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10.59 KB
- 文档页数:2
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治疗
黄振平
【期刊名称】《临床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1994(3)2
【摘要】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治疗黄振平作者单位:解放军105中心医院(230031)室性早搏(室早)颇为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及各种心脏病。
故如何正确判断和评价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一、室早的分类室早可偶发或呈联律出现。
多形的或R撞T(RonT)则称复杂室早,具体分类...
【总页数】4页(P88-91)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律失常;临疗;治疗
【作者】黄振平
【作者单位】解放军105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婴儿为什么突然死亡婴儿猝死的治疗和预防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如何治疗血压正常为什么还要降血压降血压程度和该用什么药他汀类药物还要应用多久 B超检查对胎儿有损伤吗什么是黄斑病变 [J],
2.室性早搏的病人怎样判断心脏有病还是无病室性早搏危险吗室性早搏该怎样治疗妊娠期间服用哪些抗溃疡药最安全骨关节炎有什么新疗法功能性腹泻的治疗
[J],
3.观察基础治疗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治疗频发室性早搏r的临床效果 [J], 陈亮;杨光宏
4.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r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效果 [J], 黄敏
5.评价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伴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效果 [J], 吴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室性早搏与临床张效忱【期刊名称】《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年(卷),期】1993(0)2【摘要】室性早搏,可来自心室的每一个部位。
在心电图中可看出异位节奏点或折反激动处在左或右心室。
从左心室发出的早搏,先使左心室除极,然后激动经室间隔传入右侧,使右心室除极;因此,在心前导联中V<sub>1</sub>便呈现迟晚的R 波,V<sub>5</sub>中有深而宽的S波。
若室性早搏的节奏点是在右心室,根据同理可以看到V<sub>1</sub>中有深而宽的S波,V<sub>5</sub>中出现迟而高的R波。
T波的方向一般都是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此外可以根据QRS的形状及时限大体地估计异位节奏点与房室束分支处的距离。
【总页数】1页(P80-80)【关键词】室性早搏;心室除极;房室束;右心室;主波;折反激动;室间隔;窦性搏动;室早;四联律【作者】张效忱【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生建耐火材料厂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重度频发性,复杂性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与预后(附120例临床分析) [J], 廖志云;杨春仁2.室性早搏的病人怎样判断心脏有病还是无病室性早搏危险吗室性早搏该怎样治疗妊娠期间服用哪些抗溃疡药最安全骨关节炎有什么新疗法功能性腹泻的治疗[J],3.以室性早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脚气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张宝荣;蔡礼德4.冠心病室性早搏与特发性室性早搏特点比较 [J], 董晓燕;孟建华;;5.室性早搏后心率漂移对室性早搏危险性预测的临床分析 [J], 张树龙;董钦兰;王莹琦;杨延宗;黄丽萍;夏云龙;李世军;杨东辉;林治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源期刊网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作者:贺耀宗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08期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人的一生中,几乎人人都出现过室早。
但人们对室早有较多的认识误区,治疗很不规范。
因此,深入了解室早,进行规范化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生通常将室早分为良性室早和恶性室早。
良性室早大部分是功能性的,很多健康人也可以出现,饮酒、浓茶和咖啡,精神受刺激、精神紧张、吸烟等,是引起良性室早的常见原因。
恶性室早则大部分是病理性室早,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低氧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洋地黄中毒,以及药物影响等,均可诱发室早。
值得提出的是,许多抗心律失常药也可引起室早。
近年来发现,脊椎和脊神经病变,特别是脊柱骨胸1~5的错位,常会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早。
因此,正确判断室早的性质和原因,对于病人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判断室早的性质一般根据两个方面:心电图的表现形态、心脏的基础病变以及病人的临床症状。
但不可根据一份心电图来判断室早的性质,需要反复观察多份较长时间的心电图。
因此,仔细做好临床检查很重要。
一般来说,健康人的室早可以完全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也有一部分人可以出现心悸或失重感。
而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衰、心绞痛,以及发生在老年人或儿童,和运动后、服用洋地黄后出现的室早,则多为病理性的,需要积极治疗。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不可把无证据的老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冠心病;也不可把无充分证据的青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
实际上,大多数心脏正常人发生的室早,不论频发或偶发,也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多是属于良性,预后良好。
至于室早需不需要治疗,在大医院可以根据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处理方案。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1.对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偶发室早,一般可不必治疗,予以定期观察。
2.对有明确原因者(如心衰、电解质紊乱、缺氧、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中毒等),应以治疗病因为主,不宜盲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早搏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早搏是指由于心电活动异常,心脏提前发生一次或多次早搏,表现为心跳不规则或心悸。
以下是早搏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症状:
1. 心跳不规则:心脏跳动时节奏不正常,如突然加快或减慢。
2. 心悸:感觉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有时伴有心悸像“漏跳”或突然停止的感觉。
3. 呼吸困难:由于心脏跳动不正常,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呼吸困难或气短感。
治疗方法:
1. 不需要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早搏,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症状。
2. 药物治疗:对于频繁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早搏,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来控制心脏节律。
3. 心脏射频消融术:对于严重的早搏或药物无效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术。
该手术使用高能电流来破坏心脏中引起早搏的异常电路或组织。
4. 心理治疗:情绪紧张、焦虑和压力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早搏,因此心理治疗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也是治疗早搏的一种方式。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和个体情况来决定。
如果出现心脏相关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室早的诊断标准
室早的诊断标准是:
1.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心慌、心悸、心跳停搏感等症状,并且在发作前有过精神刺激、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则可能患有室性早搏。
2.心电图检查:如果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P 波提前出现,并且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则可能是室性早搏。
