝对标准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多层次指每一个维度中的标准都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层次。如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课标》在课程总目标明确规定本课程阶段学生必须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是个绝对标准。这个绝对标准又分为三个维度,《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第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依据,这使相当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只重视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测试中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和惟一性,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课程改革了,试卷的脸在悄悄变。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评价功能,怎样发挥考试这一评价手段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与引导作用?下面,我就来谈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几点体会。 一、语文质量观的正确认识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质量观,也就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看法。过去,只要一提到学生或班级的学习质量,往往就会根据他们考试所获得的分数来衡量:分数高的自然质量好,分数低的那然是质量差了。由于这种质量观的影响,导致学生们语文方面的高分低能。显然,仅仅使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树立起正确的语文质量观,我们认为,教学质量指的是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获得学习的能力。而能力又可以分为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显性能力是可以测量的,如考试。隐性能力则不可测量,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力。考试仅仅是质量检测的一个方面,诸如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则属于隐性能力。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全面质量的体现。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学科评价方案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学科评价方案为了科学、全面、有效地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精神,根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试行)实施意见。 一、评价内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来衡量。内容包括拼音字词句知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语文;正确使用学具和工具书;预习复习和正确书写等学习习惯;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 二、评价方法(一)过程性评价1、评价比例:40%2、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参与(1)师评:可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状况、单元检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评价。 (2)自评:学生通过过程性的自我评价,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他评:学习伙伴、家长共同参与,使发展性评价伴随着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二)学期终结性评价1、评价比例:60%2、评价方式:书面闭卷3、命题原则:根据各学校使用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命题。单元及

期末考试主要以教学进度相当的本册教材为主,适当注意复习和巩固以前所学知识,同时注意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内容包括识拼音字词句知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语文等能力的内容。 4、考题题型:与现行教材、单元检测形式基本一致。 三、学期过程性评价量表 语文学科平时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量表(40分) 学年学期年级: 学生: 项目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自评组评是否进步听(8分) 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否能听懂别人的意思能听懂别人的意思并能准确表达说(8分) 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发言讨论、合作交流是否较积极参与能参与能力态度大方,口齿清楚,音量适中,表达清楚。 态度较大方,口齿较清楚,音量适中,表达较清楚。 表达基本清楚读(8分) 朗诵朗诵正确、流利、有感情是否朗诵效果一般朗诵较差背诵能主动、正确、有感情地背诵能完成课内背诵任务完成背诵任务较差课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 1)坚持多元性,不要“一把标尺”。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知道学生的 智能类型不一样,表现在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上是不一样的。对于同样的知识,学生即使掌握了,表达的方式也会因智能表达不一样而得分不一。因而,应为学生营造适合他的检测方式。 这里谈的“一把尺子”是指做试卷,做试卷是学生用笔来表述思维过程和呈现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方式,只适合那些书面语言智能特别发达的学生,对于此类智能不强的学生,无疑是不适合的。 (2)坚持全面性,不要“只是分数”。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业的检测,应该是缤纷多彩的呈现,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理应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3)坚持过程性,不要“只看结果”。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次考试结果能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习惯、态度,与人的交往,对事物的认识,等等,都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性因素,语文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生命灵动是学生获得成长的“感性表现”,是无法用分数来量化和考核的,是需要观察并体验的。这些都是我们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坚持民主性,不要“教师独裁”。民主性的坚持需要以“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起来”作为前提。在学业评价改革中,必须将学生的自主评价放在评价的重要位置。整个评价包括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家长参与,适当的时候应该还有社会参与。我认为很多人习惯把传统教育定性为应试教育,其实这样的定位不完全正确。即便是在素质教育下,应试也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传统教育在抓学生的应试能力上以牺牲学生的其他能力为代价,而且还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代价,所以把传统教育定性为应试教育是不科学的。对传统学业评价制度变革定位的认识。如果把传统教育简单定性为应试教育,就

