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谋士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5
三国十大谋士第一名荀彧字文若——王佐文若,才冠三国荀彧一生为曹操屡出奇计,每一计都是对曹操势力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曹操来说,没有哪个谋士能有荀彧那样重要。
对于曹操来说,荀彧不仅是“萧何”,同时也是“张良”。
战略方面:1,曹操在初步稳定了陈宫张邈的叛乱后打算再次东征,趁陶谦死夺取徐州,然后再回过头平定吕布。
荀彧站出来指出曹操的战略错误,劝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建议曹操先稳固刚刚平稳的政权,“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再征吕布,破陈宫,杜绝征徐州时吕布偷袭的可能。
然后结扬州,讨袁术,各个击破,最后再伐徐州,征天下。
这是荀彧版的隆中对,清晰的为曹操早期统一北方指明了战略方向,避免了曹操初期处于四面受敌的窘境。
2,公元196年,荀彧敏锐的看到了汉献帝巨大的政治号召力,劝曹操迎接汉献帝来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实在是一步高招,曹操从此占据了政治的制高点,也为自己的扩张铺平了政治道路,袁绍后来反应过来想迎献帝来河北却已经来不及了。
3,官渡前夕,曹操欲与袁绍决战,恐不敌,荀彧站出来提出“四胜四败”,为曹操分析了必胜的原因和袁绍必败的结局,给予曹操很大信心。
同时,荀彧也献计暂时稳住袁绍,先灭吕布,西线则派钟繇安抚西凉马超等诸势力,防止官渡之战三面受敌。
曹操采纳其计,为官渡之战做好了准备。
4,官渡之后,曹操欲先征刘表,荀彧再次改正了曹操错误的战略方向,劝曹操趁官渡之威扫荡河北,消灭袁绍残余主力,曹操采纳其计,挥师北上,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军主力消灭殆尽,袁绍也呕血而亡,曹操轻易的统一大半北方。
5,204年,大部分人建议曹操恢复古代九州制度,荀彧力排众议,指出此举会造成关西诸势力对己方动荡不安,袁尚袁谭恢复实力,刘表安坐荆州的局面,对于曹操的政治环境和进一步扩张弊大于利,应先以扫平北方,南征刘表为先,再议古制。
识人方面:6,很多人说郭嘉像个算命先生,其实相比郭嘉,荀彧算命的能力只强不弱,荀彧早年就曾预言颍川之乱,董卓必亡,料袁绍难成大事,弃袁绍而投曹操。
著名古代谋士及案例那我可得跟你唠唠那些超厉害的古代谋士啦。
一、姜子牙。
姜子牙那可是相当牛的谋士。
案例就是他辅佐周武王伐纣。
在商朝末年啊,纣王那叫一个昏庸无道,百姓苦不堪言。
姜子牙呢,就跑到周武王这儿,给他出谋划策。
姜子牙深知打仗不能光靠猛冲猛打,得讲究战略战术。
比如说在牧野之战的时候,他精心布局,安排兵阵。
他就像一个超级棋手,把周武王的士兵当成棋子,巧妙地指挥着他们。
他利用纣王的军队人心不齐、士兵倒戈的情况,一举击败了纣王的大军,从而建立了周朝。
这就好比在一场游戏里,姜子牙是那个看透了所有套路的大神,带着队友直接把大BOSS给推倒了。
二、诸葛亮。
说到诸葛亮,那可是智慧的化身。
就拿赤壁之战来说吧。
当时刘备被曹操打得有点惨,就联合孙权一起对抗曹操。
诸葛亮就登场了。
他先是舌战群儒,把东吴那些主张投降曹操的大臣说得哑口无言。
就像一个辩论赛的冠军,气场超强。
然后他又草船借箭,人家周瑜故意刁难他,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他倒好,三天就搞定了。
他看准了江上的大雾天气,带着几条扎满草人的船就去曹操那儿“借箭”了,曹操那是白白送了好多箭给他。
最后在赤壁之战里,他还和周瑜一起用火攻的计谋,把曹操的大军烧得屁滚尿流。
他就像一个全才谋士,从外交到军事策略,各个方面都玩得转。
三、张良。
张良也是不得了的谋士。
他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就说鸿门宴这事儿吧。
刘邦当时的处境那是相当危险,项羽的大军那可是虎视眈眈。
张良呢,就开始各种盘算。
他让刘邦先去给项羽赔礼道歉,缓和一下气氛。
在鸿门宴上,项羽那边的范增一直想杀刘邦,又是举玉玦示意,又是让项庄舞剑,想趁机刺杀刘邦。
张良就赶紧找来樊哙,樊哙那是冲进营帐,一番慷慨陈词,把项羽都给说愣了。
而张良呢,就在一边悄悄布局,瞅准机会带着刘邦偷偷溜走了。
这就像在一个危机四伏的陷阱里,张良带着刘邦小心翼翼地避开各种机关,成功脱险。
三国历史谋士排名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排名三国历史谋事第一种排名第一名: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刘巴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三国时期名士。
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屡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
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
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
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西曹掾,后任尚书令,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卒。
刘巴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
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曹魏大臣陈群甚敬重之。
所着录于《刘令君集》。
第二名: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诸葛亮,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
字孔明,今山东省沂南人,人称卧龙先生。
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出任刘备军师,帮助刘备到达了人生政治上的巅峰,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
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第三名:妙算神机亦可图,郭嘉郭嘉,字奉孝,今河南禹州人。
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第四名:空负栋梁材,陈宫陈宫,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大将,今山东莘县人。
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
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
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第五名:牛斗秋高剑气横,贾诩贾诩,字文和,魏国大臣,今甘肃武威人。
三国TOP10最强谋士排名自从《三国演义》火爆问世以来,由于罗贯中铆足了吃奶的劲,替诸葛亮摇旗呐喊吹喇叭,诸葛亮在中国人心中“首席智囊”的形象深入人心,已经很难改变过来。
诸葛亮不仅成为三国智囊头号代表,而且也几乎成了三国这段历史的代言人。
说到三国,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还不是曹操或刘备,而是诸葛亮。
都说三国谋士如雨,这话不假。
魏蜀吴三大智库中的精英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其实除了诸葛亮,还有荀彧、荀攸、庞统、郭嘉、法正等等,个个都是大牌,这些大牌谋士到底谁更厉害?今天,一起来看看。
第一名:诸葛亮刘备谋士-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理论家,号卧龙。
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提出著名的《隆中对》。
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孙权的克星。