3.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如果患者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有室性早搏的情况,并且出现了室性早搏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比如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与正常窦性P波形态不同等,则可以诊断为室性早搏。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
(3)常有情志剌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制定,2006年)。
(1)临床表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
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
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①按发作频率分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②按形态分类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浅谈室性早搏的诊治室性早搏(室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既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及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亦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及烟、酒、茶、咖啡过量或情绪激动的正常人。
临床表现从无症状、有脉搏停顿感、心悸、胸闷到触发恶性心律失常时的晕厥。
功能性室早,亦称良性室性早搏,多在健康人身上发生,一般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也无严重后果。
多起源于右室[1]。
器质性室早,亦称为病理性室早,出现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身上,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可发生室速或室颤,引起猝死等严重后果,这种室早多起源于左室,病理意义较大。
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可以检出各种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要点[2]:①提前发生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与QRS波相关P波。
②QRS时间≥0.12s。
③大多数联律间期固定。
④在规律的窦律下,代偿间歇大多数呈完全性。
⑤ST-T呈继发性改变。
1 室早的危险度分级Lown于1971年提出对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的室早进行了危险度分级,将室早分级为5级。
0级:无室性早搏;Ⅰ级:偶发、单个出现室性早搏<30个/h;2极:频发、单个出现室性早搏≥720次/24h或≥30个/h;3级:多源、多形性室性早搏;4A级:连发成对的室性早搏;4B级: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5级:RonT现象室性早搏。
认为Ⅱ级以上的室早有触发心室颤动的潜在危险。
但Lown氏分级未结合临床情况判断预后,也未考虑基础电生理机制:折返激动、后除极与异位自律性增强所致的预后也不相同。
Bigger于1991年结合基础心脏病及左心室功能情况与室性心律失常可能造成的结果,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了分类,分为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心律失常。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无危险因素或引起猝死危险性低(<5%),约占室性心律失常的30%;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约占室性心律失常的65%,可明显增加死亡危险,约15%病例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
室性早搏心电图知识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beats,VPBs),又名室性过早搏动、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指起源出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激动。
背景知识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
Harvey(1578-1657)在《论心脏与血液流动》一书中就阐述了心脏跳动快慢对血流动力学有影响。
在正常人群中,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为静息心电图5%,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为50%。
随着DCG的广泛应用,对于无心脏病证据的成人中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概率也有了研究。
以杭州空军医院牵头,由25家医院协作完成1000例正常人DCG生理范围调查,提示正常人群中33.6%出现室性期前收缩。
有学者报告,经动态心电图连续观察8、12、24、48小时,分别有14%、44%、50%、73%的正常人出现室性早搏。
Bleiter用动态心电图对1108人(其中98%为能走动或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门诊病人),连续观察10小时,有60%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大多为室性早搏),18%出现室上性早搏(大多为室上性早搏),仅有11%心律完全正常。
老年患者室性早搏的检出率可高达77%。
在我们对2001年—2007年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统计中,也发到室性早搏的检出率高达67%。
Gillette报告观察1.5年—l9年的20例室性早搏除1例死亡、1例二尖瓣脱垂外,余l8例中9例消失,9例做运动试验早搏消失,故认为太多数是良性早搏。
Sugrue 认为无解剖学异常心功能正常的室性心律失常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组织学有异常,说明心肌有病变存在,Loogen等研究认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是潜伏性心肌病患者唯一改变。
国内姜氏报告经心内膜心肌活检证实的6例成人心肌炎,有4例有室性早搏。
1986年Tsutomu 指出,不能只根据临床症状,小儿心肌炎随诊应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
因此我们认为室性期前收缩的心肌细胞电生理改变,是细胞结构,细胞代谢异常为基础的。
临床上对室性早搏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何乐;李国庆【摘要】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临床表现多变,依据自身形态特点、发作频率等,可表现为单纯的无症状室性早搏到左心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前临床上对于室性早搏的认识及治疗尚缺乏普遍共识,其治疗方案选择更多的基于临床表现。
对于室性早搏发生频率高,症状较重,或怀疑可能导致心肌病的患者,射频消融术是最有效的选择,成功率可达80%~85%,多病例在成功消融后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rrhythmia.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may range from asymptomatic to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even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due to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eizure frequency, etc.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and therapy is still a lack of consensus, the decision of treatment based 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has been seen as an effective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requent PVCs or thus with suspicion of PVC-mediated cardiomyopathy.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show that PVCs ablation has been successful in 80%-85% of cases, and multiple cases can obviously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successful abla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室性早搏;心肌病;射频消融【作者】何乐;李国庆【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用连续7d动态心电图对一般人群进行筛查,70%~75%受检者都能记录到室性早搏早[1]。