浅谈小学语文学业评价

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别和选拔作用。”学生的学习评价,无论是在功能和价值上,还是在学科内容、呈现方式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上,都要力争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形成恰当的学习评价内容、形式、手段,以有利于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能起到一种引领教育发展,有效测验小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业中基础教学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们未来文学素养的提升,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现在语文教学不但更多的关注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只关注成绩,评价还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评价学生学业要遵循素质教育的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要民主多样,评价内容要丰富,充分体现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在群体互动中学会合作、借鉴,勇于创新,形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品格。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如何进行学习评价,如何用这个支点来调整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呢? 下面我就小学语文的学习评价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立足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 (1)学习兴趣的评价。美国的爱伦博士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这就是说,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成功的前奏,有了兴趣,“被动”会变为“主动”,因此,我们在平时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喜欢语文学科,是否愿意上语文课,课外是否爱好读书。 (2)课堂表现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回答问题、评价别人的见解、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及表达过程中的文明礼貌等等。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给予恰当的激励性评价。 (3)作业质量的评价。评判主要内容有:作业是否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书写是否规范;答案是否正确,是否有独到的见解,不大众化等等。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动态评价。 2、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善于欣赏、借鉴别人长处的品格。 (1)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我及相互评价。课堂上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对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评价,然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2)知识技能考查后学生自我及相互评价。每次测试后让学生根据口试或笔试题型得分、失分情况先进行自我总结,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找一找错误的原因,指出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怎样去改进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的的“评价建议”对本地区语文课程评价的情况进行反思,分析其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小学语文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要认真理解评价新理念,牢固树立评价的发展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新课程评价要关注“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的小学语文评价目标和内容。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坚持多元的评价方式。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更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中,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测评要将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科学评价综合素质。 (四)要将日常评价与选拔评价的考试区分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取代本体性功能。新课程评价改革正是主要针对日常评价的变革,反对以升学选拔评价代替日常课程评价。日常课程评价要关注情景化的、真实的评价,处理好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和档案袋评价,大力倡导动态的过程评价。 (五)新课程评价应致力于对被评价者的理解而不是对被评价者的控制、压抑,评价应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同情与理解的过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六)新课程倡导评价结果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以“多把尺子”衡量,多种方式呈现,体现差异性,促进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七)新课程倡导评价多主体参与原则,在师评、自评、互评、家长评中,要一)一般认为,“课程评价是根据某种标准,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计划、活动及其结果等进行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语文课程改革在哪些问题上有重要进展呢? 第一,语文教学取向的调整在理论上是到位的。所谓教学取向,就是语文教学“走哪一条路”“走向哪里”这一类的问题,它的实质就是把语文当作什么来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实际上存在一种“真理模式取向”,即把语文课当作一门纯粹的知识课来看待,把语文当作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来学习。这种取向对语文课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新课标将语文课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认为语文课是关于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是教学生如何开展语文实践的。现在,“语文实践观”深入人心,被广大语文教师普遍接受,这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大转变,具体体现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确立。这个三维目标的实质,不是目标范围的扩大,而是对目标所依存的活动本身的性质的重新理解。其间的逻辑关系是:因为语文课是语文实践课,所以语文课程目标被“扩大”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上。 第二,现代阅读观、写作观和口语交际观的全面引入。如果说,教学取向的调整是“朝向”的转变,那么阅读观、写作观和口语交际观的调整则属于实体的转变。语文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阅读、教写作、教口语交际,阅读观、写作观和口语交际观的转变将导致语文教学实体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更实在的层次。语文新课程全面引入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口语交际理论,这种全面引入具体体现在对话理念的确立上。语文是什么,或者说,阅读是什么、写作是什么、口语交际是什么?在哲学层次上,它们可以直接回答为:就是对话。对个性化阅读、多角度多层次阅读、批判性阅读的强调,对写作主体状态的强调,

