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玛丽苏”现象
- 格式:pdf
- 大小:99.43 KB
- 文档页数:1
“人设崩塌”的传播学解读作者:范晓青来源:《今传媒》2018年第03期摘要:近些年,“人设”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一些有鲜明“人设”的公众人物得到了粉丝以及媒介的青睐,而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遭遇“人设崩塌”。
他们演绎着各种反转剧本,轮番霸占热搜榜的头条,支配着吃瓜群众的嬉笑怒骂、喜怒哀乐。
本文将结合案例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来解读公众人物的“人设”以及“人设崩塌”,剖析其中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人设;人设崩塌;标签化;文化工业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3-0049-02公众人物以卖“人设“来博取公众眼球,甚至收获大量粉丝的例子比比皆是。
网络世界变化万千,人设崩塌的例子也时常上演。
但是,明星及其经济团队仍不余遗力地热衷于“卖人设”,原因就是因为这种简单、粗暴的“打标签”可以让受众留下最直观地印象,赢得人气。
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的三个特点——标准化、理性化、商业化。
商业控制下的公众人物如今已经大多被“标准化”,娱乐工业下的他们已经有一整套现成的模具,按照经纪公司的打造,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填到那个模具里。
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很快就暴露出来,“人设崩塌”的戏码不断上演。
“人设崩塌”这一现象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中被解读较少。
但是,社交媒体中四通八达的传播网络使得公众人物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所传递的形象对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示范作用,因此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解读“人设崩塌”涵义人设,是人物设定的缩略词指人物形象的设定。
一开始是用于漫画、动画、电影中的专业词汇,包括给该人物设定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人物造型等。
如今,“人设”这个词被广泛用于电影、电视剧角色之中。
一般公众人物的人设和其影视剧或是舞台中的表现有关,观众在影视剧中所看到其角色的扮演,就易将其形象带入现实生活中。
玛丽苏文标题:玛丽苏文引言:玛丽苏文,是指一种特定类型的小说或文学作品,其主要特点是主人公形象过于完美无缺,拥有超乎常人的各种优点和能力,与周围的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常常存在不自然的矛盾,使得整个故事显得不真实、不可信。
玛丽苏文的这种特点和风格经常受到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批评,认为其对于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扭曲是不被接受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玛丽苏文的起源、表现形式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起源1. 玛丽苏文的来源和起源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常被认为起源于霓虹骑士小说。
2. 霓虹骑士小说中的主人公玛丽苏引发了这种文学形式的发展,其个性充满了无限的梦幻和想象力。
3. 随着霓虹骑士小说的流行,玛丽苏文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类型之一。
二、表现形式1. 主人公形象过于完美:玛丽苏的外貌和内在都非常完美,有着几乎无法想象的美貌和智慧,并且具备超凡的能力和技巧。
2. 与周围人物关系的不自然:玛丽苏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不自然的融洽,没有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使得故事失去真实感。
3. 故事情节的不合理安排:玛丽苏所经历的故事情节通常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而这些情节经常是不合理和不可信的。
三、玛丽苏文的批评和影响1. 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玛丽苏文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作家创作风格和读者阅读体验,使得传统文学作品显得平庸和不受欢迎。
