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课件(精)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2
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与教育第一节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的特点(一)感知活动受到局限1、听觉障碍影响了知觉的完整性2、缩小了感知的范围3、不能利用声音识别物体的某些特性(二)不能利用声音进行定向(三)听觉障碍使视觉发生明显的变化1、视觉反应时2、对物体的视觉认知3、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4、视觉表象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实物。
(四)触觉、振动觉和言语动觉更具重要性1、触觉和振动觉部分地代偿听觉功能2、言语动觉对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口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一)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1、自觉性差2、缺乏选择性3、整体性不强(二)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3、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4、尽可能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和观察活动5、应注意直观形象和语言的及时结合6、科学地运用“观察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第二节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一)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二)无意注意其主动作用,有意注意发展迟缓(三)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四)注意的分配更加困难,较多地用注意的转换代替追的分配(五)注意难以随任务的变化而适时转移(六)有意后注意发展水平较低二、注意规律在聋校教学中的运用(一)从师生双向活动的角度,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1、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迎接上课2、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3、优化教学环境(二)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教室环境要整洁、淡雅、物品放置有序2、教师着装要讲究,课上课下有别3、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应4、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5、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化、形象化(三)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任务2、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3、课堂组织要紧凑4、防止疲劳产生(四)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三节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1、从记忆所依赖的分析器来看,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记忆优于动觉记忆2、词语——逻辑记忆薄弱(1)对语音的感知困难(2)言语听觉与言语动觉的神经联系不复存在(3)与听觉张障碍儿童掌握语言的程度有关(4)与听觉障碍儿童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有关(5)与强化的机会太少有关(6)与语言的个体保存方式有关二、教育对策(一)打好口语基础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识记活动(二)充分利用无意识记1、教学内容要符合听觉障碍学生的实际需要2、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3、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三)努力培养有意识记1、及时向他们提出识记的目的任务2、要提出较远的识记任务3、培养学生善于自觉地提出识记任务(四)把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有机结合起来1、及时复习2、边复习边回忆3、复习方式多样化(五)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防止过多过早的遗忘第四节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一)无意性较强,有意识相对薄弱(二)想象富于形象性、直观性、逻辑性、概括性相对肤浅(三)想象富于再创造,创造性成分不多二、教育对策(一)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二)丰富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1、运用直观教学,注重亲身体验2、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参观、游览、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观察事物,进行实际操作,丰富活动经验。