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5年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44.61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2015年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作者:李梦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5期

李梦重庆工商大学

摘要:本文对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第三产业进行分析,得出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全国平均

指标的差异:核心区发展水平较高,拓展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

渝东南仍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五大功能区;第三产业;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2-0-01

重庆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具有中等省的规模,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为进一步

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

和整体功能最大化。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本次会议综合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

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市扎实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各区域经济发

展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长4.7%;第二产业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

11.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随着重庆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因此,本文从重庆市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从五大功能区的视角研究各区域发展的差异,以得出具有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

一、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早在17世纪,威廉·配第就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

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事实上,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都呈现出从一、

二产业向服务业倾斜的趋势,服务业在全球以及各国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不断攀升。

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特别是2009年以来,增速一直位列全国前列。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中,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不同。如图一所示,第一产

业的贡献率一直在10%以下,第二产业经历了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过程,并在2011年之后出现

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走势基本相反,2011年之后大幅上升。

二、五大功能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第三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在社会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加速第三产

业发展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点。“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有

了明显变化。

都市功能核心区年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68177.9元,占该地区人均GDP的比重达82.4%,

即核心区经济增长的动力绝大多数来自于第三产业的增长,高出全国年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174.4%。核心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其第三产业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运用

比较集中,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达程度都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优势。都市功能

拓展区34703.8元,为核心区的一半。另外,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

生态保护发展区三个区域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差不大,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全国水平低

30%-50%。

三、结语

三次产业的贡献率整体呈现“二三一”的顺序,符合工业化中期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的阶

段特征。2016年,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五大功能区间,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差异。核心区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人均GDP的比重超过了一线城市,但是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形势仍有很大待提升空间。

根据以上结论,从优化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积极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突破体制障碍,提高市场化程度,扩大非公有经济的比重。

二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对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失业人员组织培训、提高其从事服务业所需的技能。鼓励全市人们在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领域大胆创新。

三提高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引导居民将消费转向包括文化和服务领域在内的多样化消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王筱欣,祁子祥.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5(1).

[2]石红.第三产业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商业时代,2008(1).

[3]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5(1).

[4]马智利,任秋蓉.重庆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2009(5).

[5]曾国平,刘娟.重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J].商业研究,2009(11).

作者简介:李梦(1991-),女,汉族,河南邓州人,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