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13.50 KB
- 文档页数:12
塑料模具成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塑料模具成型的基础知识,理解塑料的性质、分类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模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了解塑料模具成型的主要参数及其对成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塑料模具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操作模具成型设备,完成简单的塑料制品制作。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塑料模具的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塑料模具成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关注塑料模具成型技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为我国塑料模具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塑料模具成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塑料模具成型基础知识:- 塑料的性质、分类及应用- 塑料模具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塑料模具成型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2. 塑料模具成型工艺与设备:- 常见塑料模具成型工艺及其特点- 塑料模具成型设备的类型与操作- 塑料模具成型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3. 塑料模具设计与优化:- 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塑料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塑料模具设计的优化与改进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简单塑料制品的制作与调试- 塑料模具成型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塑料模具成型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塑料模具成型工艺与设备学习第三周:塑料模具设计与优化学习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涵盖教材中塑料模具成型相关章节的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塑料模具成型的核心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是《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塑料模具设计的训练,其目的是:(1)通过模具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通过模具课程设计,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完整的塑料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模具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能力,熟悉并正确应用有关的技术标准。
(4)通过模具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从业的基本素职。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注射模进行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下任务:(1)绘制塑料制件图一张(A4)(用计算机绘图)(2)绘制塑料注射模装配图一张(A1)(手工绘图)(3)绘制模具零件工作图2~3张(用计算机绘图)(4)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三)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步骤1.塑件成型工艺分析(1)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根据塑件图中标明的塑料品种,分析该塑料的使用性能及成型性能;查阅该塑料的比重、比容、收缩率及流动性等特性。
(2)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认真阅读塑件图,审核塑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塑件壁厚及其他技术要求,必要时还需阅读该塑件所属的部件图(或组件图)和了解该塑件的使用条件、使用寿命、载荷特性及其数值等。
据此分析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明确生产批量小批量生产时,为了降低成本,模具尽可能简单,通常采用单型腔;大批量生产时,应在保证塑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一模多腔或高速自动化生产,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因此对模具的推出机构、合模导向机构、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脱模以及凸、凹模的结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多格箱塑料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格箱塑料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设计原理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掌握多格箱塑料模的组成部分,了解各种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多格箱塑料模在工业、家居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绘制简单的多格箱塑料模图纸。
2. 学生能够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制作多格箱塑料模的立体模型。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多格箱塑料模的设计、制作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和分工,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多格箱塑料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关注环保和资源利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善于团队合作。
