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户籍制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不断增加,中国各地相继推行了户籍制度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也在不断探索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旨在推动人口流动更加自由、平等和便利。
本文旨在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改革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改革背景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是人口流动的快速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权益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严重。
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人口流动需求,重庆市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推行户籍制度改革。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1.户籍迁移政策调整在户籍制度改革中,重庆市对户籍迁移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首先,取消了许多原有的限制和限制,使得户籍迁移更加自由和便利。
其次,逐步建立了市区与农村居民享有相同政治、经济和社会权益的制度。
最后,鼓励高校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落户,以促进人才流动和城市发展。
2.服务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人口流动和户籍迁移人员,重庆市加强了服务体系的建设。
建立了多层次、便捷高效的服务机构,为流动人口提供居住证办理、医疗保障、教育资源等便利和保障。
此外,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户籍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提高了效率和便利性。
3.社会保障政策改革为了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重庆市改革了社会保障政策。
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流动人口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享受与本地户籍居民平等的待遇。
同时,落实了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政策,保障他们的教育和生活权益。
四、改革的效果与问题1.改革效果在重庆市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户籍迁移的自由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流动人口的迁户比例明显增加。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25•【字号】渝办发[2010]202号•【施行日期】2010.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10〕20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以下简称《意见》),促进我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我市社会保障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通过制度创新和调整完善,整合各种社会保障资源,让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能够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第二章养老保险第三条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办理农转非手续后,可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第四条《意见》实施前,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失地农民中,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统称不规范征地失地农民)在完善征地审批及农转非手续后,参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8〕26号)相关规定,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第五条《意见》实施后,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成户退出宅基地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退地人员)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规定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并按照退地时的不同年龄确定缴费标准和缴费年限。
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思路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一、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思路1、为什么要开展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率先突破的需要;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需要;是根本改变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体制的需要。
2、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意义?答: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惠及民生;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提升,繁荣农村经济。
3、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分两个阶段推进:①2010至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登记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
②2012至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集聚城镇居民300万人。
4、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5、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要求?答: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把户籍制度改革纳入了十大民生工程,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6、重庆市户籍制度转户重点群体是什么?答:分两类重点群体:①有条件农民工及新生代。
包括在主城区务工经商五年以上、在远郊区县城务工经商三年以上的农民工、农村籍的大中专学生和新增退役的农村士兵。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居民农村宅基地处置与利用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11〕61号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各区县(自治县)国土房管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各分局,局机关有关处室:为切实保护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居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市局制定了《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居民农村宅基地处置与利用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居民农村宅基地处置与利用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渝办发〔2010〕203号)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拥有合法农村住房及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村居民,按照户籍制度改革相关规定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使用权、使用权范围内的农村房屋和地上构(附)着物(以下简称农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处置、利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已用地未转非人员、未转非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被征地农村移民、城中村农村居民按照国家和我市土地征收规定执行,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处置、利用及其管理工作。