新课标语文试卷分析

新课标语文试卷分析 新课标语文试卷分析3篇 新课标语文试卷分析篇一:小学语文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从总体来说,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卷面的书写有了明显的进步,独立阅读能力也有提高,习作方面能够按照要求有条有理地进行表达。 具体分析: (一)、积累运用部分。 一、积累运用部分。 大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任课老师都相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训练、反复巩固,常抓不懈,一一过关,使学生牢固掌握。本次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得分率比较高,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如书写、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给多音字选音节,常用标点符号运用,古诗名言的积累;查字典,照样子写词语。学生都掌握得比较熟练、牢固。 1、拼音方面:一年级对声母、单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比较扎实,能够按顺序默写或是在众多音节、字母中按要求正确标出,正确率相当高。音节的拼写方面,学生掌握也很扎实,能按要求正确填写字母、声调构成音节。失分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如:“j—(ǚ)→ jǔ ”有的学生在()中填“ǔ”,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看到“jǔ”,如果是“j—ǚ →()”样,学生能知道j与ü相拼,应去掉俩点。学生拼读能力都比较强,能按照拼音写出正确词语,(一年级还包括写笔画名称、音节与字词、音节与图片连线、找反义词)而且字体比较规范,比以前有很大进步。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方面大部分学生区别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比较准确。部分学生有失分现象,如二年级个别学生丢题,兴奋(xīnɡ xìnɡ)、首都(dū dōu)、疲倦(juàn juǎn)这一行都丢了。 2、字词方面。考察了学生对成语和常用语的掌握情况。多数学生对这道题掌握很好,正确率较高。失分表现在:二年级“()军()马”学生没见过、没听说过,几乎没有填对的。三年级从中挑选词汇去填空时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题意,自己任意填词。结果丢分很多。 3、句子方面。考察了学生对多种句式的掌握情况,从答题情况看,正确率不高。二年级补充句子并加标点“吗()”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语气词“吗”,没写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作者:***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0年第11期

摘要:在改变小学语文现状的研究中,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评价试题编制的研究较少,认识层次不深。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有效的学业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应为有序推进、情境丰富、融合共生、自然生成。试题编制应从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凸显综合、优化结构、命题信息控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评价;试题编制 中图分类号:G633.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1-0015-06 语文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教和评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纸笔测试是学业评价的常见形式,试题编制水平决定了纸笔测试的有效度。传统试题偏重对知识记忆的考查,缺乏对语文素养和学生内在需求的关注。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而非连续性文本在现实生活中以内容简短、主题集中、实用性强、图文并茂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被广泛应用,教材编写中也有体现,但是在试题命制者又往往容易轻视,因此研究这类内容的试题编制具有代表性。语文教育强调要发挥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通过语文教育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评价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道难题,因此,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和實施要点,更是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为有序推进、情境丰富、融合共生、自然生成。试题编制应从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凸显综合、优化结构、命题信息控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一、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是国家管理语文学科的基础,还是编写教材、开展教学实践、编制评价试题的依据。 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编写中也有体现,比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内容与金字塔内容有关,但是编排形式却有所不同,一个菱形图案,塔高和它

对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思考-教育文档资料

对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思考 学业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模式需要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多样化。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中还存在多种问题,以下就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一、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学科评价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非常关注发展性评价,突出了评价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评价时,要充分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与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处境,注重发展与变化。在评价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提高评价指标的多样性,从单一的书面考察转化为对知识、技能情况的考察,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创新意识、价值观上的发展与进步。在学业评价中,考试只是一个内容,要转变传统单一关注考试分数的做法,根据考试目的、考试对象与考试性质来选择评价方法,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这一方面进行着改革,尝试采用档案收集法、课堂记录法、活动评价法进行考核,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虽然我们依据教育方针、新课程思想,在学业评价上做了些许尝试,但我们对整体的学生学业评价还缺少理性思考,科学的评价机制尚不健全。许多学校忙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事务性工作,忽视了学业评价的改革。