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衔接,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多格箱塑料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多格箱塑料模的设计原理与工艺流程- 多格箱塑料模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多格箱塑料模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实践操作:- 多格箱塑料模图纸的绘制方法- 三维建模软件的使用技巧(如:SketchUp、AutoCAD等)- 多格箱塑料模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展示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多格箱塑料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设计原理与工艺流程介绍- 第二课时:多格箱塑料模的组成部分及功能,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第三课时:多格箱塑料模图纸绘制方法教学,学生练习绘制简单图纸- 第四课时:三维建模软件的使用技巧教学,学生制作多格箱塑料模立体模型- 第五课时:学生团队合作完成多格箱塑料模设计、制作和展示,总结评价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章节:- 《工业设计与制造》第四章:塑料模具设计- 《信息技术》第三章:三维建模与打印- 《美术》第二章:设计与应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每课时45分钟,共计5课时。
《塑料模课程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塑料模课程设计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实践课学分:1参考学时:总学时:24 理论学时:实训学时:24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职业能力实践课,是在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塑料模设计技术和模具表达技术(二维与三维)能力基础上,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般典型塑料模设计的能力和运用模具表达技术自主设计一般典型塑料模而开设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设计塑料模具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注塑模设计项目课程、注塑模设计项目实践和实际工作中从事塑料模具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1.2设计思路鉴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针对学生缺乏模具设计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典型塑料模的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为:本教学内容分模块进行,以普通的注射模具为主,包括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双分型面注射模具、带侧抽芯的注射模具等。
1.教师根据《塑料模设计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选择生产实际中典型的塑料零件或新产品中的塑料制品为设计课题,也可以经教师审核,学生自己选择设计课题。
2.课题的数量以8题(每题5-6人)左右为宜,类型应各不相同,以增强相互探讨及研究的学风。
3.课题以正式任务书(含塑料制品图纸或实物)发给学生,并注明材料名称及技术要求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完成下列工作:(1)制品分析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对塑料制品进行结构工艺性的合理性分析,如果存在不合理结构则进行改进,或者根据任务书,设计结构合理的塑料制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模具设计。
(2)模具方案设计与模具结构草图绘制根据设计课题收集有关设计资料及设计标准进行方案分析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绘制设计草图。
对注塑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模具型腔数的确定与成型机的选择;模具主体型式的确定;型腔的布置;浇口及流道设计;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脱模机构设计与导向装置设计;标准模架的选用;排气系统设计;模具钢的选择等。
挤出塑料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挤出模具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挤出塑料模具的设计流程,包括模具结构、材料选择和工艺参数的确定。
3. 学生了解塑料成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挤出模具的设计,具备初步的模具设计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设备进行挤出成型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分析挤出模具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塑料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塑料模具基础知识:- 模具的分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塑料材料的基本性能及选用原则。
- 挤出模具的设计原理和流程。
2. 挤出模具设计方法:- 模具结构设计:包括型腔、型芯、导向装置等。
- 模具材料选择:根据塑料性能和成型工艺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
- 模具工艺参数确定:分析成型过程中压力、温度、速度等参数的影响。
3. 挤出成型实验与问题分析:- 实验设备操作:学会使用挤出机、模具等设备进行实验。
- 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挤出成型过程中各项操作要领。
- 常见问题分析:分析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塑料模具基础知识(2课时)2. 挤出模具设计方法(3课时)3. 挤出成型实验与问题分析(3课时)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在塑料模具基础知识部分,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
盖塑料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塑料模的基本概念,掌握塑料模的材料特性及制作工艺。
2. 学生能描述塑料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了解其优势及局限性。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塑料模设计原理,运用比例、对称等设计原则进行创意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进行塑料模的草图绘制,培养空间思维和手绘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塑料模的三维建模,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塑料模的制作过程,包括切割、打孔、组装等,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塑料模制作,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合作意识。