乡镇(街道)国土所在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配合区县(自治县)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做好转户居民的农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处置、利用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四条市农村土地整治机构通过融资贷款和财政调度、拨付资金等渠道具体筹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的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周转金。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指定机构具体负责下列工作:(一)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清理、登记、测算、费用发放等具体实施工作;(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处置、复垦及利用工作;(三)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按约定归还市级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周转资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处置利用等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03•【字号】渝办发[2012]255号•【施行日期】2012.09.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处置利用等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渝办发[2012]25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渝府发[2012]10号)要求,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取得了明显进展。
为了确保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中的有关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细化工作措施,尽快制定出台相关配套办法,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一、关于转户居民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退出时限及价款拨付问题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居民提出退地申请后,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3个月内完成审核工作,报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并由区县(自治县)土地整治机构将相关要件报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审核。
完清所需材料且实际交付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后,3个工作日内将价款拨付到农户。
对申请退出的宅基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符合复垦条件并移交土地整治机构的,以证载面积为依据,统一按9.6万元/亩的标准支付首期价款;待复垦形成地票交易后,按有关规定结清价款。
转户居民可凭首次领取价款相关手续申请参加退地农转城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明确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处置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提供固定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强化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的处置管理。
关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作者:————————————————————————————————日期:2重庆市户籍改革实施情况调查报告姓名:学号:本调查报告着重讨论了户籍改革对重庆人民生活的影响,得出了人们对重庆户籍改革持有的态度,以及它的利与弊。
当蜂拥而至的大学生与农民工进城时,对我们的城市是一种考验,是对城市有限资源,社会治安的挑战。
在城市之中,当工作岗位达到饱和,当农民工失去赖以生存的农村户口时,我们将如何面对,重庆的户籍改革还不是很成熟,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在实践中检验。
从2010年8月开始,重庆以其独有的重庆户籍改革模式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口,并且对全市所有高校的大学生作动员,开始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市的户籍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现状又是如何?下面就是本文的主要调研内容。
一、调查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围绕“重庆户籍制度改革”问题,调查了4名在城里工作的人。
从中了解他们对本次改革认识态度和思路。
三、调查结果梁霞,女,21岁,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4人。
她在本公司是一个质量巡检。
月收入1800-2200。
梁小姐对本次户籍改革持非常支持的态度,她认为一个女孩没有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在城里混出一片天空,在城里工作的时间里会有更多发展机会,同时也会配合国家政策执行下去,我们从一个21岁姑娘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她的态度,而让我们看到的是国家的前途一遍光明。
李明中,男,43岁,初中,车间管理,已婚,家庭成员3人。
他在我们公司是一个车间班组管理员,月收入3500左右,他对本次户籍改革持无所谓的态度,转了他最担心的是融入城市问题,一个43岁的中年人,常年居住在农村,最怕就是进了城找不来钱,一家子人又没土地了,怎么活啊,最关键的还是赔偿问题。
在我国,户籍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它直接关系到公民的权益和社会资源的分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万州作为我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也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为了方便市民的生活,万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户籍迁移政策,其中一项重要政策就是:持有购房合同可以迁户口。
购房合同,即购房协议,是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就房屋买卖达成一致意见的书面文件。
在万州市,购房合同不仅是购房者拥有房屋产权的法律凭证,更是办理户口迁移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关于万州拿购房合同可以迁户口的相关内容:一、购房合同迁户口的条件1. 购房合同必须真实有效,且房屋所有权已经登记在购房者名下。
2. 房屋用途为住宅,符合居住条件。
3. 购房者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均未在万州市拥有户口。
4. 购房者需提供购房合同、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材料。
二、购房合同迁户口的流程1. 购房者携带购房合同、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材料到当地派出所进行户口登记。
2. 派出所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为购房者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3. 购房者领取户口迁移证,并将户口迁移证及相关材料交给开发商。
4. 开发商凭户口迁移证及相关材料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
5. 户口迁移手续办理完毕后,购房者及其家庭成员即可在万州市落户。
