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学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蟋蟀的住宅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昆虫记》一书的第四章——蟋蟀的住宅。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特点以及蟋蟀的生活方式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及特点。
2. 了解蟋蟀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特点及蟋蟀的生活方式。
难点:理解蟋蟀住宅建筑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和蟋蟀生活习性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习笔记、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蟋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蟋蟀这种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阅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和特点。
(2)教师讲解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适应性和生活习性的联系。
(3)小组讨论:蟋蟀住宅有哪些优点?3. 例题讲解:(1)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是怎样的?(2)蟋蟀住宅有哪些特点?(3)蟋蟀住宅与蟋蟀的生活习性有何联系?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蟋蟀住宅的示意图。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强调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特点及与生活习性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1. 蟋蟀的住宅2. 内容:(1)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2)蟋蟀住宅的特点(3)蟋蟀住宅与生活习性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
(2)简述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与生活习性的联系。
2. 答案:(1)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先挖掘一个圆形的洞穴,然后向外扩展成一条隧道。
(2)蟋蟀住宅的特点:①保温性好;②防水性好;③安静舒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昆虫的住宅特点。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及特点”。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优秀13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1、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住宅的特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读懂课文。
四、学生准备:做好预习: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问: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问: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二)读课文、画“住宅”。
1、带着问题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2、老师出示一张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儿。
3、拿起画笔,画出正确的住宅示意图,注意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
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以“我的家”为题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内容。
5、师生进行评议,并把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学法指导: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三)品味重点词语的作用。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进行体会)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四)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
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与反思第1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关键词和想象体验法,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伟大的工程”的含义。
3.学习作者的生动准确的表达,用拟人手法简单描述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图片一、回顾学法,质疑导入1.回顾单元主题和学习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蟋蟀的住宅》,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生:留心观察。
)师:我们具体怎样做才是留心观察呢?(生交流)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蟋蟀出名的原因不光因为它的唱歌,更主要的是它的住宅。
或许在我们眼中,蟋蟀的住宅只不过是小小的洞穴而已,可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却赞赏有加,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作者高度赞美蟋蟀住宅的句子。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伟大的工程了。
”)过渡:法布尔通过怎样的细致观察确定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呢?(板书:伟大工程)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细细体会。
图片二、问题导学,感受“伟大的工程”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2-9自然段,划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的句子,简要批注自己的感受,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完成后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共同品读。
图片三、个性展学,真正体会蟋蟀之伟大(一)展读“住宅的特点”预设一:第2自然段生: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隐蔽所藏身,蟋蟀和它们不同。
蟋蟀对自己的住宅要求很高,是要慎重选址的。
师:蟋蟀的住宅和其他昆虫的住宅究竟有多大的区别呢?这段话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读读,老师读描写别的昆虫的,你们读蟋蟀的。
(师生配合读)师:这是老师带来的别的昆虫,蜻蜓常在河边的草地上或者植物上栖息,蚜虫喜欢直接在植物上生活、休息。
《蟋蟀的住宅》教案【10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本文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蟋蟀的住宅》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复习旧知,读文回顾1、谈话引入在上一环节的学习中,我们认真品读了课文的7-9自然段,找出了蟋蟀盖房子的时间、过程。
结合上节课了解到的住宅的特点,我们不得不感叹: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2、分组朗读7-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观察时的样子,体会的心情。
3、交流自己的读后收获。
活动2【讲授】二、比较发现,领悟写法1、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蟋蟀前足后足的来回走一走,就很平坦了。
这就是蟋蟀巢穴前的一片空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空地上摩擦双翅,发出一阵阵响声。
2、引导说说发现,探究拟人的修辞手法起到的作用。
3、默读全文,边读边找,用心体会。
