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大全(十)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
- 格式:docx
- 大小:22.59 KB
- 文档页数:5
小儿循环解剖特点
小儿循环系统的解剖特点主要体现在心脏结构、血管系统以及血容量分布上。
新生儿及婴幼儿心脏相对较大,占胸腔比例高于成人,心肌顺应性好,心率较快。
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随生长发育逐渐闭合。
此外,新生儿的血液大部分分布在躯干和重要器官,四肢血流相对较少,以适应宫内生长需要。
随着年龄增长,血容量分配逐渐趋向成人比例,向四肢分布增多。
血管壁薄,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易发生血压波动。
总体而言,小儿循环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代偿能力,但同时也更脆弱,需特别关注保护和护理。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第二节循环系统第二节循环系统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一课时)授课班级:2010 级师资高中(1)班授课人:麦麦提玉素普•吾布力哈斯木授课时间:2011年4月21日,第2节课题第二节循环系统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一、课题内容: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掌握保育要点,以便学生能够知道如何保育,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有效开展教育工作。
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以循环系统特点为依据,有效开展保育工作的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的爱心。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五、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六、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循环系统区别于成人的特点。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查字典找出术语的翻译。
学生准备:掌握学前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八、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1 )前提诊测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循环系统的概念、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初步对循环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
那么我们简单地复习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形式和要求:提出两个问题,分别向两名学生提问。
学生通过PPT显示的题目,回答问题。
1.学生1:血液抗凝后静置并分层的图片,那么人体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答:血液由血浆与悬浮于血浆中的细胞组成。
2.血细胞有哪些?答: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正常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3.血液各成分有什么功能?答:血浆中含有90%~92%勺水分,8%~10喲溶质。
主要机能是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通过血红蛋白为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具有吞噬作用,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微生物和人体本身坏死、衰老和受损的细胞。
学生2: 1、看图指出心脏各结构的名称。
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一、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一)心脏的特点1. 心脏的体积相对较成人大,重量和容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重量:新生儿的心脏约重20~25克,大约占体重的0.8%,成人心脏约300克,约占体重0.5%。
1岁时为出生时的两倍;5岁4倍;9岁时为6倍;青春期增长到12~14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容积:新生儿仅20~22亳升,2岁半60亳升左右,7岁时约100~120亳升。
以后增长相对缓慢,于14岁时才达到140亳升。
至青春期又迅速增长,18岁时达240亳升左右。
心脏发育过程中有两次增快阶段,即2岁以前和青春期后期。
2. 心肌收缩能力差。
婴幼儿心壁薄,心肌纤维细弱,弹性纤维少,只在心包膜和心内膜上才有弹性纤维,因此,心肌的收缩能力弱,心排血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弹性纤维变粗变长,到了6~7岁时弹性纤维开始分布到心肌壁内,增加了心脏的弹性,有利于心脏的收缩。
3. 心率较快,且节律不稳定。
心率较快的原因是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量多,而小儿的心脏容积较小,心肌收缩能力差,每搏输出量较成人少,因而只有增加搏动次数来补偿不足。
所以儿童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随年龄增长,心跳次数逐渐减少。
由于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纤维(迷走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兴奋性较低,对心脏收缩频率和强度的抑制作用较弱,10岁左右才发育完全,因此,心搏不稳定(心率加速),脉搏节律不规则。
(二)血管的特点1. 动脉内径相对比成人宽,动静脉的口径相差较小。
新生儿为1:1,成人1:2。
冠状动脉也相对比成人粗,心肌供血充分。
这样的构造对幼儿供血充足,有利于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管内径相对地变窄。
2. 毛细血管丰富,血流量大,供氧充足。