三、购房合同迁户口的优势1. 享受万州市的各项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2. 获得稳定的生活保障,有利于子女接受优质教育。
3. 便于亲朋好友团聚,增进亲情。
4. 有助于推动万州市的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总之,万州市政府出台的购房合同迁户口政策,为广大购房者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优化城市人口结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即逐步放宽户籍限制,促进人口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
在此,提醒广大购房者,在购房合同迁户口过程中,务必确保购房合同的真实有效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重庆市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0•【字号】渝府发[2012]8号•【施行日期】2012.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重庆市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渝府发〔2012〕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我市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自2010年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开拓创新,切实制定政策措施,扎实搞好改革宣传,大力推动政策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总体推进平稳有序,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各项政策执行情况良好,转户居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实现了改革预期,为我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表彰先进,市政府决定,对万州区公安局余家派出所等52个先进集体、管其军等138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务实创新,勇于进取,进一步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为实现我市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常态化,进一步推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加快“五个重庆”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重庆市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二○一二年一月十日附件:重庆市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一、先进集体(52个)万州区公安局余家派出所黔江区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涪陵区政府办公室大渡口区户改办江北区发展改革委沙坪坝区公安分局虎溪派出所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华岩派出所南岸区公安分局南坪镇派出所北碚区公安分局户政科渝北区发展改革委巴南区发展改革委长寿区发展改革委江津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合川区公安局南川区南平镇政府綦江县公安局大足区发展改革委铜梁县国土房管局铜梁县平滩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荣昌县户改办荣昌县昌元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璧山县公安局璧城派出所梁平县屏锦镇政府城口县东安乡政府丰都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垫江县公安局忠县国土房管局开县公安局云阳县公安局双江派出所巫山县双龙镇政府巫溪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石柱县公安局南宾第二派出所秀山县清溪场镇政府酉阳县户改办彭水县靛水街道办事处市发展改革委改革试点处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市教委安全稳定办公室市农委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人口管理支队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市人力社保局政策研究处市水利局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处市卫生局办公室市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处市国资委改革与产权管理处市工商局企业注册管理分局市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市政府新闻办对外宣传处市总工会农民工工作办公室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发展研究部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二、先进个人(138名)管其军万州区政府副秘书长汪新凯万州区公安局户政科副科长许波(土家族)黔江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田应培(苗族)黔江区农村土地整治中心主任庹灿(女)涪陵区委研究室副主任冯涛涪陵区马武镇政府镇长吴朝灵涪陵区公安局江东派出所四级警长杨峰渝中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剑(女)渝中区公安分局户政科主任科员黄媛梅(女)大渡口区发展改革委统筹城乡科科长彭静(女)大渡口区公安分局户政科民警任德茂江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XXX(女)江北区公安分局户政科科长张雪梅(女)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户政科主任科员郑洪英(女)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社会保障服务所所长吴武仙(女)九龙坡区发展改革委科长陈永红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户政科科长罗鸿南岸区征地办公室副主任谭光宇南岸区发展改革委科员董伦北碚区政府办公室主任胡自磊北碚区发展改革委纪检组长杨羚(女)渝北区国土资源整理储备中心科长谢璐(女)渝北区公安分局回兴派出所民警王成虎巴南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曾明巴南区财政局农业科科长秦开龙巴南区公安分局户政科科长周清泉巴南区农村经营管理站主任科员张霞(女)长寿区公安局户政科科长傅军化长寿区新市镇综治办副主任高文兴江津区双福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派出所所长钱克学江津区油溪镇户改办主任杨春花(女)合川区三庙镇党委宣传委员郑全明合川区钱塘镇城乡统筹办主任鲁丽军(女)永川区公安分局政治处副主任赵芝瑜(女)永川区双石镇政科员王学全南川区国土房管局副局长张小平南川区公安局户政科副科长陈瑞钱綦江区户改办专职副主任李宇(女)綦江县公安局东城派出所副所长黄西北潼南县政府办副主任、户改办副主任孙镭凌(女)潼南县公安局正兴街派出所民警张维谦(女)铜梁县人力社保局局长王成果铜梁县公安局平滩派出所所长刘家祥大足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教导员何永忠大足区棠香街道党工委书记袁烽大足区邮亭镇政府镇长黎明鑫荣昌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统筹办副主任李开富荣昌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副队长晏礼旗荣昌县盘龙镇政府副镇长刘兆奎璧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民防办主任杨俊璧山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牟章余璧山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教导员颜明成梁平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中队长邹正国梁平县袁驿镇党委书记郭孝廉城口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钰森城口县公安局葛城街道派出所所长黄蝴蝶丰都县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户改办副主任彭桂生丰都县户改办副主任郭方平垫江县发展改革委统筹科科长周家琴(女)垫江县永安镇党委书记邹迎春(女)武隆县农委九级职员郎广琼(女)武隆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黄锐忠县新生镇政府副镇长许翠蓉(女)忠县公安局忠州镇第一派出所民警