【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领悟写法,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体会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捕捉到了的喜爱之情,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活动3【活动】三、形成能力,仿写仿说1、教师下水引路,降低心理难度,水到渠成。
【中午的阳光正好,卧室一下子就暖洋洋的。
窗户的玻璃上又来了那一群不速之客。
我叫不上它们的名字,只知道是一种小甲虫。
橘黄发亮的圆壳上均匀地布满了小黑点。
我伸过一根手指,让其中最调皮的一只爬上来,它马上敏捷地感受到环境有变化。
于是小甲虫不乐意了,它毫不客气地在我的指缝里留下一滴针尖大小的黄色液体以示不满,然后扔下我,头也不回地忙着去追赶小伙伴去了。
蟋蟀的住宅课文分析教学设计蟋蟀的住宅课文分析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蟋蟀的住宅课文分析教学设计(精选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蟋蟀的住宅课文分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并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能力目标:⑴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⑵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了解课文内容。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或图片)。
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蟋蟀的住宅》这一课。
通过预习,你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回答)还有什么不懂的或特别想弄明白的吗?(学生质疑)二、再读课文,了解蟋蟀选择住宅的特点1、蟋蟀的住宅建在什么地方的?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蟋蟀选择住宅和其他昆虫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的?(读句子回答。
)(师板书:不随遇而安自己一点点挖掘)三、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1、究竟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同学再读一读课文,用“──”画出写作者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有关句子,并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并和人类的住宅进行比较。
)(随机出示课件:显示蟋蟀住宅的特点。
)⑴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隐蔽)⑵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会干的。
(干燥)⑶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有平台)⑷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充分挖掘教材的语文因素,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环境下,让学生在阅读与实践中学习语文。
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加深对网络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真正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蟋蟀的住宅为何算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面向的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对于昆虫学生普遍喜欢,有研究的兴趣,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善于观察研究,勤于探索和实践,在表达上比较讲究方法,倾注了一种对蟋蟀的无限赞美的深情。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教与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得到最大的发展,收益将是无穷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质疑,激发学习的兴趣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蟋蟀出名的原因不光因为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其实,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小小的洞穴而已,可为什么这样出名呢?连本文的作者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这样赞叹说(出示句子,齐读)──“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
”2、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呢?(紧扣课文这一重点句子,设计问题,直奔中心,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便被调动了起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石,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5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希望在蟋蟀的住宅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
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一课时激趣导题,设疑铺展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
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自学课文,“买票进宅”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
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默读课文,“看宅划说”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评析第一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评析变换角色激趣学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激趣导入1.师:(拿出放大的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生:蟋蟀。
师: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生:蛐蛐。
放大的小东西——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而且激起平时就喜欢小昆虫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帮老师一下?接下,学生说字形,老师板书“蟋蟀”,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
教师大智若愚,让学生帮助老师说字形,调动学习积极性,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让学生牢记“蟋蟀”字形。
2.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板书:“蟋蟀的住宅”。
把蟋蟀人性化为小东西、小家伙,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初读课丈,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由“住宅”一词的惯性思维,激起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兴趣,直奔文章中心。
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师:你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多问几个学生)生: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方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
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生:好。
通过与老师住宅的对比,很自然地就使全班同学转换为评委这一角色。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