二、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工作的创新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突出了评价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应对新课改的改革要求,提高学业评价的质量:(一)注重评价体系的总体规划 制定科学的评价政策与体系是重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体系 的基础条件,各个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明确的学业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形式、评价目标等,营造出和谐的评价氛围。对于教师,需要根据学校的计划、学科特点来确定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具备操作性,涵盖至长期、中期、长期三种规划。语文这门学科具有阶段性的特征,要做到灵活评价,需要考虑到各个学段的需求,灵活规划,科学调整,既可以减轻师生的负担,又做到了全面、科学、合理。 同时,还要制定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评价操作体系,合理利用评价工具,在考察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及时帮助教师调节教学行为,大到学年评价,小到课程评价,只有拥有具有操作性的评价系统,才能保证评价的质量。 (二)树立起科学的评价观念 通过反思教学与教学评价,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在不断的学习、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切实发挥出评价的力量,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此外,教师需要积极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从多个层面扩展教学评价信息,在评价方法上,不仅要注重教师的自评与反思,

最新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习评价方案及评价标准(1-3年段)(推荐)

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习评价方案及评价标准(1-3年段)(推荐)

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习评价方案及评价标准(1-3年段)一、改革背景 考试评价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评价作为教学改革的“导航标”,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呼唤着全新的考试评价理念和考试评价策略。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现行评价方式从评价的时间和作用来看属于总结性评价,而且还是一种定量而非定性的总结性评价,大多是在课程或单元学习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进行的。概括起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我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教鞭不会落在瓦特的身上,牛顿不会受到冷眼,爱迪生也不会被讥笑讽刺呢?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革创新考试评价的策略,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激励和有效引领,从而使每位学生爱上语文、乐于学习、获得发展。 二、评价依据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小学语文的评价应以这个作价值衡量。 三、评价原则: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3页文档资料

基于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剖析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这门学科影响学生一生发展,学好语文能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思想意识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不断地总结、完善,及时认识到教学存在不足并且加以修改,使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创新思维,主动剖析,进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对此,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语文学科人才培养为主体,就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进行简要剖析。 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与价值取向都与教师课堂评价有直接联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如果秉承“以人为本”评价理念,就能点燃学生智慧火花,同时有利于教学有效调整,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所以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评价改革实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改革难点与重点。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理论基础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科认知与教育方法上研究,其中包含:建构主义理论、多元理论、人本管理等多种理论基础。我国教学评价主要围绕教学方法,从该方面看,我国教学评价管理有待提升。 (一)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主要以人为中心,坚持将人管理放在第一位,秉承着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管理模式,为人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在西方较为盛行,建构主义认为:教育是经验积累,以及经验完善过程,注重主体条件与客观条件在一定环境下,在相互辅助下构建一种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理论基础,在这样模式下主体与客体不断完善、评价进而得到全面提升。将其应用在语文评价中,即教师与学生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条件下,共同对教学学习总结,进而推动教师与学生进步。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中主张人具有一定差异性,在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主要指学生之间差异性所展现出来学习差距,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性,使学生优势与弱势得到互补。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 受传统教学观念限制,以及学校条件、教师自身素质影响,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较多问题。对此,笔者将其语文教学评价在学生培养上不足进行详细剖析。 (一)评价重点偏离 传统教学评价中,主要是教师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较为片面、缺少形成性评价,学科育人评价,造成评价重点偏离。 (二)评价?热莸ヒ? 语文教学主要对学生文化素养、人生观念、思想意识、理论知识培养,而进行教学评价是帮助学生文化素质、文化修养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进行教学评价需要多方面考虑,只有进行多方面评价培养才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但是根据现阶段语文评价看,评价内容较为单一,教材依赖严重,主要是对学生成绩评价,而对学生文化素质、人生观念等方面缺少细化。 (三)评价方法固态化 传统语文评价方法中,主要以课堂检测为主要方法,采取一刀切模式,学生测验结果就是评价依据,造成学生多样化发展、个性体现受到制约。 三、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 尽管小学语文评价中存在各种各样不足,但是从整体效果看,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得到了提升,并且效果显著。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学生个性发展中得到了有效释放,全面创新理念有所进步。但是针对学科育人中存在问题,成为语文教学当务之急,怎样进行解决成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研究