3. 学生能够关注塑料模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动手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手工制作基础,对新技术和新材料充满好奇,善于合作和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和启发,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塑料模基础知识:- 了解塑料模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 学习塑料模的材料特性,如塑料的收缩率、耐热性等。
- 探讨塑料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塑料模设计与制作:- 学习塑料模设计原理,包括比例、对称等设计原则。
- 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进行塑料模草图绘制。
- 运用计算机软件(如CAD)进行塑料模三维建模。
3. 塑料模制作工艺:- 学习塑料模的制作流程,包括切割、打孔、组装等。
- 掌握塑料模制作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环保要求等。
- 分析塑料模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塑料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塑料模的概念和应用。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外壳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分类及设计原理。
2. 学生能了解塑料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尤其是外壳类产品的制作。
3. 学生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图纸分析、参数计算、结构设计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等软件进行塑料模具外壳的设计,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及模具结构,具备初步的模具选材和设计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塑料模具外壳的设计项目,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塑料模具课程,培养对制造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认识到模具设计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塑料模具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保问题,树立绿色生产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学习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塑料模具基础知识:介绍塑料模具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塑料模具概述2. 塑料模具设计流程:讲解从图纸分析到模具结构设计、参数计算等全过程,培养学生系统设计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塑料模具设计流程与步骤3. 塑料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介绍常用塑料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使学生能够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塑料材料的选择与应用4. 塑料模具外壳结构设计:详细讲解外壳类产品模具的设计要点、结构形式及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塑料模具结构设计5.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在塑料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包括绘图、修改、标注等操作,提升学生的绘图技能。
塑料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塑料模的基本概念,掌握塑料模的组成、分类及特性。
2. 学生能掌握塑料模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3. 学生了解塑料模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认识到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塑料模具。
2. 学生能运用塑料模制作工艺,完成简单的塑料制品制作。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塑料模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认识到塑料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塑料模基础知识:- 塑料模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塑料模的特性及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塑料模制作原理与工艺:- 塑料成型原理- 塑料模制作工艺流程- 常用塑料模材料及性能3. 塑料模设计与制作:- 塑料模设计原则与方法- 简单塑料模具设计实例- 塑料模制作实践操作4. 塑料模应用与环保:- 塑料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塑料模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绿色塑料模发展及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塑料模基础知识第二课时:塑料模制作原理与工艺第三课时:塑料模设计与制作第四课时:塑料模应用与环保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塑料模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目录一.接受设计任务二.收集并分析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与数据三.分析塑料的工艺性四.塑件基本参数的计算与注射机的选用五.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六.校核模具与注射机的有关尺寸七.模具零件的尺寸计算八.绘制模具的装配图九.绘制模具的零件图十.附设计参考资料十一。
.塑料模具设计小结一.接受设计任务名称:铰链衬套材料:POM未注公差按一般精度等级选用机床:自行选定型腔数:一模6件二.收集并分析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与数据根据零件所给的尺寸和精度要求查表3.10和表3.09对零件进行标注,其标注与下图所示:三.分析塑料的工艺性结论:熔点温度在热分解温度和成型温度以下,适合成型。
