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案-教材实例探究(愚溪诗序)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6.51 KB
- 文档页数:1
《愚溪诗序》教案高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愚溪诗序》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1.1.2 分析《愚溪诗序》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1.1.3 解读《愚溪诗序》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
1.1.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愚溪诗序》的文本,理解其大意。
1.2.2 词汇讲解:解释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1.2.3 修辞分析:分析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1.2.4 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愚溪诗序》中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词汇和修辞手法。
2.1.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回答和讨论。
2.1.3 案例分析法:分析《愚溪诗序》中的具体例子。
2.2 教学手段2.2.1 投影仪:展示课文文本、图片和相关资料。
2.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文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新课3.1.1 介绍作者简介和背景。
3.1.2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3.2 讲解课文3.2.1 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3.2.2 分析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3.2.3 解读课文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3.3 课堂互动3.3.1 引导学生提问、回答和讨论。
3.3.2 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布置4.1.1 要求学生翻译课文并书写读后感。
4.1.2 选择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
4.2 评价方式4.2.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4.2.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翻译和读后感。
第五章: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教学反思5.1.2 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适用性,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
5.2 教学改进5.2.1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5.2.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愚溪诗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愚溪诗序;能够分析并欣赏愚溪诗序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能够运用愚溪诗序中的诗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愚溪诗序中的诗意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感悟人生、提升自我修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愚溪诗序的内容理解和背诵;2. 愚溪诗序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3. 运用愚溪诗序中的诗意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愚溪诗序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愚溪诗序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把握;3. 创意写作和表达的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愚溪诗序的文本材料;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讨论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愚溪诗序,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2. 内容讲解:讲解愚溪诗序的背景和作者简介;逐句解析愚溪诗序的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愚溪诗序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3. 表达技巧分析:分析愚溪诗序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愚溪诗序的诗意和美感。
4. 创意写作和表达:引导学生运用愚溪诗序中的诗意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学生现场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思考。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愚溪诗序;要求学生根据愚溪诗序进行一次创意写作和表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写作质量: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和表达环节中的作品,关注其对愚溪诗序诗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3.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对愚溪诗序的背诵情况,评估其记忆和理解能力。
•••••••••••••••••愚溪诗序(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愚溪诗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愚溪诗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愚溪诗序》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1.本文生词难句不少,文言现象较重,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既是读通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
2.学习课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的关键。
三、教学时间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旧知,激情导入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女娲补天的五色石,称为不能补苍天的“顽石”。
何谓“顽”?《广韵》云:“愚也。
”《韵会》云:“痴也。
”这些不同侧面的诠释,正好集中体现了顽石及其幻形贾宝玉的基本性格牲:“顽愚”,“痴狂”。
贾宝玉不谙封建社会的世故,不听从封建家长的教诲,所以被称为“顽愚”,“痴狂”。
那么,柳宗元又为何称溪流为“愚溪”呢?让我们来认真的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走进柳宗元略三、课文背景介绍四、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
本文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的《八愚诗》的序,即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五、范读课文。
本篇全文共四百多字,委婉曲折,抑扬顿挫,借小序倾诉自己的遭遇,是一篇寓意深远的佳妙之作。
第 1 段写“愚溪”得名的由来。
第 2 段以“愚溪”为中心,写出“八愚”的名字,紧扣诗题。
第 3 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之说,转笔写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
”第 4 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归结到溪水的命名上。
第5段,用“溪虽莫利于世……”几句,与第三段“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自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诸语,与第四段“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