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个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营造出一种个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蟋蟀的住宅》教案(7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通过具体的语言,绿色作文网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2、在言语实践任务“为马老师推销住宅”的驱动下,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围绕“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这一中心意思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在言语实践任务“为马老师推销住宅”的驱动下,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围绕“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这一中心意思说一段话的能力。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境遇,激趣导入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来了一位客人——马老师,马老师来干什么呢?她来买房子,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推销的蟋蟀住宅。
(板书课题)热情的态度是销售的第一秘诀。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马老师的到来。
马老师对墙上的标语十分感兴趣,谁来为马老师介绍一下。
2、朗读标语,认识生字。
出示:慎重选择,非临时住址;环境优良,专门设计;蟋蟀的住宅干净卫生,是上好住址;大厅卧室,一次完成;伟大的工程二、推销住宅,梳理卖点(一)聚焦“住宅的优点”1、出示销售任务一:向马老师推荐蟋蟀住宅的优点。
默读全文,梳理蟋蟀住宅的优点,标上序号。
思考:如何说?才能向马老师推荐成功?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3、团队交流:和你的同事交流蟋蟀住宅的优点,在交流中完善你的说法,加上适当的推荐语。
4、全班汇报,在推荐中梳理蟋蟀住宅的卖点。
预设:慎重选择住址;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简朴、干燥、卫生、干净。
小结:原来法布尔是从住宅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特点两方面来写蟋蟀住宅的。
那么这样的住宅是用什么工具修建的呢?(二)聚焦“修建的过程”1、朗读描写工具的两句话,初步体会工具的柔弱;2、默读第7自然段,圈画表示动作的词语,用上“用——还用——用——用”的句式练说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3、出示数字:九寸=30厘米蟋蟀的身体大约5厘米,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工程的巨大;4、补充资料:蟋蟀又名“百日虫”,生命只有短短的百日。
《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通用11篇)《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2、感知并熟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PowerPoint 课件,蟋蟀的图片,每位学生一张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二、谈话导入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都把自己的住宅打扮得越来越漂亮了。
今天,我们一块来聊聊有关住宅的话题。
(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你们家的住宅?(指3、4名学生)你说的真棒,看来平时一定是个注意观察的孩子,老师真想到你家去参观一下。
可是,有一位朋友不服气,他想和你们比一比住宅。
是谁呢?听,它来了!(放蟋蟀的声音)(在住宅前贴上蟋蟀的图片,并在下面打上括号)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
三、整体感知课文,解决字词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以便和它一比高低。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快速地阅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1、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补充课题。
检查自学情况。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质疑、解疑。
谁来帮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的名字给添上。
(说:看谁跑的快,先上来的先写,不用举手。
把人数控制在三个左右)我们看他们写得对不对。
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蟋蟀是一种昆虫,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呢,叫窝、巢、穴等,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却叫住宅呢?(请学生说)作者不用窝、洞为题,而用住宅,这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
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下面的学习中还有许多地方采用这种写法。
四、熟悉重点段落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
请同学们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学生读、学生找。
《蟋蟀的住宅》教学案例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记:作者用一种富有诗意的笔调,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
学习该课,引导学生品味重点句,领略文章内涵是一个重点,其中“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 这句话,我在备课时设计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同时设计蟋蟀的住宅与我的住宅进行比较、讨论,最终体现出蟋蟀的建筑是伟大的工程。
最后,挖掘丰富的思想内涵,教育学生做一个勇于奋斗的人。
教学案例:
师:我的住宅比蟋蟀的住宅好多了,为什么它的住宅非常有名呢?
生:因为蟋蟀要选择向阳,住宅隐蔽而且只有9寸,干燥。
利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生:教师要选择光线好,住在高层楼时能防止楼上漏水。
师:同学们为我想的非常周到,谢谢大家。
生:老师的住宅里有电话、电视、太阳能等等,而蟋蟀却没有。
师:所以说老师不服气,蟋蟀的住宅为什么那么出名呢?而我的住宅却无名呢?
生:教师的房屋不是自己的建筑的,而是瓦工、木工、水暖工修筑好了,教师只等完工后,用钱来购买就可以了。
而蟋蟀是要自己修筑住宅。
师:老师特别佩服蟋蟀的不随遇而安的精神,为了自己能住上舒服合适的地方,自己亲自修建。
而老师也只能住上工人们修建后的房屋。
没有它那种自食其力
的精神。
生:我觉得别的昆虫是喜欢随遇而安的。
从文中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别的昆虫大多数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的……”利用了对比说明方法。
生:我知道蟋蟀是不喜欢随遇而安的。
文中这样写道:“蟋蟀和它们不同,不喜欢随遇而安。
”
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说明他对生活要求极高。
生:说明他对生活不是随随便便。
同时它在不断地长大时,也会不断地修建自己的住处。
而教师只在新房装修后,就不用再进行修理了。
生:也说明他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
师:“对生活要求高”好不好?我们怎样才能过上高要求的生活呢?
生: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去获取。
师:对,所以蟋蟀也是一个勤劳的人,努力奋斗的人,正因为他的不满足,才能有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奋斗,你想对
蟋蟀说些什么呢?
生:蟋蟀,你真是一个勤劳的人!
师:你是悄悄地赞美,谁能大声的赞美?
生:蟋蟀是一个努力奋斗的人!他的积极进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也像蟋蟀一样,努力奋斗积极创造美好的生活。
案例分析: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角度提出语文教学目标。
因此,设计本课案例时,抓住一个“随遇而安”进行人与昆虫的对比,学生的讨论和思维出乎我的意料,这种现象在科学中会常常出现的,同时体现了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继而设问:我们该怎样才能过上高要求的生活呢?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启迪和教育,做一个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