李继安开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成绍军开县长沙镇党委书记周勇开县临江镇党委委员曾郴云阳县户改办副主任龚应根云阳县人和街道办事处主任颜速奉节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中队长胡兴建奉节县羊市镇党委书记吴保军巫山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李宏松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财政所所长王晓锷巫溪县城厢镇纪委书记马家兵巫溪县公安局上磺派出所所长冉华春(土家族)石柱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崔嵩(土家族)石柱县南宾镇政府主任科员刘志敏(女)秀山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杨平(土家族)秀山县雅江镇人大主席冉启华(土家族)酉阳县户改办专职副主任冉勇华(土家族)酉阳县李溪镇党委组织委员庄翌酉阳县公安局李溪派出所民警何志常(土家族)彭水县汉葭街道副调研员王小玫(女)彭水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教导员周建明北部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李康北部新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支队政委吕别波万盛经开区南桐镇户改办主任丁创国市委政法委流动人口管理协调处副处长蒋朝平市政府办公厅第三秘书处处长杨京平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主任科员陈继红市发展改革委改革试点处处长朱江(女)市发展改革委综合改革处处长李国田市发展改革委改革试点处主任科员黄娅(女)市发展改革委改革试点处主任科员吴庆(土家族)市发展改革委改革试点处副主任科员苏宏伟(女)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副处长王宏市财政局基层财政处副调研员唐昕(女)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主任科员蒋运春市教委安全稳定办公室主任奚弟超市教委学生处处长王晓明市城乡建委统筹处副处长吕小遂市农委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调研员薛建泰市商委组织人事处调研员刘崇文市外经贸委团委副书记胡安勇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内保支队主任科员郑亚斌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人口管理支队副科长刘平(女)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人口管理支队副科长张翔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人口管理支队主任科员周渝市公安局警令部研究室副科长何睿(女)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科员李洋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XXX 市人力社保局政策研究处副处长张旎(女)市人力社保局农村社会保险处主任科员邬宏博市国土房管局户改办科员王弦(女)市国土房管局户改办八级职员罗杨杰(女)市规划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王彬杰(女)市市政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邓昌洪市移民局组织人事处调研员李大昌市国资委改革与产权管理处调研员王澜市国资委宣传处副处长肖杨市地税局主任科员邹毅市统计局人口与就业处副处长冉晓强(土家族)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局主任科员吴太泉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科员戴佳毅(土家族)市政府新闻办对外宣传处副处长李瑜(女)市金融办主任科员张云波市中小企业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蒋扬福市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严明军(苗族)重庆警备区司令部军务动员处副处长陈波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副主任科员龚懿市社保局保险福利科副科长周必杰市社保局审计科科长欧凌(女)市就业局统筹城乡就业科主任科员肖林彬市公租房管理局配租审核处处长刘筱非(女)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七级职员文消融(女)市儿童爱心庄园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劲松重庆警官职业学院教员严静(女)重庆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教师。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户籍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户籍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的通知(渝办发〔2011〕9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2010年全市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推进顺利,转户整体态势良好。
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明确户籍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确保2011年第一阶段改革目标的顺利完成,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放宽本市籍返乡农民工转户条件本市籍返乡农民工回渝后在主城区或远郊区县(自治县)城务工经商,申请农转城的,其市内外务工经商年限叠加计算,凭市内外工商营业执照或劳动合同、务工单位证明等材料,向入户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
二、放宽市外户籍人员在渝就业入户条件市外户籍人员在渝务工经商,主城区满5年,其他区县(自治县)满3年,购买成套商品住宅房(在主城区入户需人均面积30平方米以上),且实际居住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父母、配偶、未成年子女可申请迁来入户。
三、放宽本市城镇居民在主城区购房入户条件本市远郊31区县(自治县)城镇居民(含2010年8月1日后就近就地农转城居民),在主城区购买成套商品住宅房且实际居住,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父母、配偶、未成年子女可申请迁来入户。
四、落实转户居民惠农补贴政策农村居民转户后,继续从事耕种粮食、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行为的,其相应的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公益林管护补助在国家规定的政策执行期限内继续享受。
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需要购买农业机械的,可按规定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
重庆户籍管理的政策重庆户籍新政策已出台,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后,重庆户籍政策规定指出,为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和城镇的承受能⼒,专门为农民转户进城量⾝设计了⼀套政策体系,概括起来就是“335”,即:3年过渡、3项保留和5项纳⼊,确保转户居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户籍管理的政策1、各功能区实⾏差异化落户政策近年来,重庆市⼤⼒实施“五⼤主体功能区”战略。
此次户改也将实施都市功能核⼼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突出农业转移⼈⼝和其他常住⼈⼝集聚;渝东北⽣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态保护发展区突出⼈⼝有序减载,促进梯度转移等政策。
具体来看,在都市功能核⼼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坚持以务⼯经商5年和合法稳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落户可放宽到3年;在城镇发展新区城区,为适应集聚产业⼈才的需要,务⼯经商年限放宽到2年,与企业签订1年及以上的不受务⼯年限限制;在渝东北⽣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态保护发展区,按照“⾯上保护、点上开发”的要求,需要减载⼈⼝,因此保持3年务⼯经商年限不变,对与两区域内的市级以上⼯业园区企业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落户不受此限,对在⼀般⼩城镇落户的,坚持以就业为前提,对产业基础较强的中⼼镇放开落户限制。