2. 批评声音的出现:由于玛丽苏文的过度完美和不真实,受到了大量评论家和读者的批评,认为其对文学的伤害大于其带来的乐趣。
3. 影响创作水平:玛丽苏文对一些作者来说是一种懒惰的写作方式,往往只需要塑造一个完美无缺的主人公,而忽视其他角色和故事情节。
四、如何避免玛丽苏文的写作1. 成立合理的人物造型:塑造合理而真实的人物形象,要注意塑造角色的缺点和性格特点,使之更加接近现实中的人类。
2. 打破传统的故事情节:尝试创新和改变传统的故事情节安排,让故事更加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3. 多角度的审视自己的文学作品:反复审视和检查自己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考虑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明星人设崩塌现象的传播学解读》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明星文化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伴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崛起,明星的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近来一系列的明星人设崩塌事件,不仅让大众震惊,更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解读。
二、明星人设与传播明星人设,指的是明星在公众面前所塑造的形象和定位。
这一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媒体的传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明星需要构建一种能吸引大众、保持话题度的人设。
三、明星人设崩塌现象然而,近年来,不少明星的人设出现了崩塌现象。
这些现象往往由一些突发的负面新闻引发,如丑闻曝光、道德争议等。
这些事件一旦被媒体报道或在网络上传播,往往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导致明星的人设崩塌。
四、传播学解读(一)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一条新闻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明星人设崩塌事件也不例外。
一旦有负面新闻出现,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的迅速传播,很快就能引起公众的关注。
这种快速的传播速度和广泛的传播广度,使得明星人设崩塌的现象更加严重。
(二)媒体报道的偏向性媒体在报道明星人设崩塌事件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偏向性。
这种偏向性可能来自于媒体的立场、观点,也可能来自于公众的期待和需求。
在报道中,媒体可能会强调某些方面,忽视或淡化其他方面,从而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
(三)网络舆论的影响网络舆论在明星人设崩塌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网络舆论可以迅速聚集和扩散信息,使事件的影响范围更广。
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中的情绪化和极端化倾向也可能加剧事件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网络上,一些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可能会引发更多人的不满和抵制,进一步加剧明星人设的崩塌。
(四)社会心理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明星的期待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人们往往更关注明星的才华和作品,而现在,人们更关注明星的个人形象和生活方式。
什么是玛丽苏玛丽苏的含义玛丽苏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也可用来指原创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
那么你对玛丽苏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玛丽苏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玛丽苏的简介玛丽苏,是文学批评中,尤其是同人文中的概念。
玛丽苏,即Mary Sue的音译。
玛丽苏一词原出于国外的同人小说圈。
某外国作者创造了一个名叫Mary Sue的虚构女主角在自编的科幻同人文里尽情YY,名声大振,这个虚构名字也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心态名词。
尽管玛丽苏一词来源同人文,但现今玛丽苏不仅出现在同人界也出现在原创界。
Mary Sue即在同人文中虚构出一个真实剧情中没有的主角,此主角往往十分“完美”,与真实剧情中的人气角色纠缠不清,暧昧不断,桃花朵朵开。