《愚溪诗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愚溪诗序》;(2)了解柳宗元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愚溪诗序》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热爱自然、珍惜人生的情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愚溪诗序》的字词解释;2. 柳宗元的生平背景及文学成就;3. 对《愚溪诗序》的深入解读及鉴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2. 文章意境的感悟;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愚溪诗序》,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字词解释。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愚溪诗序》的内涵,分析文章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重点解析文言文特殊句式和文章意境。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愚溪诗序》的精神应用于现实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愚溪诗序》;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愚溪诗序》中“愚”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愚溪诗序》为例,分析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愚溪诗序》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愚溪诗序》全文。
(2)了解柳宗元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愚溪诗序》。
(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律美、意境美。
(3)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宗元散文的优美语言和独特的文学魅力。
(2)树立正确的文学价值观,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愚溪诗序》。
(2)理解柳宗元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
(2)文中典故、比喻的阐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愚溪诗序》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愚溪诗序》,理解课文大意。
(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中典故、比喻的来源和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柳宗元散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境。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阐释文中典故、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柳宗元的文学风格。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愚溪诗序》。
3.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阶段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愚溪诗序》的理解程度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愚溪诗序》教案教案(精选9篇)《愚溪诗序》教案教案(精选9篇)《愚溪诗序》教案教案篇1武汉光华学校高中部张金昌[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继续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掌握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3、培养学生借助文本材料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及剖析文章主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主动积累文言词语的意识和培养自渎文言文的能力。
2、“正话反说”的理解。
3、典故的作用及对典故的正确理解。
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
[教法构想]:1、本文语言浅显,不必多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渎能力。
2、教学要突出重点,围绕“愚”来理解、学习本文。
3、引入研讨法,在学生自主探索中拓展学生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
4、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法要灵活多变,放手学生自渎,并适当拓展。
[教学课时]:1、拟用两个课时。
2、第一课时,读熟读懂,理清思路,归纳内容,画出“八溪”;第二课时,抓住“愚”,作深入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完成训练。
[分课时教案]:第一课时一、引入:从唐代的“古文运动”谈起:有唐以来,为了扫除齐梁遗留下的浮华文风,陈子昂为先声,韩愈、柳宗元倡导并推行了文学革新运动,由于创作上注重思想内容和文学的社会作用,效仿先秦古文,故称“古文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既是运动的倡导者,也是运动的实践者,他们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文”(韩柳二人文学成就卓著,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
同学们刚刚学过韩愈的那篇“至情之文”━━《祭十二郎文》,今天,我们再读一读柳宗元的风格清新的诗序《愚溪诗序》。
二、导读:1、作者:(小黑板或其他形式)[补充材料]: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中期著名文学家。
因和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仕官柳州,人又称之为柳柳州。
其代表作是大家都熟悉的《永州八记》。
2、题解:《愚溪诗序》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
文章题为“愚溪”,实际上,所记内容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反映。
《愚溪诗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愚溪诗序》。
(2)理解《愚溪诗序》的文意,把握其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3)分析愚溪诗序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愚溪诗序》。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愚溪诗序》的文意理解和文学特点。
2. 愚溪诗序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愚溪诗序》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愚溪诗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参考资料。
3. 学生预习《愚溪诗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学生对《愚溪诗序》的预习情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愚溪诗序》,感受其音韵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序的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愚溪诗序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愚溪诗序》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2)分析愚溪诗序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背诵《愚溪诗序》,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讨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溪诗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情趣。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愚溪诗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愚溪诗序》。