新课程标准语文关于考试评价学习心得

关于评价与考试,在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里的改进教育评价部分可以找到相应的内容。方案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 01评价与考试方式更加立体 过往的评价和考试多以试卷的形式呈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评价与考试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除了试卷之外,还将新增其他手段。而考察的内容除了知识点以外,还将新增价值观、个人品质、关键能力等内容,以求全方位、多维度、更准确地去评价学生的表现与能力。 02强化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的评价 新课标强调“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注重手动操作、作品展示”、“推进表现性评价”可知,新课标下的考试评价,会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学生接触、学习、探究、运用知识的整个过程将纳入评价,而不再单纯地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熟悉程度。也就是说死记硬背拿分已经行不通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才容易得分。 03着重考察思考与解决能力 在“提升考试评价质量”部分,方案指出需要优化试题结构,增强试题的探索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题目着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这种题目答案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要看学生能否通过思考,结合学过的知识,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说并不是考察学生是否会解题,而是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甚至是创新思维能力。有了这种出题方向,题型极有可能产生多种变化,学生不能再依靠“题海战术”来得分,而必须学会真正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04关注综合知识面的拓展 把上面的三点结合起来,不难推测出新课标下的试题对于学生的综合知识面也有所要求。大部分考察知识点的题目很可能会抛弃独立考察知识点的形式,而会把实际生活、时事新闻等场景相结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关注课本

关于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就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要求,系统地、科学地搜集、处理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成果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评价,既可以了解教学活动各环节的情况以及判断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可行性达到的程度,也可以通过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导向、诊断、预测、激励和交流等功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教学质量新课标教学评价,是教学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教学评价应力图体现促进发展的导向功能,其关键就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和促进课程发展。 一、语文评价改革取得的新进展 新课程实施之后,语文学业评价改革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首先,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的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现在的语文测试中就会常常出现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比如,通过阅读图书馆的简介,能够找到什么时间去哪个图书馆,怎么样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再如,通过阅读校友录的编制方法,能够利用已有的汉

语拼音知识编制一个简单的校友录等。 其次,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且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语文学业评价,特别是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中转变最明显的是注重对学生学业过程的评价,而且评价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现在的评价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在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对识字教学、写话进行教学评价,过去都是学生把练习交给教师,由教师评价,现在的评价则融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书写后当堂反馈,评价由同伴和教师共同来完成。 二、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缺少理性思考,评价机制尚不健全 虽然我们依据教育方针、新课程思想,在学业评价上做了些许尝试,但我们对整体的学生学业评价还缺少理性思考,科学的评价机制尚不健全。许多学校忙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事务性工作,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评价上,另外体现在对学生学业评价方面的专业性引领还很缺乏,导致大多学校只在评价的某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改革,而未能形成科学系统的、具有操作价值的评价机制、评价体系。 2.评价手段滞后,评价方式欠科学 (1)课堂上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方法单一 ①评价语言简单、贫乏,不够真诚。新课程强调对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 作者:李明霞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07期 摘要: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便在全国各地展开,在这期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同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想以个人经验谈谈如何构建语文新课改下的新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课改;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之后,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便在全国各地展开。近几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同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曾经观摩过很多名师的授课,也走进过很多一线教师的课堂,我有一种深深的体会,可能对于一位一线教师来讲,他十分清楚新课改的内涵是什么,但是真正站上讲台以后却难以践行新的理论。新课标颁布以后,很多教师意识到了评价不能单一化的这个问题。开始自己的探索和努力改变的过程,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有这些优秀的教师的努力,我们后来者再做工作就会轻松些。我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评价的方式和实施,因为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学、评是三个举足轻重同等重要的环节。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来谈谈我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好的方面希望能抛砖引玉,不好的地方更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一、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统一的特点 课标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实际上是说语文课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工具性,一个是人文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很多老师都很在意工具性,却都忽略了人文性。那么也有很多老师一味追求人文性,而放下了工具性。其实二者同时重要。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会遵循这两个特点来设计,有三个维度,即只适合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评价学生的时候也是不能脱离这两个特点和三个维度的。 上完任何一节课之后我都要问孩子们三个问题,第一,这一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第二,在这一课你掌握了什么方法或者是养成了什么习惯?第三,这一课你感悟到了什么?也许孩子们只能回答上来一个问题,但是我想只要他不是一无所获我的课就是成功的。有时候我们精心地设计一堂课,也许孩子们真的就是只需要一点点,甚至我们的设计完全不在或者超出了孩子们的需要的范围。这时候我不能说老师是失败的,只能说这堂课是失败的。针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老师要先来研究研究孩子们到底想要什么,是分数还是成长。