针对外界关注的外来⼈⼝落户重庆政策⽅⾯,重庆将在都市功能核⼼区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探索建⽴外来⼈员积分落户制度,并针对不同类型⼈群科学制订积分分值和落户标准。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外来⼈员到城市发展新区城区落户。
”在渝东北⽣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态保护发展区区县,重庆将适度控制外来⼈员落户。
2、取消农业户⼝与⾮农业户⼝区分重庆将实施城乡统⼀的户⼝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与⾮农业户⼝性质区分,在创新⼈⼝管理制度⽅⾯,重庆还将制订实施细则,居住证持有⼈逐步享有当地居民同等基本公共服务。
同时加快建设重庆⾃然⼈信息数据库,建⽴分区县的年度⼈⼝台账,使⼈⼝信息管理制度更加健全。
为保障农业转移⼈⼝利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
庆市万州区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实施办法(试行)重庆市万州区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我区城乡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10〕203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区行政区域内拥有合法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承包地的农村居民,按照户籍管理相关规定自愿退出其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承包地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农村住房及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内的构(附)着物(以下简称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的退出与利用,适用本实施办法。
已用地未转非人员、未转非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失地农村移民、城中村农村居民按照国家和我区土地征收规定执行,不适用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农村土地的退出与利用,遵循以下原则:(一)统筹规划原则。
总体设计,分类规划,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二)依法自愿原则。
农村土地退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三)合理补偿原则。
应当给予退出农村土地的农民合理补偿,充分保障农民的财产、居住等各项权利。
(四)统一管理原则。
退出的农村土地应当统一管理,分类合理利用。
(五)用途管制原则。
农村土地的退出与利用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第四条重庆市万州区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区国土局)负责全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与利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农委)负责全区农村承包地退出与利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区公安、财政、民政、建委、房屋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相关工作。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实施具体工作,组织和指导村(居委会)、社(组)切实做好转户居民的农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与利用工作。
第五条重庆市万州三峡平湖有限公司负责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的土地补偿周转金筹措,作为复垦项目资金投入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由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具体负责全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的补偿、整治和管理、利用工作。
第六条区级相关部门应结合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量力而行,引导、鼓励、扶持社会资本参与退出农村土地的整治、流转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支持和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村退出土地的利用效率。
第二章退出和补偿第七条符合《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万州府〔2010〕247号)规定的准入条件、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为本实施办法规定的农村土地退出对象。
第八条转户居民可按有关规定流转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也可按本实施办法规定自愿退出并获得补偿。
第九条农村居民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按下列规定补偿:(一)农村居民自愿转户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参照退出时我区征地政策对应标准对农村住房及其构筑物、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宅基地使用权补偿按照退出时我区征地土地补偿费标准对退出宅基地面积(包括宅基地附属用地,下同)给予一次性补偿;购房补助根据每户退出宅基地面积,按照1.8万元/亩的标准计算补助。
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
(二)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相应补偿的权利,不再享有取得宅基地的权利。
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三)农村五保对象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后由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安排集中供养的,所取得的土地利用增值收益按有关规定支付给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专户,专帐管理,专项用于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
第十条对自愿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轮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当地年平均流转收益水平标准给予补偿,退出承包地的面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载明的面积为准,补偿标准由集体经济组织与退出农户协商,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
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承包地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第十一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农村居民整户自愿转为城镇居民,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全部承包地的,可按照“征转分离”的有关规定办理农村土地征收手续,按照同时期征地政策给予补偿安置后,将原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
第十二条转户居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退出按照申请、审核、审批、实施的程序办理:(一)经入户地公安部门审批办理转户手续的居民,可持下列要件向户口迁出地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退地申请:1、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申请表;2、农村房地产权证;3、转户居民家庭户口簿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明材料;4、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转户退地的书面意见;5、在城镇有合法稳定住所的证明材料;6、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确认通知书;7、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应对农户的相关条件和资格进行初审。