2. 学生能够理解《愚溪诗序》的文意,把握其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3. 学生能够分析愚溪诗序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5. 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 学生能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愚溪诗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愚溪诗序》全文;(2)能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3)能够领会作者柳宗元提出的诗歌创作观点及审美标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愚溪诗序》;(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柳宗元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个人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愚溪诗序》;(2)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3)理解并掌握作者柳宗元的诗歌创作观点及审美标准。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柳宗元诗歌创作观点的深入领会;(3)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实践中。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让学生提前阅读《愚溪诗序》,了解文章大意;(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2.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创作动机;(2)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3)解读作者的诗歌创作观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就文章的内容、结构、观点进行讨论;(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共同探讨;(3)老师总结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4. 诗歌创作实践:(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诗歌创作;(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愚溪诗序》;3. 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一次诗歌创作,题材、风格不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诗歌创作实践: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了解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的能力。
愚溪诗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愚溪诗序教案教学设计1愚溪诗序教案教学设计引言:“愚溪诗序”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撰,其诗歌观念深刻独到,风格洒脱自如,故成为唐代诗歌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愚溪诗序》不仅独具文学价值,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理论著作之一。
本文将以《愚溪诗序》为主题,结合课堂特点,进行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1、理解《愚溪诗序》的作者韩愈的诗歌观点和创作哲学。
2、学习《愚溪诗序》中几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及其意义。
3、掌握唐诗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愚溪诗序》的思想和文学背景。
2、熟悉诗歌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诗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内容:1、《愚溪诗序》的文学思想。
2、唐诗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3、唐代不同流派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方法。
四、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式授课2、师生互动式授课3、现场演示式授课五、教学过程:1、引入用最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唐诗世界”,然后引出《愚溪诗序》的内容。
通过简要介绍《愚溪诗序》的作者信息,引起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兴趣。
2、教学方法基于对唐代诗文、《愚溪诗序》和课程要求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式授课将不同的思路、行文、结构、目的等等不同方面分配给不同的班级,分组对照、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唐诗的特点和文学价值。
通过小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课堂互动。
(2)师生互动式授课教师可以给出特定的问题或学生讨论领域,启发学生思考,带动学生发言,并及时评价和纠正学生的意见。
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开拓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创新能力。
(3)现场演示式授课教师可以选取唐代的代表性诗作,通过朗读、演讲、解析,展示诗歌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对教师的演示进行观察、分析和评论,从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形式等特点,并从中获得语言的艺术感受和启发。
3、教学重点(1)理解《愚溪诗序》的思想和文学背景。
高二语文《愚溪诗序》示范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有关常识,“序”的知识。
2、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心理。
3、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4、体会作者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5、作者在文中以“愚”名溪,以“愚”自命,均深有寄托,理解这种托物兴辞的写法,体会作者写这篇诗序的真意。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介绍柳宗元概况的方式,回忆学过的课文。
二、简介作者柳宗元: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寓言散文有《三戒》;著有《柳河东集》。
文学方面他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与韩愈一道发起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他的文章被苏轼誉为“外枯而内膏,似淡而实美”,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文题讲解“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
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
这种“序”也叫“书序”。
一般说来,序有两种,一种是赠序(别序)以作文向相赠,以表示惜别、祝愿、劝勉之意。
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一种是书序,一般用来陈述著作者的旨趣,多放在篇首。
本文是书序,是柳宗元陈述他写作《八愚诗》的旨趣的。
四、背景简介1.永贞变革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于公元805年,即唐顺宗永贞元年,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变革”,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宦官和官僚贵族的联合反扑下,只维持了146天便失败了。
教材实例探究
JIAO CAI SHI LI TAN JIU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
..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
..万物,牢笼
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超鸿蒙
...
...,混希夷Array上。
1.解释词语。
漱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牢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希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洗涤包罗超越天地尘世形容虚寂微妙,指一种形
神俱忘的境界
2.结合全文,指出“予虽不合于俗”的含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被世俗排挤
3.作者把溪之愚与己之愚相比,指出它们的相似点是…………………………………………………………………()
A.事实上,“溪”与“己”二者都愚。
B.二者并非全然无补于世。
C.溪这美使人乐而忘返,“我”虽不合于俗,却能以文自慰。
D.“愚溪”这个名字是“黝愚”所起的。
解析:溪与己两者同是“愚”,但并非全然无补于世。
溪水的美
景可使人乐而忘返,“我”虽不合世俗,却能写诗作文自我安慰,并
能生动描写各种事物形态。
作者慨叹愚溪一带“清莹秀澈”的美好
风景埋没于荒僻野岭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为了倾吐自己的
抱负和才能被埋屡遭打击贬斥的不平之气。
答案:BC
4.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借小溪来抒发自己抑郁不平之情的。
解析: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愚溪诗序》的突出特点,作
者描写自然风景,蕴藏着浓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情景交融,
自为解嘲,明显表达了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答案:借写诗作文歌颂愚溪,从文中的“茫然”“昏然”“寂寥而
莫我知”等词语看,他为眼前小溪的美景不为世人赏识鸣不平,更
为他自己的志行高洁而遭受排斥打击抒发无比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