注射速度要快,不宜超过30min,注射压力不宜过高。
吸水小,可以不经干燥处理。
成型收缩率大,查附表B得其收缩率为1.2%~3.0%,且收缩率不好解决,在设计模具时应注意。
2.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艺性⑴.壁厚要均匀,允许的最小厚和最大厚的最大比为3∶1;⑵.壁厚要适中,且不能太薄,最小壁厚查表3.14得0.8mm。
根据塑件图可知,塑件的壁厚为1mm,满足最小壁厚的要求。
结论:由分析可确定为注射成型的模具。
四.塑件基本参数的计算与注射机的选用1.根据塑件图样及产量等要求,确定该模具的型腔数目为一模6件。
2.计算单件塑件的体积与质量⑴.塑件的体积的计算经计算塑件的体积为V≈2.8⑵.塑件的密度,查表得聚甲醛的密度为ρ=1.41⑶.塑件的质量为W=V*ρ=2.8x1.41=3.948g3.初步选用成型设备采用一模6件的模具结构,考虑其外形尺寸,注射时所需压力和工厂现有设备等情况,初步选用注射机型号为XS-ZY-125。
五.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1.根据塑件的成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的类型为注射模。
2.确定模具结构方案⑴塑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是决定模具结构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模具整体结构、浇注系统的设计、塑件的脱出和模具的制造工艺等有关,所以应根据分型面选择的原则和塑件的外形合理的选择分型面。
罩盒塑料模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罩盒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及其设计原理;2. 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比例、对称、组合等设计方法,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罩盒塑料模;3. 学生掌握塑料材质的特性及其在罩盒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罩盒塑料模的平面图形设计;2. 学生能够运用3D建模软件进行罩盒塑料模的三维模型构建;3.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罩盒塑料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业设计及制造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设计创新的认识;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提升集体荣誉感;3. 学生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关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接受挑战。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设计原理和软件操作技能,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创新和团队协作。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1. 罩盒塑料模设计原理- 罩盒结构分类及特点- 塑料材质特性及其在罩盒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原则:比例、对称、组合等2. 设计方法与步骤- 研究市场需求,确定设计方向- 绘制设计草图,进行初步设计- 运用CAD软件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运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模型构建3. 设计实践- 分组进行设计实践,每组完成一个罩盒塑料模设计项目-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分析、讨论和修改-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罩盒塑料模,并进行测试与优化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罩盒结构分类、设计原理及塑料材质特性学习- 第二周:设计方法与步骤学习,分组确定设计项目- 第三周:CAD软件教学与平面图形设计实践- 第四周:三维建模软件教学与模型构建实践- 第五周:设计实践,制作与测试罩盒塑料模- 第六周:总结评价,展示优秀设计作品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第四节《塑料产品设计》。
塑料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塑料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了解塑料模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塑料模制作工艺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塑料模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掌握塑料模的制作流程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3.了解塑料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塑料模制作的基本工具和设备。
2.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塑料模制作工艺。
3.能够对塑料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塑料模制作工艺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塑料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塑料模的制作流程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3.塑料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塑料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第二课时:塑料模的制作流程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塑料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塑料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塑料模的制作流程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塑料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塑料模的实际应用价值。
3.实验法: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简单的塑料模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塑料模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塑料模制作工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塑料模制作过程和实际应用场景。