现在,玛丽苏还不光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也指原创文作者的心态现象。
另外,也不仅限于女性作者,对于男女作者皆有的这种心态现象,统一简称为“苏”(Sue),以男性为主角的苏文被称为“汤姆苏”。
玛丽苏原本是文学界的一个流行语,随着网络文学被大量搬上银幕荧屏,玛丽苏随之入侵了影视界。
玛丽苏的标准含义玛丽苏还不光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也可用来指原创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
是作者为了满足自我欲望(通常是恋爱欲、财富欲、权利欲、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而创造的自我替代品。
尽管玛丽苏一词来源同人文,但现今玛丽苏不仅出现在同人界也出现在原创界。
因此同人和原创都可能有苏,主角和配角都有可能是苏。
同人文中玛丽苏的定义为原创人物x原著人物擅自篡改原著设定,破坏原著世界观。
一个角色是否苏,和作者的文笔毫无关系。
我们可以将文笔看做包装,文笔差很容易穿帮,而文笔越好包装越华丽越具有迷惑性,越容易让读者产生“这个角色我喜欢,所以不是苏”的想法。
因此,判断一个角色是否苏,必须探究这个角色的创造目的。
不要仅仅依据表象将玛丽苏等同于有能力、受欢迎、人缘好。
现今许多读者在玛丽苏一词上的分歧也正是因为如此。
玛丽苏故事概括
玛丽苏,是指某些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角色拥有过于完美的性格、外貌和遭遇,常常被人认为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文学创作中,玛丽苏往往被视为一种缺乏张力和独特性的人物形象,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故事概括,来解读玛丽苏这一现象。
故事一:玛丽苏的外貌
玛丽苏是一个拥有绝美容颜的少女,拥有一头长发和一双大眼睛,身材高挑修长,皮肤雪白细腻。
她的外表总是让周围的人为之倾倒,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无法抗拒她的魅力。
然而,正是因为她完美的外貌,让她在人群中显得过于突出,缺乏与他人真实的交流和互动。
故事二:玛丽苏的性格
玛丽苏是一个性格善良、善解人意、喜欢帮助他人的女孩。
她总是乐于助人,从不计较得失,无私奉献。
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挑战,她总能坚定地面对,不畏艰难。
然而,正是因为她过于完美的性格,让她在故事中缺乏冲突和成长的空间,难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故事三:玛丽苏的遭遇
玛丽苏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从小失去双亲,却依然乐观向上,不向生活妥协。
她在困境中奋勇拼搏,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
然而,正是因为她的遭遇和经历过于完美,让她的人物形象缺乏真实感和可信度,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玛丽苏这一现象在文学创作中并不罕见,但过于完美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因此,创作者在塑造角色时应该注意避免玛丽苏的倾向,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传播学视角下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分析本文介绍了电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了女性形象塑造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了转变电视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对策。
要宣传全面、立体的女性形象;创作出客观的现代女性新形象;改变传媒现状,合理优化传媒结构。
标签:传播学;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塑造电视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特点,让它成为信息传播的沃土。
电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更多的是理念的传播,是对受众的审美和情趣进行规划,加以引导。
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介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电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1、贤妻良母型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对中国女性的最高褒奖,相夫教子成为传统女性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她们没有经济来源更谈不上经济独立,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孩子这样的事情,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妇女的[1]。