浅谈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浅谈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 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 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从教近十年,发现 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通过考试这一手段来完成的,不过现有试卷并不完全符合新课标 的要求,因此我对所用的试卷进行了一些改变,现分享如下: 一、考查内容要全面 《新课标》强调:要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 评价。所以我们命题时要考虑能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我是这样设计测试题的:把试卷分成四大块。第一大块“考考基本功”。包含生字词、句子、 查字典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大块“知识运用与迁移”。包含按课文 内容填空、古诗词与格言警句的灵活运用、口语交际等,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语文 基本知识的能力;第三大块“读中感悟”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第四大块“能说会 道的小作家”考查学生根据给予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学生能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产生创作的乐趣! 二、试卷形式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形象的、趣味的东西才能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要求题型、语言有趣味,更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心理特点。要想让学生把考试当成愉 快的经历,要想让学生答出满意的成绩,我觉得有必要对试卷做一些改变。改到让学生喜欢 考试,能轻松愉快地答题。 1.考试前把激励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正能量的心理暗示:“我能行!”“我有火眼金 睛”“考试,小菜一碟”等。 2.在试卷的开头写上:“亲爱的小朋友,答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希望你能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从中收获更多”等。 3.改变题型,比如考查格言警句的积累,我这样设计题目:我们都知道一个小孩放羊的故事,没有狼来的时候他三番五次地骗别人狼来了,后来狼真的来了,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相信他了。请用你积累的格言劝劝他吧()。这样的题目就比直接默写,更具诱惑,客观上提高了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身的行为,做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慎重选择阅读文本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现在的小孩不愁吃穿,是爸妈的宝贝,爷爷奶奶更是宠爱有加,我发现班上的孩子都不爱帮 助人,同学的书本文具掉在了地下,大家也是冷漠而行,不加理会。同学不小心摔了一个跟 头不但不想帮忙而且哈哈大笑尽显讥讽,巴不得别人再摔一次。我口头批评过几次但效果不大,长期思考后我明白学生不是天生会使坏,只是他们没有得到过助人为乐的教育或者是教 育不深刻。因此在出阅读理解题的时候我就会从这方面入手。比如阅读材料《雷锋叔叔,你 在哪里》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是什么意思?分享一下你当雷锋的事迹,让同学们都夸夸你吧!通过做题学生能够联系自身,找到自 身的不足和今后的改正方向。

课改给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带来的新变化-精品文档资料

课改给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带来的新变化 几年来,通过不断摸索,乐平市语文学科的学业评价,无论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上还是在评价主体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形式活泼、内容鲜活有趣的考试评价方式。 一、考试氛围从紧张走向宽松 很多学生面对考试都很紧张,谈“考”色变。因此,我们从情境的创设入手,开始为古板无情的卷面“整容”,把鼓励和微笑带进考场,把真情融进试卷,让考试变得充满希望且轻松起来。 1.卷首语――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考试的信心,考前,我们会在黑板上用彩色笔写上一些活泼的艺术字,如“嘿,考试小意思!”“瞧我露一手!”……在试卷的开始位置送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话,如在朗读测试卷卷首写道:“亲爱的同学们,你喜欢《动物世界》栏目的解说人赵忠祥爷爷的声音吗?他是多么亲切呀!你羡慕新闻联播中播音员的播音吗?多么标准呀!颂读的世界是那样美妙,让人陶醉。现在,让我们也来展示展示,相信你一定很棒哦!”这些生动的卷首语,就像一个个热情的“导游”,让学生从以前对考试的“如临大敌”转变到忘我地投入到考试中,并始终保持着这种积极的心态,以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2.题首语――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在每道题的题首都安排一句或几句提示、关照的话,使题目变得活泼有趣,让考试的