初审合格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在15个工作日内对农户家庭人员情况和宅基地及建(构)筑物进行清理丈量、登记造册、计算补偿费用,在所在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后由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协议》。
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自转户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超过3年。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自协议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协议》、补偿清单和其他申请材料转报区土地整理中心审查。
(三)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统一登记造册管理,并报区国土局审核后,在10个工作日内报送区人民政府审批。
(四)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将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补偿款拨入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账户,由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逐户支付给转户居民。
同时转户居民应按照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及时交付宅基地及建(构)筑物。
第十三条符合城镇保障性住房条件的转户居民,转户进城后可纳入廉租房和公租房等住房保障范围。
第十四条转户居民承包地的退出,按下列程序办理:(一)农户退出承包地时,应当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应包含退出承包地的事由、退出承包地的面积、全体家庭成员是否同意放弃承包经营权等内容,并同时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迁出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确认通知书。
(二)退出承包地的农户,应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书面退出协议。
协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承包农户户主姓名、承包人口及其姓名;2、退出承包地的地块、坐落、面积;3、补偿方式及金额;4、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
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自转户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超过3年。
(三)集体经济组织应对退出承包地及其补偿情况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四)退出承包地的补偿,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
集体经济组织确实不能出资的,经区农委会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后,可用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支付。
(五)由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支付退地补偿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退地农户的退地申请书、退地协议、相关退地事由及材料报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对其真实性及是否符合退地规定进行审核。
经审核符合规定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在5个工作日内报区农委审查同意后,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批准后方可由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管理机构向退地农户支付补偿费。
(六)退出承包地并获得补偿后,退地农户应交回或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未交回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报请区农委注销。
凡退出农村承包地协议约定了转户退地过渡期的,农村承包经营权证由镇乡(街道)农业主管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代管并报发证机关备案。
在交付承包地前,转户居民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承包地,不得改变承包地的用途等。
第三章整治第十五条区国土局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编制全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符合相对集中连片、宜农用途等条件的,应将退出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或其它农用地,交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利用。
宅基地复垦按照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区级相关部门应通过对田、水、路、林、村、房的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第四章利用第十八条原农村土地使用权人交付宅基地及农村房屋后至土地整治前,补偿承担单位可将农村房屋及其他设施临时出租、临时改变用途。
农村土地退出、补偿并经整治的农村房屋、集体建设用地,补偿承担单位可申办农村房地产权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并通过抵押、临时利用等方式筹集农村土地补偿周转资金。
第十九条退出的宅基地复垦后,原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改变。
区国土局应及时进行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涉及土地权属调整变化的,依法办理相关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退出的宅基地应优先保障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宅基地复垦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区国土局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地票交易统筹利用。
农用地整治后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经市国土房管局审查批准,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向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申请交易。
第二十一条退出的承包地其所有权和用途不变。
区农委、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集体经济组织应加强对退出承包地的管理和利用,防止土地撂荒。
退出承包地零星分散的,可以通过承包地置换等方法使其相对集中连片,并积极引入城市资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参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效益。
第二十二条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补偿退出的承包地,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统一经营使用,通过流转等方式筹措土地补偿资金或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
第二十三条由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支付补偿费的退出承包地,集体经济组织应与补偿承担单位签订托管协议,由补偿承担单位对托管的承包地组织流转或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
流转或交易收益用于归还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
第二十四条退出的承包地已经流转的,在变更转出方后原流转合同继续实施。
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补偿的,其流转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或新的承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