电视媒体对所谓的贤妻良母的大肆宣扬,实际上是弱化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女人一心一意的为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家庭服务、奉献,从而忽略了自己的发展。
女性在一定程度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女性在家庭中所做的一切以自我牺牲为前提,当一个社会的发展要以牺牲女性自身一切为前提时,这本身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
2、女强人型电视媒体在塑造这类女性时外表打扮干练利落,常常是标准的职业装,表情严肃古板。
这类女性在职场上可谓是风风火火,作风泼辣,行事干练果断,她们留给受众的印象永远都是聪慧果敢,精明强干。
她们的形象告诉受众,她们永远是光鲜亮丽的而且是成功的。
电视媒体在塑造这类女性事业上成功的时候,往往会拿她们的家庭生活做对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刻意塑造出在家庭角色扮演上的不成功。
在一些专访女强人的栏目中,她们往往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来平衡你的事业和家庭?”,“你在事业上是成功的,那么你觉得你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么?”,它实际上还是强调女性在私人领域中的角色,尽管是着重在表现公共领域中的事业型或者成功女性。
专家谈“花千骨”:玛丽苏剧情让观众获得心理满足假如你生来就是最后一个“女神”,然后走一路还被一群颜值逆天的帅哥哭着喊着爱一路,你会不会觉得特别幸福?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电视剧《花千骨》中的女主角花千骨已经成了最受关注的电视人物。
昨晚,刚刚调整了播出时间的周播剧《花千骨》开始了新一轮播出,播出时间由此前的周二、三调整为周日、一。
伴随着收视走热,该剧却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最为集中的就是花千骨这个“傻白甜”、“玛丽苏”(通俗的说,就是把自己想象得无所不能,特别是在有许多美男的动漫里把自己想象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桃花朵朵)小姑娘,命凭啥这么好得令人发指?更为费解的是,边骂边看的网友还不在少数。
对此,重庆心理咨询师平安给晨报记者分析说,恰好是这种反逻辑的人物设定,才能让男女观众都能获得心理满足。
这部由赵丽颖、霍建华主演的仙侠大戏以晚间十点档周播剧的形式在芒果台播出,却以相当高的收视数据秒杀一众黄金档电视剧—在刚播出的前两周,全国网平均收视率 1.49,份额10.91%,而最新数据显示,7月1日《花千骨》的最高单集收视率已达2.251了,单日网络播放量突破3亿。
但是漂亮的收视数据并不意味着这部作品优秀而完美。
事实上关于《花千骨》的吐槽从角色、剧情到舞美等全方面都不绝于耳,对它的质疑还多次登上过热门话题榜。
“我觉得花千骨演得太极品了。
”在较场口上班的王小姐是《花千骨》原著党,她说看小说时觉得小骨头很让人心疼,但电视剧拍出来赵丽颖脸上就明显贴着“傻白甜”和“玛丽苏”两张标签,“我就想看看这个戏还能极品到哪种程度去。
”在戏中,花千骨总是带着一张天真无邪的包子脸打量世界,对所有人都不愿意从坏的方向去考量。
她虽然有着丑小鸭般的出身,但她的身份原本就是神,并将随着故事发展从弟子一路升级到妖神,从而具有毁天灭地的力量。
同时,在她成长的路上,尽管她相貌平平,但还有四个喜欢她到不能自拔的男人,他们不但个个颜值逆天,并且都在各自领域有着至尊地位,比如魔君、仙神或皇帝。
玛丽苏是什么意思常常看到玛丽苏这个名字,但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玛丽苏吗?给你举个例子吧,有个女主是世界第一美女,她爸是世界第一帅哥,也是世界第一富豪,她妈是上届世界第一美女。
我只想说,玛丽苏真的是全球通吃的票房圣药,全世界不分国籍不分年龄女性的强力春药。
不但在国外,在我国,玛丽苏电视剧这些年来也是大行其道,比如成就刘诗诗和吴奇隆一段姻缘的《步步惊心》、林心如姐姐的《倾世皇妃》……这个列表还可以很长。
那究竟“玛丽苏”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篇恶搞《星际迷航》的同人小说风靡了美国。
该小说女主人公名叫“玛丽苏”,非但以自己的才华拯救了全人类,还凭借美貌和性感俘获了所有男人,最后在拯救世界后哀怨地死去。
自此“玛丽苏”文畅行天下无国界。
21世纪的初十年,国内网络文学盛行之时,有一股文学力量异军突起,大家戏谑地称之为:总裁文。
这类文章其实也是玛丽苏文的一种变体,被称之为“平凡苏”,人物的共同点是:男主角多是帅气阳光型的富豪总裁或是冷酷、腹黑型老大,身世显赫;而女主角一般都是出身平凡,生性弱小,处处受欺负,却机缘巧合的受到男主角的垂青。
“玛丽苏”是作者们为所有女性编织的一个美丽的梦。