赤壁之战舌战群儒,先后舌战战败东吴名士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赤壁之战后,负责调整荆南三郡赋税,充实军资。
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
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
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献帝被害群臣劝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
白帝托孤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
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
)”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
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1.司马懿(鬼才计谋高深莫测,克孟达,戏耍曹爽,拒诸葛其实战功很很多的,为晋开国立功 2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提出隆中对,赤壁献计孙刘联合,帮助刘备借荆州,去成都三分天下,七擒孟获,后期伐魏想一统天下无奈国力在夷陵之战过后已经不行 3.周瑜(别的不说,就赤壁一战打的非常漂亮。
其他的数不胜数。
最后病死可惜了) 4.庞统凤雏岂能消亡 5.郭嘉鬼才计谋高深莫测,要不是死的早曹操早统一了.吃亏在战绩上 6.陆逊,吴国后期著名大将,谋士。
夷陵之战拯救整个吴国,后期帮助吴国各大战事,可惜晚年被孙权逼死,不得善终。
7.法正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其在刘备心中是第一的,帮助刘备取蜀之地最终三分天下。
可惜死的太早没有规劝主公伐吴 8.贾诩其智谋前三名。
可惜是老狐狸后期不肯出头献计,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
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
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
贾诩极有智慧,最终活的最长。
9.鲁肃其实隆中对是他提出的。
演义中被渲染成一个大好人调节作用。
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
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他继承了周瑜定下的长远发展计划,不贪功,不冒进,实在是一个实实在在为大局着想的忠臣. 10.邓艾,魏国后期著名将领谋士,战功无数,最后用计偷渡阴平,直取蜀汉,灭亡的蜀国。
可惜自大被钟会叛乱所杀 11.荀攸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郭嘉死后,他就成了曹军里挑大梁的人物了。
可惜不同意曹操篡汉被弄死了。
12.陈宫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第一谋士,,曹操当年对他极其看重,不仅是他的谋略过人,更看重他的深明大义.可惜,吕布不能人尽其才,以为靠着自己变态的武力就能征服世界,白白浪费了一个人才.但是他还能继续留在吕布身边,其志可嘉13 程昱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
三国十大谋士分别是谁(三国的十大谋士是如何排名的)文:颍河东流————————民间有按武艺把三国武将排列24名将之说,谋士如何排名没有具体的说法,这是不对称的。
古代皇帝上朝,文东武西排列,东为上,说明文人谋士排在武将的前面。
武将既然按武艺来排名,那么谋士就应该按谋略贡献的大小来排名,这应该是最公平的。
当然,谋士里面也包含文武双全的帅才,比如周瑜、吕蒙、陆逊、姜维、邓艾、陆抗等。
三国演义这部书里,谋士很多,有名有姓的有好几百人,但真正能贡献出谋略出成就的很少,算下来也就几十人而已。
如果按谋略贡献大小来定,第一非诸葛亮莫属。
隆中对一论惊天下,未出山而定出三分天下,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出山后联合东吴抗衡曹操,火烧赤壁而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至于后面的平定南蛮六出祁山就不用说了,试问,这个贡献三国中的谋士谁能比?位居第一无悬念。
第二当数司马懿。
没有司马懿抗衡诸葛亮,恐怕魏国难保;没有司马懿的精心计划,魏国也不会落入司马家族,不会有三国归晋之说。
因此,司马懿排第二理所当然。
第三周瑜。
周瑜不属于纯谋士,是文武双全的帅才,论文武双全的帅才,三国当数周瑜独占鳌头,赤壁大战打败曹操是周瑜的杰作,力保东吴安全稳定,这个贡献是东吴无人可比的,排第三应该没有争议。
第四郭嘉。
郭嘉是荀彧和程昱联合推荐给曹操的谋士,但其表现后来居上,十论给曹操指明了平定诸侯的方向,遗计定辽东是郭嘉的经典之作。
论贡献在曹操谋士里面是无人可比的,因他死的早,排第四应该委屈他了。
因为曹操的谋略在三国诸侯里面,应该是排第一的,因此,许多决策都是曹操本人来拿,反而显得他手下的谋士水平不彰了。
第五鲁肃。
鲁肃是东吴著名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向孙权推荐了不少文臣武将,极有远见,周瑜死后,鲁肃担负起东吴的防务大任,把东吴治理的井井有条,贡献不小,应排第五。
第六庞统、徐庶。
凤雏先生庞统好像有点名不副实,竟然败在张任手下丢了性命。
但他出山第一计献出连环反间计,让曹操的大船用铁链连环锁住,这样才能火烧曹操的全部战船,此计非常毒辣,只是被徐庶识破,庞统又给徐庶献出逃跑之计,让徐庶远离了曹操,逃过一劫。
历史上的十大军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军师是军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智谋过人,谋略卓越,对战争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历史上的十大军师,他们在各自时代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和深远的影响。
1. 孙武孙武,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他的代表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古代兵学宝典。
孙武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军事策略和战术原则,对后世军事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周瑜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重要的军师,他精通兵法,擅长用兵,曾以火攻制敌,斩杀黄祖,被后人称为“周公瑾”。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显示出了卓越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3. 贾诩贾诩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谋士,被誉为“毒士”,他精于谋略,狡诈奸诈,曾多次献计给曹操,为其带来了很多战争的胜利。
贾诩的智谋和谋略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4. 张角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军领袖,他率领黄巾军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
作为一个军事领袖,张角深谙民众心理,善于调动农民起义,对东汉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5. 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军事谋士,被誉为“卧龙”。
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对三国时期政治和军事格局起到了重大影响。