4.实验设备:准备塑料模制作所需的设备工具,如注塑机、模具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塑料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国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模具设计人才,我们选择了塑料模具课程设计作为实训项目。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掌握塑料模具设计软件的应用技巧。
3. 学会阅读和分析塑料模具设计图纸。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塑料模具设计基本原理(1)塑料模具的分类及特点(2)塑料模具的结构组成及作用(3)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2. 塑料模具设计软件应用(1)模具设计软件的界面及功能介绍(2)模具设计软件的操作步骤及技巧(3)模具设计软件的应用实例3. 塑料模具设计图纸阅读与分析(1)模具设计图纸的基本要素(2)模具设计图纸的阅读方法(3)模具设计图纸的分析技巧4. 塑料模具设计实例(2)塑料模具设计实例的分析与设计(3)塑料模具设计实例的优化与改进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对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进行了系统学习,为实训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软件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使用模具设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熟悉软件界面、功能及操作步骤。
通过不断练习,掌握了模具设计软件的应用技巧。
3. 图纸阅读与分析我们阅读了多个塑料模具设计图纸,学会了如何分析图纸中的要素,了解模具的结构、尺寸、公差等信息。
4. 设计实例我们选择了多个塑料模具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设计、优化和改进,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实训成果1. 完成了多个塑料模具设计实例,掌握了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2. 学会了使用模具设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 提升了阅读和分析模具设计图纸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塑料模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塑料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塑料模型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塑料模型在科学技术、工业设计和日常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了解塑料模型的材料特性,如强度、硬度、耐热性等,并能够分析不同材料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独立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塑料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寸、对称等基本设计原则,进行塑料模型的创意设计。
3.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熟练进行塑料模型的切割、打磨、组装等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塑料模型制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塑料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指导与帮助,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塑料模型基础知识:介绍塑料模型的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塑料模型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 教材章节:第一章《塑料模型概述》- 内容:塑料模型的定义、塑料模型的种类、塑料模型的应用、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塑料模型设计:学习比例、尺寸、对称等基本设计原则,进行塑料模型的创意设计。
- 教材章节:第二章《塑料模型设计》- 内容:设计原则、创意构思、草图绘制、三维建模。
3. 塑料模型制作工艺:学习塑料模型的切割、打磨、组装等操作,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
- 教材章节:第三章《塑料模型制作工艺》- 内容: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切割技巧、打磨方法、组装工艺。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实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
2. 学生能掌握塑料材料的基本特性,了解不同塑料材料对模具设计的影响。
3. 学生能了解并掌握塑料模具设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图,具备基本的模具设计操作技能。
2.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如何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塑料模具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认识到塑料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程任务,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塑料模具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模具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1. 塑料模具基础知识:包括塑料模具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涉及课本第二章相关内容。
- 模具的分类与结构特点- 塑料成型原理及模具工作过程2. 塑料材料性质与选用:学习不同塑料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参考课本第三章内容。
- 塑料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塑料材料的选用原则3. 塑料模具设计流程及方法:详细介绍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