经过多年沉淀,对于哪一类的玛丽苏文更受读者欢迎,网络写手们已经总结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女主角一定要平凡、毫无闪光点,甚至在某方面比常人要有缺陷(相貌、性格、家世等)但经历某种事件(如穿越、重生、转学、恋爱等)立刻变成焦点。
一个高贵冷艳各项全能并且家世显赫或者社会地位很高的男子放着各类女孩不要就是喜欢女主角,而女主角身边除了男主外还围绕着多个性格不同的美男子,暧昧不断。
结局会以女主的性格不同有所变化,性格较弱的女主最后一定是跟男主幸福在一起,性格较强的女主则一定是用一己之力改变天下。
但所有女主都一定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改变了自己身边所有人。
玛丽苏这束火炬传到于麻麻手中之后,更加发扬光大,以《宫锁连城》为例(对啊,就是说的继承和发扬啊,所以一定要选这一部《宫》啊)连城被王爷、王爷的敌人、王爷的上司(也就是皇桑)、路人、杀手等纷纷无私相助,令全天下充满爱,连城的善良几乎到了蠢的地步……玛丽苏文、玛丽苏电视剧、玛丽苏电影,你都看过那些?。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玛丽苏”现象作者:李纪轩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3期摘要“玛丽苏”文作为网络同人小说的一种,有大量的追捧者和反对者,使得此类小说备受争议却不断发展,且写手与读者都走向低龄化。
“玛丽苏”现象背后是写手的自我幻想,而读者则因为不同的原因阅读而获得满足,这也成为该文体经久不衰的原因。
本文重点探究写手“为什么写”与读者“为什么读”,从而了解“玛丽苏”存在与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玛丽苏同人小说自我幻想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玛丽苏即MarySue,源于英语同人小说,用来形容同人小说中的某种代入式主角,即作者将自己所有幻想赋予一个虚构的角色,并写入一个已经存在的小说或动漫里,让这个虚构角色参与小说原有人物的日常生活,时常改变原著走向。
玛丽苏现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中文网络小说世界里也不乏玛丽苏小说,漫画、小说、偶像组合,都成为玛丽苏的对象。
这样未经原著作者或当事人许可就肆意创作的行为也使得原著的爱好者们纷纷反对,“反玛丽苏联盟”等组织也随之出现,反对者们认为玛丽苏文低级无趣,对原著不尊重,是网络文学垃圾。
而今玛丽苏几乎已经变成了贬义词,用来形容“怀春幻想、自恋狂”的人或小说。
1“玛丽苏”的特点博客、空间等个人主页,人人、豆瓣等SNS社区,贴吧等交流平台,以及大量的网络小说网站,令昔日的读者有着充分的空间和平台变成网络写手,没有约束又相对隐蔽的创作环境令写手能够畅所欲言,大部分网络写手写作全凭兴趣与个人意愿,这种“我手写我心”的创作形式,让作者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幻想与欲望,因而“玛丽苏”小说中常常出现不合逻辑的情节或极度夸张的人物,这也成为玛丽苏的特点。
玛丽苏角色大都是女性,并且拥有无比强大的“光环”:美貌、智慧、家世、能力等,都是几乎完美的,其被写入小说的主要目的就是与男性角色恋爱甚至发生性关系,因而有时剧情完全被恋爱场面与性描写代替,还会时常出现多个男性角色同时喜欢上女主角的情况。
玛丽苏是全世界的精神需求近期两部美国大片的上映都说明,“玛丽苏”情结仍旧是全世界共通,不,全宇宙共通的。
沃卓斯基姐弟的最新科幻片《木星上行》将“玛丽苏”情怀扩展到了全宇宙,让一个洗厕所的女工倏地成为宇宙女王,还与追杀自己的赏金猎人轰轰烈烈地恋爱,风姿绰约地不断变装。
号称重口味的电影《五十度灰》,原著小说卖过了《哈利·波特》,是一个更加励志的故事:和千千万万热爱玛丽苏的人一样,来自英国的詹姆斯女士受《暮光之城》的鼓舞提笔创作。
她在网上给自己起名叫“冰龙的雪皇后”,小说起初名叫《宇宙之王》,看起来就和中国许多总裁文的趣味一样。
可同样是霸道总裁爱小秘,《五十度灰》写的可是实打实的性(幻想),而我们的玛丽苏小说一般到强吻扑倒后头就没了,脖子以下注意安全。
那中国怎么跟上呢?在武媚娘、苏妲己都被狠狠剪掉胸部镜头的今天,依靠的是黄晓明的胸。
热播剧《锦绣缘》里最出风头的,不是小美羊般楚楚可人的陈乔恩,而是“我帅,我帅得不得了”的黄晓明。
这部剧甚至开创了“胸咚”这种新娱乐流行词,将原先出自日本的“壁咚”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胸咚?就是呆萌的小白兔女主,双手咚地一下拍上了男主硬邦邦的大胸。
女明星有胸不能露,男明星就露得刻意霸气。
《锦绣缘》里黄晓明的胸动不动就裸露出来,像《圣斗士星矢》里的紫龙那样,把屏幕撑得顶天立地。
人们纷纷目测:这大约得有F吧。
一般来说,只要是出品人兼主演的,都会焕发出浓郁的玛丽苏情怀。
譬如杨钧钧在自己出品的古装剧《西门无恨》里,被焦恩俊、刘德凯们爱得死去活来。
林心如做制片的《倾世皇妃》,集合严宽和霍建华两大美男。
范冰冰参与制片的《武媚娘传奇》,被吐槽为“唐朝玛丽苏版甄嬛传”。
这次黄晓明首度当出品人拍《锦绣缘》,除了“玛丽苏”还衍生出了“杰克苏”,这完全是中国人依据“玛丽苏”而戏仿的新词。
玛丽苏都会虚构一个不符合现实逻辑的男神(经病)。
上刀山下火海也要追你到手,手段粗暴简单。
以前台剧后来泰剧里,都有这样的霸气多金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