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军事战略和计谋,如“空城计”、“连环计”等,为蜀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6. 郭嘉郭嘉是曹魏的军事谋士,在其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许多战功。
他提出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军事谋略和计谋,为曹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7. 李靖李靖是唐朝著名的将领和军事家,他在唐太宗时期多次参与战争,战功卓著。
他提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指导原则和战术战略,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8. 王导王导是曹魏末年蜀汉的重要军事谋士,他在蜀汉政治和军事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战略和计谋,对蜀汉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9. 马谡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军事谋士,他在诸葛亮的配合下多次出谋划策,为蜀汉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主持过多次军事行动,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十刘基刘伯温(1311-1375年) 明朝的谋臣,开国元勋。
名基,字伯温。
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
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
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
元统元年(1339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
因其建议不被朝廷的采纳,才能受到朝廷的压制,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潜心著述。
著有《郁离子》一书。
而当此之时,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两次请他出山,经过深思,决定出山辅助朱元璋。
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向朱元璋提出了时务十八策。
朱元璋从此视其为的心腹和军师。
出山之后,首先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朱元璋依计而行,不久削平江南群雄,而后挥师北上,攻入大都,消灭了元朝政权,建立明朝,改元“洪武”。
刘基作为开国元勋,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九徐茂功徐茂功(594~669):名世绩,字懋功,后赐李姓,又避李世民讳,改单名李绩,离狐人(今山东东明东北)。
17岁随翟让在瓦岗起义。
瓦岗军采用他的计谋,击斩张须陀,屡败宇文化及,声威大振。
瓦岗军失败后归唐,深受李渊赞赏。
随李世民迫降王世充,击灭窦建德、刘黑闼等,累迁左监门大将军。
又从李孝恭攻灭反唐的辅公?。
李世民即位后,任并州都督。
后任通汉道行军总管,率军大败东突厥军于白道。
后与李靖合谋,趁东突厥颉利可汗懈而不备,以精骑奔袭并从背后堵截,歼其部众于阴山。
后又击败薛延陀,其余众逃至漠北,薛延陀屡被唐军所败后请降,徐世绩受命招降薛延陀军。
消除了东突厥、薛延陀对唐的威胁。
累功晋封英国公。
他驻守并州16年,令行禁止,李世民誉其胜于长城。
从李世民征高丽,用其计巧渡辽水,攻克玄菟、盖牟城和重镇辽东,又随李世民攻取白岩、安市等诸城。
因天寒粮将尽,李世民决定退兵,他又和李道宗共同顺利完成了殿军的任务。
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师。
666年作为主帅再征高丽,唐军大胜,高丽全部平定。
三国十大谋士排名榜国籍:中国职业: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推荐理由:这位号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出生于181年,不仅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同时也是中国规带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其不仅采用隆中决策对抗曹操,同时协助刘备夺取荆益和建立蜀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盛世,在政治方面,其也该改善了西南各族的关系,后来于234年因病去世,享年54岁,同时其所写的《出师表》《诫子书》等以及发明的木牛流马、孔明灯等都对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TOP 1国籍:东汉职业:谋士推荐理由:田丰是个有才华的鹿人,少年时丧亲哀痛,备受邻居器重。
他学识渊博,在冀州很有名气。
他首先被台湾政府征用,并被推荐为蔡瑁。
后来,他被选为帝国顾问。
由于怨恨宦官当道,贤臣被杀,他弃官回国。
不久,他成为了冀州祭司韩福的部下,却因为正直而不得志。
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死。
[展开]TOP 2国籍:中国职业:太尉推荐理由:贾诩是于147年出生的,所处的时代是汉末三国,像《钞孙子兵法》跟《吴起兵法注》等都是其著名又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他更换了许多的阵营,后全心全意的辅佐曹操,后也是一直都是曹丕的部将。
后因年事已高去世。
【展开】TOP 3国籍:中国推荐理由:陈宫是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的首席谋士。
他凭借率直的性情和足智多谋,帮助曹操在兖州做了青州黄巾军。
后来,陆颖背叛曹后,被曹操俘虏,拒绝曹操的投降,决定去死。
他于1999年2月7日去世。
[展开]TOP 4国籍:东汉职业:侍中、光禄大夫推荐理由:于迅,曾被誉为王佐才子,与连笑同宗,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士和功臣。
一直是曹操在战略规划上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
同时,它还向曹操推荐了许多人才,如钟繇、荀攸、陈群和杜等。
后来,他因为反对曹操自称龚伟而被调离中心,而俞寿春也因抑郁症去世。
[展开]TOP 5国籍:汉末三国职业:太尉、太傅推荐理由:司马懿出生于179年,三国时期曹魏的政治家、军事家、实力派大臣,西晋开国元勋之一。
著名谋士中国历史上著名的30位智谋之士周.姜子牙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东海海滨人。
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
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代表作《六韬》.汉.张良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镇。
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
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
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
《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乐毅乐毅(yuèyì),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
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生卒年不详,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司马懿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