- 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 模具设计中的计算与优化方法4. 塑料模具CAD设计与制图:学习使用CAD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与制图,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参考课本第五章内容。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塑料模具设计专业: 模具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机设07级**: ***学号: ****************: ***时间: 2011年1月5日目录第一部分产品的说明第二部分塑件分析第三部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第四部分型腔的数目决定及排布第五部分分型面的选择第六部分浇注系统的设计第七部分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第八部分推出机构的设计第九部分模架的选用第十部分冷却系统设计第十一部分模具的动作过程第十二部分设计小结第十三部分参考资料第一部分产品的说明本塑件结构简单, 壁厚均匀, 模架结构较简单。
精度要求较高, 为四级精度, 材料为聚乙烯成型性能一般, 其他并无特殊要求。
图一: 塑件俯视图第二部分塑件的分析聚乙烯化学名称: PE材料分析: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固性树脂。
在工业上, 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
聚乙烯无臭, 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
聚乙烯无臭, 无毒, 手感似蜡, 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 化学稳定性好, 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 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 吸水性小, 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且不发生溶胀, 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 耐热老化性差。
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 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
塑件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根据该塑件的结构特点和得成型性能, 查相关手册得到ABS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第三部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的, 因此在设计注射模具时应该对注射机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必要的了解, 以便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 同时选定合适的注射机型号。
塑料模课程设计一.塑件工艺性分析PC塑料的比重:1.2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5-0.8%,成型温度:250-290℃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力学性能优异,耐冲击性能优于一般热塑性塑料,其它如耐热、耐低温、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能等均好,制品精度高,树脂具有透明性,但易沉声应力开裂。
适用于强度高,耐冲击结构件,电器零部件,小负荷传动零件等。
技术要求:1.塑件不允许有变形、裂纹;2.脱模斜度30’~1°;3.未注圆角R2~R3;4.壁厚处处相等;5.未注尺寸公差按所用塑料的最高精度级查取。
1.1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由技术要求:所有尺寸按该塑料的高精度级查,PC塑料的最高精度为MT2。
其主要尺寸的公差要求如下:1.2塑件表面质量分析该塑件表面没有提出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外表面要求光洁,表面粗糙度可以取到Ra=0.8um。
没有特殊要求时,塑件内部表面粗糙度可取Ra=3.2um。
1.3塑件结构公益性分析(1)圆角过渡:要从分型面位置、型芯、型腔结构来分析过渡圆角的设置。
根据塑件的壁厚,均采用圆角半径R2mm。
(2)壁厚分析:设计合理,壁厚处处相等。
(3)脱模斜角:由本塑件要求,脱模斜角为30’-1°。
1.3生产实际该塑件的生产类型应该是大批量生产,因此在设计模具时,要提高塑件的生产效率,倾向于采用多型腔、高寿命、自动脱模的模具,以降低生产成本。
二.分型面的选择2.1分型面选择时的要求:(1)分型面应选择在制品的最大截面处,无论塑件以何形式布置,都应该将此作为首要原则。
(2)便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
(3)有利于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4)尽可能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分型面上型腔壁面有何间隙,就会产生飞边。
(5)便与模具加工制造,在选择非平面分型面时,应有利于型腔加工和制品的脱模方便。
(6)对成型面积的影响,尽量减少制品在合模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以减小所需锁模力。
2.2选择模具分型面该塑件应该采用水平分型,型腔在定模,型芯在动模,分型后塑件包紧在型芯上,随型芯一起留在动模,然后由动模的推管和和推杆的共同作用将塑件从动模中脱出,这种分型方式,首先,塑件的外形由定模的型腔成型,型腔采用镶块式以节约材料,便与加工;其次,分型后由动模的推管和推杆作用于塑件内部将塑件从动模中脱出,这样不会影响塑料件外观质量,而且模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三.确定型腔数目3.1根据塑件的生产批量及尺寸精度要求采用一模一腔。
浇注系统凝料按1:1取,故V=34.7107375cm3PC的密度为1.2g/ cm3单件塑件重量ms=34.71×1.2g=41.652g3.2初选注射机根据总体积V=34.71 cm3,初步选取XS-Z-60型螺杆式注射成型机。
理论注射量60 cm3 移模行程180mm 注射压力122MPa定位孔的直径Φ55 锁模力500KN 喷嘴球半径SR12mm最大模具厚度200mm 喷嘴口孔径Φ4 最小模具厚度70mm注射量的校核公式是(0.8-0.85)W公>=W注式中W公——注射机的公称注射量,W注——每模的塑料体积量如前所诉,塑件及浇注系统的总体积为34.71 cm3 ,远小于理论注射量51cm3,满足要求。
注射压力:PC材料成型时的注射压力PC成型=80~130MP aP注射>=P成型锁模力校核P锁模力>=pF式中p——塑料成型时型腔压力,PC塑料的型腔压力选择较大些,为50MPa。
F——浇注系统和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和(mm2)各型腔及浇注系统及各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F = (402-4×32)∏= 4910.96 mm2pF = 50×4910.96N = 245.548kN < 500 kN四.型腔、型芯工作部位尺寸的确定4.1塑料PC的收缩率是0.5-0.8%。