过程成为学生收获成功、体验乐趣的过程。如低年级写字测试卷在抄写词语这一题的前面写着:“语文乐园的门票很特别,只要你漂漂亮亮地把每个词语抄两遍,你就可以安全地进入了,你行吗?”高年级的友情提示是:“看清楚题目再回答,你一定能行!” 3.结束语――让师生平等对话。在低年级试卷的卷尾写上:“好了,今天就玩到这儿吧。祝你成功!”又如:“亲爱的同学,考试即将结束,你觉得有必要再次复查吗?千万别带着遗憾走出考场哦!”这样,不但强调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轻松答题,还可以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考试,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水平。这样的结束语,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考试氛围,使学生成为了考试的主人。 二、考试内容从死板走向鲜活 以往的考试内容仅限于课本,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考查,缺乏创新。新课标指引着我们努力打破学校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在常规题上做文章,把“窄题”放宽,把“死题”救活,逐渐出现了试题“活、新、宽、实”的新格局。 1.来自积累的“活”。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春天,漫步河堤柳岸,柳枝随风轻曳,_________的名句从你的嘴里脱口而出;夏日潋滟,满池含苞待放的荷花让你想起_________这句咏颂荷花的名句…… 这样的试题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 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徐国东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控、导向、激励、促发展的功能,试卷的命题改革也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我们从试题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 一、试题内容源于新课标,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评价既要关注“三维目标”,又要落实“五大块面”;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延伸课外积累,渗透到生活、社会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1、落实“三维目标”,体现语文评价的新导向。 《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体现评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看似较“虚”的隐性目标要现实化,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考察之中。如:“这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最不喜欢哪个人?并说明原因。”“读了短文,提出你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短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能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在平时,你会摘抄些什么?”“加点的字你将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这样的试题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这一认知过程。 2、渗透综合性学习,构建语文评价的新格局。 《课标》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要改变在以往考试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被忽视的局面,增设这两方面的客观试题。如:下面是小红到水果店买香蕉时和售货员阿姨的一段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阿姨:小朋友,你好!小红:。 阿姨:你想买点儿什么?小红:。 阿姨:。小红:。 阿姨:。小红:。 阿姨:小朋友再见!小红:。像这样的“口语交际”类试题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可渗透到其它试题之中,又可单独测试。如:我们学了许多有关环保的文章,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规划。这样的试题考察了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 3、衔接课内与课外,凸现语文评价的新特色。 《课标》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试题内容要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表达、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如:“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根据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电视剧主题歌歌词。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有“桃园三结义”的、、,有智慧的化身,“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的“英雄”指的是和。请写出家乡与这部名著有关的古迹。这部小说与、、并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这样的试题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出来,将视野延伸到课外,达到语文教学课内外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评价的初步构想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学科 学生学业评价的初步构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使小学语文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新的语文评价体系能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语文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评价包括三部分内容:(一)小学生平日形成性评价(过程)。主要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情感、习惯以及量化的基础知识的评价。(二)小学生阶段性测查评价(阶段测查,期末考试)。主要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以及通过知识与能力表现出来的语文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三)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主要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评价。 三部分权重比例为形成性评价:综合性学习:阶段测查=3:2:5。每部分内容相互渗透,互相联系,力求对学生语文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激励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下面就三部分内容谈一下评价的具体构思。 小学生语文形成性评价方案 一评价原则

1评价内容综合化。形成性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评价主体多元化。形成性评价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畅通多方面信息反馈的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校和教师要重视“质性”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人人都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评价内容 (一)识字与写字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而侧重点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