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
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吕不韦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
著名军事家。
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
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
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役有“马陵之战”等。
其故居已经修缮一新。
杜如晦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
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
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从祖杲为北周、隋朝时期的显官。
徐庶徐庶,字元直,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
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自此遍访名师,与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为友。
先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后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才。
此后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唐房玄龄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
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
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
“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对他特有的名臣气度、良相风格的赞言。
作为一名雅士,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勋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英贤。
曹参.曹参(音cān,?—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
秦二世元年(前209),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
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秦李斯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
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杜如晦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
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
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从祖杲为北周、隋朝时期的显官。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历官三国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
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
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春秋战国:管仲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晋羊祜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
西晋开国元勋。
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
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
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
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
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
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元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契丹族,杰出政治家,蒙古帝国时期大臣。
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
而耶律楚材也因对腐朽的大金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
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苏秦、苏秦(前?——前317年),字季子,汉族,战国时期的洛阳(周王室直属)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可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
于是身佩六国相印,进军秦国,可是由于六国内部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范增范增(公元前277-公元前204)汉族,秦末居鄛(今安徽巢湖市亚父乡,一说安徽桐城市练潭)人。
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
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
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
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苏轼曾经著《范增论》。
清; 范文程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卫(今辽宁沈阳)人。
清朝初年大臣,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开始为后金政权效力,此后侍奉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帝)、圣祖(康熙帝)四代皇帝。
隶属满洲镶黄旗。
范蠡范蠡,字少伯,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
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中国儒商之鼻祖。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荀彧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荀攸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东汉末年曹操的五谋臣之一,荀彧之侄,被曹操称为“谋主”。
官至尚书令。
正始五年(244)被追谥为敬侯。
萧何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
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三国, 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