平均收缩率S=(0.5%+0.8%)/2=0.65%型腔工作部位尺寸:型腔径向尺寸Lm+δz=[(1+S)Ls-x△] +δz型腔深度尺寸Hm+δz=[(1+S)Hs-x△] +δz型芯径向尺寸lm-δz=[(1+S)ls+ x△] -δz型芯高度尺寸hm-δz=[(1+S)hs+ x△] -δz中心距尺寸Cm±δz/2=(1+S)Cs±δz/2Φ80+0.05 = [(1+0.0065)×80-0.75×0.34] +0.05=80.265+0.05mmΦ40+0.06=[(1+0.0065)×40-0.75×0.24] +0.06=40.08+0.06mm35+0.06=[(1+0.0065)×35-0. 5×0.24] +0.06=35.1075+0.06mm45+0.07=[(1+0.0065)×45-0.5×0.26] +0.07=45.1625+0.07mmΦ12-0.05=[(1+0.0065)×12+0.75×0.16] -0.05=12.198-0.05mmΦ6-0.04=[(1+0.0065)×6+0.75×0.12] -0.04=6.129-0.04mm四.浇注系统的设计4.1主流道设计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中心塑件熔体的入口处,他将注射机射出的熔体导入分流道或型腔中。
主流道形状为圆锥体,以便于熔体的流动和开模时主流道凝料的顺利拔出。
4.2主流道尺寸4.2.1主流道小端直径d主流道小端直径d = 注射机喷口嘴直径+0.5~1=4 +0.5~1取d=5mm这样便于喷口和主流道能能同轴对准,也能使得主流道凝料能顺利脱出。
4.2.2主流道球面半径主流道入口的凹坑球面半径R,应该大于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2~3mm,反之,两者不能很好的贴合,会让塑件熔体反噬,出现溢边致使脱模困难。
SR=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2~3SR=12+2~3取R=14mm4.2.3主流道长度L一般按模板厚度确定,但是为了减小充模时压力降低和减少物料损耗,特别PC的流动性较差,选择较短,为20mm。
4.2.4主流道大端直径D=d+2Ltga(半锥角a:1°~2°,取a=2°)=6.4mm4.3冷料穴设计主流道冷料穴h=(1~1.5)d d=6.4mm,取h=6.4mm。
4.4主流道衬套形式及其固定在定模座板上开设阶梯孔,将浇口套放入以减小主流道长度。
浇口套自行设计,在定模座板上在安装定位圈定位。
形式如下:浇口套定位圈定位圈及浇口套装配图:4.5分流道设计由于只是一模一腔,所以分流道只是直接有主流道连接在浇口上。
4.6浇口设计PC材料适合直接浇口、侧浇口和点浇口,由于只是一模一腔,外加塑料体积比较大,为了大批量而节约材料、节约成本出发,选择直接浇口,它的弊端是浇口痕迹比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塑料件的美观程度,但是要求中并未有这方面特别的要求,故选直接浇口比较合理。
浇口直径为6.4mm,位于塑件图面的一侧。
直接浇口4.7校核流动比Ф=ΣLi/ ti式中Ф——流动距离比;Li——模具中各段料流通道及各段模腔的长度mm;ti——模具中各段料流通道及各段模腔的截面厚度mm。
Ф=20/5.7+91/2.5=39.91因为影响流动比的主要因素是塑料的流动性,PC塑料流动性较差,其允许的流动比[Φ]=150~120(在122MPa的注射压力下),所以[Φ]> Φ。
五.选用模架由塑件具体尺寸,确定其S1=12mm和S2=32mm。
跟据计算型腔尺寸和位置尺寸可确定模架的结构形式和规格。
选用:A1-160160-44-Z2 GB/T 12556.1-1990定模板厚度:A=50mm动模板厚度:B=32mm垫块厚度:C=63mm模具厚度:H模=40+A+B+C=(40+32+50+63)mm=185mm模具外形尺寸:200mm×200mm×185mm六.校核注射机6.1注射量、锁模力、注射压力、模具厚度的校核由于在初选注射机和选用标准模架时是根据以上四个技术参数及计算壁厚等因素选用的,所以注射量、锁模力、注射压力、模具厚度不必进行校核,已符合所选注射机要求。
6.2开模行程的校核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SS>=2h件+h浇+(5~10)式中h件——塑料制品高度mmh浇——浇注系统高度mm2h件+h浇+(5~10)=[2×45+32+(5~10)]=132mm符合要求6.3模具在注射机上的安装从标准模架外形尺寸看,小于注射机拉杆空间,并采用压板固定模具,所以所选注射机规格满足要求。
七.退出结构的设计7.1推件力的计算推件力Ft=Ap (ucosa-sina)+q A1式中 A ——塑件包络型芯的面积;P ——塑件对型芯单位面积上的包紧力,p取0.8×107~1.2×107Pa ;a ——脱模斜度;q ——大气压力0.09MPa ;u ——塑件对钢的摩擦系数u,约为0.1~0.3;A1——制件垂直于脱模方向的投影面积。
A≈4189.545+8242.5+1648.5=14080.545mm2Ft=[14080.545×1.2×107(0.3cos40’-sin40’)/106+0.09×4797.92]N=49152.57N7.2确定顶出方式及其顶杆位置根据制品结构特点,确定在制品的四个角上设置四根普通的圆顶杆,并在Φ40凸出部分内部设置拉料杆。
普通的圆形顶杆按GB4169.1—1984选用,均可满足顶杆刚度要求。
选用Φ8mm×125mm型号的圆形顶杆四根,由于塑件不大,可不设置推出导向。
如下图所示:八.冷却系统的设计由于制品壁厚均匀,为2.5mm,制品尺寸中等,确定水孔直径为10mm。
由于冷却水道的位置、结构形式、孔径、表面状态、水的流速、模具材料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模具的热量向冷却水传递,精确计算比较困难,实际生产中,通常都是根据模具的结构确定冷却水路,通过调节水温、水速来满足要求。
由于动模、定模均为镶拼式,受结构限制,冷却水路见下图。
九.排气系统的设计由于制品尺寸不大,利用分型面和推杆、推管的配合间隙排气即可。
十.装配图技术要求1型腔、型芯镶拼部位保证不溢料;2分型面保证不溢料;3选用XS-Z-60注射机;4型芯推管H9/f9配合;5选标准模架A1-160160-44-Z2。
1 型腔模套 1 452 塑料件 1 PC3 导柱 1 T8A4 垫块 2 Q2355 复位杆 1 T8A6 推杆固定板 1 457 推板 1 458 支承柱 4 459 动模座板 1 4510 普通圆柱销8×130 4 T8A11 内六角螺钉M6×120 4 4512 推杆 4 T8A13 推板导柱 1 T8A14 支承板 1 4515 型芯模套 1 4516 型芯镶块 1 40Cr17 型腔镶块 1 40Cr18 定模座板 1 4519 内六角螺钉M10×45 4 4520 浇口套 1 T8A21 定位圈 1 4522 内六角螺钉M4×20 4 4523 冷料穴 1 45序号代号名称数量材料单件总计备注重量学校、班级塑料模装标记处数分区更改文件号签名年月日配图设计标准化阶段标记重量比例审核共张第张工艺批准十一.工艺卡片产品参数产品名称塑料仪表盖模腔数 1产品单重41.652g单件体积34.71cm3投影面积4797.92 mm2 外形尺寸Φ80×45壁厚25mm抽芯数0嵌件数0注塑工艺参数斜筒温度(前)240~280℃斜筒温度(中)260~290℃斜筒温度(后)240~270℃喷嘴温度230~250℃模具温度90~110℃注射压力80~130 MPa 注射时间0~5s保压温度90~110℃保压压力40~50MPa 保压时间20~80s冷却时间20~50s锁模压力245.548kN 螺杆转速20~40r/min 成型周期50~130s原料参数名称PC(聚碳酸酯)预干燥温度及时间120℃ 2h比容 1.2~1.433cm3/g 比热容 1.5J/g·℃导热系数0.2收缩率0.5-0.8%熔点375~400℃热分解温度400℃密度 1.2g/ cm3注射机参数最大注塑容量60 cm3 最大注射压力122MPa 最大锁模力500kN 最大开模行程180mm 最大装模尺寸200mm 最大封闭高度200mm 最小封闭高度70mm 喷嘴球径12mm 喷嘴口径4mm定位口径55mm拉杆空间190×300mm注射行程170mm十二.设计说明书12.1模具的特点:该模具是两板模,设计了一个水平分型面,设计了定距拉杆,其分型面方便取出制件,该模具是一模一腔,解决聚碳酸酯的流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