临床上对室性早搏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作者:何乐李国庆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20期[摘要]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临床表现多变,依据自身形态特点、发作频率等,可表现为单纯的无症状室性早搏到左心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前临床上对于室性早搏的认识及治疗尚缺乏普遍共识,其治疗方案选择更多的基于临床表现。
对于室性早搏发生频率高,症状较重,或怀疑可能导致心肌病的患者,射频消融术是最有效的选择,成功率可达80%~85%,多病例在成功消融后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肌病;射频消融[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4)20-20-04Cognition and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HE Le1 LI Guoqing21.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uqi 830001, China;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Xinjiang Uyger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Urumuqi 830000, China[Abstract]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rrhythmia.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may range from asymptomatic to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even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due to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eizure frequency, etc.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and therapy is still a lack of consensus, the decision of treatment based 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has been seen as an effective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requent PVCs or thus with suspicion of PVC-mediated cardiomyopathy.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show that PVCs ablation has been successful in 80%-85% of cases, and multiple cases can obviously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successful ablation.[Key words]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Cardiomyopath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用连续7d动态心电图对一般人群进行筛查,70%~75%受检者都能记录到室性早搏早[1]。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与治疗策略
宫剑滨
【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008)003
【摘要】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既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亦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
临床表现从无症状、轻度心悸到触发恶性心律失常时的晕厥。
随着多种检查方法的普及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对室早的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治疗策略也因此有所改变。
【总页数】2页(P142-143)
【作者】宫剑滨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脏内科,南京,2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单纯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策略 [J], 舒茂琴
2.心力衰竭相关异常呼吸的新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 [J], 陈志高(综述);孙兴国;黄洁(审校)
3.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治疗及预后 [J], 夏宏器
4.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治疗策略及临床意义 [J], 王冠华;叶小雨;许兵;郑志荣;麻光喜
5.主-髂-股动脉多发病变腔内治疗策略及临床意义 [J], 李明军;戚春厚;黄兆栋;李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级室早是指偶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内(含2次),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内(含30次);
2级室早是指频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上,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上;
3级室早是指多源性室早,即患者在同一导联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室早:
4级室早又可分为4a级室早(两个室早连发)和4b级室早(室早连续发作3次或3次以上,又叫室性心动过速):
5级室早是指过早出现的R波落在T波上(R-ON-T)的室早
室早可简单地分为简单室早和复杂室早,
其中简单室早是指偶发的(5次/h)、单形性的、迟发性(RR/QT1)室早,
复杂室早指频发性(10~30次/h)、RonT型成对和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早。
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表现
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与之直接相关的症状;每一患者是否有症状或症状
的轻重程度与期前收缩的频发程度不直接相关。
患者可感到心悸,类
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
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缩之第二心音
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颈静脉可见
正常或巨大的a波。
心电图的特征如下:
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秒、宽大畸形,ST段与T波
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3.室性期前收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
放节律未受干扰,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性
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
之和。
如果室性期前收缩恰巧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不产生室性期
前收缩后停顿,称为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
4.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
室性期前收缩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
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是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如此类推。
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连续三
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室性心动过速。
同一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
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5.室性并行心律(ventricular parasySTole)
心室的异位起搏点规律地自行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人侵。
其心电图表现为:①异位室性搏动与窦性搏动的配对间期不恒定;②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是最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期的整倍数;③当主导心律(如窦性心律)的冲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可产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态介于以上两种QRS波群形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