幼儿的毛细血管网较密,管径也较成人粗大,尤其是肺、肠、胃和皮肤部位的血管,血液供给充足,身体得到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十分充足,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3. 血管比成人短,血液循环的时间也较短。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内容摘要一、循环系统概述(一)血液循环系统(二)淋巴循环系统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一、循环系统概述血液心脏血管收集和输送组织液回心脏;具有防御机能淋巴液淋巴管道淋巴器官运输各种物质;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和体温的恒定血液循环系统淋巴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1、心脏—输送血液的泵结构名称位置或连接关系功能心壁心包膜心内膜心肌内腔心房心室瓣膜房室瓣动脉瓣包膜和内膜之间心壁外层保护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心房和心室之间防止血液倒流推动血液循环流动心室和动脉之间心壁内层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肺静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主动脉(一)血液循环系统2、血管—血流的管道种类概念结构特点分布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的管道是血液流回心脏的管道是连接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管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血流速度快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流慢。
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位置较浅或与动脉平行管壁极薄,管径极小,血流速度极慢分布广,在组织内反复分支成网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管的种类和特点成分正常值特征功能血浆55%血细胞5%水分91-92%血蛋白7%葡萄糖0.1%无机盐0.9%红细胞男500万个女420万个白细胞0.5-1万个血小板10-30万个圆饼状,两面凹,无核,由于血红蛋白而呈红色形态多样,比红细胞大,有核,数量少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核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液体叫血清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吞食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加速凝血和止血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一)血液循环系统3、血液—流动的组织(一)血液循环系统4、血液循环途径肺循环:在心脏和肺之间循环以摄取氧气体循环:在心脏和身体其它部分之间循环以运输氧气和养分两种循环同时进行,并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二)淋巴循环系统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1、淋巴液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细胞代谢的废物及细胞间的水分,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2、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9条)淋巴导管(2条)与静脉伴行(二)淋巴循环系统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淋巴结具有造血、过滤、参与免疫等功能脾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过滤血液、造血、参与免疫、储存血细胞等功能胸腺是一个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
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
❖一)什么是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管里有淋巴细胞。
❖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使血液在体内不断的循环,以保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恒定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使运输全身的淋巴液进入静脉,是静脉回流的辅助装置。
1、心脏
❖心脏重量。
新生儿的心脏重量约24g,约占体重的
0.8%,1岁时为出生时的2倍,5岁时为4倍,9岁
时为6倍,青春期后增长到12-14倍,已经基本上达到成人(300g)水平。
❖心脏容积。
新生儿的心脏容积约为20-22ml,2岁半时增加2倍,7岁时增加4倍,其后增长速度减慢,14岁时140ml,到青春期又加快,18岁时已经达到240-250ml。
❖婴幼儿因为心肌薄弱,心腔小,心跳要比成人快。
年龄越小,每分钟心率、脉搏次数越多。
❖新生儿平均125次/分钟;一岁时约120次/分;两岁时约110次/分;三四岁时约100-105次/分;六七岁时约95-100次/分;6―10岁时90-100次每分钟,10―14岁时80-90次每分钟,成人则一般为60-75次/分。
心脏在胚胎初期就成型了,因此要特别注意孕早期对心脏的保护.
2、血管
❖(1)动脉相对比成人粗,血流量较大。
❖(2)婴儿期,毛细血管丰富且粗大。
❖(3)儿童血管的发育程度在6-7岁以前超过心脏的发育,青春期后血管的发育落后与心脏的发育。
3、血液量
❖儿童时期,血液量(指在全部循环系统中所有血液的总量),随着年龄增长很快 ,刚出生幼儿血液量约
300毫升 ,1岁幼儿的血液量约600毫升 ,10岁的孩子血液量约2000毫升
4、血压
❖儿童的血压比成人低得多,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也逐渐升高。
❖4岁以后的收缩压约为:
(年龄×2)+80(mmHg)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脉压为30--40 mmHg
5、造血和血液特点
❖(1)造血
❖胚胎期造血:胚胎期造血首先在卵黄囊出现,然后在肝脏,最后在骨髓,胸腺及淋巴结等处。
❖生后造血:可分为骨髓造血与骨髓外造血。
主要是骨髓造血,产生各种血细胞,淋巴组织是产生各种淋巴
细胞的场所。
在特殊情况下可出现骨髓外造血。
❖(2)血液的组成特点
❖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是不一样的。
❖白细胞。
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粒细胞(噬中性、噬酸性和噬碱性)和淋巴细胞。
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
60~65%,淋巴细胞占30~35%。
4~6岁时两者又相等,
6岁以后,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多,淋巴细胞减少,逐
渐达到成人水平,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
❖血小板。
起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血容量
6、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管、淋巴结、脾、扁桃体。
淋巴系统是人体对抗传染病的天然抵御屏障。
淋巴细胞
的作用在于抵抗感染。
❖淋巴管是输送淋巴液的。
淋巴结呈圆形,有消灭病菌的作用
❖出生时尚未发育完善,但在学前期淋巴组织发育最快。
12-13岁发育完善
❖学前儿童淋巴结的屏障功能较差,感染易于扩散。
(三)保健要求
❖1、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以改善儿童心肌纤维的收缩能力。
❖2、注意营养供给,防治贫血.
❖3、避免过度和突然的神经刺激.
❖4、衣物、鞋子应宽大舒适,以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
❖5、保证儿童正常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以利于保护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